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发现在一个破旧的木盒里有一本残缺不全的日记本。打开日记本,发现泛黄的纸张上面记录了一篇篇日记,有些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了,我只能费力地看着。这些日记有的是用铅笔写的、有的是用烧黑的木棍写的、还有的不知道是用什么颜色笔写的……我不禁好奇地翻看着这些字迹模糊的日记,这一看,不禁让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原来这些日记充满了枪炮声和战火硝烟的气息,我仿佛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和军号的嘹亮声……
1943年5月12日 星期三 阴
今天,驻守在长沙一带的一小队日伪军大约一百多人,气势汹汹地进山扫荡。我新四军第七师二营三排的战士们奉命阻击敌人。战斗在清晨7点钟打响。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时,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我三排的战士们轻重武器一起向敌人猛烈射击。面对突如其来的枪声和爆炸声,敌人顿时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只得胡乱射击。我军趁敌人站立未稳,一个冲锋打退了敌人。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仓皇逃跑了。此次战斗,共俘虏2名日军、6名伪军,缴获枪支18支,子弹1000多发。我共射出12发子弹,扔出2颗手榴弹,缴获1支三八大盖。此次战斗,是我参加新四军以来,参加的第28场战斗。
1944年8月1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又有37名热血青年来到部队参加了新四军,我们排来了8名新战士。这些新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他们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怀着一颗杀敌报国,让劳苦百姓翻身得解放的强烈愿望参加了新四军。这些新战士里有一个叫李昌木的新战士,和我还是老乡,我俩是一个村子里,曾一起给地主家放牛。他兴奋地告诉我,这次村里共有6名年轻人一起参加了新四军。他一来就央求我教他怎样打枪、抡大刀。我兴奋地说,我们一起苦练杀敌本领,多杀鬼子,立战功,戴大红花。
1945年1月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在根据地举办了一场军民联欢会,新四军战士与当地老百姓共同联欢,联欢会充满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师长曾希圣也来到现场观看演出。战士们表演了一个又一个精彩节目。《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成为战士们表演最多的曲目:独唱、二重唱、大合唱,节目精彩纷呈。乡亲们表演的独幕剧《斗地主》,引起一阵阵热烈地掌声。抗日战争进行到艰难时刻,但是我根据地军民依然对未来取得最后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联欢会展现了我抗日军民决心抗战到底,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决心!
1945年5月21日 星期四 雨
在昨天长沙外围一次伏击战中,为了保护新四军的军旗,军旗手王大森不幸英勇牺牲,年仅18岁。王大森16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在战斗中,王大森英勇顽强,奋勇杀敌,他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了保护新四军的军旗, 先后有几个新四军战士英勇牺牲。他叫陈东水,山东人,他身体壮硕,身背一把三尺多长的大刀。他挥舞起大刀来,像一阵寒风“嗖嗖”地刮过来,人称“陈大刀” 。 一次,“陈大刀”与战友们袭击一座鬼子的炮楼。他抡起大刀左砍右劈,敌人倒下一大片。突然,他看到一个鬼子端枪正要向高举军旗的新四军战士射击,他飞身跃起,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了飞来的子弹……
他是一名军旗手。新四军解放了他的家乡后,他就跑到新四军队部要求参加新四军。首长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放牛娃”。首长看到他个子矮小、瘦弱,就交给了他一面军旗,让他当一名军旗手。他高兴极啦,把那面军旗紧紧地抱在怀里,像捧着个宝贝似的……
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军旗手”高举军旗向前冲锋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牺牲时,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军旗矗立在地面上,双手紧紧地攥住旗杆,鲜血染红了军旗下地面上的泥土……
……
看着这一篇篇充满着战火硝烟气息的日记,我心潮澎湃,热血涌动。我想,这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遗产,我要将这本“抗战日记”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人们永远不忘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我们的前辈们是怎样在那种困难条件下,浴血奋战,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李良旭,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美国心灵鸡汤出版公司》等30多家媒体签约作家。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多篇文章在全国文学大奖赛上获奖;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考语文试题”、“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公务员考试参考书籍”;其作品并被收录在“中学生写作素材和范文”、“高考素材必读题”、“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等;先后出版了《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看见自己绚丽的影子》等多部作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