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台湾义勇队 > 历史资料 > 内容正文

同仇敌忾抗战两岸情
来源:福州新闻网   2022-11-06 15:15:20

      七十多年前,从崇安(现武夷山市)走出了一支引起周恩来、于佑任、李济深等国共两党上层密切关注的抗日队伍——“台湾抗日义勇队”,他们驰骋东南,和祖国人民一道与日本法西斯进行殊死的斗争,直至打赢那场人们至今也不会忘却的民族战争。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封,让我们寻找台湾抗日义勇队在武夷山坎坷曲折、可歌可泣的岁月片断……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台湾同胞冒险回大陆参加祖国抗战,其中有黄埔军校二期出身的国民党少将李友邦在武夷山组织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他们以武夷山为根据地,在这里培训了大批台籍青少年,然后开赴抗日前线,在浙东、浙南、闽南一带抗日前线以及后方各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组成部分。

  关于台湾义勇队成立经过及台胞抗日斗争史迹,台湾岛内的民众可能了解不多,而在祖国大陆,台胞的抗日斗争事迹早已广为传颂。每逢抗战胜利纪念日,有关部门都召开座谈会,邀请在大陆的当年台胞抗日老战士撰写回忆文章,缅怀当年为祖国全民抗战作出贡献的台湾同胞。同时,许多当年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的老战士、老团员在安度晚年之际,还常常兴致勃勃地来到70年前战斗过的武夷山下相聚,共同回忆昔日抗日斗争史迹。他们中许多人不胜感慨,盼望在台湾岛内的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士能来到武夷山下团聚,共同回忆当年并肩战斗、为祖国抗日救亡出生入死的战斗情景,他们在盼望着这么一天的到来。

  1938年5月,金门、夏门相继失陷,福建省政府将留居在福州、漳州、泉州、晋江、连城、东山沿海台民433户,1535人,先后分四批送崇安安置,成立“台民垦殖所”,附设“台童教养所”。居住崇安文庙、东峰街、赤石以及星村等地,由省政府派员负责管理。所有膳食统由省府拨县转给。后由于福建战事日渐吃紧,省府无暇顾及,旋令“在县境内自由谋生。”因此,崇安也成为后来台湾抗日义勇队的大本营。抗日义勇队开赴前线后,留在崇安县多为妇孺老幼,八年间,他们开荒赁地,艰难度日,默默地支持着前方,有94人不幸罹难,永远长眠在这远离台湾的他乡异域里。

  1938年11月,李友邦将军与张一之(原名张毕来,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抵崇,调查了解台民情况。会后,李友邦与张一之回到福州,向省政府主席陈仪陈述台民情况和组建台湾义勇队的意图。获得陈仪支持。带着这一消息,李友邦又马上折返崇安,就组织抗日义勇队开展工作。

  很快一支近300人的队伍就组织起来。1939年2月22日,首批“呈准参加”108名台湾抗日义勇队在队长李友邦、指导员张一之的率领下开赴前线。离崇时,当地人民和留崇台胞举行欢送大会。在这支队伍中有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甚至祖孙三代一起上战场的动人场面。老台胞王逸客已经50多岁,除自己参加义勇队外,还把四个子女一起送到前线,并替孩子们分别取了王正东、王正西、王正北、王正南四个新的名字,意在好儿女志在四方。

  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浙江金华检查工作,听取张一之关于台湾抗日义勇队成立经过和存在问题的汇报。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作了:一是充分发挥运用国民党内部关系使该组织获得批准;二是不暴露我党支持建立该组织的关系。两点极为重要的策略性的指示,不久又在义勇队内成立了以张一之为书记的中共支部。从此,台湾抗日义勇队在党的指导下,活跃在闽、浙、赣、皖、苏,一时间,台湾抗日义勇队名声大震。

  为扩大影响,张一之创作了《台湾抗日义勇队队歌》和《台湾少年团团歌》,贺绿灯还分别为之谱曲。

  台湾抗日义勇队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密切关注,纷纷为其题词鼓励,李济深作了“台湾先锋,民族战士,唤起国魂,驱除啄。迪延平之光,雪马关之耻,恢复河山从兹始”;邵力子作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看彻底团结全民族”;郭沫若作了“发扬民族精神,争取自由平等”;当时许多国民党主战派人士还在《台湾先锋》月刊上题词。例如黄绍宏、孙科、陈立夫三人都题“还我河山”四字;于右任题“祖国精神”;赵南题的是“台湾版图是中国的土地,台湾人民是中国的同胞,收复我失地,抢救我同胞,是革命同志的责任。”当时社会上层和许多进步人士如郭沫若、李济深、邵力子等人都给予极大支持和关注。当时的国民党中央社、浙江金华出版的《东南日报》分别发表消息,刊登李友邦、张毕来等义勇队领导人撰写的文章,介绍台湾义勇队的情况。

  台湾义勇队成立后的半年时间里,在闽北武夷山区安营扎寨,广泛召集散居在福建各地的台胞加入这支抗日组织。为了解决经费困难,他们利用军训之余,排练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节目在崇安县城演出,同时开展义演募捐活动,取得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他们还在武夷山区充分利用这里的优越自然条件,挖草药、劈樟树,因陋就简办起制药厂、樟脑制造厂,生产药品、樟脑油;自办台湾医院,为抗日军民免费治疗;同时利用武夷山作为根据地,在此聚集抗日物质,源源不断输送到浙江金华一带抗日前线;许多散居在闽南一带的台胞闻讯后,长途跋涉来到武夷山下加入这支抗日队伍,使台湾义勇队人数猛增到1500多人。

  1939年6月,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他们从崇安县出发,奔赴浙江沿海一带,首先在浙江金华等地设立诊疗所,办台湾医院,抢救伤病员;在前沿阵地,台湾义勇队战士配合抗日队伍用日语喊话进行反战活动;他们还先后奔赴宁波、绍兴、台州、温州等地进行战地救护、慰问活动,以鼓舞士气,提高抗日队伍的战斗力。台湾义勇队每到一地,就开展“义卖”募捐活动,把自己生产的药品支援各地抗日战地医院。他们还免费给抗战官兵的家属及贫苦民众治疗,沿途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跃在闽、浙、赣边境,为祖国的抗日战争作出的重要贡献。

  为了缅怀这支台湾义勇军和台湾少年团在武夷山及闽浙一带抗日史迹,武夷山市党史办、市委台办、档案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文史,并为他们的革命史迹图文并茂,展现在武夷山革命英烈纪念馆内,而在台湾岛内这一鲜为人知台胞抗战史却隐埋了50多年,得不到的宣传,至到1998年由李友帮将军烈士夫人严立峰女士作为这一历史见证人、参与者,向台湾当局多次陈述,并广泛得到台湾社会阶层有识之士同情支持,才将这抗日史迹公布于全岛。严立峰女士自筹资金,多方幕捐在台北兴建了台湾义勇抗日史迹纪念馆。1995年9月,严秀峰女士应邀到北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后,专抵武夷山,寻访故旧,凭吊遗踪、拜谒亡灵,老人伫立在原台湾抗日义勇队驻地前,抚今追昔,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临别,留诗一首:长忆当年抗日寇,少年壮志喜已酬。振兴中华跨世纪,两岸同胞共携手。

  台湾义勇军抗日史迹在台公布于众后引起轰动。1999年11月,台湾“东森电视新闻”派出摄制组赴武夷山拍摄题为《血晒神州的台湾好汉》系列片、武夷山作为首站,然后分赴浙江和福建龙岩、漳州、厦门等地搜集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武夷山组建后转战闽浙一带的台湾抗日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的事迹史料。70年后的今天,每到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台湾岛民众,纷纷自发前往严女士开办台湾义勇军抗战纪念馆,缅怀当年抗战革命志士,今年8月15日,马英九、吴柏雄、连战等国民党主要人士亲自前往座落出台北市“台湾义勇军”抗战纪念馆瞻仰,连战在留言簿上挥然写下“同原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抗战英烈,名垂中华”等题词。马英九题词是:“中华民族抗日英烈永重不朽”。

  这支在武夷山下组建的台湾同胞抗日武装队伍,是台湾唯一建制在祖国大陆参加抗战的队伍,他们抗击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台湾同胞毅然选择与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将一腔热血洒在抗日战场上,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诠释一腔赤子情怀,在茫茫的神州大地上矗立起了一座中华民族抗日史上的丰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