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0万冤魂奔走呼号”
1995年,张纯如乘飞机经香港,再坐火车到南京。
第一次踏上南京这块浸透过30万同胞鲜血的故国土地、踏上这块游荡着30万前辈亡灵的昔日屠场时,张纯如看到的不再是那场战争后的狼狈模样,而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过,张纯如明白,青砖下的鲜血还未消逝,屈死的冤魂还在暗夜悲鸣。旧时的南京,从前的南京人,他们的存在使当下的南京无法避免地多了一丝悲凉和沧桑。
盛夏的南京炎热无比,张纯如顶着酷暑走进南京郊区的荒草丛中,寻找那些有标记和没有标记的屠场。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细致地拍下每一处屠杀遗址和掩埋地点。要是遇到当地人讲方言,她就一个个录音,再拿回去听。全然不顾汗水浸湿了她的头发和衣衫。
那是一个热得令人窒息的下午。当张纯如看到刻在石碑上的死亡数字和日期,想到无辜的中国人就是在这里被屠杀然后被遗忘,巨大的悲痛涌上心头。张纯如看完遍布南京郊区的大小屠场后,已是傍晚,站在无名遇难者的石碑前,看着西边美丽的落日,张纯如陷入了沉默。晚风拂过她的长发,悲哀吞噬了她的心灵……他们曾经活过,碑文上需要铭刻他们的名字,就像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彼得、怀特、桑切斯一样。
“1937年的南京,天上飘荡着血花,地上游荡着孤魂。法西斯魔鬼在人间狞笑,六朝古都如坠森森地狱……”张纯如天天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各种悲惨的经历,尽量让自己置身于当年那个宛如人间地狱的环境中。种种不争的事实,更坚定了她想要告诉全世界真相的决心。
“你,坚毅之志、不曾停歇……你用坚执的心,叩问社鼓神鸦——金陵城下,累累三十万冤魂,可曾招幡?可曾招幡!”张纯如马不停蹄每天高强度地工作长达十几小时,尽管几近崩溃,但还是以其顽强的毅力继续记录着受难者的过去。
有一次,当张纯如拿着相片去到受难者家中时,相片里的19岁女孩,已然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让她心如刀割的是,这群战争的受害者,到了晚年,仍是极其可怜,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在一次采访回来的路上,张纯如气愤地对身边人说:“等到这本书写完出版后,我将去学法律,将来代表幸存者与日本打官司,以得到日方的赔偿。”
除此之外,张纯如还设法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甚至直接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施害者。让她惊讶的是,这些当年的禽兽,犯下那样滔天的罪行,却还能逍遥法外,过着幸福的日子。
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漫长而凄惨的,而没有哪几次劫难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里长。他们的血量总重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就连当年在南京城中的纳粹教徒也感到恐怖,他们称这场屠杀是“野兽机器 ”的工作。
……
在揭开那段惨痛历史的过程中,张纯如不得不将这些罪恶与黑暗刻在心中,她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担负起警醒世人的沉重担子,去寻找和抢救不断消亡的中华民族的痛苦记忆。
1997年,在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张纯如发现的尘封了70年的南京大屠杀第一手资料《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出版。
而在这一年,29岁的张纯如用心血凝结成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也震撼面世。它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日军对南京城所犯暴行的英文著作,她不仅在书中详述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
此书一经问世,即震惊全世界!仅仅一个月,该书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还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在随后数年内它被翻译成了15种语言再版10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知道这项战罪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和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纽约时报》称张纯如,“60多年来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
以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影响力来说,很多华人团体10多年的努力总和,都比不上一个张纯如的力量大!她是第一个用英语向世界介绍“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作者,这极大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二战”研究长期忽略亚洲战场的“傲慢与偏见”。
2016年5月,一篇《死里逃生》被选入语文出版社的中学教材,这篇文章节选自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这也许是对南京30万冤魂最好的纪念。
文章摘自《祖国不会忘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