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莹,湖南省冷水江市铎山乡人,1926年在武昌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将征途的经历亲闻,写成了蜚声中外的《从军日记》。以后积级参加“左联”文艺运动,成为北方“左联”首创人之一。曾两度留学日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组织、参加了“妇女战地服务团”。1946年起从事主编报刊工作,1948年任聘台湾师范大学教授,1971年退休后去美国旧金山定居。半个多世纪以来,谢冰莹女士在文坛上辛勤耕耘,完成了1000多万字的作品,迄今已出版了60多部著作,国内外享有盛名。这样一位北伐战争的“女兵”、举世闻名的作家,是我们冷水江市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文史工作者良师,也是我们征集文史资料的主要对象。
早在70年代中期,谢冰莹女士就已与国内的亲属取得了书信联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谢冰莹对国内和家乡的情况更为关注。她的来信中处处表达了热爱祖国、眷恋故乡、殷切期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1980年她给她三嫂曾宪玲女士的几次来信中写道:“……一切都过去了,如今好了,祖国天天在进步中。”“你们常常来信盼望我回乡,我也天天想回去看你们。我们总会见面的,30多年都过去了,难道以后很短的日子,还不能等待吗?”“我有耐心等待,也有信心,有希望,我们会见面团聚的。”特别是1981年9月23日的来信,更为强烈地体现了老人对祖国、对故乡所倾注的一片深情。她说:“我常记着祖父的话,今日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三嫂、你将来百年之后,一切都带不走,都要火化了;我也如此一切都要火化,但我上西天时,我还想把我火葬后的骨灰撒在太平洋里,让她漂到我的故乡去……”可以看出,谢冰莹女士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啊!有忧伤的悲戚,也有对未来美好的展望。
当时冷水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刚成立,但走访谢冰莹女士在国内的亲属就已列入我们的工作计划。走访中有幸看到了这一束信件,使我们深受感动,曾以《“女兵”自美国来信》为题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政协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以表达我们对谢冰莹女士的钦佩与敬仰。为了使她老人家获得心灵上的平衡和慰藉,为此我们又组织力量在她的家乡发动群众,深入调查,查阅族谱,收集到了谢冰莹女士家父谢玉芝先生以及她的家兄赞厘、赞篁两先生部分遗稿、诗词;还有例如李觉、枊亚子、何键、刘修如、方鼑英、苏鹏、曾杰诸先生为她父亲七秩寿辰写的贺电、诗文、联语等资料,全部寄到美国。老人把这些资料视为珍宝,极为高兴,来信并著文表示万分感谢。
从此以后,我们相互通信联系20多次,从中得到她老人家的教诲,受益非浅。可以这么说,冷水江市的文史工作从起步到目前初具成效,与谢冰莹女士的鼓励和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10年来,谢冰莹女士不仅对我们文史工作多方面进行指导,还为我们亲自撰写了4篇史稿,1万余字;提供珍贵图片资料10多帧和大量的文献资料等。
1985年,我市第1辑文史资料刊登了她撰写的《先父谢玉芝先生传略》一文。这是我省向海外征稿的首篇,也是解放以后几十年来谢冰莹女士为国内读者奉献的一篇文章。它不仅为我们的文史资料增添光彩,同时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宁乡县党史办周德民来信说:“当看到贵市文史资料第一辑,刊登了近代著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文章,真是大饱眼福。它对于研究谢冰莹和研究近代文学史以及研究妇运史都是最难得的最受欢迎的宝贵资料。”
1987年,我市第2辑文史资料又刊登了谢冰莹女士撰写的《投考军校的回忆》、《60年前的往事—当兵的回忆》两篇史稿,并附有她在北伐时期参加野战实习和抗日战争时期在嘉定前线的两帧珍贵历史照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1988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港、澳、台及海外专辑》全文转载了这两篇史稿。这本专辑共收集了13篇文章,其中谢冰莹女士就占有两篇,可见这两篇文章的史料价值了。我市第3辑文史资料去年也已出版,谢冰莹女士又为我们及时寄来了第4篇史稿,足以说明谢冰莹女士对我们的工作和文史资料的出版是何等的关怀和重视。
弹指一挥间,冷水江市文史工作已经走过了10年。当我们回顾总结这10年的工作时,我们首先向关怀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界人士,特别向侨居美国的我们可敬可亲的谢冰莹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并期望故里相逢,畅叙离情。
1991年5月
2014年12月25日梅山游童录自《周恩来同志倡导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四十年纪念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4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