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
陆军一级上将,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乳名六子,字汉卿,号毅庵,堂号张仁堂、张礼堂,1901年6月3日生于奉天台安县(今属辽宁省)桑树林詹家窝铺村。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长子。1918年末任张作霖卫队旅营长。1919年2月进东北陆军讲武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毕业后任奉天督军署卫队营营长,不久任卫队旅第二团团长,6月任奉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1月晋任陆军少将。1921年秋去日本参观日军秋季军事演习,回国后在奉军中改革。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率军入关作战。失败后回东北助父整军,并任东北陆军第二旅旅长兼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和航空学校校长。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胜利后统带京榆驻军,任驻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1925年11月郭松龄联合冯玉祥之国民军,举兵反奉。11月29日任前线总指挥,,指挥部队堵击郭松龄。1926年初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冯玉祥,张学良率第三军在南口与国民军作战。
1926年12月晋任陆军上将。1927年5月率部在河南与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作战。同年秋,冯玉祥与阎锡山联合讨奉,张学良任京汉线总指挥,率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团攻击阎锡山。
1928年1月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张学良再任京汉线总指挥,阻止北伐军。6月4日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返回沈阳,在张作相帮助下,6月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7月4日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东三省巡阅使及东北大学校长,10月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12月29日与张作相、万福麟等联名通电、宣布东三省易帜,3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
1929年1月10日为巩固易帜后的东北政局,枪决了分裂东北集团的杨宇霆、常荫槐,1月12日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为拉拢张学良,派兵助已,于1930年6月21日特任张学良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和平,并派兵入关,助蒋参战,从而使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取得胜利。11月被蒋介石特邀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三届四中全会,并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1年6月14日选任国民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东北失陷后:引咎辞职,12月免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12月15日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1932年8月17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1933年1月命东北军何柱国部还击进攻山海关的日军,揭开长城抗战。海关失守后,1933年1月任华北抗日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负责华北抗战,3月热河失陷,9日张学良辞职,4月出国考察。
1934年1月回国,2月7日任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驻武昌率部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3月22日特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4月2日任陆军级上将。10月2日任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率部向陕甘根据地的红军进攻,屡战屡败。10月去南京参加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六中全会及中国国民党“五大”。
1935年底回西安后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商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战”。1936年7月14日任国防会议会员。1936年间多次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商谈联合抗日事官。后曾多次劝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无效后于1936年12月12日联合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事后撤销西北“剿总”,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任委员长;组织抗日援绥军第一军团,成立参谋团;成立设计委员会,又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去西安协助解决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2月26日陪蒋回南京,随即遭扣留软禁并受高等军事法庭审判,最后法庭宣布由军事委员会对张学良“严加管束”。自此以后,张学良被先后监禁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1947年被送往台湾继续监禁。1991年3月曾去美国探亲访友。在长期监禁中,一直研读《明史》及《圣经》,并皈依基督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