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微风,宛如时光的使者,轻轻拂过苏北滨海县的每一寸土地,那棵屹立在英雄广场中央的百年老槐树,又一次迎来了如雪花般纷繁的花期。我静静伫立在广场,仰望着老槐树上层层叠叠的白色小花,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拽入历史的漩涡,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1949年春天。
“孩子,尝尝这刚做的槐花饼,今年的格外香甜。”八十六岁高龄的李大爷,迈着蹒跚的步伐,满是皱纹的手中递来一块金黄的饼子。饼面泛着恰到好处的焦香,花瓣的轮廓在其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镌刻着岁月痕迹的画。当牙齿轻触饼子,清甜的滋味瞬间在味蕾间迸发,如同春日暖阳穿透云层,而回味中的那一丝苦涩,又似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沧桑印记,承载着这片土地独有的记忆。
回溯到1949年5月,解放战争的烽火已然燃至长江之畔。滨海县工委书记陈振东,这位年轻而坚定的共产党员,像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夜奔波于各个村落。老民兵王大爷每每回忆起陈振东,眼中总是闪烁着敬仰的光芒:“陈书记那身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衫,就是他的标志。夜里,在那如豆的油灯下,他帮着老乡推碾子磨面,双手磨出的血泡,在灯光下格外刺眼。可他却只是憨厚地笑着说:‘这点儿伤,跟前线同志们流的血比起来,算不得什么。’”王大爷的手缓缓抚过广场的石栏,“支前模范村” 五个大字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倔强地彰显着那段光荣的历史。
然而,那个被槐花香气萦绕的黎明,却如一道深深的伤口,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叛徒的出卖,让陈振东落入敌人的魔掌,被无情地绑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儿童团员张奶奶,如今已白发如雪,每每提及此事,眼中仍泪光闪烁:“那些坏蛋用枪托狠狠地砸陈书记的腿,恶狠狠地逼他说出同伴的下落。可陈书记,他只是静静地仰着头,眼神坚定地望着树上的槐花,一字一顿地说:‘要杀就杀我,春天的槐花,还要开给老乡们看呢!’”
话音刚落,罪恶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仿佛是历史沉重的叹息。刹那间,满树的槐花如雪般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大自然为这位英勇的烈士举行的庄严葬礼,轻柔地覆盖在他渐渐冷却的身躯上。那年,陈振东年仅二十八岁,他的口袋里,还残留着半块没吃完的槐花饼,那是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眷恋。
岁月流转,这棵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老槐树,如今被滨海县人民视作珍宝,精心守护在广场中央。每年清明,“槐花祭”的传统便会如约而至。人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带着新做的槐花饼来到这里,以这种质朴而深情的方式祭奠英烈。我穿梭在摆满祭品的广场,发现除了传统的槐花饼,还有造型精美的“槐花糕”,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传承。
夕阳的余晖如金色的纱幔,缓缓洒落在广场上,人群渐渐散去,只留下我独自站在陈振东的雕像前。这时,我才注意到基座上刻着的那行小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微风轻拂,老槐树再次下起了“花雪”,洁白的花瓣悠悠飘落,宛如圣洁的天使,落在肃穆的纪念碑上,落在摆满祭品的饼糕上,也落在嬉笑玩耍的孩子们肩头。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迈着轻快的步伐,踮起脚尖,把一块巧克力槐花饼小心翼翼地放在雕像前,稚嫩的声音充满了纯真与敬意:“烈士叔叔,这是新口味的饼饼,可好吃啦,您尝尝。”她胸前的红领巾在风中烈烈飘扬,恰似一团燃烧的火焰,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夜幕如一块黑色的绸缎,悄然笼罩了整个广场,灯光次第亮起,将陈振东的雕像映照得愈发挺拔。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那里有滨海县新建的高铁站,列车如奔腾的铁龙,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呼啸而过;有灯火辉煌的工业园区,机器的轰鸣声奏响着发展的激昂旋律;还有书声琅琅的振东小学,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如同春日里最动听的乐章,那是未来的希望在绽放。
槐花又开了,这每年如期而至的“花雪”,如同历史的画笔,将红色的记忆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离开展览馆时,工作人员微笑着递给我一包槐花种子:“带回去种下吧,来年春天,它就会开花。”我紧紧握着这包种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深知,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正如同这小小的种子吗?只要我们用信念去浇灌,用行动去呵护,它必将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让红色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