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芷江作为一座山城能够名蜚中外,与有一个机场密切相关。这个机场当时不仅面积之大名列全国机场第二,而且是抗日战争中同盟国重要的空军基地之一。
机场始修年代并非人们所说的抗战初期,而此地落机却在1933年李宝臣围陈渥之战。
李、陈是盘跟芷江的两个小军阀。相互吞并之中,李宝臣围陈渥于城内。城墙高且厚,守易攻难。省主席何键派一架双翼飞机支持李宝臣。这架飞机降落在东门外1公里的教场坪。这个从清代以来的训练士兵的地方,暂时起了机场的作用。
1935年(民国廿四年),何键电令芷江县政府“扩修”机场。为什么扩修?尚未清楚。但是,县政府征集了两千民夫,修整了教场坪,所谓芷江“飞行场”,便正式被人叫开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鉴于芷江是山区,有所谓“飞行场”的基础,再加上“飞行场”周围只是小山坡,农户沈、周、汪、唐、邱、王、张诸姓只有20多户,便
于搬迁,至于2500多座坟墓,有明确后裔者每座补银元1元迁移外,其它无须顾及。因此,何键电令芷江、麻阳、辰溪、黔阳、会同、晃县等县各征集
三、五千名民工,集聚芷江,再次大规模进行“扩修”,面积纵横800米。
1937年(民国廿六年)12月8日,芷江县政府开了筹备会议。组建了“扩修机场民工管理委员会”。芷江县长赵叔筠为主任委员,建设科科长唐体仁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会址设芷江大桥东100米的潭阳旅社。县政府要求飞行场场长曾绍裘请示省政府,拔款给民工每人每天3角的伙食津贴。
1938年(民国廿七年)元月初,各县民工陆续抵达。11日,民工管理委员会根据县政府会议决定,通知各民工大队,于12日扩修机场全面动。
12日晨,所有民工携带自备的锄头、畚箕,象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机场。开工时还挺热闹,脚步声、叫喊声、働头扁担相撞声、哭声、笑声、一片嘈杂,地盘划定后,教场坪四周,只见锄头飞扬,挑土的人来人往,好象也很有劲火。茅草荒山,水田沟壑,不几天,便成了红辣辣一片新土。
不到一个月,民工的劲头不见了,督工的包头皮鞭打得山响,喝骂声、哭喊声、相互打架的吵闹声、弥漫了扩修机场的工地。
尽管速度慢,山头仍然一个个被削平,沟壑一处处被填满,设计的跑道填石、压紧,一个象样的机场,初具规模。
最苦的还是民工。民工几乎没有得过“工资”,伙食是吃公家的。但是什么样的伙食呢?芷江东门外的老农民回忆说:“饭是极糙的米,还夹有很多谷子;菜是腌菜打汤,油都没有一星星,有时嚼生辣子下饭。”
夏天,民到处拉屎拉尿的恶果来了。霍乱流行,上午发病下午死。东紫巷的卫生院治不了那么多人的病,抬进院的是病人,顺便抬出去的是死人,抬到山上胡乱埋下了事。病人死人,抬进抬出,川流不息。麻阳、辰溪流传着修机场的一句俗话:“人到芷江,九死一伤。”就是指的扩修机场的事。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2月17日,为了督工,湖南省第四区专员代表曾绍德召开民工管理委员会,参加会议的有前各县的主管人员,芷江有赵叔筠、唐体
忙、飞行场长曾绍裘,工程师陈嘉铭,还有会计、警佐、科员等。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所谓:民工麇集,良莠力不齐,应否呈请派兵弹压案。”议决“呈请派兵一团弹压。”于是,这个机场,便在枪、刺刀、皮鞭和死亡的威胁中,于1939年初建成。
机场建修告竣,除了国民党双翼飞机停留几十架外,有苏联战斗机一个中队、英国战斗机5架,后来,苏、英本土战事发生,飞机撤走。
机场修成后,芷江成了日机识点轰炸的目标。1940年农历四初三,日机27架轰炸芷江,城区群众死亡近千人,房屋被炸毁,血肉满天飞,是大规模轰炸的开始。至1943年以后,日机每天都要轰炸芷江一次。群众吃了早饭,便携老扶幼,往山里跑,去“躲飞机”。1942年,又扩修了一次机场,筑了往大垅坪方向起飞的跑道,机场总面积扩宽到1200米x1200米,调集了东到洞口,北到凤凰、泸溪,南到靖县14个县,计40万民伕,民伕修机场之痛苦状况更甚于前面扩修的民工。1944年6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陈纳德部300多架战斗机、B29轰炸机飞抵芷江。芷江飞机场容纳含闰民党几个飞行大队在内共500多架飞机。芷江当时到达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地勤人员和宪兵,约达6000人,分别集驻于竹坪铺、大垅坪、七里桥和巴州等地。
1945年4月,日军攻抵雪峰山东麓。一部分空军和空军第二修理工厂迁到贵州黄坪。8月2111,侵华日军副参谋长飞抵芷江机场,向中国请降。不久,飞行大队、空军第九总站、第二修理工厂,全部搬迁到汉口机场。芷江机场遂停止使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