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场馆和文物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内容正文

[日]笠原十九司 | 史料发掘:南京大屠杀的现场与照片——基于一个日军炮兵的阵中日记和回想录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4-11-08 09:58:32

  作者介绍:笠原十九司 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

  内容摘要

  淞沪会战爆发后,一个名叫永井仁左右的日军炮兵随部队登陆上海,之后又一路向南京进犯。在此期间,他在上海目睹了日军枪杀中国民众的场景。日军攻占南京后,他又目睹了日军屠杀中国俘虏的暴行。日本投降后,该士兵根据战时所写的阵中日记,整理出更为详细的回想录。这为南京大屠杀的深入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此外,该士兵在日本投降后被遣返回国时,还秘密带回了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照片。通过对永井的阵中日记、回想录,以及南京大屠杀现场照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永井仁左右 阵中日记 回想录

  笔者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讲述了他的父亲曾在中国战场从军,并留下了阵中日记与回想录、照片等资料的情况。信中这样写道:

  去年我父亲去世,享年92岁,今年是一周年忌。父亲曾于1937年9月13日被征召入伍,作为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的士兵,9月26日在上海登陆,参加了在上海的战斗。此后,他向大场镇、南市、无锡、常州进军,12月15日在南京及乌龙山附近参加过战斗。再往后,他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0年9月16日退出现役返回日本。在近三年的战地生涯中,他留下包括南京在内的大量资料。父亲所属部队的情况在现有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中几乎未出现。我曾经答应过父亲,要妥善利用这些资料,所以决定将其公开。

  笔者随后前往该读者家中,看到了其父永井仁左右(以下简称永井)的军队手牒、从军手帖、阵中日记、写真帖等实物资料,并且详细了解了其父的从军经历。记在从军手帖和日记手账上的阵中日记为铅笔书写,字迹已难以辨认,好在1949年永井重新誊写了阵中日记,并在誊写本封面写下“在汗渍雨淋之下,原件破损严重难以阅读,因此予以誊写”的语句。

  永井在战场上所写的阵中日记原本较为简略,大约20年前,他根据阵中日记写了一本回想录,其中记述了更为详细的内容。战争期间,普通日军士兵的阵中日记会受到上级军官的审查,特别是返回日本时审查更为严格,因此,关于日军的残暴行径、不法行为等都不会出现在日记中。永井也曾告诉其儿子,他的阵中日记曾受到上级的审查。所以,永井在阵中日记中没有直接记述其目击的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是他在回想录中将其写了出来。作为一组同时具有原始记录及回忆解读的资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军队手牒中的永井履历

  永井生前一直细心保管他的军队手牒。军队手牒又称军队手帖,是日军配发给陆军下士官的身份证明和履历书,日军士兵从入伍到退役都必须随身携带。其中关于调动、晋升、赏罚、战斗经历等内容,均由中队主管人事的人负责记录,士兵的全部从军经历一目了然。

  永井的军队手牒,清楚地记录了永井的履历。以下简要介绍他的从军经历。

  永井大正2年(1913年)1月1日出生于东京,昭和九年(1934年)2月作为现役兵编入近卫师团野战重炮兵第八联队第二中队,成为一名炮兵。他身高1.72米,在当时的日本人中属于高个子。在他保存的《支那事变纪念写真帖 昭和十二、十三、十四年 世田谷街道部队》中,夹着一张永井本人的照片,可以看到他眼窝较深、鼻梁高耸,在当时应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性。1935年11月,永井服役期满退役,但由于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战线兵力不足,于是他于9月13日再次被征召入伍,编入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下属之工藤队,任炮兵伍长。9月22日,他从大阪港出发,参加了上海战斗和南京战斗。日军占领南京后,他在镇江附近担任警备任务,之后又参加了1938年的徐州作战和武汉攻略战。在此期间他晋升为炮兵军曹。1939年,他转战湖北各地,1940年9月返回日本并退出现役。

  二、上海战的真相

  永井在日军进攻上海、南京期间,其所属的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的首任联队长为街道少佐。由于司令部设在东京世田谷的野战重炮兵第八联队被派往中国华北作战,所以为了增援上海战场,日军遂将预备役、后备役兵编成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按照当时日本的兵役制度,现役2年,预备役5年4个月,后备役10年。永井当时24岁,作为预备役再次被征召入伍。

  永井所属部队为上海派遣军直属之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1937年9月11日接到派往上海的命令后,立刻投入上海战场。该联队是配备有100毫米口径加农炮的机械化部队,火炮由牵引车拖挂移动。100毫米加农炮炮身长4.7米,可以击穿厚混凝土和装甲,威力巨大。永井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华中唯一的军直属机械化部队,配备有100毫米加农炮,射程8000米。而上海战场上的大炮大多是旧式火炮,射击后还得用人力拽回来。”

  笔者曾在拙著《国民政府军的构造与作战——以上海、南京战为例》一文中提到,蒋介石根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为团长的德国军事顾问团的计划和指导,在上海、上海至南京之间,尤其在南京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而日军轻视这一点,轻率地发起上海之战,遭遇到预料之外的苦战。在长期化的战斗中,日军死伤人数持续上升,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迅速组建并投入上海战场的。

  围绕上海西北方大场镇激烈的攻防战从10月初持续到10月26日,永井在阵中日记中记录了9月27日至10月26日期间大场镇附近的战斗情况。永井是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第二中队观测小队负责通信的下士官(炮兵伍长)。为了加农炮远距离射击瞄准,必须在高处设立观测所,并在观测所和炮队之间架设电话线,由观测所通过电话向炮队指示射击目标的方位。观测所通常设立在视野良好的山顶,若平地的话则搭建瞭望台。有时还会动用气球队,由士兵乘气球负责观测,但是那样很容易被对手狙击,最有效的办法是由陆军航空队的飞机在空中指示炮击目标。

  下文摘抄永井誊写的阵中日记的部分内容。阵中日记原文使用了片假名,誊写时使用了平假名。日记中圆括号内的内容只在阵中日记的原文中出现,誊写时被省略;尖括号中的“注”,系永井在誊写时加入,原文中没有。誊写本与原文不一致的内容已由永井之子进行了补正。

  《永井仁左右阵中日记》

  昭和12年(1937)9月

  13日 编入街道部队工藤队。

  17日 检查军装。

  19日 参拜明治神宫,干杯,在品川装载。

  20日 (上午8时39分)从品川车站出发。

  21日 (半夜)抵达大阪港,在西区本田三番町京屋住宿。

  22日 晚8时乘“东岗丸”号船(大阪第一突堤码头)。晚12时起锚,在排水量4200吨(4100吨)、船龄30年的老货船里,同时装载了士兵和迫击炮队的马匹。<注:马匹在上方的船舱>

  23日 傍晚,大连汽船株式会社社长前来慰问,送来神酒、毛巾。

  24日 出现了挂有军舰旗的潜水艇。与我们相同的船只共6艘,都载有水兵。傍晚时左舷出现驱逐舰。

  25日 确认驱逐舰是“白雪”号。海浪汹涌。

  26日 终于进入扬子江。下午1时经过吴淞进入黄浦江。沿途各处可见被破坏的建筑物,还看到正在田里劳作的中国民众。3时15分抵达OSK码头,看到排列在左岸我军舰中“友鹤”号发射的炮弹爆炸,还看到我军飞机的机枪射击。在杨树浦登陆。听到枪声。下雨、蚊子多。从烟草公司前往上海纺织露营,途中有多处炮弹、炸弹爆炸的痕迹。

  27日 没睡多久就出发了。经过杨树浦、军工路,向宝山西南方向两公里处前进,途中看到被步哨抓住的三个中国人。很惊讶印度人如此之多。到处都是友军。看到陆、海、空基地。看到军马、中国兵的死亡,心里不是滋味。在大金家宅露营待命。

  28日 晚8时30分,接到明天参加战斗的命令。

  29日 出发前往杨行镇,占领寺前附近阵地。炮击扬子江附近的敌炮兵。

  30日 敌前1500米,枪炮声如雨,彻夜不停。第二天上午9时,炮击大场镇。

  昭和12年(1937)10月

  2日 从昨天进驻的大王宅进一步前进,设立观测所。从炮队阵地开始铺设7卷电话线,直至距敌400米的我最前线。敌弹如雨。<注:1卷电话线长度500米>

  途中尸体累累。看到我军阵亡者向后方运送或火葬。

  3日 在刘家行西南方的无线电台<注:国际无线电台>设立观测所,铺设电话线约12卷。数米外落下敌炮弹8枚,爆炸后一片死寂。周围数匹军马被流弹击倒。附近也传来“万岁”的呼喊声。

  5日 昨前早晨6时编入军炮兵部队,由内山少将指挥(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攻城重炮兵第五大队、气球第三中队)。当天,在气球升空的一瞬间就成了目标,敌炮弹在附近落下。昨晚补给极为困难。

  8日 昨天以来雨下个不停,战壕内满是泥水,道路湿滑,步行困难。自大阪出发以来首次擦洗身子。发了半盆热水。

  9日 脱离内山少将的指挥,转由福田中佐指挥(3日开始阵地位于文衡堂)。

  13日 向大塘以南推进,突入阵地,位置比野炮部队、150毫米榴弹炮部队还要靠前。今天的目标是洛阳桥(大场镇、南翔中间)。

  15日 在联队本部(顾家宅)的屋顶设立观测所。这里是一个相当大的纺织工厂,被严重破坏。远远看见上海。撤回时敌炮弹落下,人马皆有伤亡。

  16日 神尝祭。上午8时30分奉读敕谕,遥拜皇宫。

  20日 通过飞机观测,对方位三一一的敌炮火进行压制,取得了很大战果。下午,发了围腰、卫生纸、奶糖、分趾鞋、“荣誉”牌香烟、火柴等物品(宗宅)。

  21日 通过飞机观测,压制了南翔以东的敌军炮火。夜间得到报告,第九师团当面之敌进行了大规模反击,枪声大作,敌炮兵也向我炮兵队射击,落下炮弹是参加战斗以来最多的。

  23日 今天正值靖国神社举行大祭,向东方参拜。中队长训示。下午,因敌军炮弹,我中队两人阵亡。

  24日 入夜,敌人出现退却征兆。作为军炮兵的我们只要发现有价值的目标就加以猛烈炮击,真是痛快。向八房宅前进(收到了包裹、报纸)。

  25日 上午8时开始继续向八房宅前进,进而在坍石桥架设电话线。今天收到9月17日的命令,被任命为炮兵伍长。

  26日 撤回昨天架设的电话线。

  27日 转移阵地,继续前进,经过坍石桥,终于抵达敌之军用道路(大场镇至南翔)。占领了位于大场镇以西约3公里的陈家白墙东南侧的阵地,设立观测所。终于抵达真如无线电台。由此,敌军被完全截为两段。四处散落着死亡不久的敌军尸体,到处都是败残兵。

  30日 拂晓转移阵地,占领真如车站以北约3公里处的阵地(梨子园西面),观测小队住进一座漂亮的房子。

  昭和12年(1937)11月

  1日 向南翔前进,占领朱宅西北方的阵地。

  2日 自大阪出征以来,第一次在大缸里洗了澡。

  3日 明治节。上午8时30分,遥拜皇居、干杯、三呼“万岁”后向敌人开炮,就当是向天皇致敬的礼炮。今天有点心、酒、啤酒、香烟、冰砂糖等配給品及酒保卖的商品,并且首次收到了慰问袋。然而身体不佳,很遗憾。

  6日 今天上午发生炸膛事故。<注:大炮射击时存在数万分之一的炸膛事故几率,当时有人被炸死>

  9日 阵地转移至苏州河前的李家宅,攻击华花镇。主战线在南面。

  10日 主战线转至西面。正午撤回电话线。从真如站(镇)、闸北西侧向上海西南方的龙华镇迂回,途中许多友军正在转移阵地。在宋家庄停留。

  11日 没有睡觉,凌晨2时30分开始向龙华镇铺设电话线。夜间工作困难。12时吃早饭。立即向黄浦江前(法租界前)、市政府铺设电话线线10卷。攻击南市、城内以及正在渡黄浦江逃跑的敌军。

  12日 吃早饭时突然转移阵地。雨下了一夜。经过南翔、马陆镇,向嘉定方向追击。经过嘉定后,于13日下午占领外岗镇附近的阵地,向太仓射击。

  14日 早饭后转移阵地。进入太仓。得到了猪、鸡当晚餐,但仅限于先头班。中国酒很多。(收到20日寄来的信)由于许多桥梁被破坏,观测小队一部与中队分离,停留在太仓城外(金家宅)。

  15日 前往昆山的路线改为向西南方前进,在白茆新市停留。

  16日 途中前往吴宅头设立观测所。突入古里村阵地。铺设电话线15卷,在中队、炮兵阵地、大队本部铺设电话线3卷。常熟的敌人十分顽强。

  21日 半夜收到敌军有变的报告。编成机械化部队,从常熟向无锡急进。凌晨5时出发。雨、雾,寒气逼人,泥泞没膝,令人烦恼。没有晚饭,晚11时左右进入民宅生火,这才逐渐恢复生气。过常熟约9里。

  《永井仁左右回想录》

  永井根据上述《阵中日记》,约在20年前,以《至上海附近》《激战地第一次见到的一个老太婆》《战争中的生与死》为题,在原稿用纸上写下了数篇回想录:

  《至上海附近》

  野战重炮兵第八联队出征华北后编成的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长是街道少佐(一般是大佐),大队长菅原是大尉(一般是少佐),中队长工藤是中尉(一般是大尉)。只有部分将校是现役,联队本部有一名下士官,普通士兵中没有一人是现役,全是老兵。听说如此编成的部队全死光也无所谓。中队中有一个精神异常者被留了下来〔在其他稿纸上所写的《战争中的生与死》中,有“在世田谷的原部队出发时,应该成为我的部下的因老兵精神异常被留了下来”的记载〕,联队弹药手中还有切腹自杀者。

  钢盔的配给只有五分之一,而且是英式的那种奇怪的形状。明明是酷暑,却让人穿冬天的军服(因为来不及补给)。疫苗也来不及注射,乘船后才注射。运输船是大阪商船株式会社的“东岗丸”号(4200吨),是30年船龄的老货船。船舱就像养蚕棚一样分成一层层的,好不容易坐下来,头都要碰到顶,手脚难以伸展。上厕所后,费很大劲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同船的迫击炮队的马匹在上层船舱,空气通过约1米粗的圆桶状白布通风管输往下层船舱。

  经过扬子江吴淞炮台进入黄浦江,在驱逐舰“友鹤”号的炮击以及飞机的扫射下,在杨树浦登陆。(一)敌军阵地纵深5公里,具有压倒性优势。(二)步兵第六十八联队等部队已经是第四次补充兵员了。登陆以来穿着夏装的士兵,一个小队只剩下4人左右。(三)野战医院在道路旁铺了草席,伤员的创口涌出大量蛆虫。有人说,拜托你们炮兵了。用二轮手推车运回前线的伤员。(四)许多敌军尸体发黑鼓胀,散发着恶臭。刚来的时候,军医来回呵斥我们用兜裆布遮住口鼻。(五)由于营养不良,步兵的脸色如同菜叶一般,呈现出奇怪的青色。行进中,有人喊着“水、水”,水运了过来,有人用刺刀戳开盛水的油桶,大家争前恐后迫不及待地把头伸进去喝水,有人被油桶破口的铁皮划得满脸是血。(六)有许多小河,通过工兵在河面架设的应急道路渡河时,河里尸体的手脚一伸一伸地露出水面。(七)不要说居民了,就连敌军的影子也很难见到。为了观测目标,从我军战壕内的步兵头顶越过,铺设电话线到约400米开外处,因此招来步兵的怒斥。虽然确定了敌军开炮位置,但还是没有发现敌军的身影。(八)根据火光和弹着点,发现了敌军炮兵阵地,遂向大队长报告要求开炮,大队长命令射击八发进行压制。由于无论何时大队长的命令都是射击八发,所以称他为“八发大队长”(因为补给困难)。(九)100毫米加农炮需要牵引车牵引,因此我们是华中地区唯一的机械化炮兵部队,在军直属的独立部队中是最重要的作战部队,因此每次都协助一线作战,很危险。(十)全体人员都感染了痢疾,帐篷周围全是稀便,电话线几乎被成群的苍蝇遮住。为了躲避昼夜间爆竹般的敌弹,如厕需要在满是粪便的战壕中左躲右闪,就这样也有人被枪弹打死。此外,也有人死于痢疾。

  《激战地第一次见到的一个老太婆》

  我们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于9月13日征召兵员,在装备不齐的情况下于9月26日在上海登陆并参加战斗。虽然有四个师团陆续来增援,但中国军队有70万人,还具有纵深5公里的防御阵地的优势,而我们连补充炮弹都极为困难。战场上本应没有普通民众的身影,只有一次看到步兵抓来一个不知隐藏在何处的老太婆。天气炎热,老太婆身穿黑色棉衣,脸上有污垢,面色发青、消瘦。

  后来让她赶紧离开,就在她刚逃跑的时候,背后被一发步枪弹击中。当她倒地的时候转过身来,流露出惊恐的脸色,这一幕至今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时是夜晚,说是各处都必须点燃烽火般的火团。因为有狙击般的敌弹射来,所以说男女老幼都有可能潜伏,从事间谍勾当,老太婆恐怕就是因此而丧命。这件事令我无法忘却。

  后来看得多了,就逐渐习惯了敌我双方的战死者及普通人死亡者的样子。

  《战争中的生与死》(节选)

  占领上海真如国际无线电台后,一名老兵观测手被命令爬到塔上去,但是他害怕不肯爬,于是,观测军官拔出手枪威胁说不爬就打死他,他吓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但仍然没有爬(后来中队长介入调解了此事)。从世田谷原队出发的时候,本该是我部下的一个老兵因精神异常被留了下来。此外在联队弹药手中还出现了切腹自杀者。

  三、南京攻略战与屠杀现场

  永井在阵中日记与回想录中,真实记录了日军轻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军力,轻率地在上海开战,在作战准备和补充兵员不足的情况下,逐次投入战场。由于增派的都是预备役、后备役这些战斗力弱的“老兵”,结果导致日军损失巨大等上海战的实相。钢盔只配发了五分之一,军服只有冬装,因为粮食补给不足,就在当地掠夺。面对上海郊外四处延伸的中国军队坚固的碉堡阵地,炮兵明显不足。永井所属的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虽然号称“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但从“八发大队长”的故事可以看出其炮弹不足。此外卫生环境也相当恶劣,导致全体人员都患上痢疾。

  上海派遣军炮弹补给不能持续,死伤者不断。至11月8日,上海派遣军的损失为:战死9115人、伤31257人,合计超过4万人,是日本陆军自日俄战争后首次遭遇的巨大损失。此外患病者增多,大部分军官及半数以上的士兵都经过补充替换。

  正如永井在11月21日的阵中日记中所述,在上海战场遭受重大损失的上海派遣军,是一支粮食补给不足、无法安排宿营且装备补给不足的部队,但要求其开始向南京追击作战。正如笔者拙著《南京事件》(岩波新书)一书的第二章“上海派遣军独断地向南京进军”中详述的那样,参谋本部在常熟与无锡间设定了一条“制令线”,上海派遣军越过该线向内陆的南京进击是不被认可的。

  然而,华中方面军(由11月5日杭州湾登陆的第十军与上海派遣军合编而成)司令官松井石根、副参谋长武藤章,以及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等,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以下克上,独断专行,强行实施南京攻略战,进而导致南京大屠杀事件(南京事件)。

  永井所在的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也无视参谋本部的命令,突破了“制令线”,展开了向南京的追击战。永井生前曾读过藤原彰的《南京的日军——南京大屠杀及其背景》一书,他在书中空白处写下了感想,对书中所分析的南京大屠杀原因持有同感。

  该书写道:“方面军的任务被限定在‘消灭上海附近的敌军’,不包括攻占南京。在发布这一命令(即11月7日的组建华中方面军的命令)的同时,参谋长作出了‘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地域大体上在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地区’的指示,将军的作战范围限定在‘制令线’以内。”

  永井在书中该页的空白处这样写道:“我们都被蒙在鼓里,当收到在╳ ╳城头挥舞日章旗的进击命令时,╳ ╳指的是哪里?大家一片茫然。原以为和第一次上海事变一样,战斗大概就限定在嘉定周边地区。因为经历了生死激战,所以当听说目的地是南京时,大家在精神上大概都有些泄气了,随后拖拖拉拉地向南京进击。”

  从永井所记可以清楚地了解,在上海战场士兵们在精神上已经极度疲惫的心理状态,更不要说身体了。但是出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等自身的野心,不向部下明确指示作战目标(因为违反了参谋本部的“制令线”指示,当然要隐瞒),无视装备物资的补给,强行发动南京追击战。不进行原定的作战,而是鲁莽地驱使部队实施南京攻略战,强迫士兵们强行军,从而引起士兵的抵触和愤怒,士兵们将这种愤怒转化为暴力和残暴行为,发泻到弱势的中国人身上。以上分析在前文所提拙著中有详细论述。

  以下摘抄永井阵中日记与回想录中有关南京追击战和占领南京的内容。

  《永井仁左右阵中日记》

  昭和12年(1937)11月

  23日 向无锡方面前进途中,占领了石桥样的阵地。观测所设在叫作陈家义坊的山上,这是到中国后第一次登山。山上有碉堡,还散落着敌军的尸体以及友军伤亡的痕迹。下雾。

  25日 炮阵地向前推进,占领孙子墓基上的阵地。观测所前进两公里。无锡的敌军十分顽强,从前线射来的子弹频频落在附近。

  26日 向前推进,在东亭镇吃午饭,这里成了敌军顽强抵抗的阵地。看到我炮弹命中碉堡。突入吴庄阵地,炮击撤退的敌军。<注:碉堡内散落着碎肉>露营。

  27日 在无锡的入口处停留。

  28日 6时出发,通过无锡,途中向北进发,占领了距离扬子江沿岸的江阴县(有炮台)3里的杨家桥阵地。在左前方和右前方的山上铺设电话线11卷(秦皇山)。

  30日 转移阵地,向前推进,(傍晚)敌军炮弹频频飞来(比转移前频繁)。

  昭和12年(1937)12月

  1日 猛烈炮击南闸镇城墙阵地。这两三天十分疲劳。从早到晚铺设通信网,不眠不休直到第二天早晨。

  2日 7时30分,离开敌人,突然转移阵地,停留在常州城内。

  5日 从常州出发,经过金坛、丹阳,向南京前进。途中路况恶劣,行进困难。过了金坛后露营。

  6日 途中桥梁被破坏,加上战车壕等,难以前进。经过天王寺,彻夜行军。7日在句容城外吃中饭。

  7日 半夜12时抵达像是敌飞机场的军营。

  8日 继续前进,在炮兵学校停留,迫击炮弹密集落下。

  9日 在炮兵学校宿营,但担任大队卫兵,无法休息。

  10日 逼近南京城,占领阵地。炮击中山陵等处。敌弹密集射来,这是自大场镇以来少有的。到处都埋设了地雷。南京城很坚固,从观测所到城墙东侧约2500米。编入第二大队。

  12日 傍晚,好像是敌军速射炮炮弹在身边落下,震得耳痛。

  13日 南京城头飘扬起日章旗。向城墙附近转移阵地。据报告第一大队及第一中队昨夜遭到敌人袭击,有伤亡。第二中队正午回归第一大队。转移阵地。参加第一中队负责通信的下士官青木军曹(死于地雷)的火葬,表达敬意,之后立即开始战斗。入夜有敌人袭击,两次跟进至敌人抵抗的一线。联队本部的一名士兵负伤。

  14日 从观测所看到敌人大部队。步兵一个中队解除了1.5万名敌兵的武装。入夜场面十分壮观。晚上进入工兵学校。<注:所谓观测所,是指仙鹤门镇的观测所>派第二大队去支援进攻仙鹤门镇的第一大队。正要开炮时,因为看到白旗而终止了炮击。<注:工兵学校在城外>

  15日 进入南京城,在军官学校宿营。<注1:有军官学校的照片。注2:福田观测曹长拿来了蒋介石的领章。注3:其他的部队长拿走了宋美龄的床>

  17日 举行入城式,司令官来了。

  18日 举行慰灵祭。

  24日 离开军官学校,经过句容,在镇江前的江苏省国民军事训练所集结。军炮兵一部在常州集结。

  31日 中队长、联队长训示。国内町会寄来慰问袋。

  昭和13年(1938)1月

  1日 8时30分,联队全体向东遥拜,三呼“天皇陛下万岁”,会餐。新年的天气晴朗。

  2日 有空袭。

  3日 10时起,承担西部卫兵日班下士官的工作。替肚子痛的川村伍长执勤,作为第二下士哨,执勤了48小时。在距离宿营地西北方约1500米处通往南京、句容的三岔路口设了哨所。在第一线挖壕沟构筑了防线。各部队派了巡察人员,没有遇到大问题。5日上午10时下岗。由于执勤很辛苦,一整天眼睛都模糊,非常疲劳。中途哨所转移了位置,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下士哨长为永井伍长(以下8名士兵的姓名省略)。

  6日 在镇江的大戏院看戏,各部队的艺人参加演出,还有中国的戏剧。中方的代表人物致词,说是近期要成立自治会。此人是在日本京都接受过教育的年轻委员。有些场面让人感动。

  10日 内山旅团长巡视。

  18日 前往镇江。街道很宽但不干净。参拜了世界知名的金山寺,其建筑、佛像均与日本相似,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漂亮的。金山寺的僧人边念经边转圈。镇江还有其他散落在山顶等地住有僧人的寺院,令人惊讶的是,僧人们还能与平时一样举行法事活动。山上有座塔,有李鸿章写的牌匾,还有对空监视哨(手帐里有金山寺僧人画的铅笔素描画)。外出的目的是去慰安所。在之前举行开业仪式时曾经中了签,不过我把签让给了别人,因此不去了。后来到了第三次的时候,被中队长和其他干部强迫前往。今天是朝鲜人。我不忘初心没有进去。

  〔想起永井在誊写时写了以下备忘录〕

  〔1938年年1月18日,(朝鲜)慰安所开业,把抽到的签让给了大平伍长。中队长命令道,你不去玩的话就去慰安所指挥排队。解决了船员与慰安所之间发生的矛盾。目的?是有助于缓和杀戮的戾气,维持严肃的军纪。〕

  26日 第二大队渡江,不清楚是否前往南京,听说是协助第十三师团。前往送行。寒气逼人,身体如同刀割(手帐中画有身着防寒服坐在人力车上看似很冷的第二大队长的素描画)。

  28日 在大戏院观看了同盟社、读卖新闻社、朝日新闻社拍摄的新闻片,还观看了“松竹”的电影《这个父亲有罪呀》,听了国内的歌谣唱片,感动得流泪。命令我去朝鲜慰安所指挥排队,未发生事故。

  29日 下雪。日本桥区小传马町2-4-3号的桑原方勇士会(十思小学5人,姓名略)寄来了慰问品。

  30日 家中和大岛寄来了包裹。

  在此省略永井阵中日记后面的部分。永井所在的部队从2月到4月20日驻扎在镇江,执行警备任务。镇江是长江南岸的大城市,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对守卫南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炮台和要塞城市。该部队为参加5月的徐州战役,4月22日从镇江出发,前往长江以北。永井在4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向江北的蚌埠出发,经由句容,在南京住了一晚(抵达南京,今天在南京住一夜)。为了渡江抵达下关,利用大小栈桥。接受明天的指示。(日记中画有骑着水牛的农民素描)农民被正规军使役。江面仍漂着尸体。下雨,宿舍是水泥建筑,地上寒气很重。”

  可见,即使到了1938年4月下旬,长江中还有南京事件时的尸体浮现。

  《永井仁左右回想录》

  《南京的战斗(1937年12月7日—12月13日)》

  向南京发起总攻击之前,松井司令官三次发出劝降书,但没有得到回应(敌司令官逃跑了)。

  7日 句容飞机场。

  8日 炮兵学校,迫击炮弹密集落下。

  9日 步兵学校,担任大队卫兵司令。

  10日 逼近南京城,占领阵地。炮击破坏中山陵、光华门,遭遇大场镇以来最猛烈的敌弹。到处都埋设了地雷,南京城十分坚固。观测所进抵城墙以东约2500米处。编入第二大队。

  12日 在安豆山观测所。傍晚,似乎是敌速射炮弹在身边落下,震得耳痛。

  13日 南京城头飘扬起日章旗。阵地进一步转移至城墙附近。至今为止,有好几批人挥舞着日章旗试图从城门或城墙攀上城头进行突击,但遭到全歼,只有╳ ╳部队的╳ ╳中尉终于成功了。后来我登上城头后发现,有好几块用红蓝铅笔写着╳ ╳ ╳ ╳占领字样的木板,不过这些人都战死了。

  据报告,我第一大队及第一中队昨夜遭到敌人袭击,出现伤亡。我第二中队回归第一大队,立即投入战斗。入夜,敌人又来袭击,两次前往一线,在部分工兵的协助下进行战斗,联队本部也有损失。与撤退的敌军大部队遭遇,敌人如同江水一般涌来,甚至有人从我军大炮上翻越而过,敌我乱成一团,如同洗芋头一般。大队长趴在地上,被踩了也一声不吭。

  在此混乱中,有负伤的士兵呼喊中队长,还有人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其实这些人并无大碍。卫生兵在人群中来回奔走。

  《战争中的生与死》

  负伤的士兵大喊中队长,中队长说,就这轻伤你坚持一下。有的伤兵高呼“天皇陛下万岁”,这种人肯定是死不了的,真正的要死的人,要么喊妈,要么只剩下一口气。无论是谁,最重要的都是自己的命,哪怕是为了天皇陛下,我也从来没想过毫无意义的死。

  有的人心胸开阔,有的人心胸狭窄。即使是职业军人,也有胆小者,而即使是百姓,也有不怕死的,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蛮勇者很令人伤脑筋。在飞来的弹雨中,一个人即使硬要站起来,也不易被子弹皆击中,反而是周围的人会出现无谓的牺牲。

  南京城头升起日章旗后,我们位于敌大部队的退路上,敌军如奔流的江水般翻越我军的大炮。当敌我如洗芋头一般一片混战时,高喊大家的命都交给他的大队长,却趴在地上,被踩被踢也一声不吭地趴着。这时中队长大喊“中队长在此”,并来回奔走指挥。这个中队长被称为即使在战斗中都尽量不破坏农田的优秀人才。

  奉命驰援的小队长让士兵列队,对军服进行细致检查,甚至还检查了步枪的保养状况,但就是拖时间不肯出发,直到上级发火,说再不出发就全被消灭了,这才乘卡车出发。乘车时他又主动坐在后面的车厢,说“我在这里就行”,然后让一个士兵坐在本应是指挥官坐的副驾驶位,因为那里最容易被狙击。

  〔以下再回到回想录中的《南京的战斗》部分〕

  14日 通过观测所发现敌人,因为是大部队,正犹豫要不要炮击时,发现了白旗,于是一个步兵中队去解除了这1.5万—2万名俘虏的武装。俘虏们都身着新军服,集结在一起坐在地上,场面确实壮观,令人吃惊。而负责监视的我军不仅人少,而且像是乞丐。敌人如果一人拿一块石头抵抗的话,恐怕我们都会被干掉。

  由于俘虏实在太多,有传闻说,炮兵团长说要适当处置,说是什么人都行,带走几个人也行,想怎么砍就怎么砍。敌军中还有一个藏着手榴弹,嘴里不知道喊着什么而自爆的少校(好像喊的是“蒋介石万岁”)。

  另外,有个军医刀法低劣,斩首时把刀砍弯了收不进刀鞘。还有部队把众多俘虏赶到城墙一角,铁丝网围起来后用机枪射杀,然后再浇上汽油烧。听说还有人为给尚存气息的人补刺而走进众多的尸体中,想用刺刀补刺时反而被杀。

  我看到从军僧人在惨烈的现场双手合十念经。下关城门靠扬子江一侧垂下来很多布条,大概是逃跑时用的。扬子江里有很多用用卡车运来被抛弃的尸体。直到此后(为参加徐州战役而渡江的时候),仍能看到像碎了的豆腐一样漂浮的尸体。

  没有看到普通民众。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后,在城内开始残敌扫荡作战。永井在阵中日记中记载的其所在部队遭到敌人袭击一事,在回想录中也有同样记载,即突破日军的包围,向南京东面撤退的是中国军队的大部队。拙文《南京防卫军与中国军队》中写道,负责守卫南京周边阵地的是第六十六军(第一五九师和第一六○师),这是从广东动员来的地方部队。12月12日傍晚,该部队收到在南京城墙以东,玄武湖以南的太平门附近集结,突破日军包围,向东撤退,再经由汤山、句容抵达安徽宁国集结的命令。

  根据中方资料记载,第一六○师在岔路口附近与日军遭遇并突破包围;第一五九师在尧化门、仙鹤门附近与日军遭遇后展开激战并突破了包围。与永井所在部队遭遇,如奔流的江水般撤退的部队冲乱了永井的部队,并让大队长趴在地上,即使被踩踏也不敢吱声的恐怕就是广东军。

  据永井的回想录,12月14日,设在仙鹤门镇与紫金山南麓的工兵学校之间的观测所发现了1.5万—2万名俘虏,被步兵一个中队(中队通常为120—200人)解除了武装,并押着前行。炮兵团长也说“适当处置”。包括炮兵、军医都想斩杀俘虏,于是拉出几人来用日本刀斩杀。回想录还记载了在城墙一角架设铁丝网,将大量俘虏押进去,然后用机枪射杀、用汽油焚烧的集体屠杀的见闻。永井还保留了这次集体屠杀遗迹的照片(后述)。

  这些俘虏很可能隶属于中国军队第七十一军(仅限于第八十七师)。该部队是国民党军中的精锐部队,装备和训练均参照德国陆军。该部队当时以紫金山南麓的工兵学校阵地为中心在紫金山南麓一带布阵,与日军展开激战。第八十七师的作战兵力约1.6万人,包括后勤部队的非作战人员在内共2.2万余人。虽说是精锐部队,但由于投入上海作战的官兵伤亡达1.6万人,所以在投入南京保卫战时,全师几乎都被替换,补充的新兵约占全师三分之二,而且几乎是没经过训练,甚至没有拿过武器的新兵。

  永井回想录中的俘虏情况与第八十七师基本吻合。中国士兵之所以都穿着新军装,因为都是中央军的新兵,而且1.5万—2万人的大军为何没有抵抗就被解除武装,是因为都是几乎没有经过战斗训练的新兵。

  关于这1.5万—2万人的俘虏,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听说从飞机上发现,正将两群千余名俘虏从南京东部地区向下关方向押送。(中略)据说3时左右,佐佐木支队的一个中队在南京东北部抓获了约2万名俘虏。另有报告称,从飞机上清楚地看到排成四列纵队,前后长达8公里的俘虏队伍正被押往南京城北部。”这与永井的阵中日记与回想录的记述相吻合。佐佐木支队的一个中队俘虏2万人的记述与永井的阵中日志、回想录吻合。我认为这约2万名俘虏遭到了集体屠杀,但究竟是哪支部队实施的屠杀,是今后需要探究的课题。

  永井在回想录中写道,他于1938年1月26日前往南京下关,为渡江的第二大队送行,此时长江沿岸以及城内外各地集体屠杀的尸体已用卡车运到江边抛入江中。他不仅目睹了漂在江中的尸体,而且到此后的4月,仍然发现有尸体漂浮在江面上。

  关于用日本刀斩杀,永井在阵中日记中写道:“(1938年)5月9日,向前推进,终于攻陷蒙城。立即进入城墙东侧的阵地。攻击板桥集(东北方1200米)。我作为第一分队长参加残敌扫荡,抓住一个俘虏。包围了顽强抵抗的敌人。第一中队长、观测小队长和其他两人负伤,一人战死。第一中队长武雄大尉最终还是死了。”永井所在部队为了参加徐州作战,从南京北上,进攻徐州西南方的安徽省蒙城。占领蒙城时,作为炮兵的永井成为扫荡残敌的分队长。他在《战争中的生与死》一文中记述了以下内容。

  徐州战役时攻陷了蒙城,在城外露营。扫荡各处众多的残敌。各队协同包围了高粱地,虽然收紧了包围圈,但是敌军拼死抵抗,无法靠近,我方还有人受伤,傍晚,在轻型战车的射击下才结束了战斗。

  当时,作为军中绅士的武雄大尉(杭州湾登陆的有名的柳川中将的女婿),生来天不怕地不怕,他弯着腰带着照相机靠近想观察,结果被多发自动步枪弹击中大腿,当场毙命。实在没有必要,人还是需要有自知之明。

  当时,从扫荡到归队期间,我指挥的中队中一名执勤的茨城出身的姓广濑的补充兵,生擒了一个敌兵送给中队长当礼物,但是中队长不接受,说斩杀的话有损自己刀的名声,于是广濑就自己来,用他得意的刀砍下了俘虏的头颅。

  半夜,感觉帐篷里有人偷偷摸摸地出去了,问了情况,说是广濑放不下斩首的事,出去要把砍下的头颅放回身体上并用土埋上才心安。这时广濑回来了,很快就听到他打鼾的声音。还有睡着的士兵突然大喊“不是我干的”,并坐起来,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

  旁边中队负责征兵的少尉是位于日暮里的寺庙的僧人,很会说话但又很好杀生,甚至把别人抓到的俘虏拉来斩首。斩了首再拜佛,这人果然精神不正常。

  四、俘虏与屠杀现场照片

  永井精心保存了一本《支那事变纪念写真帖 昭和十二、十三、十四年 世田谷街道部队》。这是永井所属的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的写真帖。写真帖前82页印有历代联队长的照片、战死病死官兵的遗照,以及上海、南京、徐州、武汉作战行军地图,部队人物抓拍照片。后面的10页是空白页,贴有永井个人在战场上的照片。

  写真帖所印的照片中包括三张在南京仙鹤门镇附近收容的俘虏照片,而写真帖中夹着一个用铅笔写有“战场写真”的信封,信封中有三张屠杀现场的照片。永井在注释中写道:“为了不被宪兵检查没收,我将这几张照片藏在了(写真帖)衬纸里。”

  写真帖中照片(1)的说明为:“啊啊,仙鹤门镇(1937年12月12日半夜至拂晓,第╳部队在紫金山北麓与向东撤退的众多敌败残兵激战之地)。”关于这张照片永井还加了注释,他写道:“第二大队被压制,第一大队派我第二中队驰援。第二大队负责通信的下士官逃出来后被侧翻的汽车压死。”这就是前述日军与向东撤退的中国第六十六军(广东军)战斗之地。照片中就是仙鹤门镇。

  照片(2)的说明为:“俘虏(1937年12月14日),仙鹤门镇北面投降的约8000名敌人。”永井在注释中写道:“俘虏敌人多达约1.5万人,听说让各部队适当处理。我队看到过一个敌少佐被斩杀的场景,好像他喊着“万岁”什么的。说是为了壮胆,要我也用刺刀刺杀一个人。这实在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根本挪不动腿刺不出去。”我认为这张照片对应的是永井阵中日记和回想录12月14日中记述的,日军一个中队解除1.5万—2万名中国士兵武装之事。此处说明词写的是8000人,有可能日军将俘虏分别收容在两个地方,或者统计方式出现差异。永井在该照片的说明中写的是“约1.5万人”。

  关于仙鹤门镇的俘虏,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1937年12月13日的日记中以“俘虏扫荡”为题记述说:“事后得知,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约15000人,守备太平门的一名中队长处理了约1300人。在仙鹤门附近集结的约有七八千人。此外,还有人不断前来投降。处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个大沟,但很难找到。预定将其分为一两百人的小队,领到适当的地方加以处理。”

  俘虏究竟是七八千人还是1.5万人,今后必须深入探讨。将俘虏分为一两百人的小队交给各部队处理(屠杀)的指示与永井的回忆相吻合。

  照片(3)的说明为:“仙鹤门镇俘虏之一部”。永井在注释中说:“敌人服装崭新,我们不如乞丐。”这与阵中日志及回想录中12月14日的记述相一致,指的就是仙鹤门镇被解除武装的1.5万名中国军队俘虏。永井的回想录与中岛今朝吾的日记都记述了这众多的俘虏最终被分批处理(屠杀)的境遇。

  照片(4)是永井为了不被宪兵检查没收,藏在(写真帖)衬纸里秘密带回来的照片。永井曾给儿子看了这些照片并写了注释:“(日本兵)正在看斩首后的军刀”“南京陷落后,在南京城外,日本兵的姓名无法确认。由驾驶员小池上等兵拍摄。头与肩彻底分离。”这些照片是永井在回想录中记述的,让败残兵、俘虏跪着,用日本刀斩首的场面。永井在12月14日的回想录中写道,关于在仙鹤门镇收容的大量俘虏,上面指示,“谁都可以带走,多少人都行,想怎么砍就怎么砍”。这张照片也可能就是这样的场面。

  以下照片(5)、照片(6)也都是小池上等兵拍摄的。在写真帖的个人照片页中,有永井与小池上等兵的合照。小池上等兵是永井的部下,负责驾驶(“福特”牌)通信车。永井在注释中称他为“品川车座主人”。小池上等兵的兴趣爱好是手持照相机,抓拍部队人员,并在当地的照相馆冲洗后分发给部队人员,所以,帖在相册中大多数永井个人的照片,看来都是小池拍摄的。像小池上等兵这样在部队中自封的摄影师,可以比较自由地拍摄照片,虽然业余,但非常重要,因为他不是官方的报道班,没必要接受军部的审查。因此,这些屠杀现场的照片就有机会被永井秘密带回日本。

  根据永井保存的《赠别纪念册》,笔者发现了拍摄这些照片的小池上等兵在品川区的住址,但是前往寻访时,发现他已经搬家,不知去向。

  永井在照片(5)、照片(6)的背面写有“南京”二字。永井曾给儿子看照片,并写了注释加以说明:“南京陷落不久城墙的一角,由小池上等兵拍摄。”这两张照片是永井回想录中以《南京的战斗》为题所记述的“把众多俘虏赶到城墙一角,铁丝网围起来后用机枪射杀”的现场照片,永井大概与作为部下的驾驶员小池上等兵一同目睹了这一场面。

  照片(5)是屠杀不久的场面,日军站在周围,被杀者身着军服,剃了光头,应该是俘虏,可以看到其中有人被反绑双手。

  照片(6)与照片(5)是不同的场所,是在城墙一角集体屠杀的场景。此时铁丝网已被切断,从尸体的样子来看,可能时间不长,尸体也是双手被反绑。

  以上照片(4)(5)(6),已经判明了拍摄者、拍摄时间、拍摄地点,以及是如何保存这些照片的。作为南京事件屠杀现场的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原文载于《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4年第3期,注释、图片从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