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日本投降 > 芷江受降 > 内容正文

日机对芷江的轰炸
来源:《芷江文史资料》第1辑 文/张克光   2014-03-22 12:31:13

  芷江是湖南西部一座宁静秀丽的古城,明山叠翠、秀水拖蓝、龙津春浪、雁塔秋风、谯楼月朗、景星庆云、七里桥松等八大名景,点缀在古城内外,使这座古城更加绚丽多姿。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芷江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飞机上百次轰炸,致使这座美丽的古城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其中3次轰炸,惨状最甚。笔者当时身居县城,亲临其境,现将亲身经历及访问同时的几位知情人士所谈情况,记述如下。

  日寇飞机对芷江的第—次大轰炸,是在1938年10月。当时,位于县城东郊的芷江机场尚未竣工。那天,参加修机场的民工正在担土平地。由于没有防空经验,当日寇飞机的隆隆声出远近时, 民工们仍在指挥人员的监督下紧张劳动,直到飞机已临机场上空投下无数炸弹时,指挥人员和民工们方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然而为时已晚。待敌机离开以后,只见机场上弹痕累累,血流满地,80多位民工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中丧生。

  1939年农历三月初二,日寇对芷江进行第二次大的轰炸,这天上午10点左右,27架日军飞机呈品字形穿过云层,由东而西向芷江飞来。芷江城内的居民听到空袭警报以后,快步奔向郊区,大部分已经隐蔽好。不久,日机到达芷江城上空,轮番向城内投掷炸弹,那些重磅炸弹从高空落下,发出刺耳的呼啸声,芷江城内,顿时烈焰冲天,爆炸声、建筑物倒塌声、受难居民呼喊声,此起彼落,令人胆寒心悸,这次敌机轰炸,使得芷江城很多地方变成了废墟,北街的原湖南银行、温家大院、张氏宗祠等建筑物全被夷为平地。昔日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信士游人留恋的“三清观”、“南寺”、“天王庙”等名胜建筑和历史文物均毁于一旦,那些泥塑铁铁铸的三大天王一、四大金刚、金面泥身的十八罗汉都随着以殿宇的焚毁而粉身碎骨。城郊三里坪贺家的一块有数百株桔树的桔园,硝烟过后一片凋零。

  更为悲惨的是,数百人惨死于这次轰炸。落在肖氏宗祠正殿的炸弹爆炸时,冲掀而起的泥土和震倒的墙土,将躲在肖氏宗祠正殿后侧的一个防空壕里的20多人全部掩埋,一个年仅10岁名叫小杏的姑娘,跟随父母从南京逃难来到芷江,她正躲在张氏宗祠正:殿后面的一间小屋子里,一块弹片飞来,正好打中她的天灵盖,来不及喊一声“妈妈”,就悲惨死去。从沦陷区逃难来芷江的一位名叫“李铁嘴”算命先生,那天在东街牌给人算命,敌机到来时,来不及逃出城东门,一颗炸弹落下,顿时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1940年农历八月初三,芷江县城又遭到日机的第三次大轰炸,这次轰炸,惨遭杀害的居民,毁坏的建筑物较前两次大轰炸更惨,这天上午8点左右,城内居民听到空袭警报后纷纷逃离县城,由于警报来得突然,将近80%的人尚未早餐就扶老携幼往外奔逃,河西黄甲街县立女子分校的一位年方9岁的二年级学生龙成慈,早饭未吃,听到警报以后,背了书包就跑,一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偷偷跑回家中,刚扒上一口饭,敌机开始投弹一枚炸弹落下,房屋被炸毁,木板乱飞,她的尸体竟不知去向。她家附近有座神庙,在炸殚爆炸声屮,高墙倒塌,将邻近米市的人压死数十人。为便于躲避日机的空袭,当时在县城新北门的氵舞水河上架设了一座临时浮 桥。那天,成千的居民一大早就跑过浮桥到城外躲避空袭,后来实在经不住饥饿,有些人便陆陆续续准备回家吃饭。谁知刚回到浮桥边不久,敌机突然来袭,扔下几枚炸弹,人们躲避不及,顿时数十居民倒在血泊之中,氵舞水河也被血水染得通红。正在河岸吃草的10多头黄牛,也全部被炸死。城内东紫巷五通庙中关着的100多名壮丁,在敌机的残酷轰炸下,无一幸存。藏在万里狮子巷的57名从外地逃来芷江的难民,来不及跑出城去,敌机轰炸过后,仅仅剩下一名6岁的伤残小孩倒地啼哭,城内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及其他巷道的大小建筑,无一不遭敌机的破坏。

  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早已投降,但是他们轰炸芷江的滔天罪行,芷江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