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母亲与残破的河山(四首)
来源:文/吴晓川   2025-07-03 10:32:54

  母亲与残破的河山(四首)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卢沟桥的残月

  石狮子的瞳孔裂成弹孔,盯着那个漆黑

  的子夜,永定河校准了河水的流向

  有人将断弦的琵琶沉入河床,低沉,深情

  有人趁着月色打捞起锈蚀的炮筒,每个桥孔

  都流过热血与荣光,你能听见奔腾的余音

  侵略者的刺刀挑破7月7日的日历,挣扎

  惟有挺直的脊梁在炮火中淬炼成青铜

  用带血的绷带包扎母亲残破的河山

  枪林弹雨,战壕里,蒲公英也在啼血

  碎裂,弥合,碎裂,用尽全部的气力与悲伤

  石桥之上,条石的裂缝发出爆破与呐喊

  最危险时刻,与自己告别,八百米的战壕

  挺立起来,在硝烟里嘶鸣,在绝境处重生

  钢盔的凹陷,传出惊天动地的雷鸣

  轰隆隆,唤醒雕栏上沉睡的石狮

  唤醒坍塌城垛上的黎明,庞大而沉重

  阻挡,残月的光晕,漫过北平城的皱纹

  愤怒的眼睛喷射出火焰,还我河山

  台儿庄的断墙

  1938年,城墙缺口处,血落在墙根

  那被风化的呐喊,依然卡在墙缝里打滑

  陷落的滕县,王铭章用自己的肋骨

  抵住危在旦夕的城门,直到脊椎化作旗杆

  藤蔓爬过台儿庄的断墙,散落的绷带

  缠绕滴血的黄昏。暗斑是遗书的拓印

  “子弹打光时,请用牙齿咬住运河的水声”

  孙连仲的望远镜,坐标,瞄准魔鬼的脑壳

  最后一声号角,刺破黎明的茧

  城外的刺刀开出梨花,坂本支队的番号

  在火牛阵的烈焰中狼嚎鬼叫,燃成灰烬

  未曾冷却的呐喊,结晶成不屈的脊梁

  墙内和墙外,尸横遍野,把时光调出

  泥土和黑夜被铁蹄无情地碾碎

  发烫的枪膛灼伤华夏的年轮,枯萎

  黧黑的城砖,筑成我们血肉长城

  太行山的褶皱

  青纱帐和高粱地举起卷刃的大刀

  伤痕累累的军号嘹亮了暮色,山洞成兵工厂

  手榴弹、地雷锤炼莽莽苍苍的山野

  赤裸脊背,树根盘踞,英雄冷却了体温

  桔梗、藤蔓和旗帜,拼成谁的沙盘

  草鞋掉落,满目疮痍,荒地的褶皱里

  烟叶被卷进《论持久战》的折痕

  字里行间散发出浓浓的硝烟

  狼牙山的风,撕扯着云朵,横断山

  五块黢黑的滚石从悬崖边坠落,松脂

  持续裹住凝固的誓言,风吹走他们的影子

  僵硬的琥珀,在月光里,在刺刀上淬火

  80年了,太行山的脸仍青筋暴突

  战争就像野火,不打出一条隔离带

  火就会烧到母亲的家园,纤绳勒伤她的血肉

  熏黑的指节,把山塑成一座伟岸的丰碑

  老母亲的针线

  纺车把星光织进绑腿,模糊的镜像

  每转一圈,银河就短一寸,散光

  线锤坠着沂蒙山的雪,榆树的枝丫

  白发丈量着儿子出征的距离,声声喊

  油灯在窗台伫立多少个夜晚,肩胛

  照亮补丁摞补丁,惦记和等待

  针脚穿越枪声,缝合被暴虐撕咬的伤口

  布鞋纳进满地火种,藏着破晓的鸡鸣和旗帜

  搜山的刺刀逼近岩洞,母亲背上着襁褓中

  的病儿,稚啼将刺破伤员和乡亲的遮蔽

  含泪,塞进一团柔软的绵絮。当豺狼退去

  洞底风起,绵絮和窒息的小孩一起飘向山底……

  寒冷是封不住的,冰雪是压不垮的

  乳汁在陶罐里发酵成火药,灼烫

  母亲用纳鞋底的麻绳,串起散落的弹壳

  在风中叮当,在风中怀想

  吴晓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协监事长、泉州市鲤城区作协主席。已出版散文诗集《与山对坐》、诗集《面朝大海》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