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强大的橡皮擦。
它可以轻易抹去一切细节、记忆,
甚至真相。
85年前
挑起事端的时间并非7月7日夜,早在13天前的6月25日华北驻屯军就开始在北平近郊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挑衅中国军队,这个细节,几乎无人知晓。
85年前
尽管卢沟桥事变的日军最高长官牟田口承认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他,但当夜间演习的日军借口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并开枪示威时,究竟是谁开的枪,无人知晓。
85年前
当卢沟桥的炮火拉开全面抗战的序幕,从第29军37师110旅吉星文团奋勇还击开始,29军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特务旅、2个保安旅战至7月29日不得不退出平津,除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牺牲外,究竟伤亡多少,无人知晓……
今天,是卢沟桥事变85周年,有很多纪念文章纷纷告诉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于是,很多人都记住了“卢沟桥事变”这五个字,记得多一点的记住了那是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夜。
可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战况如何?战果如何?中国抗战因此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真正应该被记住的如今几乎无人知晓。
那个七月,29军37师219团3营12连的马步先正在奉命守桥,和其他守桥战友一样,即使睡觉也都穿着衣服、抱着步枪,丝毫不敢懈怠。
7日,演习日军明显与以往不同,平时戴的布帽换成了钢盔,天色将黑而演习仍在继续。那天夜里,日军要求进城搜寻“失踪”士兵被拒,战争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我们对战争有些准备,只是没想它来的那么快”马步先曾告诉我们,“我们以为,二十九军装备改良了,日本人不敢轻易打。其实日本早有侵略我们的准备,他们的准备更充足。”
马步先驻守的阵地在“卢沟晓月”东南一二百米,8日凌晨,日军向卢沟桥全面进攻,开始向宛平城开炮射击。37师师长冯治安下令:“全体官兵要坚决抵抗!与大桥共存亡,不得后退!”顷刻间,卢沟桥上,宛平城外,硝烟四起。马步先和他的战友们,在卢沟桥上仅靠步枪和大刀,仅凭石桥的栏墙与沙袋,顽强抵抗,阻击敌人进攻,死守卢沟桥。
©马步先
那个七月,沈甸之刚转入29军学兵队不久。8日晨间,学兵队由区队长刘志远带领出操,跑步到圆明园附近时他听到了从卢沟桥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和隐约机枪声。
返回营地后,中队长王沛霖中校命令他们立即擦拭武器,随时准备出发。当天下午,沈甸之所在学兵中队就全副武装,乘坐四辆大卡车,从西苑第四营房出发到了位于八宝山北面的田村,作为何基沣将军前线指挥部的警卫连,没捞到仗打,全部活了下来,是不幸,或者也是幸运。
©沈甸之
那个七月,同在北平西苑营房的孙敬生,在37师109旅217团机枪连任班长,卢沟桥一役开战后,217团调往长辛店给219团作预备队,到达长辛店准备攻打丰台时,由于日军大批增援部队已到达廊坊一带,坚持到月底109旅不得不掩护全军撤向保定,孙敬生随队于唐官屯马厂一带防守。
白天,日军对阵地狂轰滥炸,晚上则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发动进攻。孙敬生与全班弟兄英勇作战,在阵地坚守了半个月!
©孙敬生
7月28日,日军第20师团及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向南苑发动进攻。29军在南苑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也没有重型武器,战斗到最激烈时,日军已经在飞机的掩护下打进东门,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学兵军事训练团1500余人在内的南苑守军与日军苦战不支,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所谓的学兵,都是参军不久的学生,没有经过任何战斗锻炼,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却一再请缨杀敌,这一仗后,学兵军事训练团阵亡了近800人,王自治和吴江平侥幸活了下来。
©吴江平
©王自治
85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战,我们知道的只有马步先、沈甸之、孙敬生、王自治、吴江平、曹廷明、张可宗、郭运生等老兵在七八十年后的回忆片段。
哪怕再整合中日双方无数的文献记录,我们也拼凑不出85年前卢沟桥发生的一切,有太多太多的疑问无人知晓。
2021年4月6日,最后一位亲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郭运生归队,至此世间再无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无论我们还想知道什么细节,都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了。
还好,我们记录了一点点;
还好,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会铭记每一个这样的一点点:
是谁带着伤痕幸存,与我们讲述那14年的血泪;
是谁拼上性命,守护过我们生活的山河大地。
要记得
当他们站在卢沟桥上的时候,
当他们面对武器装备强大得多的日军的时候,
没有人退缩,
从士兵到副军长,战死方休,
因为脚下——是祖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