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寇暴行 > 日本开拓团 > 内容正文

日本开拓团移民入侵东北(图文资料)
来源:企鹅号 超梦说   2023-01-11 15:47:09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拥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被称为“满洲开拓团之父”的东宫铁男,1892年生于群马县一家富农家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7期毕业,曾自费到广东考察并学习中文,是一个日军中的“中国通”。

  从1912年到“九一八”之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试探性移民时期,其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官方组织的农业移民继续留在中国东北的不超过1000人。

  1918年到1928年10年间,试探性移民时期的殖民者们或年老退休或调任他处,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嘈杂喧嚣之声沉寂了下来。

  1932年1月,在沈阳召开的移民会议结束之后,关东军采纳了加藤完治集团的建议,确定了以“农业移民”为主要内容的移民方案,移民侵略的区域确定为铁路沿线地区。

  后来的结果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因是关东军收到了一份新的移民方案。

  1932年6月7日,一个叫东宫铁男的日军少佐来到关东军司令部。此人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埋设炸药炸死张作霖。他的身份是伪满吉林省依兰地区警备顾问,此次专程来提交一份移民计划书。

  1932年4月前后,东宫铁男来到了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当他看到日本军队无法应付这里风起云涌的抗日武装时,这个讲究谋略的中国通产生了在这一带进行武装移民的念头。他从军事方面着眼,写下了用退伍军人编成屯垦军部队的长篇计划书。

  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发现各自的殖民思路刚好能够互补,从此实现了东宫、加藤的联合。他们最后达成以下共识:先进行武装移民镇-nya抗日武装,以此弥补关东军在兵力上的不足。

  1932年9月,492名日本退役军人被重新召集起来,他们接受了加藤完治为期10天的短期训练,在出发之前来到明治神宫进行参拜,在仪式上,加藤完治鼓励他们前往中国为天皇建立“皇村”。

  10月13日,这些武装移民坐船顺松花江而下到达佳木斯,当天他们遭到中国抗日武装的袭击没敢下船,远处不断的枪声宣告了这片土地对闯入者的态度。

  他们的名称是“佳木斯第一屯垦大队”,但是这些屯垦者却没有马上去种田,而是在佳木斯城里承担了军事警戒任务,并出城镇-ya东北抗日武装。

  日本武装移民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1933年2月,这个屯垦大队进入吉林省依兰县永丰镇,他们组建的第一个定居点叫“弥荣村”,“弥荣”一词是神道教仪式用语,意思是“繁荣昌盛”。

  关东军规定,武装移民在两年之后方可接来家属亲友,未婚者到那时才能组成家庭。它把每一个退伍兵当作了未来的种子,分小队居住,给以后的人口增长预留了充分的土地资源。两年之后,每一个人都构成了一个家庭。

  在弥荣村,日本武装移民抢夺良田,他们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迁往别处。他们的名义是屯垦队,而依兰县的中国农民把他们称作“屯匪”。

  5个月之后,第二批武装移民来到依兰县,他们在“弥荣村”南15公里外的七虎力设立移民村,取名“千振村”,团长是以前公主岭农事实习所所长宗光彦。据他在战后的文章记载,千振村的武装移民在东宫铁男带领下以十亩地一元钱的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的土地,并且以“治安肃正”为借口,挨家挨户翻箱倒柜,甚至捣毁墙壁,掀开地窖,搜寻农民的土地凭证。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之间的三江平原沃野千里、物产富饶,这里有12个县200多万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现在山河沦陷,家园不再,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转眼间要属于日本移民了!

  失去家园、没有了一切的中国农民不甘心随时到来的屠杀、殴打等欺凌,他们秘密集结,成立民众义勇军。据《弥荣村要览》记载,弥荣村建立后仅仅两年,这个日本移民村遭到中国人民的武装打击多达24次,死伤60多人。

  在“千振村”,1933年7月出现了集体骚动,一半以上的移民要求退团撤回日本。7月21日,闻知此事的加藤完治急速从日本赶来,与东宫铁男一起安抚躁动不安的日本移民。

  为稳定移民,日本拓务省专门组织一批妇女前来与移民成家,东宫铁男兴奋地为她们写下了《花嫁之歌》。东宫铁男还经常出入两个移民村,鼓舞移民的士气。

  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关注武装移民的实验情况,当移民来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动已经陷入僵局之时,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放手一搏,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进行全国移民动员。1936年广田内阁发表“二十年百万户移民”方案,此方案被列入日本政府的七大国策之一,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共计500万人。

  1936年,日本的人口是6800万,它计划将500万人迁移到中国,日本政府的这个赌博足以改变亚洲地区的民族分布。1937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的反应速度创造了50年来行政方面的新纪录,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不仅完成了政府拨款,实际的招募工作也同时开始了。

  就这样,近10万日本青少年被命名为义勇队移民。它和分村移民构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两种移民方式。

  4个月后,在内原日本国民高等学校的一片农场里,内原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已经初具规模,所长还是这位加藤完治。经过3个月的训练之后,这一批3000多人的少年移民离开了内原,他们先是回到家乡接受盛大的送别仪式,之后立刻向中国东北进发了。

  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村更名为“开拓团”。从此,日本用“开发满洲”的名义掩盖它的侵略行径,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个开拓团侵入中国东北。

  据统计,从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国东北总共移民达30万人

  大批移民最后被关东军抛弃,倒毙和自杀者不计其数

  1941年,原籍鹿儿岛和冲绳县的800多个日本开拓团来到这里建立伊汉通开拓团,他们把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在此建起开拓团本部。中国百姓根据日本语发音称之为“红部”。

  开拓团本部周围土地非常辽阔,是方正县最好的耕地,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农民被驱赶到西边的山地中。那里自古人烟稀少,是虎狼出没之地。被驱赶而来的两千多个中国农民在这里搭起窝棚。

  这是1940年春,雪还未化,史载最低气温零下37摄氏度。这个冬天这条山沟里的死亡率在50%以上,一天死亡的人数最多达30余人,全家挑灶者(全家死亡)20余户,140多户人家中只有两户没有死人。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国派遣开拓团的总数达到了860多个,它们密布东北各地,被用来稀释中国的人口结构。关东军给每个开拓团都配备了武器,并要求经常军训,这些半军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为散布在中国人中的日本根据地。

  随着征兵力度的加大,日本国内,所有宣传机器全面开动,学校和青年组织深入每个家庭进行劝诱和胁迫,直到1945年4月,还有1056户农民被送往中国东北。此时距日本战败不到5个月,日本开拓团悲剧的大幕即将拉开。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从四面八方攻入伪满洲国境内,其主攻方向正是开拓团密布的所谓国防第一线地带,日本的战略预案恰好可以启动了。然而在第二天早晨,“义勇队开拓团”发现关东军的兵营中空无一人,拥有24个师团、78万兵员的关东军已沿铁路的内侧向南撤退了。

  接下来的几天内,由青少年“义勇队”构成的防线顷刻间被苏军瓦解,1/3青少年“义勇队”员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日本的全面失败愈来愈近,但消息封锁得很严密,架有电话的各开拓团均没有得到提前撤离的通知。这些经过费尽心机召唤而来的移民们如今被抛弃在日本政府和关东军身后,抛弃给了苏联红军。

  1945年秋,由于形势不明、处处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开拓民在山林里狼奔豕突,无路可走。饥饿、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毙和自杀的不计其数。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一些人觉得回国无望、前途渺茫,集体自杀现象频频发生。

  10月过后,中国东北的严寒如期而至,在伊汉通开拓团本部吉利村,一万多名日本开拓团员默默地熬着日子,期待被遣返的那一天早早来到。在这个阶段由于寒冷、饥饿等原因出现了大量死亡的现象。在炮台山上,5000多具日本人的遗骸被埋在这里,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日本移民公墓。

  炮台山上的第二座公墓是中国养父母之墓,它由日本遗孤发起建成,代表着方正县上千名日本遗孤对中国父母的感激之情。

  中国长春市有一栋中国养父母楼,1945年许多善良的中国妇女收养了年幼的日本遗孤,20世纪70年代之后这些遗孤返回了日本,楼里只剩下了这些孤单的老人,多年的亲情如今化为无奈的思念。

  还是那个在寒冷的冬天,共有40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被中国农民收留和抚养。后来许多日本妇女嫁给中国农民,被日本官方称为“残留夫人”。“残留夫人”们非常意外地发现中国丈夫是那样的善良和气,这让她们非常感激。

  1946年5月到11月间,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从葫芦岛登船回国。到此时为止,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阴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战争中,全部33万移民中有8万多人死亡;在战后,“遗孤”、“残留夫人”等名词也被日本人所熟知,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鲜血、苦难和死亡,在战后的日本,既没有人试图寻找原因,也没有人宣布对此事负责。(文字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提供)

  日本政府将国内青年妇女迁至中国东北,成立滨江省开拓女子训练所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稳定“青少年义勇队”移民,使之永远扎根于中国东北,实行“大陆新娘”政策,募集在日本、伪满洲居住的17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日本独身女子,进行为期1年的“女塾”训练,内容主要是营农和农家事务实习。1943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置了12个开拓“女塾”训练所。训练结束后,这些女青年与“义勇队开拓团”团员组成家庭,定居中国东北。滨江省开拓女子训练所即是其中之一。

  秋田县开拓团日本移民组成的新家庭

  第七次大青山茨城开拓团的移民家庭(1938年)

  从日本来到开拓团的老母亲(1940年)

  开拓团中的祖孙俩(1940年)

  开拓团中的妇女和儿童(1940年)

  开拓团从日本带来的家具(1940年)

  第八次密占河开拓团的共同浴场(1938年)

  秋田县开拓团集团住宅

  辽宁省锦县天桥广岛村开拓团

  1941年4月,日本广岛移民来到锦州(今辽宁省锦州市)大河口建立移民村,团长为今田荣次。截至1943年12月,该团有37户,88人。

  汤原县静冈村开拓团本部

  1937年4月,日本静冈移民来到黑龙江省鹤立县建立移民村,团长是得能数三。截至1943年12月,此团有138户,553人。

  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的兴凯湖渔农开拓团农耕部

  1940年4月,来自日本岛根县的移民团到达伪东安省密山县白泡子,建立兴凯湖渔农开拓团,团长为门胁良男。截至1943年12月,该团共有49户,95人。

  日本第八次移民在吉林省建立的兴隆川东京乡开拓团

  1939年2月,日本东京移民来到伪吉林省盘石县兴隆川建立移民村,其团长为加藤久人,截至1943年12月,该团有153户,553人。

  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的古城镇林业开拓团

  1936年9月,日本青森县、秋田县移民来到伪东安省林口县古城镇建立移民村,团长是高村郡太郎。截至1943年12月,此开拓团有145户,818人。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的古城镇林业开拓团。

  开拓团收获的烟叶(1940年)

  开拓团上缴粮食(1940年)

  位于今黑龙江省绥棱县日本开拓团组合水田班(从事水稻生产的日本移民)

  来自日本的青少年“义勇队”员乘车去嫩江训练所接受训练

  青少年“义勇队”嫩江训练所

  青少年“义勇队”:日本帝国主义为继续推行向中国东北“百万户移民”计划,于1938年正式开始编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作为“百万户移民”的组成部分,并分期分批地送往中国东北,扩充关东军兵源。“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募集的对象为日本内地各县16岁至19岁的青少年,其学历大部分为普通高等小学毕业或青年学校中途退学者。被募集的青少年在日本内地的内原训练所训练2-3个月之后,以原中队的建制被送往中国东北地区的各地训练所进行为期3年的训练,其中在大训练所训练1年,小训练所训练2年,在训练中进行1年的基础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为识字、农事、特技、军事、生活等各方面综合性训练。训练结束后,或作为集团移民整体定居或移入其他地区建设开拓团。截至1940年,在中国东北设立了94个训练所,其中嫩江训练所是其所建的五个大所之一。截至1945年,由日本内原训练所送到伪满洲国的训练人数为86530人,约占日本移民总数30万人的30%,由训练生组成的开拓团共分5批,279个团。

  设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勤劳奉仕队冈山队本部

  日本与伪满洲国为促进开拓民的募集与移住,增加在中国东北的劳动力,补充战争军需及国内资源之不足,组建勤劳奉仕队,分为甲、乙两种类型,前者一般由农村青年组成,期限一年(从播种到收获);后者一般由学生组成,进行短期服务。自1939年起,每年组织10000余人赴中国东北。

  二龙山训练场

  二龙山训练场是青少年“义勇队”在伪北安省(今黑龙江北安)的一个重要实务训练场所。

  二龙山训练场实行机械化作业,用拖拉机耕地,坐在后面的驾驶员是白俄罗斯人。

  播种时节,使用中国的“耧”点种

  青少年“义勇队”员前往作业场的路上

  青少年“义勇队”员在烈日下除草

  青少年“义勇队”员正在收获马铃薯

  在青少年“义勇队”员的居住地,哨兵端着捷克产的枪在站岗放哨

  青少年“义勇队”员在屠宰牲畜

  青少年“义勇队”员在用餐

  井台边儿,是青少年“义勇队”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青少年“义勇队”员在户外理发

  “千振乡”的日本移民部落1934年3月,土龙山大惨案爆发。日军为镇压黑龙江省桦南县土龙山农民对日本武装移民、强征土地的反抗,血洗了12个村庄,杀害我1000多同胞,放火烧毁房屋1000余间,制造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大血案。接着,日本人就把所有的武装移民集合起来,就以此地为中心直至满语称为“七虎力”的17个村子,附上移民各自出身的县名,作为村名定居下来。

  日本移民居住的“生琉里”日本青少年义勇军被移往中国东北后,即进入设在东北的训练所。他们都经过军事、农业及其他技能的训练。1934年,日本在伪滨江省(今黑龙江省)某县设立了“天理村生琉里”移民村,当年移民45户二百多人。在这之后,又有第二批、第三批日本移民移住这里,形成日本移民的居住“团地”。

  农作物实验地的温床。日本移民在东北是有一整套严密的法律规定的,1940年和1941年曾先后两度公布“开拓团法”、“开拓协同组织法”和“开拓农场法”,对移民组织的性质、组成、管理和土地等都作了规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日本的青少年义勇军,是日本武装移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有一般移民的性质,而更主要的他们还是日本军队的后备力量。据资料记载,日本在侵略战争后期,这些被迁往东北的青少年义勇军都被应征入伍,成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炮灰。图为 “千振乡”日本开拓团人员在农作物实验地温床培育烟草苗,苗种来自美国。

  日本移民在翻地。日本在武装侵占我国东北的同时,又掀起了向东北移民的高潮。移人东北的日本移民,分别被组合成“开拓团”、“先遣队”、“开拓班”、“自警村”、“移民训练所”等组织的形式,派到东北各地。图为1936年日本开拓团成员在“千振乡”强占的田野上翻地。

  日本“开拓团”在耕种。日本侵占东北后,为实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在东北实现永久的殖民统治,并最终把我国东北变成其领土的一部分,从 1932年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向东北移民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34年止,日本共向我国东北派遣移民2900户,计7296人。1936年开始,日本又制定了20年向我国移民百万户的计划。这样,日本民众被强行成户成村移往我国东北。据资料记载,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移往东北的各种移民总数约10万户,30余万人,霸占我土地达65万响。图为日本移民,第六次“开拓团”300名先遣队员中的一部分人在“千振乡”耕种。

  日本移民在脱谷。日本政府为了实现20年内,向我东北移民百万户的计划,对日本人民采取了宣传、欺骗、诱惑、蒙蔽,甚至是强制的手段,进行武装移民。图片上是东北某地的日本移民正在用机器脱谷粒儿。

  移民村里的铁作坊。日本武装移民在“千振乡”的“湖南营”里,建立了神社、小学、医院、服装加工厂、农事试验厂、牧场训练所、铁作坊,俨然像生活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土地上一样。日本人就是想永远霸占东北。

  雨天在宿舍内的床上读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