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全面抗战进入了第二个年头。
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将参与会议的陆军二级上将、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逮捕,随即押至武汉。1月24日,高等军法会审韩复榘,判处死刑。晚上7时左右,韩复榘在武昌市被执行枪决,成为抗战开战后第一个被处决的集团军总司令。
韩复榘违抗军令,不战而退,将山东半岛拱手让给日本人。不杀韩复榘,不足以平民愤,也不足以正军纪。
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韩复榘最初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在西北军中根基很深。他后来投靠阎锡山,然后又回归冯玉祥,然后又投靠蒋介石,堪称跳槽达人。1930年,韩复榘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从此在山东招兵买马,成为一方诸侯。
1937年7月,平津失陷后,按照国民政府的推想,日本大本营肯定要全力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战场一片,然后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接着沿陇海铁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南夺武汉。后来的历史资料证明,日本大本营并没有这样的战略构想,因为此时日本尚未完成军事动员,现有的兵力不足以再扩大战线。参谋本部也认为应该先让军队喘口气,等到1939年再发动大规模作战。但是,前线日军是不会理睬东京的这一套说辞的,华北派遣军与华中派遣军联合提出打通津浦线,将南北战场连通一气的方案,虽然这个方案被参谋本部否决了,但那又如何,参谋本部算哪根葱?
防守津浦线的主要是西北军,另外还有东北军、湘军等其他地方部队打辅助。九月下旬,国民政府将津浦线设为第六战区,特任冯玉祥为该战区司令长官,统帅西北军旧部宋哲元、韩复榘。蒋介石、李烈钧等党国高层认为,这些地方军阀桀骜难驯,我行我素,既然他们不愿意听中央的话,那老领导的话总该听吧?
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之后,就已经成为光杆司令,而他的旧部们却一个个成为手握重兵的实力派。宋哲元撤出平津后,他的29军还有8万余人的兵力,而主政山东的韩复榘麾下则有正规部队14万人,民团6万余人,还有山东各县的国民兵和义军壮丁队,总兵力不下20万人。论实力,如果韩复榘是王者,宋哲元是铂金,那么冯玉祥顶多算是青铜。一个青铜也配带我们上分?做梦去吧!
冯玉祥的专车北上桑园赴任时,宋哲元避而不见,跑到泰山去游山玩水。冯玉祥到任后,电请蒋介石命令韩复榘派两个师归他指挥,并与9月23日到达前线,但是韩复榘不理不睬。直到日军矶谷师团已经冲到桑园,韩复匆忙派出一个旅的兵力防守桑园南部的德州。但是就一个旅的兵力是不可能挡住如狼似虎的日军的,没几天,德州就落入敌手。而早在7月底的时候,蒋介石就一再催促韩复榘要加紧修筑德州等地的防御工事,但是都被韩复榘当成耳边风。
至此,冯玉祥指挥的第六战区各军,除了冯治安集团军因韩复榘拒绝他入境,其他的都退到了黄河南岸。不久之后,第六战区被撤销,郁闷的冯玉祥终于获得了解放,韩复榘则接着出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德州失陷后,韩复榘坐拥20万大军,又有黄河天险可以作为屏障,本应与日军一决雌雄。但是他却不战而退,使得日军可以长驱直入,在山东如入无人之境。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建议韩复榘,如果黄河失守,第三集团军就撤进沂蒙山区,跟日本人打游击战争。但是韩复榘不同意,反驳“浦口已失,敌人即将打到蚌埠。他们节节撤退,我们没有了退路,岂不成了包子馅嘛!”济南失守后,蒋介石特意在12月31日致电韩复榘,要求他将主力分布在泰安至临沂一带、泰山山脉地区,以为收复失地的根据地,但是韩复榘没有理睬。
李宗仁此时都要崩溃了,黄河天险不想守,沂蒙山区不想进,那你沿着津浦线步步为营,设险防守总可以吧?但是,韩复榘在没有向李宗仁报告的情况下,就擅自放弃津浦路,一路撤到了鲁西南。于是,日军轻轻松松的沿着津浦线南下,相继占领泰安、大汶口、曲阜、兖州、济宁,大半个山东几乎全被吞没。华北方面军眼看韩复的军队拱手将国土让出,胃口被撑得更大,更加不可一世,原来占领中国的领土是这么容易的事啊。有现成的便宜不捡,那岂不是冤大头,东京的那些人的脑子看来是进了水。
另一方面,18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抢在陆军之前行动,轻易占领了山东的另一重镇青岛,一周后,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也在青岛登陆,然后便沿着胶济铁路西进,一路畅行无阻。黄河天然屏障的丧失,使得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作战地区都受到威胁,日军华北、华中派遣军即将包围我国第五战区部队于徐州地区予以歼灭,以实现其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的目的。
二、蒋介石借刀杀人?韩复之所以违抗军令,不战而退,将山东拱手送给日本人——而且还只是一个师团,原因就在于他怀疑蒋介石是想借刀杀人,以让他抗日为名,来消耗他的军事力量。一旦自己手里的兵拼光了,那么自己就会被蒋介石一脚踢开,土皇帝就再也当不成了。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种想法放在七七事变之前,还可以理解,但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个时候,他韩复榘第一考虑的还是自己的政治利益。如果按照韩复榘的逻辑,那么蒋介石在借刀杀人之前就已经自我了断了。1938年3月,日本华中派遣军在分析中国军队的“观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军队在七七事变后7个月,已折损80万大军,而中央军系的67个师遭受严重打击,战斗力已下降半数以上。蒋介石的中央军的损失其实远比日本估计的还要严重,尤其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中下级军官团队,损失高达70%。除了汤恩伯、卫立煌两部之外,其余部队都需要整补,这也是为什么在徐州会战上,各地方军队占据舞台C位的原因。
除了蒋介石的中央军,各地方部队也都积极参战。西北军的庞炳勋,他在抗战之前一向消极避战,只求保存实力,曾被军界同仁称为“老泥鳅”。抗战爆发后,他一反常态,率部在津浦线姚官屯车站一带与日军大木旅团激战四个昼夜,以惨重代价守住了阵地。1938年初,庞炳勋奉李宗仁之命防守临沂,与日军最精锐的板垣师团展开血战。日军以飞机、大炮对临沂狂轰滥炸,又以坦克开进,庞炳勋部伤亡极其惨重,甚至连指挥部的勤杂兵都背上枪支弹药,准备与日军鱼死网破。后来,张自忠带着59军前来增援,庞炳勋这才守住了临沂。装备差、人员不齐的中国“杂牌军”打败了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让日军丢尽了颜面。
川军的第22集团军,装备差,训练弱,军纪也不强,他们一开始出川抗日之时,各个战区都不待见他们,蒋介石曾经烦躁的说,把他们调回去,让他们回四川去称王称帝吧!由于李宗仁正好缺部队,且不嫌弃川军,川军就来到第五战区效命,他们被分配到滕县,用以堵住因为韩复榘造成的津浦路正面缺口。3月16日,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约1万五千人猛攻滕县。濑谷支队有重炮、飞机、轻型装甲车,而川军只有大刀加手榴弹。川军第122师在师长王铭章的率领下,与日军展开巷战和肉搏,全城到处都是两军的尸体。17日中午,王铭章发出他今生最后的一封电报给蒋介石,“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击,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垣屡被击退。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奖之词,决心死力拒守,以报国家,以报知遇。”最后壮烈殉国。这份电报,至今读来,都会催人泪下。
滕县保卫战,川军122师以全军覆没的的代价顽强坚守了四天,毙敌2000余人,重创了日军第十师团。王铭章牺牲后,国共两党都为他隆重悼念,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他题写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在抗日战争中,像庞炳勋、王铭章这样的军人,数不胜数,他们在民族大义的面前,没有纠结于自己的小集团利益,而是与敌人寸土必争。他们用血肉之躯,以粗劣装备抗击拥有机械化装备的日本侵略军,不仅洗涤了他们在军阀混战中的罪愆,而且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可以牺牲掉自己宝贵的生命,再反观坐拥20万大军的韩复榘,畏敌如虎,不战而退,将祖宗的疆土弃之如敝履,而且还导致徐州会战中有那么的军人要为他的失职付出沉重代价。
三、韩总司令的荒谬逻辑学界很多人认为,李宗仁要求调回大本营配属韩复榘部队的炮兵团,是导致韩复不战而退的刺激因素。根据韩复榘之子韩子华的说法,第三集团军缺乏重武器,为加强黄河防线,韩复榘曾向国民政府要求调配重炮。蒋介石准所请,将炮兵第一旅第一团调至济南,沿黄河南岸布防。后来李宗仁欲将山炮团调走,韩复榘执意不放,他对李宗仁派来的人说:“这个炮团是我直接要来的,你们自己可以向中央要。这个炮团在抗战时期,绝对不能给你们调走。”但最终在蒋介石的压力下,山炮团还是被强行调往津浦线南段,先后配属第一二二师、第二十五师。
对此,韩复榘十分气愤,他曾说:“蒋叫我们在山东死守黄河,抵住日军,原说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时候,忽然抽调走了。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跟日军拼么?”李宗仁对此也十分气愤,认为韩复榘没把他这位司令长官放在眼里。
不知道韩复榘是不是在掩耳盗铃,对南京保卫战毫不知情?当时,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国军共有10万余人,与攻城的日军在数量上大体相当。为保卫首都,中国军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给予日军重创,短短十天之内,日军的伤亡就达到2.6万人,超过参战人数的四分之一。而中国军队仅将军就阵亡了20位,普通的士兵伤亡更是惨重,这足以反映中国军人的英勇精神。如果不是司令长官唐生智在没有制定好撤退的规划前就自己跑路了,造成国军的混乱,那么日军还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占领南京城。
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已经尽力而为,不可苛责。而且南京的地理环境本来就易攻难守,不可能长时间防御。而韩复放弃黄河天险,居然还如此振振有词。把自己一枪不放就撤退的懦弱行为与南京保卫战的将士们相提并论,他可知人间还有羞耻二字?
再来说李宗仁调走韩复山炮团的事件。中国军队由于装备落后,导致重武器成为中国军队内部最稀缺的资源。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他要考虑的是整个战区的武器的调配使用,而不是单单一个黄河防线。而韩复榘虽然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但实际上他考虑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李宗仁调走他的山炮团,必然有他的理由。而且李宗仁是韩复榘的上司,作为军人,韩复榘理应服从,而他却公然抗命。
况且,没有山炮团就不能打仗了?那些奋勇杀敌的川军、湘军、滇军、西北军等等,哪一个不是只有大刀配手榴弹?庞炳勋守临沂时,全军只有4山炮,十数门迫击炮、掷弹筒。王铭章在守滕县时,也只有一些李宗仁临时拨给的迫击炮和手榴弹。即使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也只有汤恩伯的第20军团拥有一个15厘米口径的德式重炮营,其他的部队基本上比地方军队好不了多少。
如果都按照韩复榘的逻辑,那么八路军也不要打仗了。就咱这些老套筒、汉阳造,能跟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抗衡?干脆咱也不战而退呗。可是林彪第115师以大无畏的勇气,主动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武装押运汽车队和队,取得八路军首战的胜利。
韩复既有黄河天险,又有20万大军,后面还有李宗仁的部队在撑腰,可是他却选择了不战而退,不但将整个山东的父老乡亲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也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更难以原谅的是,1937年冬,韩复榘曾派人到豫北宋哲元驻地联络“联日反蒋”。不过,宋哲元没有上他的贼船,及时的将此阴谋密报蒋介石。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有多人谈及此事,可以肯定这不是凭空捏造。
蒋介石与韩复榘
结语很多人认为,蒋介石处决韩复榘,也有公报私仇的因素在内。蒋介石对韩复榘不满,早已有之,但是私仇绝不是处决韩复榘的最主要因素,民国政坛的是那些人,从胡汉民到李宗仁,有几个没跟蒋介石有过私仇?可也没见有几个被蒋介石置于死地。蒋介石唯一干掉的仇敌杨虎城,还是被秘密杀害的,不是公开处决。
韩复榘在被处决前,军事委员会还严厉处分了抗战不力的将领40余人,并明令嘉奖佟麟阁、郝梦麟等五位抗战牺牲的将领。韩复的死刑,使得中国军队上至战区司令,下至普通士兵,无不深受震惊,使得抗战阵营精神振肃,部队纪律日益严明,战斗力也因此得到较大提高。这可能是韩总司令给抗日战争做下的唯一贡献吧。
参考资料:
1、郭岱君主编《重探抗战史》,联经出版,2015年
2、姜克夫编著《民国军事史·第三卷》,重庆出版社,2009年
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作战经过》,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81年
4、苏冀鲁《国民党1937》,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
5、邢逸群《蒋介石诱杀韩复榘背后的权力之争》,《炎黄春秋》,2016年第8期
6、李宗仁口述 ,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