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纪录片解说 > 内容正文

《抗战》第九集 得道多助
来源:CCTV.com   2022-11-22 10:37:12

  主持人:1941年,风云突变。

  中国军民历经四年半的独立抗战,使日军深陷广袤的中国腹地,不仅迟滞了日军南进的步伐,同时也为北边的苏联和大洋彼岸的美国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随着1941年苏德战争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毛泽东在三年前就预见到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形成。从此,国际阵营中正反两方,以美英中苏为首的反法西斯阵线,和以德日意法西斯联盟的大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面对日本飞机惊恐的人们

  解说:2004年夏天,11位美国老兵应云南省政府邀请,回到阔别60年的昆明。他们都是美国退役空军飞行员。迪克·罗西、克利福德·隆、乔治·塞勒、杰·温雅德……这些名字曾经跟这个城市紧紧联结在一起。60年过去了,车窗外的街景,早已不是他们初次看到的昆明。

  这才是他们第一次所看到的昆明。

  1941年12月17日,当迪克·罗西和他的战友们刚刚踏上这片土地,就亲眼目睹了日军对昆明的这次空袭。从1938年9月开始,历经整整3年无数次的轰炸,这个城市早已变得千疮百孔。

  

轰炸昆明的日机

  日军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轰炸昆明呢?

  这是日本海军当年驻越南的航空基地。自1940年进占越南切断滇越铁路之后,日军的炸弹就对准了中国最后一条对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作为这条公路起点的昆明,更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而这时的中国空军由于得不到补充,几乎已经消耗殆尽。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完全处于日军的掌握之中。

  时间仅仅过去了3天, 1941年12月20日,天气晴朗,警报长鸣。

  日军飞行员驾驶10架轰炸机,又一次飞临昆明。在1500米高空,投弹手像往常一样悠闲地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目标。突然,日军飞行员发现,前方出现了十几架美制P-40战斗机,这些飞机的机头清一色地画着鲨鱼形象,尖利的牙齿清晰可见。

  这些飞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还没等日军飞行员醒过神来,一场空战已经开始。

  

燃烧的日机

  这次战斗持续不到半个小时。10架日机被当场击落6架,逃跑中的3架也在途中坠毁,只有一架侥幸逃脱。

  整个昆明沸腾了。人们抬着日机的残骸奔走相告:昆明的天空有了保护神。迪克·罗西和他的战友们成了英雄。这个名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的航空队从此也获得了"飞虎队"的美称。

  而此时,他们的指挥官却悄悄离开人群,独自靠着战机,满眼泪花。为了这一天,他已经整整等待了4年,孤独了4年。

  

陈纳德

  克耐尔·李·陈纳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退伍老兵,有20年的飞行经历,是一只飞掉了羽毛的老鹰。

  4年前,1937年6月,应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邀请,陈纳德匆匆来到上海,开始对中国空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

  由于感到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这一年,中国仅用于飞机采购的经费就多达2000万美元。

  然而,不到1个月后,全国抗战就爆发了,它比人们预想的还要快。陈纳德正式参与了中国空军的作战指挥。

陈纳德与中国飞行员

  李玉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空军的力量非常弱。当时,我们能够用于战斗的飞机也就是100架左右,能够起飞迎敌的就更少。但是,日本就要比我们强大得多。

  解说:虽然凭借顽强的斗志,抗战初期的中国空军取得八一四等空战的胜利,但3个多月的消耗,到南京沦陷时,中国空军几乎已经拼光了。

  1937年底,陈纳德随国民政府来到武汉。这个时期的陈纳德,内心是阴郁的。一方面,由于日本的抗议,对中日战争持中立主义态度的美国政府一再要求他离开中国,另一方面,日军从年初开始就对中国这个战时中心实施频繁的无差别轰炸。

  在滚滚浓烟中,陈纳德毅然选择留了下来。他在一次轰炸后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说道:请相信我,他们威风不了多久。

  同样的时刻,在汉口的这幢楼房里,几十双眼睛也时刻关注着武汉的天空。

  

陈纳德与中国飞行员

  这是美国圣公会主教鲁兹的故居。1938年夏天,40多位西方记者聚集在这里。这个顶层的阁楼是他们目击日军轰炸最常用的地方。

  跟陈纳德一样,这些西方记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特殊邀请,很多人是因为看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才来到这里的。

  到底是怎样的机缘促成了斯诺写这本书呢?

  

马海德周苏菲结婚照

  周苏菲是1939年在延安认识美国医生马海德的。他们不久之后就结为夫妻。直到今天,周苏菲还对丈夫去延安的经历记忆犹新。

  周苏菲 马海德夫人

  1936年的5月份,中国共产党在保安就发了一个电报给宋庆龄,希望让她约请两个人,一个是新闻记者,一个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医生。

  解说:这时的宋庆龄远在上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此时给她发了这样一个电报呢?

  

宋庆龄

  林治波 北京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

  到达陕北之后,中共中央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转变,就是开始进行抗战的准备。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身不是说只是一个党内政策,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对外政策,所以它需要新闻界特别是国外记者来宣传这些东西。医疗上是这样,因为红军本身当时的医疗条件就很差,正式培训的医生数量很少,在大规模的抗战之前,中共武装力量的医护力量这一块需要培训。

  解说:很快,宋庆龄就确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拍摄了一二九运动的燕京大学教授埃德加·斯诺,一个是当时参加了上海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医生乔治·海德,也就是后来的马海德。1936年初夏,斯诺和马海德几经辗转,来到了延安。

  周苏菲 马海德夫人

  那时候延安还是在张学良的部队的管辖之下,有一个团长很好,还送给他们一个毛驴。他说这个毛驴就是你们的伴了。斯诺说我们不认识路啊,可是那个团长说毛驴认识路,他说你跟着走吧。就这样,最后马大夫记得很清楚,那个团长还拍了一下毛驴的屁股说,走吧。

  

斯诺受到中共领导的欢迎

  解说:据说斯诺和马海德是在手持红缨枪的儿童团的押送下进入保安的。但在这里他们受到了热烈欢迎。同样也是在这里,他们第一次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

  在保安,斯诺用他所带的摄影机拍下了这组镜头。这使他成了历史上为到达陕北后的中国工农红军留下影像资料的第一个人。

  

斯诺为毛泽东拍的照片

  这是斯诺拍照前执意要让毛泽东戴上军帽时的情景。在这次历时3个月的访问中,毛泽东多次和斯诺进行详谈,说到了自己的身世,说到了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的主张,也说到了未来的对日战争将是持久战。

  1936年11月14日,上海出版的《密勒氏评论报》公开发表了一篇特写《毛泽东访问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第二年,这本《红星照耀中国》便出现在伦敦的市面上,并很快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传向世界各地,成为畅销一时的名著。

  汉口的这座建筑,是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1938年这里经常传出西方记者们爽朗的笑声。在这个二楼的咖啡厅里,他们彼此交换前线传来的消息,也谈论着此时国共的合作。他们全都访问过位于汉口的八路军办事处,并对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诺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他们中间。几乎每天他都将消息发往美国。成为当时《生活》周刊的热门专栏。

  

外国记者聚会

  这个时期驻武汉的西方记者,无一例外地对中国充满了同情。他们历尽辛苦访问延安和抗日前线,忠实报道中国军民的抗战情况,揭露日军的残暴罪行。世界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抗战中真实的中国。

  1938年3月19日,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出版了一份增刊,题为《中国之毁灭》。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恐怖中的苏州:"黎明时分,我们动身进城。我们所目睹的死亡和毁灭悲惨得任何笔墨都不可能形容。我们心里真是难过极了、沉重极了。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场面啊。"

  

卡帕

  几乎就在同时,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跟随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从西班牙来到武汉。他的镜头更多地对准了这个城市中频繁发生的轰炸、废墟、死亡和破碎的家园。这组连续发表的照片让整个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正进行着怎样一场战争。

  这是汉口的京汉火车站旧址。正是在这里,1938年5月底,卡帕的镜头敏锐地捕捉到这样一列火车,它带着30多位德国军事顾问,离中国渐行渐远。

  

接走德国顾问的列车

  汉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列特殊的火车呢?

  1938年7月5日,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公布了一项统计,抗战开始以后,各国输入中国的武器中,德国无论在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占了第一位。中国政府自德国输入的武器装备,大到坦克,小到子弹,细到电缆,包括几乎陆军武器装备的各个方面,其总数约占全部输入军火的80%以上。

  丁学良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德国是最早实行了参谋总部这个体制。日本人是从德国那儿学来这一套的。日本这么做对日本的军事现代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那个时候蒋介石也请德国派来顾问,训练他的军队。

  解说:战争是块试金石,朋友、同情者和潜在的敌人都逐渐显山露水。1938年2月间,希特勒承认了伪"满洲国",4月,宣布对华停售军事装备,接着撤走了它的军事顾问。

  但是很快,苏联军事顾问就填补了他们的位置。

  

苏联顾问和空军

  李玉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从1937年到1940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亿8千万美元的贷款,对我们可以说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1937年的10月,第1批飞行员到达中国,他们经过的路线是从苏联、阿拉木图到中国。这批人里头有机械师,有飞行员,有无线电通讯专家等等,一共是447人。

  解说:武汉会战期间,在华的苏军飞行员跟重新武装起来的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先后取得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等空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正义之剑"。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来华在当时是极端秘密的。

  

苏联援华空军

  李玉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有一个顾问叫切里潘诺夫的回忆,他们来的时候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战友,对外界包括他们自己的家人,都不可以说,就只能说是去执行任务。

  解说: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玉贞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一共有3665个苏联的志愿人员、各类的专家、军事顾问到中国来直接参加了对日作战。飞行员有200多个葬身在异国土地上,牺牲在我们的国土上。仅仅武汉战役一次就有100多个飞行员牺牲。

  

戴着飞行眼镜的儿童

  解说:这张照片忠实纪录了当年武汉人对空军心存的敬意。1956年,武汉人把分散在各处的15名苏军烈士遗骸收拢起来,合葬在解放公园内并重新立了纪念碑。这些飞行员都是在武汉会战期间英勇牺牲的。15块汉白玉墓碑上铭刻着烈士的名字:考兹洛夫、别索茨基、巴拉莫诺夫、基吉里什登、师什洛夫、马特维耶夫、斯图卡洛夫……

  

纪念史沫特莱的邮票

  大多数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都应该对这张纪念邮票留有记忆。它所纪念的人就是美国著名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

  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已经攻入武汉郊区。驻武汉的西方记者,有的已经启程回国,有的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而史沫特莱,此时正在奔赴安徽云岭新四军军部的路上。

  

史沫特莱

  早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时,史沫特莱就曾跟随八路军总部转战3个月,这段经历使她深深了解共产党军队缺医少药的状况。

  这是史沫特莱镜头里的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在新四军采访的半年中,史沫特莱不断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撰写稿件,主要报道中国伤兵的悲惨命运。这些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世界,许多人捐献药品和财物,援助抗日将士。

  

豫鄂挺进支队

  章央芬当时是新四军军部医院的内科医生,在这半年中一直充当史沫特莱的翻译。

  章央芬 时为新四军军部医院医生

  有时候她写了文章,快乐得不得了,喝酒。她说我写这篇报道,她说全世界没有,我是第一个拿新四军抗战的情况向全世界公布。我心里特别高兴。叫全世界的人来支援新四军抗战。

  解说:后来,史沫特莱设法弄来一辆卡车,冒险回到日军占据的汉口,向各教会医院征募药品和医疗器械。有一次,她竟然弄来了一批罐头。

  章央芬 时为新四军军部医院医生

  她就说我们都不吃,都往前方送,送给前方将士,她自己一罐也不留。后来呢,军部给她留了10罐,她就很生气,拿着这个罐头送到司令部,她说我还要去看看,他们留不留。她就到各个司令部,从那个军需处、军需处的处长办公室、厨房,都看,看完了一个都没有看见,她说这下子我服气了。

  

朱德与史沫特莱

  解说:这个时期,史沫特莱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反复思考:我是回到西方世界去,还是留在这里?恐怕我是必须留在中国了。"

  武汉、广州沦陷以后,日军把注意力转向敌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当史沫特莱在华中为新四军伤病员奔走呼号的时候,华北的八路军也正经受日军的层层围困和封锁。

  白求恩,加拿大医生。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使他在中国家喻户晓。

  

在西班牙的白求恩

  1936年11月,他曾奔赴西班牙的马德里。在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此前,从未有人这样大规模地给伤员输过血。

  1938年3月31日,白求恩带领一个由3人组成的加、美医疗队购买了充足的药品和器材,来到红色延安。这时的白求恩已经知道,由于药品、器械和医务人员的缺乏,八路军简直没有什么医疗设施。因此他到达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战地医疗队。

  

白求恩自制医疗器械

  张业胜当时是晋察冀中心医院一个司药员,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所认识的白求恩。

  张业胜 时为晋察冀边区中心医院司药员

  大家在讨论白求恩该不该上前线。那时候说你还应该留在后方,你年岁大,延安很需要你,可以给我们办教育,可以给我们延安建医院,他一气之下把那个凳子从窗子里摔出去了,他说讨论来讨论去,我就是应当到前线去。

  解说:1938年10月30日,八路军359旅在雁北广陵、灵丘一带的伏击战中,消灭日军300多人,缴获汽车20多辆。

  正是在这次战斗中,白求恩第一次带着他的战地医疗队来到抗战最前线。

  

白求恩做手术

  张业胜 时为晋察冀边区中心医院司药员

  两三天吧,大概给100多个伤员进行了手术。后来他接着退下来,访问前边做的手术,写了一个报告,统计报告,这些伤员70%以上的预期愈合,第1期愈合,其他的也轻度感染,死亡率大大降低。

  解说:在短短4个多月里,白求恩跟随八路军转战华北、西北地区,共进行了300多次手术。

  张业胜 时为晋察冀边区中心医院司药员

  那个时候战士们都很兴奋啊,说我只要打仗受了伤,白求恩就在我们身边。

  

白求恩学校

  解说:由于痛感八路军医疗人才紧缺,1939年7月,白求恩回到冀西山地创办了卫生学校。这个学校就是后来著名的白求恩医科大学。

  这张名为《白求恩大夫》的照片拍摄于1939年10月,是迄今记录白求恩在中国工作最有名的照片。这时的白求恩正准备回国筹备一批药品和医疗器械,据说当时连欢送会都开过了。然而发生在涞源摩天岭的战斗推迟了他的行程。正是在这次战斗中,白求恩在前线抢救伤员时不慎被感染。

  杨成武 时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我们那时候没有药啊,没有办法治他。以后我就把他送到军区后方去,我跟聂司令讲了。白求恩呢就不愿意去,他说我是医生,我越是站在最前面,我就越好。

  

白求恩遗容

  解说:1939年11月9日,抗战后方医药的严重匮乏,最终夺去了白求恩大夫的生命。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像白求恩一样来到敌后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人士还有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加拿大医生布朗、英国无线电专家林迈可以及牺牲在抗战前线的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等。

  主持人: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为中国的抗战贡献了他们自己的力量,甚至宝贵的生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写给加拿大医生布朗先生的信中说:"我们的抗战不只是为了中国的国家的独立自由而战,而且是为了支持世界的和平而战。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

  解说:1941年7月,美国的商店里出现了一张名为《起来》的唱片,唱片中收录着美国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中文演唱的一首新歌。

 

保罗·罗伯逊

  保罗·罗伯逊 美国著名歌唱家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解说:14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抗战,中国人民以自己顽强的民族意志不仅让世人逐渐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就在这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讲,他说:"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计划本来今天已接近完成,如果不是由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英国进行着英勇的抵抗,一个是中国壮丽的防御战,而我有理由相信它还会加强。"

  就在这时,美国援助中国委员会响应宋庆龄的号召,在纽约发起"一碗饭运动",成千上万的捐献者只吃一碗饭,但付出在餐馆里吃几道菜的价钱。很快,这个运动就被推广到全美近20个州。

  

一碗饭运动

  陈志昆 孙中山亲属

  "一碗饭运动"时我在旧金山。那天晚上好多人来参加。什么层次的人都来,钱也不多,老太婆拿一个饭煲,坐在饭店的门口说着:请帮助中国。那个五毛钱,这个五毛钱,你说能有多少钱,不过都是群众的心意。

  

宋庆龄倡议一碗饭运动

  解说:就在这时,香港的"一碗饭运动"从3天延期至1个月,宋庆龄在致词中说:"香港的'一碗饭运动',更含有一种深长的意义,因为这次捐款是要帮助工业合作协会去组织及救济难民和伤兵,这是巩固经济阵线,是生产救国"。

  那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是一个什么组织?

  

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早在担任上海公共租界工业督察官时,他就是上海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成员。全面抗战爆发后,艾黎和斯诺夫妇等中外友人目睹中国工业在日军炮火中损失惨重,决定发起"工合"运动,这就是1938年8月在武汉成立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宋庆龄艾黎等国际友人

  宋庆龄担任了这个协会的名誉主席,正是由于她和她的"保盟" 的大力宣传,工合运动自开始就得到了众多国际人士的帮助。在这本今天美国人常用的《韦氏词典》中,"GUNGHO" 已是一个固定词条,意为团结、积极。

  这是艾黎和斯诺夫妇共同为这个协会设计的会标。这个标志一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伊莎白

  伊莎白,加拿大人,北京外国语大学离休教授,也是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现任执行委员。1938年,为了帮助四川阿坝地区一些村民改善生产,她刚刚从城里买了一架新式纺车,却在人迹罕至的岷江边迎面碰见一个像她一样的西方人。

  伊莎白 时为加拿大人类学者

  他一走近了就对我说:这架纺车是工合生产的!结果发现他是路易·艾黎,我们就谈起话来。他说他刚刚从松潘的牧场那边回来,步行要10天。藏民养的羊,产的羊毛要运到工合的合作社去织军毯……

  吕宛如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

  实际上整个的5年当中,艾黎是过着流浪生活的。他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到哪住的时间长就当是自己的家,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走遍了中国的大地。

  

工合的劳动者

  解说:在工合,每个社员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人人都有发言权。路易·艾黎在自传中说明了发起者的最初考虑,那就是,怎样用自己在工业界的实践经验为抗战服务,将战争中的难民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生产自救,形成支援抗战的一股经济力量。

  吕宛如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副主席

  工合当时在后方组织了大约2000个合作社,能生产的包括纺织、印刷、小机械、铸造、运输等等各个方面,满足了当时奇缺的日用品需求。同时还为我们的解放区生产了一部分小武器和军用品,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争。

  解说:毛泽东曾高度赞扬工合对战时经济民生所发挥的作用。他说:"在华北游击区和西北接近战区的地方,组织建立这种工业合作社,对于我们的斗争贡献之大,将是不可估量的。"

  1941年冬,几十年来罕见的严寒和雨雪天气降临湖南,日军在中国军队的一路抵抗中,接近长沙。

  此时,日军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向披靡:偷袭珍珠港成功,相继攻占马来半岛、马尼拉和曼谷,炮声隆隆的香港,已是囊中之物。英美军队节节败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

  正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处在危机之时,日军在长沙却遭遇了强有力的抵抗。此次战役,日军被消灭4万多人,第三次长沙大捷震动了整个世界。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

  当时影响很大的纽约《论坛报》说:"长沙会战的胜利,是中国的胜利也是盟国的胜利。"所以这样一些影响在当时确实对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都起了相当大的鼓舞作用。

  同时,也使全世界看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个非常重大的力量。这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是有非常明显作用的。所以到1942年1月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确立了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国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中国和美英两国废除领事裁判权、不平等条约的谈判。

  

蒋介石与史迪威

  解说:1942年1月2日,同盟国正式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统帅部,蒋介石担任战区统帅,而他的参谋长是曾经担任美国驻华武官多年的史迪威将军。这时,美国的租借物资通过海运从缅甸的仰光经由滇缅公路,正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内陆。

  那么,中国的抗战是否从此就一帆风顺了呢?

  

滇缅公路运输

  1942年1月22日,就在中国战区成立之后不久,日军开始实施"缅甸作战"方案。关于这次作战的意义,日军在作战构想中说:"如能痛击蒋介石嫡系军,则不仅完全切断已有的援蒋通道,而敌企图开辟的新通道,也将处于我军的压制之下,这对挫伤重庆方面继续抗战意志将起到很大作用"。可见,日军的意图旨在消灭中国军队,切断中国惟一的国际输血线——滇缅公路。

  1942年2月2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说"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

  然而,这时的日军保持着连胜的势头。继2月占领新加坡后,3月攻克仰光,直逼云南边境的怒江。中国军队在撤退中炸毁惠通桥,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了。

  4月28日,罗斯福又做出保证:"不管日本人取得什么进展,我们总会想方设法把飞机和军需送交到蒋介石委员长的军队"。

  那么,在没有大陆运输线的情况下,美国如何实现这些诺言和保证呢?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

  惟一的渠道实际上就是驼峰运输。这个驼峰运输是由宋子文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当时最初的设想就是,宋子文提出如果每个月派120架大型运输机来运的话,1个月就能运1万2000吨物资。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一开始没有达到。

  解说:当时空运的最佳路线是从印度经缅甸由南线进入中国。但日本在密支那的战斗机经常拦截那些没有自卫能力的运输机。摆在盟军空运人员面前的,只有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穿越平均海拔2万英尺的喜马拉雅山脉。

  

飞越驼峰的飞机

  林治波 北京中国抗战史学会副会长

  但是当时运输机的爬高不够,当时有四到五千米左右的爬高,它的极限是7000多米,它一般都飞四五千米,等于爬不到山顶上去,超越不了山峰。在这个情况下,他们就在山的峡谷里探索了一条航线出来,在峡谷里弯弯曲曲的,这个弯曲的线就像驼峰一样。所以叫驼峰航线。

  爱德华·康姆亚提是1944年来到中国的,他在这条航线上飞行了7个月的时间。

  爱德华·康姆亚提 时为驼峰航线运输队飞行员

  天气恶劣是最危险的,许多时候我们得飞越云层,但是山都是笼罩在云里的,所以我们必须小心,这样才不会撞到山上。

  解说:恶劣的天气,变化无常的气流和撞山的危险,使飞行员们又把这条航线称为死亡航线。

  爱德华·康姆亚提 时为驼峰航线运输队飞行员

  我有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他驾驶C-46,他没有生还,飞机坠毁,所以他也不可能被解救。当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非常伤心。

  解说:在持续了3年零5个月的驼峰空运中,中美飞行员一共向中国运送各类战争物资近70万吨,而超出这些空运物资之外的代价,是在整个援华空运中,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2架,伴随他们的还有中航的46架飞机,共计1579名中美机组人员在那个绵延险峻的群山中以身殉职。

  几十年后,一位当年在这条航线上飞行的美国老兵在所著的书中这样写道:由于这条航线上坠毁的飞机太多,以至于在天空晴朗时,你可以不用任何导航,而循着山谷中飞机残骸铝片的反光直达目的地。他把这本书起名为《铝的踪迹》。

  爱德华·康姆亚提 时为驼峰航线运输队飞行员

  我为我做过的一切感到非常自豪,因为我能够帮助中国运送一些必需品,当他们没有其他途径获得外援时,凭着这些物资飞虎队和中国飞行员成功地在日本人轰炸中国时与之作战。

  

宋美龄

  解说: 就在中美飞行员为提高驼峰航线物资运量不懈奋战的同时。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由重庆秘密起飞,经北非、南美迂回出访,27日抵达纽约,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访美生活。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应美国政府邀请,在国会发表演讲。

  宋美龄

  中国渴望且乐于与贵国以及其他国家合作,奠定永久稳固的基础,建立进步理性的国际社会,让自视优越且穷兵黩武的邻国,再无法肆意杀戮我们的后代子孙。

  解说: 访美期间,宋美龄多次发表演说。她以流利的英语讲述中国在艰苦抗战中无与伦比的民族牺牲,深深打动了美国人民的心。

  

宋美龄和罗斯福

  就是在这个时期,罗斯福为中国战后问题表明了他的方案:

  东北、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

  关于香港,其主权应属于中国;

  等等。

  

签订新约

  1943年1月11日,美英两国同时宣布放弃曾经强加给中国的治外法权,并分别跟中国签订了新约。

  10个月后,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中美英三国首脑首次齐聚一堂,中国大国地位得到确认。中华儿女的不屈抵抗和巨大牺牲,使中国恢复了她在国际上应有的尊严。

  

万民伞

  1945年7月8日,传出陈纳德将军将辞职回国的消息。成千上万的重庆市民涌上街头,为这位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战8年的飞虎将军送行。他们在市中心搭起了一座高台,并为他特制了一顶万民伞,据说当时陈纳德的汽车根本无法行驶,是被人群一直推到飞机场的。

  回望依依不舍的抗战军民,陈纳德将军的眼泪夺眶而出。

  主持人:飞虎队在中国人民的眼里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从1941年的12月到1945年9月,飞虎队共击落和炸毁敌机2600架,击沉、击毁敌舰44艘,击毙敌军近7万人。飞虎队损失飞机568架,500多名飞虎队的飞行员壮烈牺牲。

  点击观看视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