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开国领袖与抗战 > 邓小平与抗战 > 内容正文

邓小平情洒三晋路
来源:人民网   2023-01-24 21:29:37

  邓小平一生波澜壮阔,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他曾经多次踏上山西这块历史悠久的热土,领导革命,指导建设,为山西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地出谋划策,在山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东征:播洒火种遍三晋

  邓小平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36年2月红军东征进入山西的时候。邓小平当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他和杨尚昆率领的地方工作队从晋西一直挺进到晋南一带,利用多种宣传动员形式,如张贴告示、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表演节目等,动员大批青年参加到红军中,把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抗日救亡主张广泛传播到山西民众当中。

  作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邓小平经常教育部下说:“我们宣传部的作用,行军打仗时,要保证部队吃饱走好,保证不要生病,保证战士不要掉队,保证不要减少战斗员。我们主要是进行宣传,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宣传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理想,宣传北上抗日的思想。”“宣传部和政治部其他的干部,还要经常去师、团传达重要精神,研究工作。此外,还要教育干部战士,讲形势,讲英雄事迹。”

  邓小平亲自编写宣传提纲和教材。他十分注意宣传队的管理指导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灵活运用各种载体,使宣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经常强调指出:“宣传队不只是做宣传工作,还是准备干部、培养干部的地方。”据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宣传队队长梁必业回忆,邓小平总是说:“宣传队是培养干部最好的地方。”

  抗日:横刀立马战太行

  邓小平与山西的深厚情缘之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年9月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后在山西待了8年。从晋东北到晋西,从晋西到晋南,从晋南到晋东南,到处留下了他与山西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印记。

  一进入山西抗日战场,邓小平就以八路军政治部领导人和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八路军代表的双重身份,先后在太原、五台和汾孝地区,为动员战区民众,创建晋东北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8年初,邓小平调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同刘伯承师长等一道担负起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任。

  初上太行,邓小平与刘伯承、徐向前就机智果敢地指挥所部一举夺得了长生口战役、神头岭战役和响堂铺战役三战三捷的胜利,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紧接着,又奋战26天,经过以八路军为主的反围攻作战,胜利粉碎了日军的第一次9路围攻,打破了敌人企图用分进合击战术驱逐或消灭晋东南八路军的计划,歼敌4000余人,收复晋东南18座县城,终将日军全部赶出晋东南,造成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威势。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1940年夏,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区的抗日工作。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华北八路军所属部队利用雨季和青纱帐的优势,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的百团大战。刘邓率38个团(未包括地方武装)参战,大小战斗529次,痛击了日伪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1941年以后,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邓小平极具针对性地发表《反对麻木,打开太行区的严重局面》一文,号召根据地军民以武装斗争为核心,正视困难,克服右倾情绪,展开全面的对敌斗争,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同刘伯承携手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使晋冀鲁豫边区的精兵简政工作走在前面。从1942年起,晋冀鲁豫边区军民连续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他身体力行,带领机关干部开荒种地,而且在百忙中总结实践经验发表了《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同时,领导所属地区党组织广泛发动农民,减租减息,以此推动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开展。

  1943年10月开始,邓小平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本着面向敌占区、面向交通线、敌进我进的方针,紧紧抓好对敌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这三项中心任务。

  截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刘邓率部开创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

  决战:上党战役歼顽敌

  然而,在全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一片欢呼中,却有一股阴险的暗流在涌动。阎锡山根据蒋介石的密令,派其19军军长史泽波率19军、61军的5个师约1.7万兵力,从临汾、浮山、翼城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区晋东南上党地区发动进攻。8月下旬,阎军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及被抗日地方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6座县城。

  面对这种危局,为了保卫解放区,党中央决定发动上党战役。8月25日,刘邓等党政领导干部一行人乘飞机离开延安,返回太行区,立即投入研究部署发动上党战役的工作中。9月初开始,刘邓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发起了抗击阎锡山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上党战役。整个战役由太行、太岳、冀南3区部队参加,6万余民兵、自卫队助战,主要采取了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战略方针。

  此役歼敌11个师及1个挺进队共3.5万余人,缴获24门山炮、200余挺轻重机枪和1.6万余支长短枪,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代表团进行的重庆谈判,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嚣张气焰,逼迫蒋介石无可奈何地在《双十协定》上签了字。

  视察:情系建设谋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要位的邓小平依然对他曾经长期战斗生活过的山西情有所系,深切关怀着山西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他曾经先后多次视察山西,指导工作,给予勉励。

  1957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来到他西北之行的第一站山西,传达贯彻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邓小平先后给太原市中等以上学校部分师生和厂矿企业、省市机关部分干部作了两场报告。他语重心长地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要“面对群众,发现问题,依靠群众,解决问题,要天天看到人民群众”,努力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教育广大群众要提高觉悟,树立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为原则的社会主义精神。

  在南下途中,邓小平路经太谷时听取了县委书记靳广杰关于太谷作为全省商业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改革做法和成效的汇报后指出:“你们的这个经验很好,应该推广到农村搞试点。”在洪洞他听取了县委书记王绣锦关于在洪洞如何实施《1956—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的汇报后指示:“要充分利用洪洞的水利优势,发展水电站,搞好管理,提高效益。”到达临汾时他看到利用龙祠泉水种植的反季节蔬菜黄芽韭长势喜人,禁不住喜上眉梢,鼓励说:“要进一步开发龙祠水资源,把绿化搞上去。”

  1975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来到山西,出席在昔阳县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9月15日晨,他乘火车抵达阳泉车站时,对前来迎接的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王谦说:“不要怕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要把领导班子整顿好,关键是用好人!”开幕式上,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他一开口讲话,整个会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热烈掌声。他的讲话没有讲稿,却胸有成竹,条理分明,长达1个小时。

  一向尊重客观实际和敢于揭露矛盾的邓小平,在讲话中不仅讲到会议的本身,而且讲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讲到了各方面的整顿问题。他还着重强调了搞好农业的重要性: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而更加费劲的也是农业现代化。因此,首先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抓农业现代化。只有农业这个基础的发展,才能推动另外三个现代化的前进。如果农业搞得不好,很可能农业拉我们国家建设的后腿。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虽未到山西具体指导工作,但仍关注着山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比如,他曾对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办给予了极大支持,先后5次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总裁哈默博士,促成了我国这项最早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拉开了中国利用外资乃至对外开放的序幕。(孟红)

  (摘自《太原日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