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方(1913-1965),原名丁诗煌,金寨县槐树湾乡人。1929年,参加了古碑冲农民暴动和暴动后成立的赤卫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夏,任皖西苏维埃银行会计科科员,同年冬任命麻埠经济公社经理。
1931年3月,他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5月任皖西北特委少共宣传部长,他参加了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主任、中医院院长。参加了反敌“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斗争。在川陕根据地的两年多时间里,丁世方潜心竭力,为部队和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为配合支援红军部队作战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丁世方奉命率百余名医护人员,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医疗队,带领数百名伤病员,随军渡江西进,北上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辛。
长征途中,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丁世方不仅自己要克服,要战胜,要经受意志与信念的严峻考验,而且还要竭力照顾和救治伤病员。沿途,每当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和伤病员倒下,他的内心就涌起难言的悲痛。尤其是伤病员,为了他们能早日恢复健康,重返部队,丁世方更是付出心血和精力。这位川北的老中医,凭着他的赤诚与高明的医术曾挽救了很多红军指战员的生命。
1936年11月,丁世方奉命率部分医护人员随总部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塞外的冬天,经常是北风呼号,大雪纷飞,西路军指战员身着单衣、夹衣,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在既无根据地依托,又得不到休整和兵员、后勤补给的艰苦环境中,与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五马”部队喋血鏖战数月,其悲壮,其残酷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至1937年3月,西路军虽先后歼敌两万余人,予敌以重创,但自身也伤亡惨重,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失败。
在西路军,丁世方既当战斗员,又当救护员。每次战斗,他和医护人员冒着密集的弹雨,不顾一切地抢救伤员,紧急时,又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奋勇杀敌。在倪家营子突围中,他率领医护人员与指战员一起浴血拼杀,子弹打完了,就用枪托砸,用大刀砍,许多战友倒在了血泊中,而在每位牺牲的战友身旁都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在河西走廊的数月苦战中,部队几乎每天都是白天与敌人血战,夜晚紧急转移,斗争极其残酷。但是最让丁世方揪心的是药品的奇缺。血战倪家营子时,面对血肉模糊的伤员,却没有药品医治,有时甚至连代替绷带的旧布都没有。有些伤员伤口没有包扎,但一听到敌人又进攻了,便挣扎着爬上火线继续战斗。
梨园口突围后,丁世方与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徐立清等干部一起,带领数百名伤病员,在冰雪覆盖的祁连山与敌人打游击,他曾多次躲过敌人的追捕,后在一次遭遇战中,被敌人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他与几位战友一起进入祁连山大森林里隐蔽40余天。这40多天,是丁世方一生中经受的又一次严峻考验,不仅要与搜剿的敌人周旋,而且每日都要与难以忍受的饥饿与寒冷抗争。
1937年4月下旬,他化装出山,住在临泽县明麦渠一位名叫魏振卿的老百姓家里。在群众掩护下,他一面宣传红军的抗日宗旨,一面为当地的老百姓治病。行医数月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时,敌人经常搜捕红军流散人员,是群众千方百计的掩护,才使他一次次化险为夷。后来,他矢志要寻找部队,又是在群众的护送下才得以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几经周折,丁世方于8月辗转到达兰州,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回到党的怀抱。
抗日战争时期,丁世方先后任军委第三后方医院院长、南满军区卫生部部长。他指挥医务人员,克服流动性大的困难,团结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伤员救治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丁世方留在东北先后任医大3分校校长、安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并亲率医务人员组成前方野战医院,不畏艰险,全力救治伤员,使大批伤病员较快地重返战场,为战役的全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调到北京任海军卫生部副部长、部长。1962年他又调任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1955年,丁世方被授予少将军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