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军队硬拼,打过不少大战,在后期,除了1943年的常德会战,基本上没有值得一提的大仗。抗战八年,国民党没有一点长进,八路军、新四军却越打越强,其中的奥妙,让人回味无穷,策略让人深思。
“要使敌人看不起”
1943年1月26日,在中共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简称《五年来》)的报告。
在回顾五年来对敌斗争历程的基础上,他提出十大经验,第一条就是,“敌我斗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全副本领的竞赛;不仅斗力,更主要是斗智”。
如何斗智?接下来的第二条经验,“我们的原则应是削弱敌人,保存自己,隐蔽积蓄力量,准备反攻”。
“隐蔽积蓄力量”,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要使敌人看不起我们,要善于采取一切方式去麻痹敌人”。
“恰当的对敌斗争方法”
1944年,进入豫西作战的第一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是郭林祥,出发前夕,邓小平听取部队准备工作的汇报,和郭林祥一起研究渡河方案。
邓小平提出的主要策略有,“恰当的对敌斗争方法”,“基本是团结一切中国人对敌”,“敌进我进”,“善于利用缝隙钻敌人的空子”,“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领导要统一,步调要一致”,打入敌占区一切组织,长期潜伏,积蓄力量,“善于掌握革命两面政策的运用”,“一切不夸张、不蛮干、不暴露,脚踏实地地去做”等等。
在这里,一个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敌后武工队”的活动。早在1940年8月20日,即百团大战打响的当天,八路军总部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部队在此次战役计划完成后,派“得力干部和精干小部队”,留在敌占区,开展工作。
1942年2月,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政治部再次下令,明确由每个军分区(旅)组织一个到两个
敌后武装工作队,每队30人至50人,由工作能力相当于地委书记或县委书记的干部负责,深入敌后,开展各种工作,建立“隐蔽游击根据地”。
对于这种敌后活动,邓小平进行详细论述,特别强调要“处处力求隐蔽,不夸张、不暴露、不大吹大擂”,“不过于刺激敌人,随时都有坚强的秘密工作的准备”,“在环境于己不利时,或能够增强自己地位时,甚至把革命的一面缩小到最低限度,也是允许的”。
“突然跃进”
1944年春,日华北方面军所辖的11个师团、7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旅团中,共有9个师团先后抽调南下,其中,在八路军晋冀鲁豫地区,日军有6个师团南下,虽有新编的旅团补充进来,但是,战斗力明显减弱。
这样一来,八路军实行“突然跃进”的时机到来。1944年,八路军全面展开攻势作战,共歼灭日伪军18.1万人,解放县城20座,村庄1.2万个,收复国土十余万平方公里。
(摘自《老年生活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