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李楚翘
湖南新化才女谢冰莹堪称一条真正的女汉子,她的人生经历是一部现代传奇,令人感慨万千:她自告奋勇成为女兵,自撰日记成为女作家,自启佛性成为女居士。在一条蜿蜒曲折的荆棘路上,她行走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终获正觉正悟。
谢冰莹的父亲知识渊博,母亲性格强悍。她是父母膝下的幼女,上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的婚姻大事全由母亲“操盘”。大哥“逆亲顺妻”,结果如何?头顶一大盆洗脚水,跪地受罚。二哥与小脚太太闹离婚,结果如何?头顶“没廉耻,无道德”的骂名,遭到母亲严厉的警告:“在我没死之前,绝对不允许有这种丢脸的事情发生!”谢母的意志力超强,不容许子女抗拒和挑战。
在家中,谢冰莹是唯一的例外,即使她任性使气,大家也都迁就她,宽容她。父亲谢玉芝思想开明,闲暇时,他教女儿读《史记》《唐诗三百首》和《随园女弟子诗》。谢冰莹的悟性和理解力都相当不错,读书犹如海绵吸水,不费吹灰之力。当年,女子“无才便是德”,谢母并不希望女儿识文断句,因此荒废女红。谢冰莹执意要上学,母亲不答应,她就拗着性子绝食,这样一来,谢母只好让步。十四岁时,谢冰莹寄宿于益阳教会学校信益女子中学,由于她思想激进,不肯做礼拜,在国耻日(5月7日)带头游行示威,被学校开除学籍。
谢冰莹是典型的假小子,所有男生爱做的游戏她都爱做。女生读小说,一百人中,九十九人喜欢读脂粉气息浓郁的《红楼梦》,只有一人喜欢读江湖气息浓厚的《水浒传》,谢冰莹就是这个特例。她的解释是:“我讨厌林黛玉的哭,更讨厌贾宝玉那种傻头傻脑、只知道和女孩子鬼混的典型;我佩服《水浒》上所描写的每个英雄好汉,他们那种勇敢侠义的精神,给了我后来从军的许多影响。”谢冰莹把《水浒传》背诵得滚瓜烂熟,那些敢怒敢言的英雄好汉总在她的大脑中演绎一幕又一幕劫富济贫的精彩好戏。
1921年,谢冰莹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图书馆中“尽情采撷花粉的蜜蜂”。“除了上课,所有余下的时间,我都消磨在图书馆里,又因我有一个时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职务,看小说的机会更多,而且每次购到新书的时候,我总有优先权阅读。”谢冰莹的国文老师是著名翻译家李青崖,他赏识谢冰莹的才华,其提携手法则有点像是福楼拜提携莫泊桑,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在作文方面谢冰莹向来自信满满,李青崖却将她的万字长文打成零分,他这样做并非要给得意门生兜头泼下冰水,故意给她难堪,而是要她戒骄戒躁,以清醒的眼光冷静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很长一段时间,谢冰莹都无法理解恩师的苦心,甚至有些记恨。二十年后,她与李青崖重逢,谈及往事,才深深体会到恩师当年的“慈爱心肠”。
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原,势如破竹,顺利攻下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招收第六期学员。巧的是,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近即设立了招生处,不仅招收男生,还破天荒招收女生。古代花木兰从军要乔装易容,现在竟能够以女子真面目入读军校,在中国可算是旷古未有的奇事。别的女生羞羞答答,畏畏缩缩,谢冰莹则把握先机,自告奋勇。这年深秋,谢冰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既陌生又刺激的军旅生涯从此开篇。
1926年冬,天寒地冻,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等候着二百多名女学员,其中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有阔太太,有生过几个孩子的母亲,不少人是小脚姑姑,“她们穿着军服,打着裹腿,背着枪,腰间围着子弹,好一副飒爽英姿,但是走起路来像鸭子似的一扭一拐”,这些勇敢的新女性牺牲了天伦之乐和悠闲舒适的生活来到纪律化部队,外练筋骨皮,内练精神气。“我们的生活是再痛快没有了,虽然在大雪纷纷的冬天,或者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都要每天上操,过着完全和士兵入伍一般的生活,但谁也不觉苦。”
1927年,谢冰莹跟随中央独立师西征,讨伐叛军之将杨森、夏斗寅,女兵队顶风冒雨,“平均每天至少要走八九十里路,晚上有时睡在一张门板上,有时睡在一堆稻草里”,尽管如此,谢冰莹仍然感到极为开心。她在《从军日记》中写道:“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我忘记了自己是女人,从不想到个人的事,我只希望把生命贡献给革命,只要把军阀打倒了,全国民众的痛苦都可以解除,我只希望跑到战场上去流血,再也不愿为着自身的什么婚姻而流泪叹息了。”在西征途中,谢冰莹救死扶伤,稍有余暇,即使零零碎碎,她就奋笔挥写自己的急就章。《从军日记》记录了战地的珍稀见闻,由于取材新颖,视角独特,文笔优美,革命浪漫主义恰好与时代精神合拍,出版后迅速引起社会轰动,在文学界好评如潮。
林语堂亲自出马,将《从军日记》译成英文,刊登在《中央日报》英文版上,他还欣然从命,为结集的《从军日记》撰写序言:
“自然,这些《从军日记》里找不出‘起承转合’的文章体例,也没有吮笔濡墨、惨淡经营的痕迹;我读这些文章时,只看见一位青年女子,身穿军装,足着草鞋,在晨光熹微的沙场上,……戎马倥偬,束装待发的情景……,或是听见洞庭湖上,笑声与河流相应,在远地军歌及近旁鼾睡声中,一位蓬头垢面的女子军,手不停笔,锋发韵流地写叙她的感触。”
北伐战争虎头蛇尾,军校解散。谢冰莹考入上海艺术大学,生活困苦之极,连御寒的棉袄都是同乡好友、电影明星王莹赠送的,白天当衣穿,晚上当被盖。即使苦不堪言,谢冰莹依然硬朗如故。她回忆道:
“穷困时,就一个人跑到马路上喝西北风,躲在亭子间里喝自来水,或者索性蒙在被窝里睡两天,看看有趣的小说,以消磨可怕的长日……虽然这样穷苦,但我这副硬骨头始终不屈服,不向有钱的人低头,更不像别人认为女人的出路是找个有钱的丈夫。饥饿只有加深我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只有加强我生的勇气。”
1929年,由于政治原因,上海艺术大学被当局强行取缔。谢冰莹的下一个去处是北平,与陆晶清一道编辑《民国日报》文学副刊,由于言论激烈,两个月后,副刊即被勒令停办。谢冰莹得到湖南老乡黎锦熙教授的帮助,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后又由于党派嫌疑,被当局列入黑名单,她只好辍学逃命,匆匆南旋。
1931年7、8月间,谢冰莹租住在上海江湾一间光线阴暗、被她称之为“黑宫”的阁楼里,仅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书稿《青年王国材》和《青年书信》,那时,她的创作进度极快,一天最多写过一万三千字。两部书稿出版后,她拿到六百伍拾元稿酬,这笔钱正好够她去日本东京深造。
1935年4月2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问日本,身为留学生会的活跃分子,谢冰莹坚拒出迎,她用鄙夷不屑的口气说:“溥仪,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个遭全中国人唾骂的汉奸而已!”她根本不承认有什么“满洲国皇帝”。为此,十天后,她被日本警方刑拘,蹲了三个星期的大狱,受尽侮辱和折磨,狱卒抡着碗口粗的圆棒子抽打她的头部(致使她留下头痛的后遗症),使用四楞竹棍几乎压断她手指的骨节。南社诗人柳亚子惊闻谢冰莹入狱的消息后,立刻拍电报催促当时的中国驻日本领事馆和留学监督处派人保释,此外,她还得到日本友人竹中繁子的同情和帮助,这才脱离地狱,回返祖国。她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写进了《在日本狱中》一书,留下了永久的控诉。
抗日战争期间,谢冰莹在长沙组织成立“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自任团长,奔赴前线,抢救伤员。在战场上,她始终抱着“救一伤兵,就是杀一敌人”的信念。在后方,她曾为重庆《新民报》编辑副刊《血潮》,赴西安主编《黄河》文艺月刊。抗战八年间,她写了多篇报告文学作品,结集为《五战区巡礼》,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1937年10月,诗人、剧作家田汉见到谢冰莹,对家乡这位女兵出身的作家赞赏有加,他口占七绝一首:“谢家才调信纵横,惯向枪林策杖行。应为江南添壮气,湖南新到女儿兵。”其后,赠诗给谢冰莹的诗人还有柳亚子、何香凝等诸多名家,其中黄炎培所赠三首绝句中的第二首对《从军日记》颇为推崇:“投笔班生已自豪,如君不栉亦戎刀。文章覆瓿谁论价?独让《从军日记》高。”东汉的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毕竟他是热血男儿,谢冰莹乃是闺中弱质,却能驰骋于战场和文场之间,为世人所瞩目,实堪称巾帼英豪。
谢冰莹曾说:“我最佩服《邓肯自传》和《大地的女儿》,她们那种大胆的赤裸裸的描写,的确是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写实工作。然而中国的环境比不上欧美,甚至连日本都不如,但我并不害怕。我照自己的胆量写下去,不怕社会的毁谤与攻击,我写我的,管他干什么呢?”谢冰莹不仅敢写,也确实能写,是罕见的写作狂,她曾说:“我对于写作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只要一动笔写文章,我全副的精神都要集中在情节上,我没有心思来做别的事,甚至听到孩子的笑声,我也并不高兴……在这个时候,不论什么人,他如果妨碍我的工作,我就把他当作敌人一般看待。”如此气聚神凝,专心致志,一直写到九十多岁,著作等身,她仍然笔耕不辍。
谢冰莹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始嫁萧明,以逃婚了结;继嫁符号,亦劳燕分飞。直到她嫁给知识分子贾伊箴后,才找到了感情的归宿。抗战期间,谢冰莹组织“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贾伊箴是“编外团员”,与妻子寸步不离,遇着敌机轰炸,他就用整个身体屏蔽她。谢冰莹一边感动,一边嗔怪:“你呀,是个天造地设的大傻瓜,你又不是钢筋水泥,你这把瘦骨头,能护得住我吗!”贾伊箴呵呵一乐,下次照旧故伎重演。
1948年,谢冰莹应聘台湾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贾伊箴说:“冰莹,你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谢百天’呀,在哪儿也待不了一百天!刚到北平,干得好好的嘛!咱们还是别到台湾去了吧。”谢冰莹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呀,我还没去过呢!就这么定了,去!”在这么大的决定上,贾伊箴依然惟谢冰莹的马首是瞻。
1974年,谢冰莹再次拿主意,定居于美国旧金山。她有一间朝向西北的卧室正对着著名的金门大桥,那扇窗户像个偌大的画框,金门桥始终都在她的视野里。她与大桥每日遥遥相望,就为了这个运气和缘分,她和贾伊箴不想离开此地,一住就是二十六度春秋。
谢冰莹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可归结为六个字:“能吃苦,不怕穷。”她前半生数次被捕入狱,遭遇过一连串的艰难坎坷,但她个性刚强,行为果断,往往化险为夷。从一个农村少女成长为一名女兵,又从一名女兵成长为一位女作家,她的人生波澜壮阔,令人惊奇。1956年,谢冰莹皈依佛门,法号慈莹,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晚年,她燃香礼佛,心净而意诚,编写了许多佛经故事,出版了《仁慈的鹿王》和《善光公主》两本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开林,1965年出生于长沙市,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迄今已出版散文集(含随笔集)《站在山谷与你对话》《落花人独立》《湘军百家文库·王开林卷》《大变局与狂书生》等二十部、长篇作品三部。作品入选海内外近四百种散文随笔选本和年鉴。曾获首届“湖南毛泽东文学奖”、1992年度“湖南青年文学奖”、1993年度“《萌芽》文学奖”,第四届“《青年文学》创作奖”、第四届、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第四届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系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读者》首批签约作家。现为《文学界》杂志执行主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