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是北京市第一家由农民集资建立的村级陈列馆。占用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四合院一套,全部展线48.2平方米,资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绍16幅、图表3幅、油画4幅、连环画二组八幅、拓片二张、沙盘一个,实物108件。马栏村保留有大量抗战时期遗址,其中有“马栏事件”发生地;张秀林跳崖处;扔地雷处;多处防空洞,还有挺进军司令部政治处、机要科、通讯科、警卫班、医院、枪械所、弹药库等遗迹。
2020年9月1日,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简介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位于镇域南部,东距区政府驻地35公里,北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西北距大三里2.3公里,西南距清水镇界2.3公里。海拔600米,气候属温带季风区气候,气温-15℃~35℃。
1939年10月,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村,司令部设在村中一标准四合院内,院坐北朝南,大门口在东南角,墙体磨砖对缝。萧克等司令部首长居住的院落临近司令部,临街大门开在东北角,坐南朝北,硬山皮条脊,北房顶现已改造。全院方砖铺地,院东西8.74米,南北6.3米。此外村中尚存各团团部、医院、枪械所,弹药库等遗址。到1940年夏,司令部迁出马栏。
1997年,村中出资将司令部旧址院落从村民手中买回,进行整修。北房恢复当年司令部旧貌、桌、椅、文件柜等均按原样陈列,东、西、南房开辟为展室,以图片、绘画、文字解说和数百件实物为内容,展现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在司令部旧址东北侧另建录像室,可容100多人同时观看有关平西抗日斗争的录像片。现此处已被列入北京市百家博物馆和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室介绍
陈列馆分为四个展室。第一展室:挺进军成立前后。表现抗战爆发,冀察晋军区派邓华、宋时轮支队开辟平西根据地。1939年挺进军成立,司令部驻在马栏村。第二展室:挺进军战斗历程。重点反映挺进军粉碎日寇十路围剿,揭露日军在平西犯下的滔天罪行。第三展室:马栏村抗战斗争史。展示了马栏人民对日寇进行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的史实。第四展室:司令部原貌陈列,以实物为主。全部展线48.2平米,资料照片135幅、图表3幅、文字介绍16幅、油画4幅、连环画二组8幅、拓片2张、沙盘1个,实物108件。
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场馆改造
2007年6月1日至6月25日,已开馆10年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将闭馆改造。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落成于1997年7月7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发起举办的村级革命题材陈列馆,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市首批命名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注册的唯一一个村级博物馆。该馆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的一所普通古代民居两进四合院内。挺进军司令部是当时平西抗日斗争的军事指挥中心。
此次改造,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相关部门协助陈列馆进行了改造设计,将增添灯光、音响等现代设施,对展室重新进行布展。新的陈列展览,将用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图片资料重点展现挺进军的历史,展现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展示马栏村人民在抗战时期积极支前、配合挺进军进行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伏击歼灭战的史实,更加具有有专业性,预计投资30多万元。
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挺进军历史
1940年2月7日,团长白乙化带小股部队化装进入敌占区,内线将看守粮库的敌人引进饭馆,十多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敌人。挺进军在外运粮食时被炮楼上的日本宪兵发现,在激战中消灭了敌人,将粮食全部运往根据地,这是挺进军虎口夺粮著名战斗。
抗战时期,挺进军转战平西、平北、冀东等地,象一柄利剑牢牢插进日寇的心脏,1941年挺进军深入妙峰山地区宣传持久战。在巨石上刻下“坚持持久战”,“坚决抗战到底”,“挺进军宣三十年(1941)秋张为秦制”。这是北京门头沟区发现的抗战时期唯一的摩崖石刻,珍贵革命文物。
1942年6月27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军包围了马栏村,村民被驱赶到戏台前,敌人架起了机枪,逼迫交出抗日家属,血腥屠杀即将开始。63岁的老人张兰珠挺身而出:“我是!不知道!”┅┅张兰珠为救众乡亲壮烈牺牲,鬼子临走烧了抗属的房子60多间。敌人的残暴激起马栏人民更高的抗日热潮。1955年11月9日毛泽东主席为张兰珠亲笔签发了光荣纪念证。
1946年7月7日,宛平县政府为纪念抗战英烈,建立了永久纪念碑(本刊封面)。碑的正面,额书“豪气长存,英名万古”双勾楷书;正中楷书阳文:“宛平县人民八年全面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宛平县政府县长傅万睦暨全县人民公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七日谷旦”,余面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庄,共记载了98个村,472位烈士。
根据地
1937年8月红军改为八路军。我们一行12人由陕西省三源地区出发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住五台县南如村,我们所在的教导师机构随总部到五台县地区往苏子坡,后改为总部的随营学校。
北平地下党的胡敬一同志到总部要了干部到敌后平西地区的青白口、斋堂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出发前,朱总司令在总部驻地南如村给我们讲话。讲了敌占区的情况;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意义;宣传党的主张;动员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告诉我们怎样打游击,同时还讲了他过去亲身经历的一次战例,讲得很生动。同志们听后对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增添了力量,充满了信心。大家表示到敌后坚决按照朱总司令的指示贯彻执行。
总部总政宣传队队长吴伟同志及随营学校赖富、夏青田、钟奇、高岗、马云、赖邦、张连金、王德林等12人,吴伟同志任支队长、赖富同志任参谋长,加上胡敬一同志一行共13人,于1937年9月由五台县来到阜平县城(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军区指示我们到平西(宛平县七、八区)以斋堂、青白口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
一是宣传党的主张,二是动员组织群众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由阜平出发直奔平西青白口,到青白口后平西游击支队正式成立。干部的分工是:支队长吴伟、参谋长赖富、支队党代表胡敬一、后勤部长魏国元、总支书记钟奇、一大队队长夏青田、一中队长(即连长)高岗、政治指导员马云、司务长赖邦。
我们到平西后,北平出来的学生有葛深、杨春圃、李光汉等15人。这15名学生没有编入连队,我们把这些同志组成了支队的宣传队(其中大部份是党员及民先)。另外还有五名女学生没有编入宣传队,单独组织了一个妇女小组。
支队成立后,所有干部分别到七、八两区宣传党的主张,动员组织群众,组织村抗日救国会,成立村武委会和武装游击小组,发展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即民先),有条件的发展党的组织。这个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发展很快,所到村庄,都组织了抗日救国会,成立武委会和村武装游击小组(5-7人)。
同年11月底下村去工作的同志都回来集中汇报工作情况。当时群众的抗日情绪非常高,各村都组织了抗日救国会、武委会和游击小组。支队本身也扩大了几十个人,组织了一个中队。根据这些情况,支队开会研究了下一步工作,继续开展群众运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组织抗日救国会、武装游击小组的工作。
斋堂伪军有一个中队,80余人,内有三挺轻机枪,头目为谭天元,属于维持会。他们企图消灭我们,但一下子也消灭不了我们。因我们住在青白口,而且支队本身已有了几十个人。这时我们从各村已组织起来的武装游击小组中各抽出二人补充支队,扩大支队的力量。当时我们想如果斋堂这个日伪中队争取不过来,我们就决定把他们消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好开展。同时我们做好消灭野三坡的土匪武装的准备,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由于胡敬一同志不同意这样做,所以这个问题辩论了不少时间,始终解决不了。同志们认为这样下去,平西的游击战争就无法开展,总部和晋察冀军区交给我们的任务就完不成。怎么办呢?经过讨论想出了一个办法,提出咱们都回到阜平晋察冀军区整训。
抗战烈士
战史
马栏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这是一个群山环绕下的村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坐落在村里一个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院内。一进门,萧克将军的一首诗便映入眼帘:“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程不可量。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抗战虽持久,笑我力正壮”。品味着这首豪情满怀的诗作,浏览陈列馆的一件件展品。
门头沟峰峦叠嶂,沟谷纵横,凭借险峻的地势,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为平西抗日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1939年1月,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萧克将军等奉中央和军委命令,宣布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兼政委。挺进军成立后,在平西、平北、冀东浴血奋战,指挥军民粉碎日寇数次大扫荡,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根据地人口发展到320万人,建立正规兵团1.6万人,脱产游击队1万余人,并建立了广大的民兵组织,实现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意图。如果说挺进军是一把插在日寇统治的心脏地区的利剑,马栏则是这把利剑最锋利的部分。小小的马栏,因为挺进军而名声大振,成为北京西部敌后抗日战场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在马栏,流传着不少马栏人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1940年秋,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为保存实力,挺进军主力部队撤到外线作战。占领斋堂的日本鬼子,经常到各村清剿扫荡。马栏村民兵没有被敌人的气焰吓倒,坚持就地抗战。有一次,日军小队长赖野带着一百多个鬼子和伪军扫荡马栏村,鬼子离村口几里路时,传来一声声“坐茶壶”的喊声。坐茶壶是村里规定的暗号,表示鬼子来了,大家做好战斗准备。随着坐茶壶的喊声一声声临近,村里的民兵立即做好战斗准备,于成祥、杜春新在村口龙巴头崖畔埋伏好,监视着鬼子的一举一动。其他民兵则埋伏在隔沟相望的柏树台子高地,火力支援于成祥。骄横的鬼子兵,打着太阳旗,沿着村口的过街楼向村里蠕动,明晃晃的刺刀伴着皮鞋践踏山石的响声由远而近。等到鬼子从眼皮下走过,于成祥、杜春新两个英勇无畏的民兵居高临下大吼一声,举起地雷朝鬼子的队伍扔下去。两颗地雷虽然一颗没响,另一颗摔成了两瓣,但冲天而降的地雷却吓得鬼子卧倒在地。与此同时,埋伏在松树台的民兵点着了打野兽用的土炮,铁砂呼啸着飞向敌阵。赖野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蒙了,以为中了八路军的埋伏,慌忙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斋堂据点。机智勇敢的马栏民兵用地雷吓退装备精良的鬼子兵,保护了乡亲和村庄的故事,至今仍被马栏人称颂。
马栏村中间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有一座现在看来已经残破不堪的戏台,马栏人称之为茶棚。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根据地只有民兵、游击队与敌人周旋。村里的汉奸在鬼子的授意下,威逼抗日家属说服亲人向敌自首,妄图以此削弱抗战力量。1942年6月26日,马栏村民兵查出隐藏在内部的3个汉奸,报告游击队后将他们在戏台前处决。漏网的汉奸地主于冬华连夜逃到斋堂据点,跪求鬼子小队长赖野出兵。第二天清晨,赖野带着一百多人包围了马栏,将村里没来得及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驱赶到戏台前,架起三挺机枪,逼问谁是抗日家属、干部家属。一连问了四五遍,人群没有一人说话,沉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对侵略者最大的反抗。恼羞成怒的赖野将手一挥,枪栓声响成一片,一场血腥屠杀眼看就要发生。在这个危急关头,县大队队长张崇德的父亲、63岁的张兰珠老人挺身而出,说“我是八路军家属,放了乡亲们。”鬼子连忙问张兰珠还有谁是八路军家属、干部家属,张兰珠回答说不知道,什么也不透露。气急败坏的赖野举起东洋刀向张兰珠砍去,老人血 染戏台,壮烈牺牲。张兰珠被杀后,愤怒的百姓一阵骚动,要与鬼子拼命,被鬼子用枪截住,一把把明晃晃的刺刀对准了百姓的胸口。就在鬼子又要杀人的千钧一发之际,50多岁的女共产党员宋广福在张兰珠的遗体旁,大无畏的站出来说“我是共产党员、干部家属,要杀杀我,与老百姓无关。”赖野无计可施,根据汉奸于冬华的指点,抓走了40多人,临走时又放火烧了60多间房子。张兰珠的侄子张德育当时是地下党员,老人家里的院墙上,至今仍有被火烧焦的痕迹。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谓的“马栏事件”。马栏事件中为救乡亲英勇就义的张兰珠老人,没有被共和国忘记。1955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光荣纪念证,颁发到张兰珠后代的手中。1997年马栏筹办冀热察挺进军旧址陈列馆时,张兰珠的孙女亲手将这张光荣证捐献给了陈列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