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一(1897—1937),1897年9月生,岳西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利用沙村文蔚小学校长的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并建立了党组织。牺牲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2师政治委员。
1928年春,任中共沙村支部书记,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
1929年冬,任沙村游击大队队长。
1930年2月,他领导沙村地区农民参加了请水寨暴动。同年5月,中共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他任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宣传新文化,发展教育事业,仅沙村一地就办起4所小学,贫雇农子女可免费入学。
1930年冬,刘中一受党组织派遣赴皖南地区开辟工作。
1931年6月参加中共宣城县委工作。8月,成立了以刘中一、江涛、汪老三为主要领导的中共宣城县委。在较短的时间里,宣城县委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931年12月,中共宣城特委成立,刘中一任特委书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发展党员300余人。
1934年,任中共皖南特委组织部长。同年,与刘国鼎、胡守彬、丁龙彪一起发动宣城、宁国、泾县的武装群众攻打并策反泾县保安团,使泾县保安团全部倒戈。
1935年,刘中一创建红军新三团、新四团。随后又成立了红二十二师,刘中一任师政治委员。不久,率领红二十二师转入皖南、江西、浙江边区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中一率部挺进抗日前线。1937年12月6日,日军从南京窜至宣城,刘中一率领主力部队在宣城东门外七里岗伏击日军时英勇牺牲,时年40岁。
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人物事迹
1924年9月,刘中一从武昌中华大学附属高中毕业返回家乡,从1925年至1926年在五河云溪寺经馆任西学教员,专授英语和数学,以此为生计。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后,中共安徽省临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立即派大批党员分赴广大农村,整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农协会,建立工农武装。省临委王步文委员受党派遣回到家乡岳西,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并在响肠、衙前发表了“发展农民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暴动”的演讲。
青年教师刘中一与一些学生深受启迪和教育。不久,刘中一转到衙前崇新小学任教,并于1927年冬在崇新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刘中一被组织派到沙村文蔚小学以校长的公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为中共沙村党支部的建立和开展农民运动,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
1928年春,中共沙村党支部成立,刘中一任书记。他利用文蔚小学这块教育阵地,办起了“农民认字班”,吸收青年农民参加。同时,为取得合法斗争地位,刘中一把“认字班”的硬汉子,如刘国鼎、叶朗清、王运山等30余人以“关帝会”(迷信)的形式组织起来,以此公开组织,进行秘密斗争。当时,沙村有个大地主叫刘元启,一直把田租定为“二八”分成,1929年春,沙村农民协会决定给他予以打击,遂发动会员采取统一罢佃方式进行减租减息斗争。结果,迫使刘元启不得不把田租改为“四六”分成。斗败的刘元启并不死心,他趁青黄不接之季,高价出售稻谷盘剥农民。此时,响肠、无愁、沙村等地名为“摸瓜队”的农民武装相继建立,为打击刘元启的嚣张气焰,刘中一根据衙前中心区委的指示,带领“摸瓜队”队员镇压了刘元启。
为巩固斗争成果,扩大武装力量,1929年冬,中共潜山县委决定将各地的“摸瓜队”编成三个游击大队,王效亭任游击队总指挥,刘中一任沙村游击大队长。刘中一在沙村成立了粮食委员会,一举分掉了20多个公堂的粮食约1000担,除分给贫困农民外,其余的由“粮委会”存管,以备军用。此时,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减租抗息的革命烈火燃遍沙村、响肠、五河、天堂等地。
1930年2月4日,刘中一领导沙村地区贫苦农民参加了著名的清水寨暴动。由于军事上的胜利,使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中共潜山中心县委于3月底在晾袈裟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潜山县革命委员会。5月3日,文化委员会在衙前金家花屋宣告成立,刘中一为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刘中一的主持下,文化委员会与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密切配合,在天堂根据地内,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办文化训练班,发展教育事业。仅沙村一地就办起了四所小学。在刘中一等领导下,文化委员会还创办了一所列宁小学,使贫雇农的子女免费入学。
1930年9月4日,国民党派重兵“围剿”天堂革命根据地,潜山县革命委员会和中国红军中央独立二师(中共三十四师改编)惨遭失败而解体。但是,革命火种是反动势力所无法扑灭的。1930年10月,刘中一等六七人撤出天堂敌占区,到安庆寻找组织关系,年冬,由党组织派遣赴皖南山区开展工作。
1930年冬,刘中一化名吴自发,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在宣城县进行革命活动。他以胡守彬家为落脚点,胡是当时宣城县保安团团长,是一个有“名望”的开明人士,再加上胡家又处在宣城、泾县、宁国三县交界地。选择这样的落脚点,一是可以利用胡守彬的身份掩护革命活动;二是通过与胡守彬的经常接触,既可了解胡的思想动态,也可了解敌人方面的活动情况;三是尽可能把他引上革命道路。由于革命形势发展,又经刘中一的耐心引导,晓以大义,1931年冬终于把胡守彬争取过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春,活动于皖南的刘中一先后把从岳西撤出的丁龙彪、余良富、余良贵、刘会高等人,安排在大、小麦坑、周杨村、戴阳村做工匠、茶工或教书,尔后派遣他们潜入黟县、泾县、祁门、宣城等地,通过他们汇聚各地革命力量,发展组织。
1931年6月,刘中一受中共芜湖中心县委派遣参加宣城县委会工作。此时的宣城县委,没有健全的系统组织,名义上有三个支部,但每个支部中只找得到一两个同志而已,处于涣散状态。8月中旬,中央巡视员黄某(浙江人)来宣城巡视,为加强宣城的工作,改组宣城县委会,成立以刘中一、江涛、汪老三为主要领导的中共宣城县委会。1931年12月13日,宣城县委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各项工作。改组县委。到会代表一致认为现在的工作已发展到宁、郎、泾、旌等县,由此中共宣城县委改称宣城特委,刘中一任特委书记。1932年5月,刘中一召集第二次党代表会议,改组了宣城特委,组成以刘中一、吕杏天、钟真支三人为首的新的宣城特委会,下设团委会和军委会。在刘中一领导下,宣城特委会工作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到1933年1月底,“特委会所领导的有宣城、宁国、泾县、旌德四个完整县份及郎溪、太平、青阳、贵池、铜陵五县之一乡或两乡,共计九个县份区域”,发展党员近350人,先后建立一个县委、两个特委、四个特支、六个区委、十二个支部。
早在1932年2月,宣城特委在工作上就与徽州工委发生了横的关系。1934年徽州工委领导的地区扩大到贵秋东、石青太、宣宁旌泾以及赣浙边区,徽州工委改称为皖南特委,宣城特委归属皖南特委领导而完成其使命。刘中一改任中共皖南特委组织部部长。
1934年,皖南地区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刘中一与刘国鼎、胡守彬、丁龙彪发动宣城、宁国、泾县三县力量攻打泾县保安团。这个保安团团总与胡守彬是儿女亲家关系,通过胡守彬内部策动,外部300多人的武装压力,致使泾县保安团全部策反倒戈。在此基础上,刘中一于1935年创建了红军新三团、新四团。尔后,又把这两团整编为红二十二师,刘中一任师政委,亲率部队转入皖南——江西——浙江边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直到卢沟桥事变发生。
1937年冬,刘中一带领方正汗、程为南、刘会太等80多名战士,从宣城、宁国两县的交界地——白果树出发,星夜赶到宣城东门处的七星岗潜伏,袭击过往的一小股日军。天亮后,刘中一在伏击地前沿用望远镜朝县城方向观察敌情,不料被日军发现,打出一梭子弹,刘中一左胸部中弹负重伤。警卫员刘会太和战士方正汗、程为南等四人把刘中一从山上背下来,到距七里岗半里路的王家冲一个裁缝家。因无药抢救,傍晚时分,刘中一停止了呼吸,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刘会太等人用几块木板将刘中一安葬在附近一个小塘埂不远的山凹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