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征文与竞赛 >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的始末研究
来源:彭远汉   2020-11-17 10:08:49

  景德镇地处赣东北地区,与安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著名的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震惊全国,抗战全面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后,活动于皖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于瑶里,在陈毅主持下改编为新四军并开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1937年12月成立了“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下设“新四军瑶里留守处”和“新四军都昌留守处”。1939年2月,办事处从当时担任高级职员的地下党员严兴浪、张作芝那里得知李矮子叛变革命,向国民党报告了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的秘密组织“赣北特委”的真实情报,为了免遭损失,办事处奉命被迫撤销。朱辉同志把景德镇办事处(赣北特委)的工作交给了赣东特委(即贵溪办事处)书记谭启龙同志。

  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组织架构

  1937年12月,皖赣特委根据中央代表陈毅同志的指示,指派李步新同志到景德镇筹建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工作,并任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办事处共有3人:主任、交通员、炊事员各一。最早设在景德镇莲花塘“大观茶园”的楼上(现前塘亭子附近,当时茶馆老板叫王仁元),门口挂有“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 的招牌。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是国共合作初期赣东北新四军留守处的中心,所辖都昌、湖口、鄱阳、彭泽、景德镇等广大地区。后鉴于莲花塘比较偏僻,而办事处在当时又是一个合法公开的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曾两度搬迁到人口较为稠密的地方,先是将办事处机关迁往人口稠密的后街(现在中华南路),后又迁至中渡口的朱氏上弄10号。与中共赣北特委同驻一处,赣北特委管辖景德镇、都昌、湖口、彭泽、婺源、德兴、乐平、浮梁和安徽的休宁、祁门等地,并下辖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1938年2月李步新同志调皖南特委工作,党派朱辉同志从延安来到景德镇接替了李步新同志的工作.任办事处主任兼“赣北特委”书记。

  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对外是一个公开的、合法的组织,对内是“赣北特委”。书记朱辉、组织部长陈时夫,宣传部长江天辉,委员还有田英、吴坤记、李矮子等人。赣北特委直属东南局领导,其所管辖的地区有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德兴、婺源、乐平、浮梁、祁门、休宁等县和景德镇市。这些县(市)在特委成立的同时,成立了都(昌)湖(口)鄱(阳)彭(泽)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和休(宁) 婺(源)祁(门)浮(梁) 中心县委(书记江天辉);休、婺、祁,浮中心县委下设祁门(书记王矮子)和婺源(书记李矮子)两个县委,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只彭泽一地设有县委,其他三县只有党的支部,未设县委。除此以外,特委还建立了德兴、乐平县委和景德镇市委,这些县委和市委下面都设有区委或党支部。

  办事处的公开任务:1、密切与南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联系。2、密切与安徽岩寺的新四军军部联系,往军部运送枪支弹药,输送部队,接待军部同地方上的来往干部。3、做好统战工作。一面与国民党政府交涉新四军北上杭日后,新四军留守地方的事宜,如安置军人家属;抚恤革命烈士家属;交涉与保释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被国民党抓去现仍关在监狱里的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一面团结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进步力量,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启发与推动他们抗日的积极性。4、宣传、组织与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同时发动与组织群众,对国民党政府展开公开的、合法的争取政治、经济上的自由斗争。5、继续收编散布在各地的游击队员和伤病员。办事处在那白色恐怖的岁月里。利用公开的、合法的组织形式作掩护,积极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巧妙地与国民党作不妥协的斗争,为唤起赣北地区广大人民,为夺取抗日数国的伟大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重要地位

  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充分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皖赣边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使景德镇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并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整体的重要一环。这些抗日救亡运动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提高了皖赣边区人民抗日救亡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而且形成了一股团结抗敌的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精神上极大地支援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英勇抗战,为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1938年1月,皖浙赣边区各路游击队350人开到瑶里集中改编,景德镇党组织和抗日团体动员陶业养成所学员、社会知识青年和瓷业工人200余人前往瑶里参加改编。图为瑶里改编旧址(今瑶里宏仁寺)。

  1938年1月30日(春节前的最后一天),皖浙赣红军游击队正式从舍会山下山,开进到瑶里镇接受改编,改称“江西省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游击队来到的时候,瑶里的国民党联保站组织了六七十人的欢迎队伍,站着进村的小路旁夹道欢迎,还放了几挂鞭炮。到了瑶里,我方部队分别驻在河西的吴家祠堂、敬义堂、宏仁寺等几处。根据协议,共产党的部队驻在瑶里河西,国民党的部队驻在瑶里河东。国共双方共驻瑶里,但是以镇中的河水为界。

  改编完毕后,李步新赴景德镇担任江西省抗日义勇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开展统战工作,联络失散的红军。李步新(1907~1992),原名李忠良,江西上饶县湖村乡石咀村人。李步新是皖南游击根据地的开创人之一,著有《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概述》《忆黄诚义士》等革命回想录,并参加了《赣东北革命斗争史》书稿的鉴定。1927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在当地组织领导农夫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先后任中共铅山区委书记、上饶特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上(饶)横(峰)战地委员会书记等职。随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转战皖浙赣地区,历任中心县委书记、边区党委副书记、独立营政委等职。1934年10月,随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皖浙赣省委代理书记、皖南特委书记、皖南地委书记、皖江区党委副书记兼长江支队政委等职。1945年10月后,历任新四军七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部副部长、长江支队(南下干部队)政委、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副政委、安徽省芜湖市军管会主任、芜湖市委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步新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参谋。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38年春节后,陈毅再次来到瑶里,中央派到景德镇工作的朱辉、陈时夫、李华楷、张振东、刘玉琳、袁大鹏等同志也先后到达。这些同志是从延安来的,大部分从事政治工作。陈毅在瑶里看望了整编后的部队,召开了党和军队的干部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决定。同时宣布,改皖浙赣特委为皖浙赣省委,由李步新任书记,江天辉、陈时夫、朱辉、熊刚等为省委委员。李步新不再担任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由朱辉接任。

  接任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的朱辉(1909~1996),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常阜村人。1927年投身革命,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弋横暴动。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在江西瑞金参加举世瞩目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方面军弥补师处所工作团主任、九军团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红军先遣团没收科科长。长征成功后,先后任全国总工会驻西北办事处国家企业部部长、神木府谷特区工作团主任、陕甘宁边区县委书记、核心县委书记、特委组织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朱辉奉命调回江西,任赣北工委书记兼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1939年起历任浙西北特委组织部长、特委书记,苏浙皖地区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代书记,郎(溪)广(德)特委署理书记兼组织部长,杭嘉湖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鲁中区地委副书记、支前司令部民政部长、华东军区兵站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四支队副政委等职。参加了淮海战斗中“浚汲”战斗和解放合肥的战斗,接收合肥后,任合肥市公安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辉先后任芜湖市委常委、社会部长、公安局长,华东局组织部干部处处长,最高人民检察署华东分署副检察长,上海市委委员、市委政法部部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监委副书记。1965年任中共江苏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省委监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遇“四人帮”危害。1974年复出后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77年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员、省纪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辉1996年11月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功勋卓著

  景德镇虽然不是抗日斗争的主要战场,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全省的抗日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1938年2月,随着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瑶里改编完毕,新四军第一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公开成立。同时,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决定,在景德镇秘密建立中共赣北特委,朱辉任书记,统一领导赣北地区的党组织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同年9月,中共景德镇市委秘密成立。这样,景德镇的抗日救亡运动便纳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轨道。

  瑶里改编后,红军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图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部分成员合影。

  第一、省城抗日救亡团体频频到景德镇活动。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从南昌到景德镇开展活动的团体有: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第四大队、江西战地工作队第一大队、江西省乡村抗战巡回宣传工作团等。

  第二、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以张三圭为队长的“景德镇青年抗日宣传队”和以严兴让为队长的“景德镇抗日救亡歌咏队”,是抗战初期在景德镇成立较早的两支抗日宣传队伍。在景德镇成立的“浮梁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是浮梁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枢机构。分布在“后援会”各个部门的中共地下党员十分注意团结各种进步力量共同开展活动。“景德镇孩子剧团”也应运而生。中共景德镇地下党组织曾指派张三圭担任该团的指导员。1938年下半年,景德镇还成立了“第五行政区战时服务团”,其主要成员有社会各界热血青年和部分“民先队”队员以及中共地下党员。

  第三、动员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行列。1938年秋,浮梁县妇女指导处在景德镇成立。工作范围包括宣传教育、生产自救、妇幼卫生、战时服务等项目。

  第四、开办训练班,培养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从组织上保证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阶段中,中共景德镇地下党组织在景德镇城区发展党员近百名。

  第五、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纵深发展。芦沟桥事变之后,景德镇先后公开成立的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以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运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动员城乡人民奋起抗日救亡。它在推动抗日群众运动中,发挥了战斗号角的作用。

  景德镇办事处发挥的作用,不仅是接洽与处理游击队改编事宜,营救被捕人员,最重要的是为新四军输送兵员和筹备军需物资等。据不完全统计,办事处通过艰苦努力深入人心的工作,先后为新四军输送了3批100多名兵员,2次将党组织交办的把武器和弹药,通过景德镇办事处及时安全地运送到了皖南新四军军部,为唤起民众争取抗日救国的胜利劳苦功高,永载史册。

  附件一:新四军瑶里留守处的前前后后

  [摘 要]瑶里改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新四军瑶里留守处"是瑶里经过整训改编后留下的部分人员,主要处理善后事宜。在中共祁浮婺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留守处与新四军一支队之间保持联系,充分利用留守处这一合法机构,秘密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团结和教育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日;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把地方上知名人士争取到统一战线中来,组织力量及时向国民党政府交涉释放被捕的革命干部和群众;组织各地失散的游击队员纷纷归队,动员许多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向新四军军部输送兵员,积极筹集资金支援前线抗日的新四军。

  我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2月,活动于皖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于瑶里,在陈毅主持下改编为新四军并开赴抗日前线。并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决定,在景德镇秘密建立中共赣北特委(地点在景德镇市区中渡口的朱氏上弄10号),管辖景德镇、都昌、湖口、彭泽、婺源、德兴、乐平、浮梁和安徽的休宁、祁门等地。还成立了新四军第一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下辖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这些办事机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公开合法身份,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工作。而新四军瑶里留守处的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瑶里改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设立的"新四军瑶里留守处",是瑶里经过整训改编后留下的部分人员,主要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在浮梁瑶里成立中共祁浮婺中心县委,机关设在“新四军瑶里留守处”内,中心县委隶属赣北特委。留守处旧址,就是现在的敬义堂。新四军瑶里留守处主任和中共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为李华楷。李华楷(1899.9年-1992.11),曾用名王林,江西泰和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组织科长、区委书记、中央组织局巡视员。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改编前为延安派来协助改编的干部,改编后留任中共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主任、县独立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后勤处政治委员、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政治委员、文化速成中学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离休办公室主任(正军职)。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

  在中共祁浮婺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留守处与新四军一支队之间保持联系,充分利用留守处这一合法机构,秘密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团结和教育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日;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把地方上知名人士争取到统一战线中来,组织力量及时向国民党政府交涉释放被捕的革命干部和群众,通过新四军军部将被国民党关押的原皖浙赣省委红军独立团团长熊刚和赣北特委组织部部长、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江天辉保释出狱;积极筹集资金,用于支援前线抗日的新四军;组织各地失散的游击队员纷纷归队,动员许多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向新四军军部输送了兵员,如婺源县沱川溪头、燕山、篁村等一次就有18人报名参军。由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对留守处的公开活动表面承认,暗中却监视、限制骚扰瑶里留守处的正常活动。为保存革命力量,经上级批准,1938年6月新四军瑶里留守处撤销,李华楷调往吉安。但中共祁浮婺中心县委仍坚持地下活动,书记由江天辉接任。

  如今,新四军瑶里留守处旧址,连同瑶里新四军改编的红军游击队曾驻扎地、陈毅曾旧居和在此主持召开新四军抗日动员大会会址等,不仅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附件二: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的来龙去脉

  [摘 要]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共皖赣特委派人与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联络,指示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整顿部队,准备下山接受改编。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带领150余人的队伍离开曹百四村,开到浮梁县瑶里改编。改编后,根据陈毅的指示,田英带领短枪队返回大港,设立“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任主任,公开进行活动,并为党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民党反动派对田英一直怀恨在心,于1938年4月5日制造了“大港惨案”,将田英等留守处的七人杀害。陈毅得知后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给予田英高度评价:“来往于景德镇、都昌之间做统战工作”,“是赣北鄱阳、湖口、彭泽、都昌一带的领袖”。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11月下旬,中共皖赣特委派人与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联络,带来了中央分局《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和特委《告皖赣同胞书》,指示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整顿部队,准备下山接受改编。1937年11月底,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和游击大队由都昌县望晓源村迁至曹百四村进行整编和行军动员。12月中旬,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带领150余人的队伍离开曹百四村,开到浮梁县瑶里改编。

  1938年2月,在陈毅主持下改编为新四军并开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在景德镇成立了赣北特委和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后,下辖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新四军都昌留守处对内仍称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委员戴其明、华永标、苏远全、邵荣兴、丁大倪、谢文山、石书文。田英带领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成员和少数武装人员回到都昌县大港,在大港街上借地主石砥如做店铺用的空房子,设立了“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的牌子,管辖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鄱阳县四县抗日工作,田英为主任,苏远全、邵荣兴为副主任。留守处共有16人。田英、警卫员陈光林、老班长刘国均、伙夫郑玉太等常驻留守处公开办公。中心县委成员华永标、邵荣兴、戴其明、苏远全、石书文和秘书丁大倪则半公开半秘密地分驻鄱阳、彭泽、湖口、和都昌的张家岭、徐家埠一带开辟工作,恢复党的组织,积极宣传抗日。

  田英,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因贫困所迫,从小在外打长工。18岁时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与领导乐平鸣山煤矿暴动,1931年,他先后担任赣东北特区总工会常委兼青工部长、赣东北省苏执行委员兼劳动部副部长。1934年1月作为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团成员,出席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4月,奉命赴赣北开辟新苏区。同年10月,任中共彭泽中心县委委员兼少共中心县委书记。1935年6月,中心县委遭破坏,田英率部至都昌大港望晓源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中共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任书记;并组建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兼任政委,开辟了以武山为中心的都湖鄱彭游击根据地。到年底,游击区将彭泽浩山、湖口剑山、鄱阳黄金山、都昌阳储山与武山连成一片,纵横200余里,成为皖赣边界一块重要的根据地。到1937年,游击大队由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160余人。抗战期间,田英率部编入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三营七连,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2月,根据陈毅的指示,田英带领短枪队返回大港,设立“新四军都昌留守处” 并任留守处主任,公开进行活动。国民党反动派对田英一直怀恨在心,于4月5日制造了“大港惨案”,将田英等留守处的七人杀害。田英牺牲时年仅29岁。

  田英利用留守处这一合法机构,进行了许多工作:

  第一、指定中心县委成员谢文山,来往于留守处与新四军一支队之间保持联系。

  第二、深入到农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团结和教育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日,向新四军军部输送了新兵。

  第三、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把地方上知名人士争取到统一战线中来。

  第四、向国民党政府交涉释放了1936年被捕的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100余人;并敦促国民党都昌县政府释放张大妹、谢明全、石书高等20余名“政治犯”。

  第五、留守处为新四军一支队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有大港街的曹明礼、熊江楼、谢明仁等捐款100-300元,共筹银元1000余元。

  第六、秘密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先后恢复都昌县委及下属大港、蔡家岭、徐家埠、汪家墩四个区委,湖口县县委、彭泽县武山区委、鄱阳县余家山区委,全地区有党员200余人。

  然而,1938年3月中旬,原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的队员崔祥翰,在改编过程中,因为怕吃苦从浮梁逃回湖口老家。他假造田英的私章和文件,在乡下向豪绅要米。国民党湖口县政府趁此借机向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诬告田英,说田英仍在打土豪,破坏国共合作抗日。因田英在上报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时称胡望生,又名田英;在省政府是以胡望生备案的。这就给国民党钻了空子。省政府回电湖口县国民党政府:“据第四军电复,查本部无田英其人,仰即将其所部歼灭。”4月5日下午3时,都昌县常备自卫大队副大队长李远辉率县常备自卫大队第二中队100余人从县城出发,直奔大港。6日晨3时到达大港,同时到达的还有湖口县第三区区长张旭辉带领的湖口县第三区分队。加上驻大港的自卫大队一分队,共约300余人。他们将留守处里外三层包围起来。天刚放亮,伙夫郑玉太开门去买菜,被埋伏的敌人捉住。田英一听有动静,翻身下床,拿起手枪,与中心县委委员邵荣兴、苏远全、丁大倪、刘国均、陈光林等冲上屋顶,居高临下,向国民党自卫队猛烈还击,打得自卫队躲在沟里不敢抬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双方僵持不下。田英本人是有名的神枪手,他可以左右开弓。李远辉一看硬攻不行,于是就命令自卫大队一分队队长冯观涛(留守处一成立,国民党都昌县政府就从县常备自卫大队派来自卫大队一分队驻扎大港街,表面上是“执行防务”,实际上是监视留守处的活动)用喊话进行诱骗。这时冯观涛向田英喊道:“老田,你不要打,快下来,我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这时田英等五人的子弹快打完了,又轻信了冯的“保证”。田英先把快慢机手枪丢下去,再和陈光林等五人从屋顶上下来,走出留守处大门。冯观涛挽着田英的胳膊向碉堡走去。一到碉堡,以李远辉为首的反动派立即将田英等人绑了起来,丁大倪、刘国均、郑玉太当场被李远辉枪杀在一分队碉堡的草坪上,邵荣兴在反抗中中弹身亡。留守处的财物被自卫队洗劫一空,留守处和中心县委被破坏。同年4月7日,田英与苏远全、陈光林一起被押往大港后面的狮子山山脚下被秘密枪杀。留守处和中心县委惨遭破坏。

  陈毅得知“大港惨案”后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给予田英高度评价:“来往于景德镇、都昌之间做统战工作”,“是赣北鄱阳、湖口、彭泽、都昌一带的领袖”。《新华日报》先后发表社论和消息,对国民党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对田英等英烈的牺牲表示深切哀悼。

  (作者彭远汉系江西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

  参考文献:

  1、2012年7月16日《九江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都昌留守处的设立与遭国民党破坏的始末;

  2、2012年8月14日《九江新闻网》:都湖鄱彭游击根据地的领袖--田英;

  3、2013年8月13日《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始末;

  4、2014年第一期《党史文苑》:陈毅与瑶里改编;

  5、2015年5月16日《景德镇在线》:景德镇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时期;

  6、2015年9月1日《江淮时报》:同仇敌忾 外御其侮 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在安徽的形成;

  7、2015年9月2日《景德镇日报》:轰轰烈烈的景德镇抗日救亡运动;

  8、2015年11月21日《婺源数字报》: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9、2016年6月29日《中国江西网》: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10、2016年10月24日《景德镇政府网》:高岭瑶里风景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