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 编 文物出版社 出版 2022-12-28 14:30:08 ℃
目录:
第一部分 长 征 序 曲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概述 …………………………………… 003
二、长征起始 …………………………………………………… 005
第二部分 艰 辛 历 程
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 009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遗迹 030
二、红二方面军长征 109
红二方面军长征遗迹 114
三、红四方面军长征 143
红四方面军长征遗迹 149
四、红二十五军长征 165
红二十五军长征遗迹 170
第三部分 胜 利 会 师
一、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87
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89
胜利会师相关遗迹 190
后记 203
从这里读懂和感悟中国共产党
长征是一座丰富的物质宝库和精神宝库。长征途中留下的文物遗址 遗迹等,是长征历史的客观见证,也是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物质 载体。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信息中 心和文物出版社,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数据编辑出版《红 ·色英雄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遗迹概览》 一书。该书共选取200余处 具有重要历史、军事价值的长征遗迹,重点介绍了长征期间的重要会议、 重大战斗和相关事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长征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雄奇历史,为我们走近和了解长征提供了生动教材。
长征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创造人间奇 迹的先锋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 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红一方 面军于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 起镇,历时1年,行程25000余里;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从 湘西桑植出发,1936年10月22日在宁夏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历 时11个月,行程16000余里;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开 始长征,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1年7个月, 行程10000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同西北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历时9个月,行程近10000里。四路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合计 约206000人,总行程约65000里,共行军368天,遭遇战斗600余次, 长征结束时共保留下来57000余人。长征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 影响之广,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卓越胆识、超人毅力和巨大牺牲也是绝无仅有的。
长征是在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和千难万险的生存环境中进行的战略 转移。沿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敌我兵力相当悬殊。红军除了在少数地 区短暂停留外,始终处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始终处于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之下。
长征跨越了中国14个省份,翻越了18座巨大的山脉,其中5座终 年积雪、空气稀薄。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 的峡谷激流。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红军 物资条件极度艰苦,天当房、地作床,吃草根、啃树皮,日晒雨淋,风 餐露宿,以篝火御寒。物质的匮乏、环境的恶劣、困难的艰巨,时刻挑 战着红军将士的生命极限。即使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红军平均每天行 军50公里以上,平均每天有一场遭遇战,平均3天发生一次激烈大战,平均每行进1公里有3名以上红军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红军将士产生了高度的凝 聚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革命理想主义、党和军队 的高度统一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贵州传教的瑞士传教士薄复礼曾跟随 红六军团在长征中走了18个月,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红军那种令 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 的。他们为了自己从事的革命正英勇奋斗,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革命的 激情。从血染湘江、通道转兵到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从四 渡赤水、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到攻占娄山关、巧渡金沙江,从会理 会议、彝海结盟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从懋功会师、 两河口会议、北上南下之争、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 会议到征服草地、打赢包座战役、中共中央先行北上、俄界会议,从突 破腊子口到榜罗镇会议、到达吴起镇、东征西征 ……翻阅本书中关于这 一个个会议遗址和战斗遗址的资料,仿佛置身于讨论激烈的会议现场、见证着不同意见的争论,仿佛投身炮火纷飞的战斗战役、感受着“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传奇故事。我们不能不由衷地感叹:长征中每一个胜 利的取得无不是智慧和鲜血的结晶,无不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机动灵 活战略战术的集中体现,正是这些一个个来之不易的胜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坚强和成熟。
日本学者冈本隆三认为:“闻名于世的长征,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进行的,它的成功是20世纪的一大奇迹。”斯诺认为:“与红军长征相比 公元前2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不过是一次 轻松的假日远行。”毛泽东豪迈地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 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 帝至于今,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长征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改变民族面貌的先锋队
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国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无数仁人 志士和进步力量艰辛探索、不懈斗争,但都收效甚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使中国革命事业从根本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给中华民族复兴带来了希望。长征是改变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作家威廉 ·莫尔伍德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 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
因为长征,最终烈火见真金,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众望所归的伟大领 袖。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 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后来又挫败了 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政治野心,实现了红军的大会师。遵义会议前, 中国共产党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几经挫折, 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正是从遵义会议开始,党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领导集体,中国革命的局面便焕然一新。
因为长征,练就了革命“火种”,成长了党和军队的“栋梁”。红军 将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得到锤炼,大家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成为一支 拖不垮、打不烂的部队,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1935年9月12日,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说:只要保持数百干部、几千战士,这就是很大的胜利。长征中保留下来的同志,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战争经验更 加丰富,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成为党和军队的栋梁之材,在抗战 开始后撒向大江南北,遍布敌后战场。在他们的带动下,革命力量大发展。 到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时,我军已发展到127万人,我党发展到121万人。发展速度之快得益于长征这一 “播种机”。
因为长征,红军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穿越了苗、彝、藏、羌、回 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与广大群众的鱼水情结和血肉关系。正 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 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由于红军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 策和宗教政策,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帮助穷苦大众翻身解放,广大群众 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兵源和物质保证。 据统计,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补充约2万人兵源,这样的支持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
因为长征,中国共产党的广泛动员唤醒了中华民族压抑已久的巨大 潜能,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中华 民族的向心力得到空前提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 工农红军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未来。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 中国形成巨大的磁场,构成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同心圆。受长征 胜利的感召,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各种爱国力量向中国共 产党靠拢,从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民众基础。
集中到一点,因为长征,中国共产党锻炼得更加坚强,独立领导和 掌握了一支不可战胜的新型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中华民族这个沉睡的民族进一步“觉醒”了。长征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谱写人类精神史诗的先锋队。
在当年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外国友人与中国红军并肩征战,如来 自朝鲜被誉为红军炮兵之父的武亭、军委干部团参谋长毕士悌,来自越 南的李班和洪水,便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长征得到过众多外国友人 和学者的深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瑞士传教士勃沙特的《神灵之手》,日本学者冈本降三的《长征 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专家迪克 · 威尔逊的《1935年长征:中国共 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英国专家杭尔德的《向自由的长征》,法国迪 皮伊的《毛泽东领导的长征》,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 记》),斯诺夫人海伦 ·斯诺的《红色中国内幕》(中译本为《续西行漫 记》),美国记者艾格妮丝 · 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美国作家哈里 森 ·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等。这些作者虽然立场各异, 但都对长征做出高度评价,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倍加赞叹,并 在全世界引发经久不衰的“长征热”,引来国内外不少热血人士重走长征路。
为什么发生在中国的长征会受到世界的广泛瞩目、引发人们的深度 思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占据了真理和道义制高点,谱写了一曲惊心动 魄、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领导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追求人类理想的英雄史 诗,是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思想熔炉。正是在这个举世无双 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形成了坚定理想、听党指挥、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热爱人民、不怕牺牲、舍己为人、顾全大局的精神特质,进 而凝聚成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精神丰碑。在长征路上,发 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像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被严 寒冻死,像红军战士在寒冷的冬天宁愿夜宿野外也不随便进入民房,像 年轻的战友为了给大伙试吃野草中毒身亡,等等,都是是对长征精神的 最佳诠释。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迪克 ·威尔逊评价说:“红军长征已经在各 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哈里 森 ·索尔兹伯里说:“20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 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可以说,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意识形 态界线的人类精神史诗,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因此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热议、崇敬和向往。
当今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 引领的充分展示人类雄心和智慧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创举。这个新长征,
借用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要穿越“历史三峡”最惊险之处。这个“最惊险之处”看似天高江阔,实则风高浪急、扑朔迷离,所有的风险、矛盾、 艰辛,都需要在这里化解乃至消除,只有真正走出“历史三峡”,才能 “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党 要成功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必须继承和光大长征精神。 长征证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激励我们走向世界、开辟未来的强大动力。
(作者: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何毅亭)
上一篇:《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