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中日历史 > 殖民统治台湾 > 内容正文

客家人护台御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来源:中共深圳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2024-08-29 14:18:48

  客家人,是汉族的八大民系之一,世居中原,因战乱或灾荒,几经迁徙,辗转至闽粤赣边区,散居世界各地,共有6562.429万人。大约在 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客家人分五次大规模从大陆迁往台湾。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有460万,约占l/5。在异常艰苦的迁徙岁月中,客家人养成了一种开拓进取、不畏强暴的独特精神,保存着一种爱国爱乡、深明大义的文化意识。台湾客家人的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世代相传。回顾历史,台湾曾经多次遭到西方列 强的骚扰和侵占,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 挠的反抗斗争。在护台御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斗争中,客家人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

  当葡萄牙的航海者在中国沿海的航程中,看到一片绿色苍翠的岛屿,赞叹为“美丽岛”的时候,台湾便引起西方冒险家的注意。从此以后,台湾就不断遭到葡、西、荷、英、美、法、日等列强的觊觎和侵略。在民族危机、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客家人中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大声疾呼,唤醒民众,吹响了反侵略斗争的号角,为救亡图存而不遗余力。 

  首先占据台湾的是被中国人称之为红毛番的荷兰人。当时客家人虽未大批迁徙台湾,但是在大陆的客家人闻此消息,无不义愤填膺。1661年,福建汀州客家人刘国轩被民族英雄郑成功任命为收复台湾前军大将,一批客家人紧跟在其周围,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刘国轩奉命驻守在鸡笼(今基隆)一带,多次打败荷兰殖民者的入侵。为保卫祖国领土、增强海军实力,刘国轩曾回家乡汀州招募军队,不少青壮年应征入伍。 

  由于英、法、美、日等各国殖民者多次窥探侵略台湾,台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1868年,广东丰顺客家人丁日昌向曾国藩建议,建南洋海防重心于台湾;1874年,建议在台湾驻泊铁甲船,以作东南海防之屏障。1876年 11月,丁日昌以福建巡抚身份巡视台湾。他在台湾视事期间8个月,足迹遍全岛,并多次上疏清廷指出:“台湾孤悬海上,矿产丰盈,各国群思染指。不筹海防则已,欲筹海防,宜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他在台湾采取了一些措施,架设电线,筹筑铁路,抓紧设防开发,为台湾的防务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广西灌阳客人唐景菘被任命为台湾巡抚。他看到了台湾民众“愿报效杀贼者,日有千数百人”的强烈抗日 情绪,曾经积极策划防务。《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反对割让台湾,并筹措抗敌。日军曾悬金60 万购其头。 

  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客家人刘永福,受命率领黑旗军驻守台南。台北沦陷后,刘永福向台湾同胞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自问年将六十,万 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执挺胜敌:在我坚心似石,弃职以为,……惟军民共守,气味最贵相投;淮楚同仇,援助岂能稍异?本帮办亦犹人也,无尺寸长,有忠义气;任劳任怨,无诈无虞”。刘永福将自己率领的黑旗军放到最危急的战场上,来团结不同派系不同地区的各军。他在台南被推为军民抗日首领,所部黑旗军曾在苗栗、彰化和嘉义等地联合义军英勇抗击日军。直到10月19日,日军大举进攻台南,他才内渡大陆。

  爱国志士台湾苗粟客家人丘逢甲,原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当台湾割让日本的消息传来,他挺身而出,奔走呼号,三次上书,字字血泪,反对割让台湾,指出:“和议割台,全民震骇。……如日酋来攻台湾,台民惟有开仗”。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愿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日人手。他统领抗日义军和客家乡亲,“拒倭守士”,驻防台中。他身先士卒,跟入侵日军浴血奋战。在新竹、台中一带转战月余,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挥泪内渡广东镇平县。 

  由于清廷妥协投降,局势难以挽回,唐景菘、刘永福、丘逢甲三人于1895年5月25日成立“台湾民主国”,唐景蒋被推为总统,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丘逢甲被推为义军勇军统领。“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完全出于反对日本统治,尽可能把台湾保存在中国版图之内。他们改的年号 为“永清”,意思极为明白,就是“永戴圣清(永远拥戴清王朝)。他们在《总统文告》中宣称:“惟是台湾疆土,荷大清经营缔造二百余年,今虽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在《自主宣言》中也表明:“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台湾民主国”绝无“台独”的意向,相反在号召民众反日斗争中起到积极作用,绝不可跟今天的“台独”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丘逢甲倾家财以为兵 饷,号召民众“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以实际行动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护台御敌斗争。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消息传到台湾后,客家民众无不兴高采烈、异常激动。台湾苗栗客家人罗福星,祖籍广东嘉应镇平县。他受中国同盟会派遣,于1913年3月在苗栗召开台湾革命同志代表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书》,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号召民众起来光复台湾。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繁忙奔走于台中、台北、台南、苗栗等地,召集同志,发动民众,宣传革命,布置起义计划。他曾两次被捕,但斗志不灭,最后于1914年3月3日被日本侵略者处死。遇害前曾素纸笔作绝笔书曰:“不死于家,永为子孙纪念;而死于台湾,永为台湾同胞纪念耳”!罗福星为国牺牲、慷慨就义的事迹 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台湾同胞。 

  抗战爆发后,台湾人民把台湾的解放寄托于祖国抗战的最后胜利,把台湾的反日民族解放与祖国的抗日民族斗争紧密结合起来。闯荡台湾的客家人,跟祖国人民一道,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站在民族抗战的第一线,溶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洪流中。 

  从刘国轩到丁日昌,从丘逢甲到罗福星,这些台湾客家人中的杰出人物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跟祖国、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民族危机面前,他们总是站在祖国和民族的利益高度,审时度势,唤醒民众,为护台御敌、维护祖国统一而斗争!

  二、客家人抵御外敌赴汤蹈火

  当西方列强的跌蹄踏入美丽的宝岛,侵略者的屠刀在肆无忌惮地砍杀台湾同胞的时候,台湾人民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击。素以不畏强暴而称著的客家人,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了抵御外侮,勇抛头颅,奋洒热血;为保家卫国,视死如归,义无反顾;为了抗敌复台,挺身赴难,至死不渝。 

  郑成功麾下大将除刘国轩外,还有福建平和客家人何枯、广东潮阳客家人丘辉,身边均聚集着一批客家人。他们成为收复台湾的急先锋,跟荷兰侵略军展开激战,个个拼死杀敌,重创荷军。在郑成功领导反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斗争中,客家人做出了贡献。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台湾的客家人为抗击日军侵台,更是发挥了不同寻常的特殊贡献。他们有的振臂高呼,揭竿而起;有的毁家舒难,招兵买马;更有数不胜数的客家人群起响应,遥相呐喊,手握刀枪,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 

  台湾苗栗客家人吴汤兴、徐骧、赖永兴,台湾新竹客家人姜绍祖(巨商姜秀峦之孙,他还散尽家财),组织客家乡亲,编成义军,成为保卫台湾最坚强的子弟兵。他们跟日军殊死战斗,在新竹争夺战、尖笔山之战、苗栗之战、大甲溪之战、八封山之战、嘉义地雷战、台南保卫战、曾文溪之战,每一次战斗都打得日军血流成河、尸横 遍野,使日军闻风丧胆,每迈出一步都付出沉重代价。当日寇侵占台北、新竹时,客家民众继续抵抗,连青年妇女都拿起了武器。最终由于寡不敌众,守台义军首领先后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徐骧临死前还大声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抗日的旗帜,用生命谱写了护台的乐章。他们的事迹可惊天地,泣鬼神,光青史,传四海。 

  在抗击日军入侵台湾的行列中,还有一支由客家人组成的“六堆”义军,台湾屏东客家人李向荣、萧光明分别任大总理和副总理。他们神出鬼没,作战顽强,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以至日本的报纸也发出了“六堆义军英勇无比,难以战胜”的哀叹。后来,萧光明战死于访寮之役,李向荣潜渡祖籍广东蕉岭,但“六堆”义军仍战斗到最后一刻。据丘福盛先生《六堆同胞孤军抗日血泪史》记载:“我义勇军由丘凤扬(继) 任大总理,林光福为副总理,钟发春为总参谋, ……义勇兄弟也越战越勇,时及正午,全庄无一不中弹,火海沸腾血肉如风雨,硝烟朦胧天日俱昏”。“这个神圣的牙城也被烧成光秃秃的焦土,堪称寸草不留。于今长兴庄被称为‘火烧 庄’,其来由也在此”。 

  台湾新竹客家人胡阿锦,原籍广东梅县。他曾与黄娘盛等一起,组织起三千多人的抗日民团,在桃园龙谭坡一带阻击从台北南下的日军,随后转战杨梅镇。他又联络陈秋菊、林李成等各路义军,从三面包围台北市,后见久攻不下,退守深山。台湾屏东客家人林少猫(亦作小猫),愤日本侵略台湾的暴行,于1896年聚众数百人于台南风山城南凤岭起兵抗日,队伍迅速扩大至数千人,常袭击凤山县城、阿猴街等处日军。1898年,会同另一支义军林天福部出击,台南日军纷纷惊逃。 

  受罗福星之感召,台湾台中客家人陈阿荣,组党抗日,被捕遇害,被称为“南投事件”;台湾台中客家人张火炉,起义抗日,被捕遇害,被称为“大湖事件”;台湾台南客家人李阿齐,集同志图起义,被捕遇害,被称为“关帝庙事件”;台湾苗栗客家人赖来,夜袭日人东势支厅,于战役中中弹身亡,被称为“东势事件”。 

  在日本占据台湾的五十年间,台湾人民的抗日烽火始终没有停息过。台湾客家人,亦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他们一有机会,就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弄得日军惶恐不安。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台湾省客家人,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在苗栗、 新竹、桃园、屏东、彰化、凤山、诸罗等客家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有客家人保家卫国、驰骋 疆场的身影,到处都有客家人为国捐躯、血染风采的感人事迹。这些无名英雄、客家乡亲,为台湾的抗日历史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表现出他们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驱逐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为祖国统一而奋斗

  当世界列强把罪恶的魔掌伸向我神圣的领土,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强行抢走台湾的时候,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便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客家人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尽心竭力,奋斗不已。 

  300多年前,刘国轩和他身边的客家人跟随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洗雪了民族的耻辱,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和尊严。客家人建立了永留青史的丰功伟绩。刘国轩顺应潮流,跟文武大臣商量,劝说郑成功之 孙郑克土爽归顺清朝政府,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再次建立了不朽功勋。 

  1895年日本殖民者割据台湾后,台湾省客家人无论身处世界何地,都强烈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丘逢甲内渡后,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台湾,赋诗曰:“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这些诗篇表达了他怀念家乡父老的深情厚意,发奋驱仇复土的悲壮情怀,以及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他给儿子起名“念台”,临终前还嘱咐:“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日本占据台湾时期,不仅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而且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精神摧残,激起了广大台胞的不满和反抗。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客家人置个人安危以度外,满怀报国之志,以各种方式宣传救亡图存、维护统一的道理。针对日本殖民者实行奴化教育,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很多客家人开办了“书房”、私塾和私立学校,广大师生不顾禁令,偷偷上课,教师用客家话讲授汉文。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台湾青年纷纷成立进步团体,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四川乐山客家人郭沫若等人的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该团发表了《告中国同胞书》,呼号“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 中国之土地。与此同时,台湾各族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 

  20年代至30年代,台湾文艺进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新文学知名作家,创办了不少进步的文艺刊物。台湾新竹客家人吴浊流,原籍广东蕉岭。他是台湾现代、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对奴役、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时代精神和热烈的爱国情感,代表作有抗战前夕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客家人,如台湾屏东(原籍广东梅县)人钟理和、台湾桃园人钟肇政、台湾屏东人钟孝上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日本殖民者为配合“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文艺界残酷围剿,所有进步文艺刊物被迫停刊,台湾新文学运动遭到空前摧残。但是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仍不甘屈服,有的潜回祖国大陆,有的转入“地下”,有的采用隐晦、曲折的手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钳制政策和所谓“皇民文学”巧妙周旋和斗争。小提琴家苏万松,著名山歌手兼采茶戏演员阿玉妲、梁阿才等,还有演民族传统的正音京戏班子的“宜人园”等,以客家话、京腔演唱“三国演义”、“封神榜”、“包公 案”等,在启发和鼓舞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爱国台胞冒着生命危险,逃回大陆,同祖国人民一道抗战。留在岛内的广大同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全面抗战。广东饶平客家人郑进安、广东南澳客家人蔡买生、福建 龙岩客家人郑资深、广东高要客家人龙才、福建上杭客家人陈(一作黄)景岳等等,他们在台湾组织了中华会馆、抗日救国会等社团,或者积极进行宣传收复台湾,瓦解敌军,协助抗战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身先士卒,热血疆场,跟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他们有的在日寇牢笼里大义凛然,忠贞不渝,宁死不屈;有的在日军屠刀下惨遭杀戮,不幸遇难,以身殉国。他们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为台湾的回归祖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历史上,客家入是护台御敌、保家卫国、维护统一的一支中坚力量,他们的丰功伟绩,将百世流芳,万古长青。今天,“一国两制”已在香港、澳门顺利实行。那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海峡两岸的客家人应继承先辈们的未竟之遗愿,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宏图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