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被遗忘的灵魂
来源:李岳波   2025-07-03 10:15:46

  2023年6月14日,原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少将旅长张镜远的侄子张步强、侄女张笑玲、侄孙女婿杨华等一行,从北京、南京、澳大利亚等地赶赴岳阳县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踏寻将军抗战足迹,寻找将军自戕遗址,并在荣家湾火车站北面的辛迪神水府庙前摆祀品鲜花,点高香红烛,泼烈酒浓茶,祭祀一位85年前为国捐躯的伟大灵魂。

  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张镜远,又名张祖鑑,古历1907年12月21日(阳历1908年1月24号)出生,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人,家中有兄弟姊妹共五人,他排行为老大,妹妹张祖华、张祖珍,弟弟张祖荣、张祖永。张镜远少时因其家境较富裕,幼时就在家乡运漕读私塾,少年时代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革命及新文化思想影响,立志勤奋好学,将来好励精图治报效国家。

  1921年,他在芜湖萃文中学学习,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阶段,中共党员恽代英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恽代英到芜湖市进行革命宣传,对全市学生发表演讲,号召青年学生组织起来,积极参加国民革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与贪官污吏作斗争等。张镜远受恽代英革命演讲的感召,以及当时风起云涌大革命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带头上街进行反帝反封建专制、反贪官污吏宣传及游行示威等活动,招致学校国民党右派组织的指责,被芜湖中学校方开除。

  被芜湖中学校方开除后,张镜远决心“投笔从戎”。1925年,他从报纸上获悉安徽巢县出生的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创办的陆军干部学校正在招生,于是毅然与几位同学结伴前往张家口报考陆军干部学校。

  陆军干部学校求学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后,经李大钊做工作,乘火车来到张家口就任西北军边防督办。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爆发后,在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下,因共产党组织的积极发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天津有许多参加反帝运动的青年大学生向往张家口,纷纷投奔到张家口的国民军中。面对大批爱国学生涌向张家口,李大钊建议冯玉祥在国民军中设立陆军干部学校,收容远道而来的反帝爱国学生,给以军事训练。冯玉祥接受了李大钊的建议,于6月份组建了陆军干部学校。

  1925年下半年,张镜远成功考入该校。在校期间,张镜远学习认真,表现优秀,被冯玉祥将军选中派其与另十位优秀学员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张镜远在该校学的是“工程兵”专业。1928年,张镜远学成回国,分配在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中任职。冯玉祥将军非常赏识张镜远的聪明好学和精明强干,所以重点培养。从1928年起张镜远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张镜远是一位军事人才,学成回国后编著《新战术原则图示》,由训练总监部审定后于1931年由南京共和书局出版,作为国军的训练教材使用。早在围剿红军时,张镜远就任第5师工兵营营长,对战斗工事的修筑很有心得,第5师许多胜仗得益于工事坚固,曾为全师赢得在中央军中备受推崇的地位。蒋介石组织庐山军官训练团时,张镜远被任命为筑城组教官。

  编遣入职第5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后,又将侵略势力伸向华北。1933年5月,冯玉祥在察哈尔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张镜远时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吉鸿昌部下的旅长。但由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为强调实现军政统一,对该组织不予公开承认,该同盟军最终不得不宣布解散,部队分别归顺为中央军,张镜远被编遣为进驻在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36军5师30团上校团长。

  因冯玉祥将军特别喜欢这个聪明好学、勇毅果敢、英俊帅气的小老乡,于是动员夫人李德全,将自己表妺袁美德嫁给张镜远。1936年,张镜远与袁美德在运漕完婚,婚宴设在五福和酒馆。就这样,张镜远与冯玉祥有了一层姻亲关系。

  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第36军由江西九江出发进入四川后驻守重庆待命。1938年2月,张镜远被选派参加蒋介石在武昌珞珈山举办的将校研究班培训,陈诚以“沪战的经过与教训”为题为研究班授课,总结了“政略影响战略”,以及有关对未来武汉会战,长江江防军事之重要性等。因张镜远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是“工程兵”专业,武昌研究班培训结业后,张镜远被调任为鄂北工程处副主任,负责构筑吴胜关防线工程,接着又去参加鄂东武穴江防工程。

  任务完成后,张镜远又重返四川重庆升任为36军第5师第13旅副旅长,当时第5师属第十八军黄维指挥,时任36军军长为姚纯,第5师师长为盛逢尧。不久该军扩编,张镜远又升任为36军5师15旅少将旅长。该新编15旅大部分士兵,是从四川当地征召来的新兵,才在进行徒手训练阶段。

  奉命出川奔赴疆场

  据国民革命军第5师山炮连连长王家峻回忆,1938年3月,他由第6师补充兵教育营编入第5师任山炮连连长。武汉会战打响后,盛逢尧主动请缨参战。1938年10月上旬,因武汉大会战前线吃紧,第36军第5师奉命出川抗战,拟改番号为新编23师,建制仍为第5师两旅四团制,师长盛逢尧,副师长王建煌,辖第13、15两个旅,第13旅旅长李弥,第15旅旅长张镜远,编入黄维的第18军,到岳阳后听从第32军团长关麟征的直接调配,到达城陵矶防线后,新编23师划归52军指挥。当时52军军长为关麟征,副军长兼25师师长张耀明,25师参谋长为覃异之。

  因时间紧迫,直到奉命出川前盛逢尧才接到8000新兵,加上原第5师仅剩的千余名赣军干部基干,组成新编23师。当时,陈诚命令武器全部放在重庆,到前方后领新枪使用。

  就这样,张镜远随盛逢尧急匆匆带着这赤手空拳的近万名热血青年,坐船奔赴湖北宜昌整训。

  城陵矶仓促迎战

  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后,为确保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巩固被占领区,并为进攻湖南建立前沿阵地,打开通往湖南内地的北大门,乃继续兴兵南犯。当时,日军系占领武汉后的乘胜追击,来势汹汹,兵锋似是直指长沙。

  在此紧要关头,新编23师被急调湘北,驻扎岳州、临湘、城陵矶一带,以阻止日军凌厉的南下攻势,为长沙的部署争取时间。当时军部和师部驻扎在荣家湾的辛迪神水府庙。该庙紧挨粤汉铁路,始建于清初,道光八年重建,山门两进,占地960多平方米,第一次湘北会战期间惨遭日寇飞机轰炸。由于盛逢尧将军伤势严重且有感染,正处治疗关键期,部队仍由刘采廷代理开往湖南。调到湖南岳州全师官兵仍是一支枪未有,后刘采廷设法向上领了500支步枪。眼看就要参战官兵手上还没有武器,这令尚卧病塌的盛逢尧十分着急,无奈之下致电给蒋介石报告,才又领了几千支步枪和一部分轻重机枪及弹药器材。

  11月初,盛逢尧将军得知日军攻至鄂南蒲圻、通城,距岳州、临湘仅一步之遥。他早就对日军屡犯我国土,蹂躏我百姓的兽行激愤不已,强烈的保家卫国的军人使命感,今再也无法安心在医院治疗,坚决要亲率全师与日寇打一仗,以泄满腔的民族义愤。他立即中断养伤,甫由宜沙赶到前线替下刘采廷指挥部队。此次鄂南湘北阻击战事,新编23师先归樊松甫后归关麟征统一指挥。

  城陵矶南绾三湘、北控荆汉、东临粤汉铁路、西接岳阳城,扼洞庭湖贯通长江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守卫城陵矶,盛逢尧立即召开师部会议部署守备任务,命李弥的13旅两个团防守临湘及岳州铁路、公路一线截击日军,张镜远15旅的一个团守备于老临湘县城,另一团置于城陵矶沿岸阻击日军登陆。

  当夜,盛逢尧不顾自己重伤初愈,亲自奔赴于老临湘县城、城陵矶、桃林等地督导构筑工事,架设通讯器材。张镜远率领部队进入城陵矶防地。但一切尚未妥当,日军就迅速当面袭来。

  孤军喋血三昼夜

  其实,11月初,国民党军为阻截日军继续南犯,就炸毁了滩头石桥和长安、云溪铁路桥,并在羊楼司截击日本侵略军,后被日军突破阵地,纵火焚烧羊楼司街。

  11月9日(农历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军以空军掩护协同,一路沿铁路攻取长安,另一路沿长江而上,由新港登陆后侵入陆城,火烧陆城街,新编23师各团全部与敌接战。在老临湘县城方面,日军今村支队的兵力猛烈攻城,守备老临湘县城的一个团顽强阻击,打退了日寇数次进攻。但由于战前准备仓促,工事、通讯均不完善,临湘守军伤亡甚重。午后,日军又发起进攻,并以战机数十架投放烧夷弹,老临湘县城顿时火光冲天,守备工事多是木架构,官兵已难坚守。

  因通讯不完善,盛逢尧在师部发出一批又一批传令兵,同时命15旅旅长张镜远前往督战,等张赶到为时已晚,至傍晚临湘县城即被日军突破,整一个团伤亡过半,剩余人员由张带领收缩于城陵矶江岸一线。

  在城陵矶方面,日军一部与海军协同进犯沿岸,企图强行登陆,旅长张镜远亲自督战,借助有利的岸防优势,集中火力痛歼来犯之敌,激战至傍晚仍在坚守阵地未退半步,约歼灭日寇两百余人。在右翼公路方面,日军虽多次冲击,均被13 旅旅长李弥率部一一击退,约歼灭日寇百余人。抵黄昏后,盛逢尧见天色暗了下来,敌机无法发挥优势,且13 旅白天受损甚微,战斗力最强,故令旅长李弥率13旅乘夜袭击日寇。是夜右翼13 旅发动主力攻击,以猛烈火力痛歼当面之敌,一举冲到敌内缴大炮数十门、骡马三百余匹、步机枪数百支、毙敌数百人、伤敌甚多,敌狼狈向北逃窜,13旅一路追击猛插日军纵深。盛逢尧马上意识到李弥插人过猛,白天敌机出动则难坚持。于是当即建议关麟征:以其52 军趁夜黑随13旅全部挺进,追击日军,扩大战果,巩固阵地。他本人则亲往左翼城陵矶再督15旅组织反攻,确保收复老临湘县城据点,如此敌明晨则不敢向我进攻了,否则天明后敌空军出动飞机轰炸,则恐既得战果亦难保有。但关麟征对此建议充耳不闻,临湘县城长安被日军占领。

  11月10日(农历九月十九日)天明时,日军出动飞机八十余架。新编23师各团因缺少防空武器,坐使右翼13 旅两团和左翼15旅两团陷于狂炸之下,城陵矶沿岸及公路两方面坚守得异常艰苦,全师将士顽强抵抗,损失甚重,而关麟征部却始终按兵不动。

  11月11日(农历九月二十日),城陵矶方面日军以飞机数十架轮番轰炸沿岸阵地,午后又出动军舰二十余艘持续炮击,主力部队发动强攻登陆,15旅退守东岸高地仍在奋力坚守。旅长张镜远向盛逢尧报告:日军陆海空协同猛攻,全旅伤亡甚大,请求增援。营长张定标以下全团伤亡连排长三十余员。盛逢尧命令:人在阵地在,要其死守待援,并着令副师长王建煌前往督战。

  旅长李弥率部且战且退,竟一日浴血奋战,始终未能摆脱日军,眼看全旅难逃被全歼或俘虏的厄运。李弥悲壮地向盛逢尧报告战况:如得不到增援,职唯舍身成仁。至夜,15旅张镜远报:全旅建制几被打残,营连以下干部诸多阵亡,阵地上尸山血海,军心已散,城陵矶不守。盛逢尧只好传令给张镜远:尽量收容溃散士兵,交替掩护撤出阵地到岳阳城内休整。

  盛逢尧考虑到城陵矶已失守,岳阳的门户洞开,关麟征部已南撤汨罗,岳阳也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他命令部队在岳阳城内稍作休整后继续南撤,同时,派王建煌副师长赶往汨罗一带,拦截收容溃散的士兵。岳阳即被日军占领。

  据统计,城陵矶战役中新编第23师共阵亡官兵达三千人,日军阵亡也有近千人,缴获日军大炮数十门,骡马三百余匹,步机枪数百支。

  张镜远悲愤自戕

  城陵矶战役后,国民党当局听由陈诚一面之辞,对盛逢尧及其部队作出极不公正的处理,引发了一些较大的事件,但依据盛逢尧将军后人提供的盛逢尧自述生平为:“是役未能趁夜扩大战果殊为可惜,卒以援军不继,又遭敌陆海空联合之强大兵力反攻,而关部第52军则先我师后退岳阳,使本师左右翼阵地均告不守。我师伤亡甚重,以后全部遭受惩处,余被处撤职留任的处分,全师拨编各部补充,第15旅旅长张镜远愤而自戕。是乃陈诚搞神搞鬼之所至,痛心已极最后乃下决心抗战时期有一点力量尽一分力量,故派人与陈诚商定暂维现状以观后效,故在抗战期间能发挥作战力量即基于此。”由其自述的结果来看,旅长张镜远因此战愤而自戕,盛逢尧将军受了处分,蒙受了冤屈,但他为顾全抗战大局忍气吞声与陈诚商量,部队得以保全暂维现状。

  此时,盛逢尧正在长沙养伤,闻讯赶回部队,得知爱将张镜远愤而自戕,痛心已极去找陈诚讨说法,要去向蒋介石理论。陈诚急忙拦住他说,委员长正在为武汉失陷、长沙大火恼火,他对此事已亲自下达了手令,你去闹一下就能改变吗?张镜远本就是由我处理的,他的行为是由于在战场上擅自撤退,而畏罪自杀。你盛逢尧如能回去稳定部队,这件事可以从长计议。盛逢尧思忖,既然陈诚答应从长计议,自己也只有委曲求全,当下首要是保全部队和将领,不至于落下抗战逃兵败将的骂名。于是,盛逢尧打定主意,又返回到了自己的驻地。如此计议,盛逢尧觉得有可能搭上了自己的爱将张镜远,让他这样的忠勇之士,连日本鬼子的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却成了国民党军中派系倾扎的牺牲品。

  城陵矶战役,盛逢尧部在总部主力撤离,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以一师装备粗劣、缺乏训练的兵力抵抗军力和装备均数倍于已的日军,浴血几昼夜,其惨烈可想而知!

  张镜远被厚葬

  张镜远自戕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及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同日以相同的内容报道了这一不幸事件。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廿八日(1938 年11 月28 日),《中央日报》第二版以《城陵矶战役·张旅长自戕》报道:“(中央社汨罗二十七日电)城陵矶之役,我军旅长张镜远,率部与敌力战,后以敌海陆空大举进攻, 阵地终被突破,该旅长羞愤无以,愧见国人,日前在荣家湾举枪自尽。陈司令长官,嘉其忠贞,已传令厚葬”。事后,陈诚在三十六军军部一次总理纪念周上表扬张镜远不愧为革命青年军官。之后,张镜远的棺柩被送往长沙南门火神庙暂厝,逾年,盛逢尧师长又安排部下将张镜远棺柩迁葬于长沙岳麓山阵亡将士公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5年8月24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张镜远名位列其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岁月终究带不走那一个熟悉的姓名。张镜远为抗战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也是湘北抗战前夕牺牲在岳阳地区军职最高的将领。抗战岁月永远不能被忘记,张将军的功绩不可磨灭,他的英名更不能被忘记,后人应永远铭记。

  资料来源:

  1、2023年6月14日在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采访张镜远侄女张笑玲、侄孙女婿杨华口述资料;

  2、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廿八日(1938 年11 月28 日)的《新华日报》《中央日报》;

  3、《中华民国海军史料》《岳阳古今军事纪实》《岳阳市情网》《岳阳百年大事记》等;

  4、《抗日赣军将领盛逢尧生平略考》,黄礼霖、张来福著,团结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

  5、1985年6月6日覃异之出具的《张镜远旅长殉职见证》材料, 1987年3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出具的《关于抗日时期牺牲的张镜远烈士情况》材料,1987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含山县委员会办公室出具的《关于要求追认原国民党少将张镜远为抗日烈士的函》材料;

  6、1985年出版的《陕西文史资料》(第二十辑)覃异之、姚国俊撰写的《回忆关麟征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7、1938年11月11日-14日侵华报纸《东京朝日新闻》《支那战线写真》第七十一报(1938年11月30日编印)画册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