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抗战精神:一部血与火铸就的华章
来源:文/项见闻   2025-07-11 15:09:23

  一

  80年过去了,那段血与火铸就的记忆,我们一天都没有忘记。今天,如果800座烽火台同时睁开眼睛,中华民族所有的枪口,马上会喷射出不屈的吼声。

  平型关,台儿庄,闪耀在历史中的名字,渐次归来,把历史唤醒。卢沟桥的枪声,沉淀为民族同仇敌忾之根。

  从松花江畔,到太行山下;从江南水乡,到塞北高原,一寸山河一寸血,山河铭记着血染的历史。

  我在疮痍中,看到先辈们坚毅的面孔;看到先辈们站在长城边,为后人种下希望和勇气。

  二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旧弥漫着悲痛。数不尽的同胞冤魂背后,都是无法抹去的伤痕。

  回望这片土地上伟大的抗争精神,只需一根火柴,就能点燃我们背水一战的决心。

  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

  一尊尊站在硝烟里的雕塑,把生生不息的火种,撒满华夏,以激昂的战歌,捍卫山河。

  他们的名字,是丰碑,也是民族不屈的象征。

  三

  祖母在简陋的粗布补丁里,缝进国仇家恨。祖父的骨灰盒里,至今留有生锈的弹片……

  今天,如果时间能穿越到80年前,抗战之名,必会把我化作一枚射出炮弹,在敌群里发出震天的回响。

  如果记忆里仍有硝烟,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挺起胸膛,前赴后继地奔赴疆场。

  四

  苦难的旧版图上,红星一次次闪耀。延安窑洞灯火,照亮国人,也照亮脚下的大地。

  一碗沂蒙山的小米,将复兴梦想滋养,或为松柏,或长成高耸的脊梁。

  为民族浴血奋战的人,注定不朽。当我写下八女渡江,写下狼牙山五壮士,壮烈的呐喊定会锁住岁月,吞下万里悲声。

  80年来,无论我们截取哪一段壮烈,都是一团团火焰,照耀我们奋勇前行。

  五

  放飞一只白鸽,就是放飞一份和平的祈愿。

  80年过去了,沿着岁月的脉络,追溯英雄足迹,总有一种情怀,激荡我们心中的热血。

  在党旗国旗面前,我们誓言如岳,志比苍穹。

  英雄的精神,是燃烧的燎原之火。

  80年前,明明是被战火侵袭,满目疮痍的家园,我们却偏要在破碎的河山上,种出繁荣昌盛的祖国。

  六

  当我写下坚韧的人民,写下四海一心,长江黄河,奔腾不息,穿过昨天、今天,也必然会穿过明天。坚定,执着,成为永恒的信仰。

  一幅56个民族绘成的画卷,彰显了众志成城,抗战精神,已长出新的生命。《论持久战》里阐述的远景,以另一种方式达成。

  精神不是空洞符号,在历史与现实中,自有催人奋进的能源,输入心里。民族复兴的乐章奏响之时,自有绵延不绝的动力,将这一部写好的辉煌,一一呈现。

  七

  80道年轮里生长的,不只是记忆,更是永不弯曲的,龙的脊梁。后人用弹片锻打造犁铧,在焦土中播种星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80年过去了,记忆在哪里,抗战精神就在哪里。燃烧着热血的土地,被烙在灵魂里的印记,让我们每天在各自岗位上,奋力书写以苦难开篇,以浩气之气长存的诗篇。

  国歌庄重激昂的旋律,唤醒我们的斗志。嘹亮的军号响起来,前赴后继的人,接过火种

  用英雄的骨血,书写新时代的檄文。

  项见闻,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湘鄂西红色历史研究会秘书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