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湾黄会李崴会长专程前往深圳出席“为了一件大事”黄埔军校建校101周年纪念主题活动,带领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们一道,重温历史,齐唱校歌,以缅怀先贤,瞻仰先烈的具体行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黄埔军校建校101周年。
活动当天,李崴会长带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们一起,来到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参观学习,在龙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敏和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李康等人的陪同下,李崴会长等人详细参观遗址,认真聆听史料展陈介绍,不时互动,阐释细节。
1941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军攻占。留困在香港的大批中国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等,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搜捕,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共中央以及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多次电令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务必将他们安全转移回到内地。开辟了宝安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曾生、王作尧部,立即行动起来,建立联络站、开辟交通线。
从1942年年初开始,历时四个多月,先后将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3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10多位国民党军政官员家属,英、美、荷、比、印等100多名国际友人,以及其他人员共800多人,安全护送到宝安龙华、惠阳海丰、江门台山等地,其中大部分人员来到了白石龙村。游击队在羊台山上搭建草寮(如今阳台山树立了一座“胜利大营救”雕塑),照料他们的生活,并在条件允许后陆续将他们送往大后方。
这次胜利大营救没有牺牲一个人,没有被捕一个人。大营救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这批文化精英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安全转移的背后,历尽艰辛和风险,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家国情怀。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民治社区(现龙华区民治街道办白石龙社区),是深圳市内“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文物收集最全的纪念馆,是国内唯一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性纪念馆,也是岭南地区收藏“大营救”史料及文物最多的主题性纪念馆。纪念馆馆名由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题写,而邹家华,正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最主要当事人邹韬奋的儿子。
活动现场,李崴会长向龙华区赠送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湾黄会纪念品和《李济深将军和黄埔军校》等纪念品,黄立敏常委、部长和李康局长分别接受,并表示感谢。
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上的“十一·二二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由旅美华侨同乡敬立,在湾黄会秘书长、深圳民革祖统委主任乔茵女士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有力推动了历史遗存的完整保护,为活化华南抗战史料贡献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据史料记载,1938年11月22日,日军4500人从岭澳登陆,占领大鹏所城,与所城的中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个纪念碑就是为当时牺牲的中国军人修建的。
在大鹏印象“非遗文化艺术中心”,为新加入湾黄会的会员举行了入会仪式。
李崴会长带领大家高声齐唱黄埔军校校歌,勉励大家不忘先辈遗志,弘扬黄埔精神,“为了一件大事”,砥砺前行。
“为了一件大事”,是李济深先生1948年12月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发出的“五一口号”号召,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决然北上建国,在他秘密乘坐的苏联货轮“阿尔丹”号上,于1949年元旦前夕写下的一首诗:“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同舟共济。恭喜恭喜。一心一意。来做一件大事。前进,前进,努力,努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