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一方面其生产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名瓷名扬天下,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时期,爱国的瓷业工人面对日军飞机频繁轰炸,致使景德镇的瓷业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但一直坚持生产各种抗日题材的“抗战瓷”,无不让人热血沸腾。时至今日,抗战瓷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顽强斗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抗战瓷不仅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极好的爱国教育素材。所以,抗战瓷既是时代的记忆,也是全民抗战的有力见证。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制品;抗日题材;丰富多彩
据有关资料显示:抗战前景德镇有窑150座,产量19954万件/年;抗战爆发后,特别是日本飞机对景德镇直接轰炸以后,仅剩窑33座,产量只有3000余万件/年。可见日本侵略者对景德镇瓷业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爱国的景德镇瓷业工人面对日军飞机频繁轰炸,一直坚持生产各种抗日题材的“抗战瓷”,读来看去,让人热血沸腾。时至今日,抗战瓷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顽强斗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抗战瓷不仅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极好的爱国教育素材。所以,抗战瓷既是时代的记忆,也是全民抗战的有力见证。
抗战瓷盘
1938年8月,27岁的彭炎(1911-1991)身穿军官服,佩带国民党上尉军衔,以江西战地工作团第一大队驻浮梁代表的合法身份,从都昌到景德镇开展党的革命活动。为了扩大景德镇的地下党组织,组织上委托彭炎组建中共景德镇市委并任市委书记,张三圭担任市委组织部长,严兴让担任宣传部长。他们带头和组织党员深入城区各瓷厂和浮梁瑶里等农村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在画瓷工人及社会进步青年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党的队伍,进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同年12月上旬,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侦悉国民党特务机关准备暗杀的3个共产党党员的名单中有彭炎。于是,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立即从南昌发出密电,命彭炎迅速离开景德镇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彭炎在临行前向严兴让道别时,严兴让便拿出一块瓷盘送给彭炎,并要他在瓷盘上题词。原来这块瓷盘是严兴让在景德镇陶业管理局担任工程师时,局内曾为国民党的显贵烧制了12块瓷盘,其中有一块瓷盘因画面釉彩有些模糊,而被严兴让留下来了。彭炎接过瓷盘,看到瓷盘上画有从原上海发行的《妇女》杂志封面画上的西班牙内战时期女牢中苦难儿童的头像,深刻理解画中蕴藏着的涵意,便在瓷盘上写下了:“孩子,忍耐着,光明在黑暗的尽头。1938年抗战中,严大哥赠、炎题。”写完之后,严兴让又把瓷盘置于炉火中烤烧好后,赠送给了彭炎。
图为抗战瓷盘。
彭炎离开景德镇到达南昌,后又转战皖南,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这块瓷盘放在自己身边,爱不释手。
抗战茶杯
国军抗日名将陈万仞(抗战初期,任国军第148师长出川抗战,因战功显著,升任第21军军长、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部由浮梁移防婺源,并参加了著名的“浙赣会战”。抗战时期,陈万仞曾率部驻防景德镇。在景期间,陈万仞与珠山八友交往甚密。1941年初夏,他出面找了一家窑老板,生产了一批抗战茶杯,并请大名鼎鼎的王大凡大师在白胎茶杯上绘画题字,然后把这些茶杯分送给其同仁。该茶杯形似现在的老板杯,是在传统水筒茶杯的基础上再创新设计制作而成的。这些茶杯立意新颖,激人奋进,杯身之上,是一幅潜心描摹的人物工笔,衬之以清逸雅致的古木、花树、山石。钟馗提剑,立于中央,铁面虬鬓,高大威猛,正气凛然。另有两鬼,畏畏焉焉,大惊失色,一鬼坐于地上待诛,另一鬼躲于石后,抱头惶恐。一幅钟馗打鬼图栩栩如生,精妙绝伦。正面落款:“紫面蓝袍鬓插花 驱邪降福仰卿家 而今到处妖魔厉 切莫宽同纵放他 子聪课长清玩 万仞赠于浮梁军次 黟山樵子大凡王堑并题。”落款中的“万仞”,即为杯之主人,著名川军抗战将领陈万仞将军。背面落款:“钟馗打鬼图”。
图为抗战茶杯。
陈万仞选绘此图定是以驱邪逐恶的钟馗喻我方抗日将士,而两鬼则为泯灭人性、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主人希望我军将士能勇猛征战,奋力驱逐敌寇,夺回秀美家国。众所周知。瓷器是易碎品,特别是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作为日常喝水的茶杯伴随主人南征北战能够保存下来确实不易。无独有偶,陈万仞与王大凡均生于1888年,亦均逝于1961年。名将之杯,名家之手,机缘巧合,交相辉映,造就了这只独一无二的抗战瓷杯。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川军抗战馆内,至今珍藏着一只陈万仞将军爱不释手的“钟馗打鬼图”瓷杯,那就是当时该批产品中的其中一只,也是目前发现仅有的一只。经鉴定,这只茶杯为国家一级文物。
抗战瓷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举国欢腾,万众喜悦。景德镇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义不容辞理承担起了抗战胜利纪念瓷的制作任务。当时,景德镇成立了“胜利壶”制作公司。胜利壶的基本造型借鉴了元代“四系小口扁壶”模样,园唇,口较大,肩稍圆溜,腹呈隋园形,平底,容积不大,约为20件规格。既可喝茶,也可盛酒;既可送人,也可自用;既可把玩,也可收藏。
图为抗战胜利纪念胜利壶。
上图的“胜利壶”,为新粉彩梅花图梨形茶壶,胎体轻薄洁白,釉面莹润光洁;茶壶中心画面是一枝颇具书法金石意味的苍劲红梅,梅以写意彰显俊俏,梅蕊以淡墨勾勒,红梅、青梅枝繁花茂给人以迎风扑朔之美;壶背书有“茶径琴韵书声”六字行书并有干支纪年款,壶上书法秀雅流畅,壶底有菱形印款依稀可辨“余□□”等字;壶把设计成圈形枝干,显得大气、清新、自然、脱俗;壶盖为圆形,壶首为鸟形,盖面四周写有“可以清心”四字墨书;壶嘴连接壶身处有扁形模印阳文繁体双面印,分别为“胜利”二字。此“胜利壶”画由国画家、擅长花鸟画、诗书画印均通的名家余翰青所绘,集名人、名画、名壶(抗战胜利纪念)于一体,甚为难得。
抗战瓷瓶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庐山美庐避暑时,想到抗战胜利应该举国欢庆,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维护和加强同英、美等盟国的友好关系,决定制作一些“纪念瓷”,并交给时任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的王陵基奉命操办此事。王陵基找到精通陶瓷工艺的专家、江西乙种陶瓷工艺学校的校长汪潘(江西乐平县人)。两人一同上了庐山去见蒋介石夫妇,蒋介石饶有兴致地对他们说:“景德镇的瓷器质地好,彩绘好,颜色釉都很有特色,过去为皇帝烧制的御瓷现在都作为珍宝在世界各国博物院收藏,为中国人争取了荣誉。” 当即提出要汪潘负责设计制作一批抗战胜利纪念瓷,汪潘当场表示坚决完成好此任务。
图为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抗战胜利纪念瓷瓶。
汪潘接到任务后,马不停蹄地赶到景德镇,立即组织彭友贤、张志汤、吴仁敬、赵金生、余昌骏等人,夜以继日赶制纪念瓷。经过多次商议,这批瓷器采用粉彩工笔装饰,并用赤金描绘或点缀,以“景德镇御窑”为标款。在遍寻能工巧匠历时三个月后,378件套“抗战胜利纪念瓷”顺利制成并交付。蒋介石夫妇惊叹不已,认为这批纪念瓷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尤其是粉彩工笔颇有“于肆傲之中而行其缜密,于工致之中而寓其高古”,代表东方民族深邃的文明。很快,这批瓷器以“中华民国”或蒋介石夫妇的名义,分别赠送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适时美国特使马歇尔正在南京,对“抗战胜利纪念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宋美龄提议,也送了一件仿古粉彩蝠耳鹿头尊给他,令他欣喜异常,视为珍宝。
(作者彭远汉系江西省景德镇市社科联常务理事、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抗日战争纪念网特约通讯员;黄杏群系江西省景德镇市全球陶瓷有限公司退休人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