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大事件 > 文夕大火 > 内容正文

〖长沙大火·综述〗抗战形势下的长沙命运
来源:梁小进   2019-10-23 09:53:15

  1938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自“七七”事变以来的半年多里,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了我国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我华北、华东大片地区已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这时的湖南,已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华北、沿海一带的大批工厂、学校内迁入湘,在前线作战负伤的国民党官兵和从沦陷区逃出的难民,也源源不断地涌入。湖南省会长沙则是首当其冲,顿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经济、文化事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地增加。据统计,战前的长沙约有30万人口,抗战爆发以后至少又增加了10万人以上。大批学校和文化团体的内迁,大批全国著名文化人的进入,又使长沙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化城”。

  然而,战局的急剧发展却使长沙这一繁荣景象迅速地消失。1938年10月21日,华南日军攻陷广州。25日,武汉又告失守,广州和武汉的失守,使湖南骤然临近战区,处于日军南北夹击之下。从此,湖南从抗战的后方转变为抗战的前方,而省会重地长沙则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要地。当时,国民党的许多重要机关已迁到长沙至衡阳一带,蒋介石也已经坐镇于湖南,往返于南岳和长沙之间,以指挥湘赣北部和华南、西南地区的抗战。

  10月29日,武汉日军分水陆两路继续向南推进。几天以后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又骄狂地向记者谈话,表示如有必要,他将跟随华军至重庆、昆明”。显然,日军进攻湖南已不可避免长沙是守是弃,成为举国关注的大问题。

  然而,作为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并没有坚守长沙的打算。10月29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国民党军委会的主要领导人何应钦、白崇禧、冯玉祥、陈诚等及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检讨武汉作战以来的经过和布置长沙外围的作战。在会上,蒋介石严厉地批评时任武汉卫戍司令的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在武汉撤退时没有根据“焦土抗战”的政策精神,事先做好坚壁清野工作,以致武汉三镇的交通水电设备和大量器材物质均未疏散破坏,全部完整地被敌人利用。是以决定长沙如果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许留下任何物质、设备资敌,并责成张治中切实照办。蒋介石还以1812年俄法战争时,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大败拿破仑的战例阐述了实行“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意义,并强调指出:实行这一方针,是中常会的决定。

  蒋介石的这一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坚决的。几天后,他回到南岳,又在一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一方针。11月7日,他再一次在长沙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这次会议,除军委会主要领导人外,并有湘北、赣北前线的高级将领关麟征、杨森等参加;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省保安处处长徐权也列席了会议。其主要内容就是长沙的战守得失问题,蒋介石再一次指示:长沙要实行“焦土抗战”,如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资敌用”。

  于是,在武汉失守之后日军入湘之前,蒋介石就已经作出了放弃长沙、火烧长沙的决定,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统一了国民党高层的思想。他当时的意图是:以衡阳为中心,组织湘北和赣北的抵抗,然后放弃并焚毁长沙,陷敌于困境,达到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卫黔、滇、川西南基地的目的。对于蒋介石的这一决定,在当时似乎没有什么异议,连素来直爽痛快的冯玉祥也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才委婉地谈了他的不同看法。而受此重任的张治中,尽管面有犹豫之色,但也只能受命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只要日军继续南下,侵犯湖南并发起对长沙的进攻,那么,长沙大火事件的发生就只是时间的先后了。

  张治中受命之后,即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开始采取应变措施。11月初,湖南省政府和长沙市政府作出动员长沙市民疏散的决定,并决定在必要的时候,将省市政府分别迁往沅陵和邵阳,当时还成立了一个“人力物力转移委员会”来主持这方面的工作。从此以后,大批的市民和机关、团体、学校开始丛长沙疏散。战争的阴云笼罩到长沙城头。


作者梁小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