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感受芷江和平城
来源:文/田鑫   2025-06-18 15:35:54

  芷江和平城因中国抗战胜利受降圣地而驰名,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终结地。而且芷江历史悠久,尽占地利天时和人和,真可谓“英雄城、胜利城,千秋盛誉;魅力景,人文景,一部史诗”。于是,我带着祈福和平的愿望,畅游和平城,尽情感受和平,却禁不住萌发出“诚然烽火非民意;毕竟和平是主流”的感慨。

  是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蓦然回首那场战争,抹不去的依旧是日本侵略者当年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永久伤痛,“枪声犹在耳,历史更铭心”。所以,我来不及欣赏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也无心领略世界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鼓楼,还有芷江文庙、奎文阁、景星寺等等的景点。首先来到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面积四万多平方米。旧址主要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受降史料陈列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和援华飞虎队纪念馆等。1945年8月21日下午四时,就在芷江七里桥村磨溪口举行了日军投降的受降仪式,史称“芷江受降”。1946年在受降地建起了被称之为“中国凯旋门”的“芷江受降纪念坊”。好个“峥嵘岁月悠悠,怎能忘屈辱昨天事;浩浩春秋荡荡,更畅思富强赤县魂”。

  之所以选择在芷江受降,除了因建有当时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并且芷江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外,主要是因为芷江是中国抗战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雪峰山会战是中国军队与十万日军硬碰硬的拼死较量,历时两个月,以日军完败收场。此时此刻,我真有点“忆炮火隆隆,心头升起抗倭志;想史书厚厚,眼底奔腾民族魂”的慷慨。多少中华好儿女,为赢得抗战的胜利,更是为了祖先不屈的尊严,即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老人,当侵略者杀我同胞,掠我家园,占我国土时,他们都能够拿起刀枪,不,甚至是木棒和菜刀,明知是死,却要与之搏斗,与之战斗。这是什么的一种精神呢?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不会被征服。反而在苦难中成长,在敌人的杀戮中抗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强大,直至最后胜利。于是,当我驻足在受降亭前,无限豪迈在心中汹涌:捍我中华,牢记烽烟苦难,化精神动力,人人不落潮流后;兴吾赤县,还需浴火重生,做事业先锋,个个敢为天下先。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已经彻底从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崛起,怀着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不会再被人宰割欺凌。中华民族不希望战争,也不愿意战争,可是,经历过血泪的民族已经成熟了,随时枕戈待旦,为捍卫祖国和人民做好了准备。正视历史,才能引以为戒。只有强大,才不被欺凌,这是我们民族发自心底的声音。而对于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呢?军国主义的遗毒尚在,不和谐的声音和举措犹在,否定历史,穷兵黩武的倾向,不容忽视。所以,面对和平城的一草一木,寻找当年战争的痕迹,特别是凝视纪念坊那个“血”字的造型,心中升腾起一种信念:烽火浴身心,仇倭寇垂涎,怎让铁蹄践沃土;芷江昭历史,看人民奋起,敢将碧血捍家园。八十年前的日本没有征服中国人民,八十年后的中华民族真正崛起,何惧外强侵华夏。郑告那些妄图篡改历史的人们,还是清醒点吧,“人民奋起无穷力;盗寇疯狂有末梢”。任何人胆敢再次挑战中华民族的底线,侵我家园,只会重蹈覆辙,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此时此刻,我感受芷江和平城,真的感叹很多,想说的很多,想写的也很多。当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是苦难,留下的是战争创伤,更举起的是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在受降史料陈列馆、兵器陈列馆和援华飞虎队纪念馆,无不激励着一种情怀,那就是“世界发法西斯万岁!”感受和平城,祈福和平,我情不自禁踏上龙津风雨桥。

  这座明代始建的世界最长的风雨桥巍然横卧于舞水河上,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就是这座桥,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年,龙津风雨桥是大西南主要军需供给线,当时的国民政府将风雨桥上的廊、亭悉数拆除,改造成石墩木面公路桥。为此,风雨桥成了日机轰炸的主要目标,最多的时候一天二十七架日机轮番轰炸。但令人奇怪的是,风雨桥曾多次因水灾、火灾而毁,在侵略者面前却异常刚强不屈,任凭日机轰炸,横卧于舞水之上。如今,重新复建的龙津风雨桥就像一位时空老人,诉说着往事,令我心潮起伏。记得2007年浙江泰顺廊桥征集诗联作品,河北逐鹿的杜向明的三等奖对联为:古往今来,几经风雨飘摇,沧桑未改渡人志;山重水复,一任时空流转,兴废总关济世情。而此时此刻面对龙津风雨廊桥的我,激情喷涌处,吟曰:桥证沧桑,古往今来,侵略终究失败;史写兴废,山重水复,人民才是英雄。

  芷江和平城,感受不尽,体验不够,畅想无穷。这里已经是真正的圣地,真正的沃土,也是真正的英雄之地。最后,我还是用一副楹联抒发心中的激情:遗址证当年,正义枪声犹在耳;芷江逢盛世,新生力量正崔春。

  作者:田鑫,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省张家口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张家口市诗词协会副秘书长兼怀安学术部部长,怀安县诗联学会会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