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序由丁芝萍女士所写。
2008年丁女士在宜春邂逅时年96岁正在摆地摊卖打药的沈文彬老人。沈老八年全面抗战中,曾火线负伤4次。内战结束后返乡拟成家立业,享受和平,却命运多舛,遭遇了太多的磨难……
因为沈老的原因她和伙伴们开始了寻找幸存抗战老兵及相关故事。还发掘出数以千计的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看到了丁姓家族无数的脊梁之才,尤为民族独立存亡而勇于献身的志士英雄。
她不禁感叹道:他们是我们丁氏后裔的骄傲,更是国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良知和使命感,使得我们的民族英雄们能重见天日》
丁·序
01 邂逅时年96岁正在摆地摊卖打药的沈文彬老人,开启了我寻找幸存抗战老兵之旅
沈文彬老人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位幸存的抗战老兵。2008年4月,笔者去宜宾市屏山县采风,那是个春光明丽的上午,在屏山龙华镇的廊桥(凉桥)上,邂逅时年96岁正在摆地摊卖打药的沈文彬老人。
沈文彬初中毕业后考入贵阳军校,1935年毕业后分配到国军第75军第6师第18团任少尉排长。历经“8.13”淞沪战役、 台儿庄战役小王庄战事、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官至团长。八年全面抗战中,曾火线负伤4次。后返乡拟成家立业,享受和平,却命运多舛,遭遇了太多的磨难……
所幸,年奔百岁的沈文彬无高血压,无心脏病,身板健朗,且头脑清醒,谈吐也畅;为了表现他的身子硬朗,腿关节灵活,特地为笔者表演蹲腿纵跳和跷腿蹲立。一个挺可爱的老人。蓦然产生出一种时曾相识的亲近感:在他的生命中有我们丁氏前辈的身影。(沈文彬老人102岁寿终正寝)
于是,我们开始了寻找幸存抗战老兵及相关故事。几年内我们志愿者爬山涉水,走乡串户,寻找到幸存的抗战老兵一百余名,还发掘出数以千计的抗战阵亡将士名录。
02 他们是我们丁氏后裔的骄傲更是国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天府之国四川,是国民党国民政府选定的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战时首都所在地。抗战时期,四川承担了接纳和安置内迁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高等学校、社会文化团体以及难民的重任,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中心。众多内迁的单位和人员,在四川得到了妥善接纳和安置,恢复了工作、生产和学习,这就稳定了社会秩序,安定了人心,使抗战得以按部就班地进行……
地处西南一隅的宜宾亦是抗战时期的后方。宜宾不仅敞开胸襟接纳来自沦陷区的党政军文企事业机关及难民,同时还是兵源和军需的重要补给地。
出征将士约10万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生430余名;除了服役的主流壮丁,还有无数各界青年志愿报名从军及青少年学子弃学从戎。
我们丁氏一支系“大宋年间由吴西以迁南楚,复由南楚而迁西蜀”,而南蜀,千百年来开枝散叶,人丁遍及蜀中乃至华夏大地,涌现出无数的脊梁之才,尤为民族独立存亡而勇于献身的志士英雄。据“铭记抗战英雄项目”出示的数据:我们丁氏抗战阵亡将士有1678人(仅是目前的数据,还在发掘中),卢沟桥、淞沪、南京、台儿庄、太原、武汉、中条山、长沙、衡阳、桂南、滇缅、独山等战场都有他们浴血奋战的身影和英勇牺牲的英魂。
他们是我们丁氏后裔的骄傲,更是国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感谢王伟老总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的良知和自觉的使命感,使得我们的民族英雄们能重见天日并名垂青史。
丁芝萍,女,独立撰稿人,志愿者曾编著《宜宾全民抗战纪略》等书
2022年6月19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