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景荣(1902—1937),字静吾,中华民国陆军少将,江苏武进人。路景荣少年时期曾在湖南长沙求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并参加国民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奉令调往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后,路景荣参与了月浦、狮子林等地的战略防御任务,并荣升陆军少将。同年9月10日,路景荣在宝山月浦镇遭遇日寇攻击,壮烈殉国,时年35岁,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98师少将参谋长。
人物生平
1902年,路景荣出生在江苏武进郊区青龙乡丁庄村。幼年在本村初级小学读书,1917年15岁的他,随外出经商的父亲离开故乡,到湖南长沙上中学。1923年21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家道中落,无力继续升学,谋生维艰。他眼见列强在我国横行,军阀割据,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国内现状,引起他思考中国以及个人的出路。他膺服孙中山先生,认为三民主义可以救中国,后来他只身南下广州,终于考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
在广东黄埔军校,路景荣特别爱听比他年长7岁的同乡恽代英这位政治主任教官上大课、作报告。经常是因为要听恽代英教官上课的人太多,不得不把课堂移到操场上。夏日的黄埔,骄阳似火,恽代英一讲就是几个钟头。大家被他那幽默、富于鼓动性的讲课所深深吸引。恽教官把鸦片战争开始起的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还有社会问题,国际政治等课程,讲得有声有色,使路景荣一群热血青年坚定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血腥统治的意志。恽教官的一身正气、模范榜样,像磁铁样把路景荣他们牢牢地吸引在他的周围。
戎马生涯
当黄埔四期学员毕业考试结束后,他留在黄埔军校工作了一段时间,有机会更多地接触恽教官。他内心始终深深敬爱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乡,把恽代英看作是自己终身的老师、做人的楷模。
离校后,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他带兵有方,作战勇敢,不断受到上峰嘉奖,从排长、连长、营长升到副团长。到抗战前线,正当英年的他,已经是统率两千多名官兵的上校团长了。
主要事迹
不灭倭寇誓不还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把战火从卢沟桥畔烧到了黄浦江两岸。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他率部鏖战在淞沪最前线。
武汉江汉关的钟声,还在九十八师五八三团团长路景荣的耳边回荡。早在1937年8月10日的傍晚,他赶到师部听取传达紧急命令,他的团是前卫团,要求在1937年8月12日上午,分批登舟东开,水陆兼程,赶赴上海南翔,待命投入反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
绝笔遗书
夜深了,他在窗前望着一弯清冷的眉月,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常州老家的妻儿老少,他铺开信笺,匆匆走笔:
“贤妻如晤:对日作战不可避免。这次作战非同寻常,军人守土有责,不打退日军进攻,决不苟全性命。只要你带好三个孩子,我虽死也安心。纸短情长,临池依依,望你在家乡多加珍重。
夫景荣手书,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日晚。”
1937年8月15日拂晓,九十八师全师赶到南翔,编入了由张治中将军指挥的第九集团军战斗序列。1937年8月19日晚,路景荣率领全团由北向南,再次强攻杨树浦地区日军多处街垒以及大公纱厂、汇山码头等重要据点,力求将这一带的日军横扫进黄浦江。
早就憋着一股劲的静吾团长指挥官兵们从沙港向东迂回,沿途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位于街道两旁的不少楼房,日本人早在几个月前,就秘密地加固成一个个堡垒,厚厚的钢筋水泥墙上,预留着许多枪眼,在平时是很难发现的。这时日军的轻重机关枪像密集的雨点,从两侧楼房屋顶及各个枪眼中倾泻下来,严密的火网遮断了我军前进道路。路团长一面组织机枪火力还击,一面要官兵们利用死角互相掩护,搭人梯攀上楼顶,和敌人逐层争夺。刹那间,双方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拼刺刀的喊杀声响彻夜空。激战的街头、墙边、楼房内,侵华日军的尸体一个迭着一个,路团长的戎装也满是血污。
我军连续3个晚上突击,未能全部达到预期目的。中国军队虽然勇敢,但缺乏能摧毁敌人坚固工事的重火器,全靠血肉之躯在拼搏。
1937年8月23日拂晓,我集团军指挥部接到了紧急报告:吴淞口1狮子林和川沙口方向,大批日军正在我右侧登陆,路景荣奉命快速移兵,投入了更为艰难的抗登陆恶战。
当路景荣所在的九十八师刚刚赶到吴淞口左翼阵地时,紧靠长江口的宝山县城就失守了。路景荣团和兄弟部队,经过一天一夜血战,终于把一部分登陆的日军消灭在滩头。
经过连续6昼夜拉锯式的攻防,宝山一线我军阵地得而复失多次。友军第六师浴血堵击,伤亡过半。8月31日起,守卫宝山县城的重任,落到了已荣升为九十八师二九四旅少将参谋长静吾指挥的五八三团姚子青三营官兵的肩头。由于接替路景荣的新团长刚来,对部队情况一时难以熟悉,路主动留下来协助新团长。熟悉一切之后,他又赶到月浦镇一、二营防地去视察部署。第二天,他得到了狮子林炮台已失陷的消息。
壮烈牺牲
9月7日到10日那几天,路景荣所部守卫的月浦阵地,离长江口不远,河浜众多,稻田纵横,地下水位高,野战工事挖到地下一米左右就冒水,无法构筑起坚固工事,阵地整天笼罩在浓密的弹雨炮火中。汹涌而来的大股日军,每一次集团冲锋为我打退后,又来第二次、第三次炮火急袭,我军阵地泥土中随处都有爆炸留下的大量弹片。敌军不顾惨重伤亡,依然一波一波地踏尸而进。路景荣眼看援军来不了,弹药越打越少,部队伤亡越来越多,加之饭菜送不上,高温酷暑,喝口水都十分困难,有时大雨倾盆,官兵们守在水深过膝的战壕中,他与官兵们始终同甘共苦,镇定地面对这一切。他冒着敌机低飞轰炸扫射和密集的炮火,不时地巡视阵地,激励大家与阵地共存亡,决不后退一步。
1937年9月10日中午,在又一次暴雨般倾泻而来的炮弹爆炸气浪中,路景荣倒在了他的指挥所里,鲜血溅满了全身,手中还紧紧地抓着电话筒。之前,他曾用电话向师长聂楚中报告:“师长,请放心,有我在就有阵地在。”年仅35岁的一颗爱国将星在前线陨落了。
归葬故里
英烈浩气传千秋
路景荣在淞沪前线壮烈殉国后,中国军队战线后移,于1937年9月13日退守罗店一线,中日军队仍在僵持中争夺,在争夺中僵持。肉搏厮杀过后,阵地前草黄色军装的日军尸体东倒西歪,我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仅静吾所在的第九十八师,伤亡就高达2590余名。京沪铁路沿线,虽然经常遭到敌机轰炸袭击,但道路尚未阻断,路景荣的灵柩,得以用军车护送回到了常州。
1937年9月25日,武进县政府主持公祭抗日将军路景荣的那天,各界人士与四乡八邻的乡亲以及学校的师生,共一千多人自发地赶来参加,《武进日报》等报记者也来采访作报道。会场上挂着烈士遗照,气氛悲壮慷慨,备极哀荣。四周还有许多挽联,有一幅写道:“血战月浦破敌胆,泪洒龙城吊英魂。”另一幅是:“狮吼奋战腥雨天,魂兮归来桑梓地。”
公祭主持人简要介绍了路景荣烈士的生平和感人事迹,许多与会者感极而泣。公祭大会后,有的学校还将烈士英勇杀敌的事迹和上海传来的民谣写成壁报在校园张贴:“吴淞水,东海潮,坚守海疆志不摇;杀倭寇,除海盗,爱国大旗满天飘。”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爱国抗日将士的景仰心情。路景荣的遗体随后安葬在常州西部公墓。
人物评价
1937年9月中旬,上海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对路景荣、姚子青率部血战宝山、月浦,视死如归的精神,发表文章说:“其伟大壮烈,实令人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全人类之光荣。”国际友人的赞扬,表达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心声。这赞誉,我们的英烈是当之无愧的,他们将永远受到后人崇敬,名垂青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