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抗战题词精选 > 内容正文

翁照垣:【团结一致,奋斗到底】
来源:华文出版社   2023-06-20 16:08:17

  翁照垣(1892-1972),又名腾辉,生于广东惠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炮科、法国慕汉尼航空学校毕业。

  1918年加入援闽粤军,任警备队连长,第一支队三十八营连长。1920年任粤军第二路军第二统四营营长。1921年任粤军援桂军第三统领。1922年任粤军第一支队少将司令。后追随陈炯明,任粤军第六独立旅旅长、师长。1925年脱离陈炯明赴香港闲居。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上校团长。1929年任广东编遣区第三师独立旅旅长,1931年起任广东保安第四团团长,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第八十八师旅长。后调任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一五六旅旅长,兼上海各大学学生军训部副主任,汤阴要塞司令。1933年1月任东北军第一一七师师长,兼华侨救国军总指挥,第六十七军副军长。受聘任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后任福建兴泉“剿匪”司令。同年冬参加福建事变,任第十九路军第六军军长,兼闽南民军司令,失败后避居香港。1936年6月任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一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七战区东江游击司令,惠来县人民抗日自卫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两阳守备司令等职。

  1945年退役,返乡潜居。1949年移居香港新界,1972年10月8日逝世。

  著有《翁照垣回忆录》《一二八淞沪血战史》等。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翁照垣将军,名锦,族号嘉添,字辉腾。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农历壬辰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惠来县葵潭镇缶璃街(现属葵潭镇吉成村)。其父翁兴盛(原籍惠城镇东郊村打石街,即东门外翁厝卷),是个石匠,精于石艺;其母陈云(陆丰县华侨农场奎池村人氏),从事家务;其姊翁阿娇,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出生,及长出嫁桔子葛,夫家务农。

  早年生涯

  翁将军少年时,曾进私塾读书,因家贫辍学,12岁随父从事石匠学徒,14岁务打石业。先后于葵潭和陆丰县的南塘等地打石。翁照垣将军生得方面大耳,浓眉大眼,仪表魁梧,体格壮健,器宇超凡,秉性好动,为人豪爽。他从事打石时,参加舞狮队,学会拳术,善于舞枪弄棒。16岁那年,被葵潭地头蛇诬为拳匪,悬红缉掠,举家逃至陆丰县南塘后径村。

  不久,他的父亲病逝,在亲友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为了生活,17岁的翁照垣告别娘亲,到澄海县城与一位粤军退役排长当勤杂。不数月,由这位退役排长介绍到汕头“咬定地”一女主人家当佣工,一天,有两名警察上门登楼欺凌女主人,敲榨勒索钱物,横加侮辱殴打。翁照垣在门口劈柴,即放下柴刀,急赶上楼,心中无名火起,双拳齐下,转身飞腿,两个警察被踢翻倒地滚下楼去,爬起慌忙逃走。女主人惊喜交集,感激之余,度警察必返报复,恐累翁遭毒手,推其逃离虎口。

  翁照垣也自知此地不能久留,即奔赴澄海找在盐税局任职的王委员。几经王委员的推荐,补入警察局当伙夫。半年后,转到潮阳县峡山镇当新军,是年20岁。

  翌年11月,新军改编,不久,他邂逅澄海散兵,邀同进见清乡队官员,被接纳为便衣队,照垣任便衣队长,领命捉拿当年峡山一带著名的匪首连宗永,后又陆续捕捉贼匪20多名。翁照垣机智勇敢,为地方除害,受到长官的器重,遂获赏并提为排长。翁将赏银寄回葵潭,给他的母亲建造一间小屋居住。由此,翁照垣锋芒初露。他曾对人说,这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入伍从军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委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率军援闽。翁照垣在峡山便衣队混了几年之后,决心入伍从军。

  东征西战

  于是,他到惠阳找故友吴汉初(是时任粤军连长,后来其子为翁照垣的女婿)投靠粤军。编入陈炯明部辖下第一支队三十八营吴汉初的连队。是时,翁所属部队开往福建戊张贞部,连长不愿前往,辞职离队,由照垣接代连长职务。一连人只有九支“九响步枪”和一部分“独响茅实枪”。在武器装备极差的条件下,翁照垣芾领连队作战,迭出奇谋,勇敢善武,常以电光炮点燃丢注媒油箱中诈为枪声,吓唬敌军,鼓动士气,以寡胜众,屡建战功,深得中校营长马作良赏识,另眼相看,加意栽培,除授以统兵驭将,指挥作战诸术外,每天还督饬其读书写字。嗣后,该部改编为警备队,师次闽南漳州,翁遂以积功正式升为连长。

  1920年冬,粤军回穂,部队整编。翁照垣所部扩编为粤军第二路(司令陈炯光)第二统(统领严胜)第四营。照垣任营长。次年(公元1921年)夏,粤军奉命西征援桂。翁照垣奉命扼守广东边境,抵抗广西军阀陆荣廷部来犯之兵,纵横于龙川百色之间,所向无敌。尤其是1922年春,在武鸣高峰坳一役,翁照垣率领士兵,用土枪、土炮、石头坚守阵地五昼夜,击败桂军悍将韩彩凤数倍压境之兵,斩获无数,战绩显著,声威大振。同年夏,粤省内哄,变起萧墙,祸生肘腋,援桂之师,奉命返粤,在北江枫树岭之战,翁照垣部又以寡敌众,挽回危局。

  留学海外

  1923年春,陈炯明叛变,粤军撤出广州,退守东江,翁照垣所部改编为第一支队,遂升任支队司令。民国14年(公元1925年)春,国民革命军东征,粤军瓦解。次年秋,翁照垣在陈铭枢的周旋下,得其义父一一汕头商会会长郭华堂的资助,与沈梓卿一起东渡日本,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深造。翁照垣在日本留学三年,于1929年学成归国,获悉陈铭枢在燕塘黄埔办军事学校(时省长陈济棠),便到燕塘找铭枢。陈铭枢即带照垣晋谒蒋介石。

  蒋见照垣一表将材,要留其在身边。翁照垣见识不凡,早巳胸有成竹,认识到空军重要,故要求继续出国学习航空学问。乃于当年秋,转赴法国,进慕汉尼航空学校学习,以备学成回国,建立空军。

  加入19路军

  1931年春,翁照垣毕业回国,本拟向政府献策,组织国防空军。道经港粤,广东省主席陈铭枢深知翁之英略,力挽其任所属保安第四团团长,集训黄埔。同年夏,粤省发生政变,主席陈铭枢突被国军第八路总指挥陈济棠驱逐下野,避居香港。陈济棠忌惮翁照垣所率领的保安教导团实力,用高官厚禄劝诱归顺。翁照垣深恶陈济棠所为,严词拒绝,在黄埔为陈铭枢抱不平。陈济棠下令海、陆、空军包围翁照垣部。照垣率领部队奋起抗击,激战一昼夜,卒因众寡悬殊,翁团溃败,照垣负伤,几及于难,幸得海军舰长陈策将军之助,仗其机智而脱险逃生,安抵香港寻找陈铭枢。

  不久,翁照垣与陈铭枢赴南京,晋谒蒋介石,被派往杭州接任警卫军第88师之旅长。陈铭枢被蒋介石调进江西,并于7月11日通电就任右路集团军总司令之职。适所部十九路军扩编第78师,师长区寿年、副师长谭启秀、参谋长李扩。翁照垣奉调江西任该师第156旅旅长,下辖3个团。

  围剿红军

  1931年初,十九路军进入江西后,参加了第二、三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此时,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因病赴沪留医,蔡廷锴在吉安防次宣布就任十九军军长职,十九路军由蔡廷锴负责指挥。蔡在参加“围剿”过程中,目睹各地遭受战争破坏和人民生活困苦境况;又感到红军的战略战术灵活巧妙,数月奔驰,到处被动挨打,总找不到红军的主力,心甚郁闷。尤其是八月间高兴墟的一次遭遇战,受到红军伏击,时蔡手持双枪,亲自督阵,奋力指挥,惨烈激战,虽避免了被红军歼灭,然已损失惨重。经此一役,使蔡两鬓添白,心神交疲,深感内疚;九月间,又得知“九一八”事变,日寇侵我东北,而国军不抵抗,更为偾慨,从而产生了不愿参加内战、决心北上抵御外寇的念头。

  决心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到处挑衅。全国人民非常偾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时,宁、粤两方官僚军阀与蒋介石分裂对峙,蒋暂时妥协而搞所谓“宁粤合作”,粤方提出调十九路军警卫沪宁铁路沿线,以保障粤方人员来宁安全,宁方接受。于是,十九路军便于10月下旬开始陆续调赴沪宁沿线驻防,其时总部驻南京,78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是时,南京政局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抵抗日寇侵略之意。因此,蔡廷锴决意组织志愿军赴东北援助在东北抵抗日寇的马占山、李杜。遂在沪寓召集各将领密商,由各师选出志愿官兵共六千人,由选定独立旅长张炎、翁照垣分配,并组编山炮一连归蔡直接指挥,队伍预名为“西南国民义勇军”,蔡廷锴自任总指挥,并筹备军饷,拟于次年一月底出发。

  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7日夜9时,日军吹号集合,虚张声势。近虹口花园各商民纷纷逃避。蔡廷锴将军电询闸北驻军翁照垣将军及所属第六团团长张君嵩,并指示:如日寇向我挑衅,坚决迎头痛击。1月28日午夜11时7分,日寇海军陆战队在四川路底天通庵车站一带集合,至11时30分,敌千余人以装甲车掩护,向十九路军第78师翁照垣旅第六团第一营(营长刘长江)正面之虬江路、宝兴路、广肇路口防地进行突袭;敌另一股六百余人向六团第二营正面横滨路、天通庵路、青云路各路口防地进行突袭,并纵火焚烧商店。

  翁照垣将军遵循十九路军总部1月23日密令第2项“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的规定,下令全旅官兵奋起抗击。并指挥第六团团长张君嵩率部坚决对日寇还击,展开猛烈的巷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经过一夜的浴血激战,击毁日军装甲车4辆,敌遗尸在各路口者达百余具。六团虽伤亡三分之一,仍坚守驻地。这一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器张气焰。至此,轰动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在日军不宣而战之下遂告爆发。

  同年1月29日,日军又出动装甲车20余辆作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马路进犯。翁照垣将军面对日寇优势兵力的猖狂来犯,毫不畏惧。他号召官兵为保卫祖国献身。发出“宁作战死鬼,羞作亡国奴”口号,立下与吴淞炮台共存亡的誓言,士兵坚决响应。

  为破坏日军的坦克防线,在武备差的条件下,翁将军从士兵中挑选了一百名家中既有兄弟又没有妻儿的勇士,组成敢死队,全身披挂手榴弹,隐蔽于蕴藻滨,并亲自指挥敢死队选准战机,乘日寇坦克过河,横躺路上,与敌坦克同归于尽。当我敢死队炸毁敌军坦克时,蕴藻滨一带形成火海;我军大炮集中火力轰击,把日军打得焦头烂额,伤亡枕藉。翁照垣将军在蕴藻滨、曹家桥、宝山城、狮子林及吴凇炮台、吴淞镇诸战役中,采取了“晴天埋伏,雨天出击,夜间偷袭”等战略战术,有效地歼灭了来犯日寇。尤其是在狮子林一带,翁将军命士兵挖壕沟,有意弃走,让日军占夺,然后伏于高处射击,居高临下,弹不虚发,打得日军填尸壕沟。翁部愈战愈勇,一再予敌重伤。

  经过六昼夜的激战,敌寇原妄图从几个方面包剿我吴淞守军的计划,全被中国军队彻底粉碎。翁旅官兵三千多人,在这次战役中,阵亡472人,伤员568人。翁照垣将军坚守吴淞,屡挫顽敌,立下卓越功勋。当时国学大师章太炎对翁照垣大长民族志气的壮举,深为感动,奋笔疾书“李广从来先士卒,卫青原不学孙吴”的对联赠送他。全国各地报纸纷纷报道这一抗日胜利的消息,用大字通栏黑体标题报道“抗日英雄翁照垣”的事迹,书店也发行了翁照垣骑马戎装的大幅照片。潮汕旅沪人士皆欣喜若狂,咸自动热烈捐献慰劳品,慰劳物品堆积如山。

  避居香港

  1932年夏,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下令将十九路军调驻福建,命其担负“剿共”任务。时翁照垣认为“木朽虫生,墙空蚁入”,决不参与,遂于是年秋辞职,赴南洋群岛,组织航空协会,号召侨胞捐资建设空军。不料该会竟遭人破坏而解体,同年冬,照垣回到香港。

  加入东北军

  1933年初,日军入关,侵我华北。翁照垣将军由张学良之弟张学海(翁照垣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和李璜先生(青年党的党员)介绍,北上热河投效张学良将军,请缨抗日。张嘉许之,遂于当年3月委为东北军第117师中将师长及华侨抗日救国军总指挥职务。

  翁照垣将军同少将副师长吴克仁将军(满族人)在一起,志同道合,相处甚得。两人同率所属部队参加了长城抗战。先后在长城古北口及滦河以东抚宁、迁安、凉水河等地与日军周旋,激战月余,连创敌寇,斩获无数,扬名北国。然卒以形势所限,奉命回守平郊。是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6月翁照垣擢升为67军副军长。

  参与闵变

  不久,东北大片领士陷入日本帝国主义魔掌,华北危机加剧。翁将军认为继续留守平郊无益,遂又挂印封金,辞职回到香港,另谋抗日救国良图。

  1933年秋,翁照垣拟要出国考察,特先赴福州向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等将军辞行。时适逢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黄琪翔、章伯钧等,于11月20日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11月22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选出李济深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

  是时,翁照垣为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任福州城防人民革命军司令,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担任沿海警卫。时福建人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由蔡廷锴兼任总司令,始辖五个军十个师,后把福州城防人民革命军编为第六军,翁照垣任军长。

  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和人民革命军的建立,是国民党部分进步势力所发动的抗日反蒋运动,也是淞沪抗日战争政治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福建人民政府成立不到一百天就宣告失败,十九路军也被解散。此时,蒋介石曾令翁照垣收编十九路军残部,但照垣置之不理,自往台湾,再到香港。 [13] 1934年春,翁照垣与张炎、黄琪翔等一道扬航出国,先后到欧洲之法、德、苏、英、意诸邦考察,并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就职桂系

  1936年,两广与国民党中央对抗,为扩充实力和利用十九路军这块抗日招牌,由粤省陈济棠、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诸将军,联名电邀翁照垣返国。初建一团,后扩建为抗日救国新编第一师,委任翁照垣为师长;以后再扩为3个师;翁任第六十师师长,均属桂系。当时粤南的北海、合浦一带没有驻军,故翁照垣率领部队到北海、合浦后,坚持抗日救国主张,顺应国势民情,甚得民众爱戴。时北海日本间谍中野顺三,以开设丸一药店为掩护,明目张胆地搜集我国军政情报,密告日本政府。翁将军察明后,即派便衣抓获,并于9月3日就地处决,消除隐患。

  这就是1936年在北海发生的震动全国的“九?三”反日事件。事后,日本驻广州领事即提出抗议;日舰4艘陈兵北海港外,有2艘入侵我海域进行骚扰。翁照垣荻悉,怒不可遏,令日舰立即撤退。日舰指挥官拒不服从,再次挑衅。翁即下令炮轰日舰,双方战斗激烈,相持月余。当西南当局外交官陪同日本领事到北海视察时,北海军民群情激愦,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日方无可奈何,转而向南京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南京政府急电令翁照垣停战。并通过中日谈判,蒋介石屈辱妥协,向日方赔款道歉。其时,继陈济棠主粤的余汉谋,在日驻广州领事的压力下,以北海系粤境为由,派159师谭邃部前往接防。时广西当局也已与南京政府取得和解,严令翁照垣部撤回广西。在此情况下,翁照垣坚持抗日救国之壮志,又成泡影,愤而辞职,离开北海,返港潜修。翁照垣到香港后,继续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他认为“治国要读书,读书方能治国”,竭力领导港九潮州公会,兴学育才,培养抗日救国之后代。

  全面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军攻北平宛城之卢沟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尤其是“西安事变”后,国共联合抗日战线形成,抗战爆发。这时翁照垣认为正是发挥其抗日救国壮志之机,于是毅然急赴南京请缨杀敌。当时得到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将军的赞赏,委为前敌总指挥,任津浦线督战司令,进驻保定,指挥东北军作战。翁照垣将军受命乘专车到达河北邯郸站时,不意突遭敌机轰炸,左脚肢受伤,被部下抢救送到汉口铁道医院治疗,后转香港医治。

  1938年春,翁照垣将军伤愈回潮汕时,适余汉谋奉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遂委任照垣为潮汕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广东省分区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划揭阳、潮阳、普宁、惠来为第八区,翁照垣任第八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改组,成立潮普惠南杀敌团队指挥所,翁照垣任指挥所主任。

  翁照垣到潮汕就任后,广泛接纳各界爱国抗日开明人士和社会名流。在建立第八区统率委员会机构的人事安排上,委陈卓凡任统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家王鼎新、知名人士吴华胥、赵公卫、黄声、丘秉经等也参加统率委员会办事处工作。翁将军还会见中共潮汕地下党代表,商讨统一抗日步调、实现“抗日图存,保家卫国”的一致目标。

  是年夏,为了培养抗日骨干,翁将军筹集经费,变卖自己在香港的部分房产充资,在揭阳县的梅岗书院创办抗日千部训练所,后改称“学员训练所”。训练所招收爱国青年数百人,编为一个总队,分两个大队。总队长兼第一大队长沈梓卿,第二大队长陈文宽,总政治教官方乃斌。学期三个月结业。后因战事影响,训练所迁至普宁铁山脚“三都书院”,冬季续招员训练。后又在普宁县洪阳德安里,举办第八区抗日自卫团妇女干部训练所,由潮阳、普宁、惠来、揭阳四县和大南山局选送女青年一百多人,接受军事、政治训练。这些训练所接受了一批共产党员和有志抗日的青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后来成为潮汕地区抗日活动的骨干。

  在除恶锄奸方面,翁照垣将军决不手软。当时,流沙前方办公处主任洪春秋勾结日伪,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民偾极大。翁闻知,遂下令诛杀。普宁县鲤湖下园乡丁斑鹄。鱼肉乡民,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翁即派武装人员将他抓获枪毙。

  1944年,日寇窜犯潮汕。翁照垣将军受命担任潮普惠南抗日游击队司令部指挥官。是年正月初,日军数百,配有骑兵、炮兵,从流沙向鲤湖方向进犯。翁将军统率各县自卫队,布兵于鲤湖外洋新寨一带,阻击敌人。双方激战至午,因敌我武器悬殊,况敌方陆续增援,我方只得退守钱坑,转至高埔、梅林牛林肚。接着,日军又开进梅林地区,寻找我主力。翁将军审时度势,预先将兵力埋伏于梅林占石附近,伺机歼敌。不出所料,日军整装而来,扑空而去。翁将军下令追击,日军溃退。是役,捕获日兵数名。

  1945年2月1日,日本山口部队越盐岭陷惠来,翁照垣将军遣兵袭击。5月2日,日寇从流沙向西撖军,进入葵潭抢劫掳掠,翁将军从梅林出兵击之。5月7日,日军守田中佐从流沙向葵潭撤退;潮汕日寇内田部也陆续退至葵潭向西撤军。翁照垣将军调兵遣将,从水、陆两路袭击日军,斩获无数,日寇狼狈西贵。是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宣告胜利,举国欢腾。潮普惠南抗日游击队司令部指挥所撤消。翁照垣将军决然引退。1947年,广东省主席宋子文授予翁照垣将军为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清剿”司令之职,照垣拒不受任(后为喻英奇所接替)。

  行办实业

  翁照垣将军回潮汕期间,一面继续抗日;一面大办实业。先后在葵潭和汕头永兴街创办“兴记行”,在西岭肚办矿场,并设点收购附近农民开采的锡矿,铸成锡锭,运销潮汕各地;办全兴隆药酒厂,生产“长春”、“虎骨木瓜”等补药酒,畅销潮汕及惠州各地;还办“嘉丰”葵峰农场和“嘉添”农场,收容失业人员50多人,在农场种植水稻、甘蔗、菠萝、荔枝等作物和水果,植树造林,牧养牛、羊;在神泉镇沃角渔村。购置包帆船2对,发展渔业生产;在神泉也办兴记行,经营商业。同时,还支持爱国华侨林连登先生创办“连通筑路行车服务公司”,随后创建“连兴行车运输公司”。

  翁将军还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在汕头市集资建中央电影院(现新华电影院)和新观电影院等。此外,翁照垣还在广汕公路东至汕头、西至海陆丰、北至梅塘等路段,组织了一支联防护运队(简称“联运”),下设2个中队、约二百多人的武装护运队伍。1947年,翁照垣当选为惠来县副参议长。时有政客林贤轸联合外地武装进占西岭矿场,攫夺锡矿。照垣电告国民党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张即电令国民党潮汕专员陈卓凡取缔占夺矿场的部队。照垣获悉,即调集武装力量,将占据矿场的队伍缴械,押赴汕头市。

  支持地下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潮汕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詹泽平、林气强、李扬辛、叶章礼,李达等同志,在潮普惠南等地活动时,都曾得到翁照垣将军的掩护和帮助。“联运”队也曾秘密为我地下党运送布料、药品转上大南山游击队。我游击队与“联运”武装队一直保持互不侵犯的“友好”关系。有一次,游击队员戴汉身携短枪路过葵潭。受到“联运”队盘查,搜出枪支,知是“老八”,即连人带枪放行。据詹泽平同志回忆,当时我区革命处于低潮。到处都是白色恐怖,惟独隐散在翁的势力范围内的共产党员,却没有出现过意外事故。

  和平解放

  1949年春,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惠来县内已有部分地区解放。中共惠来县委派代表与葵潭区长黄仕续先生会谈和平解放葵潭的问题。中共代表以优待起义人员的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黄仕续先生秉承翁照垣将军的示意,深明大义,同意接受和平解放葵潭的协议。不久,双方如约履行。

  同年3月,翁照垣于汕头市乘机飞赴香港,5月20日,惠来县解放后,翁照垣在香港派次子翁荣桂到惠来县军管会,表示诚心献出葵潭两个农场的全部财产。

  惠泽乡里

  1950年翁照垣在香港养病,曾通过兴记行写信给惠来商会,告知联合国救济总署发放一批渔救物资给惠来县。请人民政府派代表到港接交。惠来县长詹泽平派陈克特前往香港。陈到港后,翁将军亲自协助接收了渔救物资。

  1959年3月,翁照垣将军的母亲陈云在葵潭逝世,终年91岁。县人民政府拨款治丧,安其息所,并给翁照垣发去电报吊唁。翁照垣惠书人民政府,不胜感念。

  1965 年翁照垣出任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委员会筹备委员和该会永久性纪念筹建委员会委员。

  人物逝世

  1972年10月8日,翁照垣在香港逝世,享年81岁。中共广东省委特为他送了花圈。

  主要事迹

  淞沪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到处挑衅。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侵华战争,于1月28日深夜,分兵数路在上海闸北突然向我十九路军翁照垣部驻防阵地进攻,当时翁照垣担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156旅旅长,率领三个团的兵力,奉命防守上海郊区至吴淞一带。他率所属官兵,奋起抗击。

  侵沪的日军,调集数十艘战舰,出动了大批飞机,每日对吴淞一带轮番炮击、轰炸,并以大量铁甲车开路,配合众多日军步兵,分兵多路向我阵地猛扑。面对日寇优势兵力的威胁,翁照垣毫不畏惧,坚守阵地英勇反击。在这场震动中外的抗日战役中,翁部官兵为卫国杀敌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感人至深,极为悲壮的。

  据当年上海东吴大学学生郑云吾忆述和上海各英文小报的记载,当时翁照垣下令各团,阐明作战意图,号召全体官兵为国献身。各团士兵踊跃响应。翁在士兵中挑选了一百个家中既有兄弟又无妻儿的勇士,全身披挂手榴弹,组成敢死队,冲向蕴藻浜,乗敌人大量坦克过河之后,横躺于路上,拉开引信,与敌坦克同归于尽。翁本想亲带敢死队上阵,为随从官兵劝阻,只得挥泪与敢死队告别。当我敢死队冲击敌坦克时,蕴藻浜一带形成火海,中国军队大炮集中火力轰击,把日军打得焦头烂额,伤亡枕藉。翁部愈战愈勇,一再予敌重创,但也伤亡惨重。经过一月多的日夜奋战,全旅三千官兵,只存下三百多人。

  在这一个多月里,日军数次增兵,三易主帅,仍不能得逞。战争开始时,日军经狂妄声称要在廿四小时内占领上海,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打掉了日寇的这种盘张气焰,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英雄气概。在这场打击侵略者的战斗中,翁照垣坚守吴淞屡挫顽敌,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北海事件

  北海事件,为1936年9月3日在广东北海(今属广西)发生的日本间谍案。日本为侦探华南及北部湾地区的情报,于清光绪年间派出特务中野顺三,乔装打扮为商人潜往北海,在珠江中路丸一药铺设立了特务据点。

  中野顺三在北海一住就是20多年。为了侦探方便,他学了一口流利的北海话,按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娶了当地女人做妻妾,生儿育女。然而,诡秘的特务活动时间久了,人们还是从其蛛丝马迹中看了间谍的行为:他不仅测探北海湾的水文情报,还侦探当地的渔业销售、珍珠养殖等商业情报。中野顺三的诡秘行动,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怀疑,他们曾多次向地方当局报告,但当局唯恐引起外交纠纷,不敢过问,最后不了了之。

  1936年5月,国民党元老、两广实力派的后台胡汉民突然逝世,激化了两广与蒋介石中央的矛盾。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召开国民党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会联席会议,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号发动兵变,是为“两广事变”。事变发生后,一二八事变时在上海英勇抗战的原第十九路军,重编为3个师,由蔡廷锴任总指挥,丘兆琛、翁照垣、区寿年分任第六十、六十一、七十八师师长。8月7日,翁照垣率军进人北海。

  北海人仰慕翁照垣的抗日事迹,纷纷向他反映中野顺三搜集中国情报的情况。翁照垣身为军官,他在上海、华北都耳闻目睹过日本猖狂搜集情报使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受挫之例子,便立即断定中野顺三很有可能是披着商人外衣的间谍。为搜集证据,他令部下全面调查中野顺三的情况。经调查,中野顺三的间谍身份确定无疑。

  翁照垣认为如果将中野顺三驱逐出北海,肯定会引起日本的要赖抗议,这样不仅有可能驱不出去,反而会酿成一场外交事件。考虑之后,他下定决心于1936年9月3日将中野顺三逮捕后处死。北海驻军随即在沿海港口严加防范,并把中野的家人控制起来,防止其向外发布消息。然而,其家人后来寻机逃上一艘开往海南的欧洲轮船,将消息经海南传到了驻香港的日本领事馆。

  日方在得知中野顺三被杀的消息后,于9月10日,命令驻扎上海、青岛的多艘日舰南下北海,要登岸“调查”。对此翁照垣早有准备,令部队在码头一带布防,严阵以待。面对日方的挑衅行为,翁照垣义正辞严,不仅禁止日军上岸,而且下令其限时撤离,否则将开炮射击。日本人见翁照垣强硬且有准备,军舰只得远远地停在海面上,不敢靠近。11日,日本内阁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北海事件”,并指示驻华大使向中方提出严重交涉。12日,中国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公署准备派员到北海进行实地调查,遭到六十一师的拒绝。北海各界民众在中山公园召开了反对亲日卖国外交动员大会,大批民众涌向码头一带抗议调查,高呼口号,情绪十分激动。随同前来调查的日舰因此不敢贸然靠岸。由于两广事变已和平解决,蒋介石以防止引发重大国际纷争为由,向李宗仁、白崇禧频繁施压。六十一师被迫于21日撇离了北海。9月下旬,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公署又派员会同日方代表到北海进行了第二次调查。12月30日,中日双方达成协议,以中方给付中野遗属抚恤费3万元了事。

  翁照垣一手导演的“北海事件”,被史学界评为抗日战争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人物故居

  翁照垣将军在其故乡葵潭镇留有故居将军第,至今还屹立在葵潭镇老城区布街,其建成于1936年前后。翁照垣故居坐西北向东南,门上有“将军第”门匾。“将军第”主体楼为水泥钢筋结构二层“下山虎”,前房及右侧附房为一排单层土木瓦顶结构民居,占地面积约1030平方米。大门左侧还有“广东省银行”蓝色大字。

  遗留资料

  翁照垣将军的遗留资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阵中日记》,第二部分为《生平忆述》。

  《阵中日记》共七本,其中一本用铅笔写成,记述翁照垣当年率十九路军第一五六旅在“一?二八”淞凇沪抗战期间与此前的情况,含当时的作战命令、行动计划与安排、部队宜传提纲、军事报告、军情通报、战况推进表等机密和极机密文件。这些材料多为手写或油印原件,虽时过大半个世纪,但文件上的军印依然鲜红。

  《生平忆述》共十二册,其中初稿五册,二稿七册。依编号看,初稿也应有七册(缺五、六册),第四册下部曾被水浸湿过,字迹模糊。所幸第二稿齐全,文字清晰。与初稿相比,第二稿虽有删节,但增补更多。《生平忆述》分八章五十节。全书的目录大纲及各章目次写在无格小白纸上,剪贴在各册封内。第八章的目录已具(共八节),但未见正文。第八章的目次贴在第一册总目录大纲页下。全部书稿依章分七册,用黑色手工线装订。作为全书封面的小白纸页贴在第一册封面上,正中手书五个大字“我的回忆录”;右上侧有“....*十五年...”字样,残破不全;左下侧书“惠来翁照垣述”。正文用旧式20X25=500 原稿纸,封面用暗黄色竖纹牛皮纸,封面左侧偏上处标有册号“壹”、“贰”、“叁”等等。全部文字纵向书写,从左向右排列。第二稿内插有五幅手绘作战态势图,均用铅笔、水笔、圆珠笔绘成。正文部分用水笔书写,呈蓝色,深浅不一。

  《生平忆述》用第一人称记录了翁照垣从出生到加入粤军,参加护法战争,先后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法国摩拉纳航空学校留学,回国后在中央警卫军和第十九路军担任旅长,后离开十九路军,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赴南洋为发展航空事业募款,北上滦东抗日,后返回十九路军,经历“福建事变”,考察欧洲十六国,引发“北海事件”,华北抗战,东江游击,以及在潮汕地区从事农牧工商业和救济贫民等事迹。

  这些资料涉及人物众多,包括历史名人孙中山、陈炯明、蒋介石、李宗仁、康有为、吴佩孚、冯玉祥、张学良、白崇禧、何应钦、程潜、汪精卫、周恩来、陈济棠、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笔触平实,褒贬不一,含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颇具特色,饶有兴味。它们时越半个多世纪,域跨欧亚两大洲,对中国现代史、中国抗战史、战前欧亚形势和20世纪上半叶粤东地区的人文、历史状况,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翁照垣遗留资料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一?二八”淞沪抗战,这是他戎马生涯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率十九路军第一五六旅驻防淞沪,在龙华军事会议上率先发言力主抗战,在日寇挑衅闸北时不待军命,首战日寇,并且是这场震撼中外的国际战事第一阶段的前线最高指挥官。尔后奉命专门守护吴淞要塞,与前来增援的日寇海陆空军展开血战,直至最后殿军整旅而退。他对这段经历所用的篇幅最大,记述最详细,紧要之处逐日逐时记述,使战事的发生、发展及结束重现在人们面前。这场抗战结束后,全国各地来函询问战事经过者,日必数十起。翁照垣为了酬答各界人士的热情,请部属一五六旅政治部主任罗吟圃写了一本《淞沪血战回忆录》,署名“翁照垣述”,由上海申报月刊社1933年元月发行,1981年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重印。翁照垣在其《生平忆述》中特别说明:“因格于当时环境,这本书的内容和事实略有出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