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 > 内容正文

李松波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2021-09-03 17:09:10

  人物生平

  李松波(1904-1935.9)又名崔松波,朝鲜族。1932年春同李红光等发动磐石蛤蚂河子农民暴动,创建磐石工农义勇军,任参谋长。不久,转入地方工作。1933年春,调回游击队。同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一团参谋长。在辉发江北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二师参谋长 。转战抚松。蒙江、桦甸等地,开辟新游击区。1935年6月回师磐石,坚持游击。同年9月,在磐石红石砬战斗中牺牲。

  主要事迹

  1930年春,中国共产党在磐石地区的革命工作已开展起来,县境内已有近40名党员。勇敢机智的李松波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组建最早的磐东支部,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

  8月,中共磐石县执行委员会(简称县委)建立。为了保卫县委机关的安全,成立了以4名优秀共产党员组成的武装自卫组织——特务队。李松波就是特务队成员之一。

  李松波参加中共磐石县委特务队后,在队长陈玉振率领下,跟随县委负责同志跋山涉水奔走于城镇和乡村,开展革命工作。他每天不仅日夜巡察放哨,保护着领导同志的安全,还经常抽空接触贫苦农民,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参加各地的减租减息和反对地主剥削压迫,抢粮分粮的斗争。

  在斗争中,特务队随时了解群众的反映,掌握汉奸、走狗的动向,协助群众镇压了一些恶霸地主及日本走狗,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仅一年时间,特务队就根据县委的指示处置了十余名恶霸、走狗,给磐石一带贫苦农民出了气。因此,这支特务队被群众称作“打狗队”。

  1931年8月,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县委扩建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下辖伊通、双阳、桦甸、东丰、西安(今辽源)和海龙等县的部分地区。中心县委建立后不久,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虽然尚未进占磐石,但吉林的日本总领事馆,已经开始向磐石地区派遣爪牙、特务。为了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务队长陈玉振、朴翰宗相继被调走,李松波接任队长职务。李松波经请示县委批准,把特务队由4人发展到7人。这时日本侵略者到处收买汉奸,安插特务,并积极扶植他们豢养的走狗组织——“朝鲜人民会”,为人民抗日救国斗争制造障碍。为了清除隐患,李松波率领队员积极开展锄奸御敌活动。1931年10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发动和领导磐石农民掀起了大规模的秋收斗争,这些斗争在伊通、双阳等县的某些地方也都开展起来。为了保证斗争的胜利,李松波率领队员深入到蛤蟆河子、七间房、荞麦楞子等地的群众斗争中间,进行保卫工作,警戒敌人的破坏和捣乱。

  1932年3月,日本侵略军进占磐石。根据省委指示,中心县委决定,由李红光率领的磐石、双阳、伊通地区的劳农赤卫队从伊通调到磐石与特务队合并,改称赤色游击队(亦称磐石游击队),李松波任政委,队员近20名。队伍初建,他针对队员来自四面八方,思想觉悟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党团员会,同队员促膝谈心等形式,逐渐统一了思想,使队员们增强了团结,提高了对敌斗争的信心。随后,游击队参加了“二九”营救被捕群众和反对汉奸组织的群众斗争,以及“四三”、“五一”、“五七”等大规模的群众暴动。

  1932年2月7日,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反日群众在磐石七八个地方召开了反日大会,揭露了“保民会”(即朝鲜人民会)的反动本质和敌人破坏汉朝两族群众团结抗日的阴谋。李松波把队员分成两队,分别参加磐北、磐东的群众大会,警惕敌人的突然袭击。群众斗争有了武装保卫,斗志更加高昂,信心更足了。按群众要求,游击队处决了一批日本走狗,大长了群众革命志气。

  1932年4月,为了筹建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来磐石,李松波参加了中心县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在训练班里,他刻苦学习政治、军事理论,练习战斗动作和技巧,学到游击战术和一些军事常识,为其成长奠定了基础。6月4日,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在磐东小孤山成立,简称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李松波被调到纵队部工作。工农反日义勇军诞生后,日伪军不断派兵进行“围剿”,又由于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抗日武装活动陷于困境,不得不撤离磐石根据地,到桦甸县北部活动。在这段困难时期,李松波的革命意志丝毫未减弱,仍坚持奔走各队,对战士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10月23日,义勇军在桦甸县蜂蜜顶子召开会议,决定将全队编为4个大队,李松波被任命为第四大队队长。他耐心地对战士进行抗日救国教育,每到宿营地就带着战士们给群众扫院子、担水、劈柴,带头遵守群众纪律,所以队伍每到一地,群众都主动帮助义勇军安排食宿,称之为仁义之师。

  1932年11月下旬,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受省委派遣,来到桦甸县的反日义勇军驻地。根据省委的指示,杨靖宇在峰蜜顶子对义勇军进行了整顿,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把队伍带回磐石。

  1933年1月1日,南满游击队总队长孟洁民在长胳膊屯被恶霸地主张志仁暗杀;1月11日继任总队长王兆兰和总队政委初向辰在大泉眼突围战斗中牺牲。由于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不幸事件,使游击队受到重大损失,队员思想混乱,队伍极度不稳定。有的战士感到悲观失望,持枪逃跑;有的主张插枪拆伙(即把枪埋起来不干)。李松波等党(团)员坚定地主张继续武装斗争。他同团省委巡视员刘过风、中心县委委员纪儒林一道对部队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把四大队的干部战士召集起来讨论“插枪”和“溜走”的严重性质。在最后总结中,他向战士们说:“插枪”即是投降,“溜走”就是叛变。堂堂的中华儿女哪能向侵略者投降?深夜,他坐在油灯旁同思想不通的战士促膝谈心,从家事谈到国事,使战士感到亲切,情绪重新振作起来。队员们的错误思想被纠正了,队伍得到了稳定。

  1月下旬,杨靖宇闻讯赶回磐石,重新调整了游击队各级领导干部,李松波被任命为纵队代理参谋长。从此,李松波配合杨靖宇指挥部队,坚持战斗在磐石、桦甸、伊通、双阳、西安、东丰、海龙、辉南、永吉广阔地区的抗日疆场上。南满游击队于1933年1月下旬成功地袭击了海龙三十一户伪警察所;回师磐石途中击退了日伪军第一次“讨伐”。之后,游击队转移到西集场子南砖庙子稍事休息。这时,获悉日伪军要偷袭红军驻地砖庙子的消息,李松波向总队部建议将计就计、中途设伏的战斗方案,经杨靖宇同意,队伍在玻璃河套北的碱草沟隐蔽设伏,取得了粉碎敌伪第二次“讨伐”的胜利。

  同年5月,贯彻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以后,为了联合抗日救国军和山林队,共同打击日伪军,开创抗日游击战争的大好局面,李松波跟随杨靖宇奔走各地,同抗日救国军和山林队的首领碰头,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落实联合抗日的行动协议,于1933年7月20日在桦甸县北部八道河子的威虎山召开了20余支抗日队伍首领参加的抗日军代表会议,成立了抗日军联合总参谋部(亦称江北联合总指挥部),李松波被推选为总参谋处处长,主持参谋处工作。

  8月13日,总指挥部组织1600余名抗日战士攻打磐东重镇呼兰集场子(今呼兰镇)。在三天三夜的战斗中,李松波不怕疲劳,不怕牺牲,深入部队防地,了解掌握敌情变化,协助总指挥组织攻击,将敌围困在土圩中,固守待援。这次围攻呼兰战斗虽然未拿下敌人据点,却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击毙了盘踞在呼兰的大汉奸、恶霸、伪保卫团团总高希甲和日本军官中岛,为磐石人民除了一大害。

  1933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纪念日那天,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在磐石县北部玻璃河套的猪腰岭宣告成立,李松波被任命为独立师第一团参谋长。9月20日,独立师第一团联合抗日军200余人进攻夹信子和沙河子,与伪奉天教导队进行了激战,重创敌军。在东丰县十八道岗子与伪军250余人激战,毙敌4名,缴获一批物资,得马35匹。

  1933年,日本侵略者调重兵于10月1日对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所谓“东边道第一期大讨伐”,寻找独立师主力决战。面对强敌压境,磐石中心县委和独立师司令部决定,独立师主力跳出重围,到外线打击敌人。10月27日夜,杨靖宇率独立师司令部、政治保安连及第三团渡过辉发江(今松花江支流辉发河)进入长白山区。李松波的一团、少年营被留在江北坚持反“讨伐”战斗,钳制敌军。日伪军出动1?2万余人,配有飞机、大炮,对磐石游击根据地进行三次大“讨伐”,妄图彻底消灭抗日武斗力量。为了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李松波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情况,提出了化整为零,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转移的避实就虚、以少胜多的战术。经团部研究决定,把第一团和少年营分成三部分,政治委员、团长、参谋长各率一部分散活动。李松波率领两个连采取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多次出奇制胜地袭击会兵(地主武装)据点、伪军营地、伪警察署,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粮食等军需物资,使寻找与抗日武装决战的日伪“讨伐军”疲于奔命。

  1933年12月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第一团成功地组织了驻呼兰集场子伪军“绿杠队”(系投敌胡匪编建的,服装上标有绿布杠,故称),第八连部分士兵哗变。之后,独立师一团主力带领哗变士兵渡江南下。在转移中击溃了伪军一个骑兵连。日伪军万余人的“大讨伐”终以失败而告终。

  独立师第一团和少年营渡江之后,1933年12月,二、三连插到通化县,攻进八道江敌人军营,缴获大量军需物品,并在扼马船同伪军廖旅200人进行了激战,击溃敌军,毙敌10人。将近3个月里,李松波长途跋涉,夜以继日地协助指挥一团战斗,屡建战功,大振了抗日军威。

  1934年,日伪当局实行保甲连坐法,强制推行“集团”村落,磐石游击区群众遭受残酷的杀掠,盼望抗日武装返回。3月29日,李松波等奉命率第一团返回磐石游击区,在磐石、双阳、吉林、伊通、海龙、西安、东丰等广阔地区与日伪军展开斗争。他穿山越岭奔走于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驻地,商讨打开局面、联合作战的大计,恢复了江北联合总指挥部。4月5日,率部在磐东泊子北沟同伪军第十四团磐石警察大队500余人作战,打死伪连长一人,伪警察4人。接着又奇袭海龙康大营伪警察署和二道岗保卫团,击毙伪署长、保卫团团总各一人,警察、保丁6人。

  同年夏季,连降大雨,洪水泛滥,田毁屋塌,灾民遍野。第一团和少年营的指战员们心急如焚。李松波带战士每到一处,见到饥民,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将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他们,群众流着眼泪说:“这真是救命的天兵啊!”为了帮助群众救灾度荒,在李松波的筹划和指挥下,独立师一团二连和少年营一举拔掉磐石北部清德隆烧锅敌据点,歼灭其反动武装,缴获粮食300余石、牲口30余匹,并于7月28日召开了周围四五十里地内近2000名群众参加的祝捷大会,向群众宣讲了当前抗日斗争形势,把粮食全部分给了贫苦的人民群众。青年农民含着热泪,当场纷纷要求参加人民革命军。这进一步扩大了党和抗日武装的影响,极大地振奋了抗日人民斗争的信心。

  李松波与第一团其他领导一道积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截止1934年10月,在辉发江南北老游击区,先后收编各路抗日军组成8个游击连,与第一团共同抗日。在这一年中,第一团与游击连,共同活动在磐石、伊通、双阳、东丰、桦甸、吉林、海龙等县的抗日游击区。经历30余次战斗,除两次稍为失利外,其余均取得完全胜利,并粉碎了日伪军多次“讨伐”,李松波在独立师一团的发展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宣告成立。第一军司令部决定以独立师一团为基础扩建为第二师,李松波任师参谋长。1935年2月上旬,第二师司令部为了开辟新的游击区,率机枪连及少年营和其他抗日武装到桦甸二道溜河和抚松北部林区活动。李松波每到宿营地就不顾劳累地观察地形,检查设防情况,夜里巡视战士住地。这已成为他多年的习惯,所以战士们有什么思想疙瘩、个人困难,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随时帮助解决,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李大哥”。

  4月5日到18日,李松波先后率部袭击了日本经营的夹皮沟金矿、老金厂金矿及扶松县的万良镇等处,缴获伪币数万元和大批枪支、物资。

  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进一步推行法西斯统治,妄图消灭抗日武装,稳定后方基地后大举进犯中国腹地。同年6月,趁日伪统治者调重兵云集桦甸、抚松一带“讨伐”,辉发江北游击区空虚之机,7月4日,李松波根据军司令部的决定,不顾艰险率领70名战士与从蒙江返回磐石游击队,在大安屯的一步岭与德胜沟伪警察队交战,击毙队长和警察6名,伤敌6人,俘敌4名,缴获全部武器,筹集了军需物资。这次战斗,不仅解决了军需物资,也扩大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影响。李松波率部在磐石一带活动了一个时期后,又返回第二师驻地抚松一带。面对日伪的大兵团围攻,物质条件极度困难,他无所畏惧,认真掌握敌情,设计一个又一个的作战方案,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取得抗日游击斗争的胜利。

  1935年9月,李松波亲率第二师200人,袭击驻桦甸县红石砬子日伪军据点。敌军据点设在松花江畔,一个背靠高山的险要地带。李松波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在激烈搏斗中,李松波这位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1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