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开国少将与抗战 > 内容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杨永松
来源:百度百科   2023-08-28 10:18:41

  杨永松

  开国少将、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杨永松(1918年7月 —202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汉族,广东大埔县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参加了长征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经第三至五次反“围剿”、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等。 曾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秘书长、八路军教导二旅五团政治处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治委员、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九大、十一大代表。

  2022年9月1日,杨永松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人物生平

  1918年7月,杨永松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他是家中第四子。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离世,生活更加艰难。但即便如此,母亲还是咬牙坚持送杨永松去镇上的步梯小学念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定县儿童团团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部长、巡视员,红12军101团勤杂文书、红一军团3师3团收发,红一军团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红军历次反“围剿”。

  1927年冬天,杨永松受二哥杨鹤松影响及环境熏陶,在学校加入了童子团,开始了革命的启蒙阶段。

  1928年,以替人放牛为生。

  1930年,在永定县委参加革命工作。

  1931年,参加了红军,他被分配在红十二军政治部机关做勤杂及文书工作,被编入红军101团。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师直政处教育干事,师政治部秘书、师直政处教育股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秘书长,教导2旅5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1942年10月,调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

  1945年4月23日,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政治委员。四野战车师部队的建设为中国人民军队机械化、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1月,调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

  1957年8月,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任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

  1968年,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任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

  1981年,以副兵团级离休,医疗享受正大区职待遇。

  2022年9月1日中午,杨永松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主要作品

  回忆录

  《硝烟往事》(2008年5月出版)

  所获荣誉

  1955年9月27日下午3点,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表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亲属成员

  二哥:杨鹤松,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返回家乡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3月3日,参与领导了“百侯暴动”。

  外甥:黄献华

  人物评价

  他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之一,曾参加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战时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等著名战役,抗战胜利后驰骋东北战场,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四野战车师政委,1955年授勋时,是最年轻的少将之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