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鼎丞,1898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并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府。1929年后,张鼎丞历任中共闽西特委军委书记、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闽西地区坚持游击战争,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8年春,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任支队司令员。4月18日,张鼎丞率部抵达安徽歙县岩寺潜口。军部决定将粟裕领导的闽浙边红军游击队编入二支队,张鼎丞仍任司令员,兼东南局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为开展敌后抗战,钳制向华中内地进犯之敌,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张鼎丞、粟裕率二支队积极向宁沪、宁芜铁路及各沿线敌军薄弱地带展开了袭击战和破击战。7月,张鼎丞率二支队挺进苏南、安徽边界地区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一带,初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张鼎丞派出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组协同地方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青年、妇女、农民等抗日敌后协会,成立减息委员会,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党支部;同时,按一边打仗、一边建军的原则,就地组织游击队,收缴土匪武装,大量吸收培训青年,扩充主力;设法征收税款,以补充军饷。到1939年4月,仅一年时间,二支队由原来近3000人扩展到近1万人。他十分重视提高部队的素质,除了亲自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疏导外,还经常深入连队调查研究,用典型指导工作。
二支队进入敌后初期,张鼎丞就十分重视发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1938年7月,在成立中共苏南特委的同时,成立了江阴、当涂、溧阳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许多开明士绅、地主、资本家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号召的感召下,自觉自愿捐献寒衣,解决我军一些困难。由于有效地开展了统战工作,二支队在苏南争取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地主自卫团整编为新四军,很快打开了局面。
张鼎丞作为二支队司令员,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和粟裕率部先后取得了新丰、句容城、小丹阳等大小百余次战斗的胜利,南京城郊机场、雨花台畔也响起了他们的枪声。1938年9月到12月,二支队先后粉碎了日军二三十次大小“扫荡”。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为坚持江南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1939年5月,党中央通知张鼎丞赴延安汇报工作。皖南事变后,张鼎丞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并被选为新四军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1945年4月,张鼎丞出席了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张鼎丞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1年12月16日,张鼎丞因病在北京逝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