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忆父亲——我的父亲:李馀骐
来源:投稿:郑亚明 作者:李文建(执笔) 李文乐、李文慧、李文芳 李文玲   2025-07-15 11:05:00

  引 子

  新华网云南频道2011年9月5日电,云南省腾冲县4日举行“滇西抗战纪念馆”奠基仪式,纪念馆预计将于明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盟军、爱国人士和滇西人民为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及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牺牲,从1942年至1945年历时三年击退了由西南边境进犯滇西的日军。腾冲作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抗战英雄,于1945年建成了“国殇墓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建成了“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云南省十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纪念馆选址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冲“国殇墓园”东南侧,占地22.02亩,项目总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将设11个展厅。“滇西抗战纪念馆”建成后,将展出有关滇西抗战的重要文物,并在“远征军抗战纪念墙”上镌刻远征军将士姓名。

  二零一二年二月,中国共产党腾冲县委员会给我打来电话。告知,你的父亲李馀骐,中国远征军第2军第76师228团机枪连上尉连长,经由我远征军抗战资料收集组于2009年在云南省档案局第56---2---446卷宗查证收录,已于2011年9月刊刻于国殇墓园内的中国远征军“华岳英魂纪念碑”。并将刊刻于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的“远征军抗战纪念墙”。千秋万代永载史册。望适时前来瞻仰。我们将会热情欢迎。我的心中一阵痉挛........

  为了这永久的纪念,我偕同三个弟妹,于当年初春的季节,来到这片热土,来到这片父辈们在此与日寇殊死战斗流血牺牲的地方,国殇墓园。 这是为了纪念在腾冲战役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和爱国群众,1946年7月7日,腾冲人民在李根源先生的倡导下,于城效小团坡一带为他们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安息地。2011年9月政府又在园内建了华岳英魂纪念碑,纪念那些在腾冲战役中的有功人员。

  看到那高大的华岳英魂纪念碑,看到了清晰地镌刻在上面的父亲名字: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76师228团机枪连上尉连长李馀骐,我不由地用手深情地触摸着,触摸着,止不住热泪盈眶,兄妹相拥而泣。亲吻着这片热土,叩拜着献上鲜花,向高山,向峻岭大声呼唤:爸爸,我们来看您了,您不愧是我们儿孙的骄傲和自豪.....

  看着这高大的纪念碑,看着您清晰的名字。我真情的感觉到,爸,您当年的血没有白流,爸爸您当年受的冤屈没有白受,您当年受的苦也没有白受。国家,承认你了!党,承认你了!人民承认你了!

  当云南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们闻讯赶来采访时。有一个记者问到:“李先生,你们能说一下,这么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径吗?他当年是怎样抗战的?是怎样和日本鬼子拼命的?他的家庭如何?后来的情况如何?这些,你能详细谈一谈吗?”一连串的问题?一时间,打开了我对往事的闸门,一件件往事,一幕幕心酸,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往事如烟,但并不如烟啊……

  抗日生涯

  1937年秋,上海,福山口。

  众所周知,这是“八·一三”淞沪抗战最要紧的时候,从履历中我们可以证实当时父亲部队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七十六师,我们就从其番号与首长查起吧。这几个人,父亲在档案中多次提到,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叱咤风云,了解他们就更能了解父亲的轨迹。

  第一个是王凌云。

  王凌云,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央军校(黄埔)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王凌云于1936年2月3日续任陆军少将,1937年1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受训。3月毕业返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王旅被调参加了上海抗战,担任构筑福山嘉兴线的国防共事。与日寇激战3昼夜,期间王凌云亦身先士卒,赤膊上阵;此战蒋介石亲为王凌云题写“福山铁军”;9月,被蒋介石擢升为七十六师中将师长。之后率部战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无数次与日军激战;参加昆仑关战役,武汉大会战,长沙大会战,南昌会战,岳阳会战,进攻宜昌,桂南会战。1940年4月,七九军王凌云部七十六师划归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管辖;1942年1月升任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七十六师师长。经湖北、四川、贵州、西康进入云南,6月25日升任第二军(辖第九师、第七十六师、新编第33师)中军军长。兼任滇西警备副司令,隶属中国远征军序列,参加滇缅抗战之松山战役,强渡乌江,与新一军会师,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被英美国家编入历史教科书里。蒋介石多次为王凌云授勋并为其题字“常胜将军”,后洛阳沦陷,王凌云的母亲辗转来到重庆,蒋介石又亲自为之题写“光慈博爱”。

  看见了他的抗战轨迹,就看到了父亲的抗战轨迹。从父亲参军之时起父亲就和他在一起,据父亲讲,父亲结婚时,王凌云的夫人就是母亲的伴娘。在档案中的看到的一份“揭发”材料中也提到父亲和他的关系太不一般了,揭发说所以父亲提拔为中校,是王凌云一手操办的。作为师长能身先士卒,赤膊上阵,可见战斗之惨烈。被当时的总统亲自命为“福山铁军”可见战士之英勇。

  我查了一下淞沪抗战日志资料“其中日军登陆金山卫:

  11月5日,日军第十军成功登陆杭州湾金山卫,立即向黄浦江突进。晚间,国军副总参谋总长白崇禧主张撤到吴(苏州)福(山口)。

  11月8日,太原、任县失守。国军于晚间下令淞沪战线向平嘉、吴福线转移。由于九国公约会议正在召开,蒋中正则电令前线部队(包括七六师)希望再守三日。

  福山镇之役

  也就是这个这个时候,王凌云旅被调参加了上海抗战,担任构筑福山嘉兴线的国防工事。父亲率部为前卫,行动比较迅速,拂晓时即到福山镇街口,王凌云旅长已在等候父亲。他告诉父亲,前昨两天,日军几次进攻,都被我军击退,要我军趁江上有雾,迅速去接阵地,避免敌发现目标。这时江面确实有雾,看不见日方兵舰,我军兵力十分单薄,十分担心敌人来攻。到10时左右,第三营和第一营团长到达,团长立即下令调整阵地,全团除留两个连作预备队外,其余都进入阵地。此时,父亲与营长到长江边检查了工事,站在工事上一看,计有十五六艘日军兵舰停在江中心,水兵正在冲洗兵舰,副营长精于射击,命中率高,瞄准一枪,就将一名水兵打掉在江里。日兵舰十余艘都向我营地发射,为时近两小时。福山镇到江边有二三华里的树林,被打成光秃秃的树杆。日本兵舰上的水兵在炮火掩护下,以橡皮船近十艘载着五六十名士兵携带着轻武器强行登陆,我营官兵沉着地以轻重机枪猛烈射击,打死日军十余人,伤二三十人,其余都撤回兵舰。可惜我军无炮兵,无力对日本军舰的轰射。

  鬼子的坦克更欺负人!他们每个军都装备有四百余辆坦克,进攻时,欺负我军没有反坦克炮,就摆在距我前沿几百米的地方,掩护步兵冲锋,那边“咚”一声,这边“咣”一炸,没有打不准的。机枪、迫击炮对付它,就像给它挠痒痒。日军在后继部队到来之后发动更猛烈的攻势,炮弹铺天盖地,雨点一般泼洒向守军阵地,炮火所到之处烈焰升腾,血肉横飞。父亲好几次都被埋在土里险些丧命。是战友们又把他挖出来。就这样中国守军拼死对垒,子弹打完了,就冲出战壕与敌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双方都死伤累累,日军每前进一步也要付出惨重代价。白天是日军逞威的时候,飞机、大炮、坦克齐上阵,把中国阵地前变成一片火海,守军只好退出阵地。夜晚,战壕里是一尺多深的水,这地方水位浅,战壕一挖,水就出来了。人,只有泡在水里战士们的脚全泡烂了。日寇却躲在军舰上喝着酒唱着歌,不时地朝我军阵地开着炮。但这却是我军反攻的大好时机,趁着敌人优势装备无法发挥威力,一阵猛打撵出敌军,夺回白天丢失的阵地。日军进攻往往从天蒙蒙亮即开始,先以飞机轰炸为前奏,稍后即退去,再从己方阵地升起载人观测气球,引导海军及炮兵实施二次炮击,最后坦克掩护步兵推进。我军白天躲于棉花地,夜间控断公路,埋设地雷集捆手榴弹,设置障碍物并伏于两侧,待敌坦克出来受阻于障碍物之际,与后面步兵展开贴身肉搏。这种战法不失为聪明,屡收奇效。

  三昼夜狙击战出现的英雄,七十六师比比皆是。都说,日本鬼子打仗太欺负人,好多干部战士都打红了。打到最后,指导员振臂高呼:“弟兄们和鬼子们拼了!”这位战友冲向敌群时,胸、腹部连中数弹,为国家献出了他21岁的青春年华。第七连打红眼了的不止像这样的战士不止一人,二排排长抱着冲锋枪边打边咬着牙吼:“狗操的,你们来吧!”直到胸膛中弹,他的手指还紧紧勾住冲锋枪的扳机,子弹还在发射。

  福山口昼夜狙击战 第七十六师打的非常惨烈一连上阵地150名官兵,只撤下来10人。我营加上配属的两个连,血战白云山后,仅剩88人。

  在战斗中,很多阵地都是白天丢了,晚上组织兵力实施反击,夺回阵地后,迅速恢复工事,第二天,在大量杀伤敌人的基础上,相机撤出已经被敌人空、炮火力完全破坏了的阵地,夜间,在组织反击。通过反复的阵地争夺战,以空间换取时间,迟滞敌人的攻势;以时间换取空间,巩固我防御态势。

  随后我军700和701团在常熟附近狙敌西进,计时三日,以友军大部向南京方向撤退,留有一部在常州、无锡一带据守,此时第700团、701团及直属队奉命沿铁路向无锡撤退,第020团奉令放弃福山,撤职江阴,然后由江阴撤至无锡。福山之役到此结束。此后共与日寇激战3昼夜,期间师长王凌云亦身先士卒,赤膊上阵;此战蒋介石亲为王凌云题写“福山铁军”;9月,被蒋介石擢升为七十六师中将师长。之后父亲率部跟随王凌云转战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无数次与日军激战;先后参加了昆仑关战役,武汉大会战,南昌会战,进攻宜昌,桂南会战。

  11月20日,苏州失守,蒋介石宣布迁都重庆。

  冯玉祥将军以后评价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的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融化了!”)

  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对于宜昌战役,父亲更是九死一生:

  宜昌战役

  1941年秋,为策应湘北会战,第2军在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吴奇伟的指挥下,配合第32军宋肯堂部,对据守宜昌之日军反攻。是役中,父亲是第2军76师机枪排中尉排长。

  当时我第2军军部及直属部队驻鄂西的建始城及其附近,其所辖之第9师驻巴东附近,新编33师驻巫山一带,第76师(师长王凌云)驻长阳一带整训。

  第2军奉到反攻宜昌的作战命令后,除急电所部作战前准备,限期向指定地区轻装急进,集中待命外,同时 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第9师为主攻部队,顺江而下,密切配合江北的32军向宜昌方向挺进;以第76师由长阳野山关一带,经由三斗坪向南沱进发,趁夜幕渡江攻占宜昌外围的斋公洞、毛狗洞一带高地,作好策应与打援的准备,以掩护第9师的作战;以新33师为预备队,尾随第9师向姊归香溪集结待命,军指挥所则经由三里坝向两河口前进,逐次向茅坪推进。由于日机空袭频繁,多系夜间行军,其时将士多赤足草鞋,衣单被薄,寒风袭人,而沿途山地崎岖路窄,十室九空。虽满目凄凉,但士气旺盛,掉队逃亡者甚少,均抱必胜的勇气与决心。

  当时日军在宜昌江北宜当(阳)、宜沙(市)公路沿线均筑有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碉堡外有外壕、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各个碉堡间火力交叉,封锁极为严密。白天则敌机由宜昌起飞,四处侦察,夜间则以探照灯、照明弹向碉堡四周照视,又时值旧历中秋前后,皓月当空,增加了对敌进攻的困难。

  此次战役,给父亲印象最深刻而又难忘的一是:我军缺乏防空武器与炮火支援,未能扩充战果,致功亏一篑。当我第9师前锋部队于双十节之夜,猛攻宜昌外围的土城时,获悉32军先头部队亦已攻占了宜昌郊区的东山寺,并升起了国旗。有中外记者数人,已闻讯赶赴前线军指挥所瓦窑洞,准备随军进城,报道祝捷,我军将士更受鼓舞,以血肉之躯,报雪耻之仇,前仆后继,英勇进击,伤亡较重。而此时配属第一线的山炮连,虽克服重重困难,趁夜分解背抬,进入阵地,直接瞄准射击,无奈受射程限制(仅4000米),且火炮构造陈旧粗糙,命中率低,无法击中重要目标而掩护后继部队进攻,徒望空吁叹,空耗时间与生命。讵料拂晓后,敌机频繁来袭,施放毒气。我军又无防毒面具,光脚草鞋,官兵中毒者甚多,伤亡颇重,频频告急,不得不请示中途撤出。

  那些运下来的死者脚上身上都是脓泡,但他们面部仍表现出坚强英勇的形象,真是可歌可泣;而日寇灭绝人寰之残暴罪行,实令人发指。二是在是役中,为掩护主攻部队而英勇牺牲的我76师226团直属防毒排长罗国桢同学,他是归国参加神圣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爱国青年华侨,是我在黄埔17期的同学,毕业后同其他三位同学一道分配到76师工作的,正当226团打援战处于白热胶着状态时,罗国桢同学主动要求参加第一线战斗,他手持手榴弹,带头冲锋,身先士卒,跳进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内,正欲跃进时,遭到敌人暗堡的机枪袭击,不幸壮烈牺牲,他到部队不到三个月,就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诚不愧为我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噩耗传来,全军为之悲痛与惋惜。

  这次反攻宜昌战役,虽未能奏效进城,被迫中途停攻换防,但我打援部队在师长王凌云亲临指挥下,曾包围当阳来援之敌,缴获九二火炮两门,骡马数十匹,毙伤敌百余名,生俘数名。在围歼敌炮兵部队的战斗中,一个传令班长挥舞大刀冲人敌群,他身材魁伟,英武有力,被俘的一名日兵,就是被他砍伤后活捉的。他为此在战后获得了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的战功奖章。

  反攻缅甸

  要想了解缅甸抗战必须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 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了。战争开始以后没多久,我国仅有的几条国际交通线路就相继被切断了。1938年8月,由20万名中国民工修筑而成的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所有国际援华物资几乎都通过滇缅公路进入中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第一次远征军是为了保卫滇缅公路,1942年3月,国民党政府抽调了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到达缅甸以后,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后来因为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5月上旬,中英军队开始撤退。日军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少数战士跟随美国统帅去了印度,大部分战士都在杜聿明将军的带领下走进了野人山,他们准备从那儿绕道回国。在蛮荒的野人山中辗转三月,饱受艰辛,而最终穿越野人山回归国境的只有3000多人。 中国驻印军是一部跟随美国统帅史迪威将军去了印度的中国第一路远征军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和新编第二十二师。美国为了帮助中国装备和训练军队,在此设立了指挥部,由麦克甫将军 和各兵种军官组成。,这便是这支劲旅的主角。驻印军后来虽反攻入缅,但它的名称依旧不改,一直到打通中印公路,班师回国,它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称号。蒋介石还为尔后的森林作战作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选送了国内大批的优秀军官学习各兵种理论、技术和作战方法,大大提高了官兵的素质。父亲就是这时到印度新德里巴比拉英国远程突击学校学习丛林战术的。

  第二次远征军,成立于1944年驻印军反攻缅甸的初期,任务是从云南西部向缅甸反攻,与驻印军里外呼应。司令长官起初是陈诚将军,后来是卫立煌将军。报章上多称之为滇西国军或滇西远征军,他们分别是二十与十一集团军,在怒江两岸、腾冲、松山、龙陵等处,取得许多辉煌战绩,光复旧滇缅公路,与驻印军在芒友会师。(父亲在十一集团军第2军76师228团任机枪连连长)。

  印度,英国远程突击学校

  一九四三年十月,父亲奉命到印度新德里的巴比拉村英国远程突击学校学习丛林战术。接到命令后我们是坐飞机去的走的是驼峰航线,只有走这条路缅甸已被日军占领,公路封锁了。原以为坐飞机舒服没想到一是太受罪,二是差一点要了命。太冷差点冻死,登机时听说要发新军装就把身上的衣服脱给战友了。战友的军装在战火中早就打烂了.可没想到飞机上竟然那么冷,差一点冻死。唉,没办法,咱们穷啊!再有就是日本人的飞机,我们一共去了三架飞机,日本人就打下来两架。我的好多战友就这样牺牲了。

  就这样,九死一生,父亲终于来到了印度。

  中国驻印军驻地在那个著名的盟军中国大本营--兰姆伽训练基地,由中国远征军先期入印的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及随后败退的杜聿明第五军残部共两万人为蓝本,后来又从国内空运来的三个整编师和大批从军学生也陆续开到这里接受装备和训练

  兰姆伽原来只是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偏僻小镇,小镇四周除了干旱的河滩和荒凉的山谷,还有一座上次大战时期遗留的战俘营。一九四一年英国人还在这里关押过两万名从北非俘虏的意大利战俘。后来盟军在缅甸遭到失败,亚历山大根据英美两国达成的协议,将兰姆伽及其周围数百公里山区划出来供美军使用。

  中国新兵到来后。美国人把他们集合起来,带到一座特设的卫生清洁站,依次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洗澡、理发,清除污垢,打预防针,等等。脱下的衣裤堆在一起,泼上汽油烧掉。头发胡子一律不许保留,统统剃干净以防传播寄生虫。经过一番修理,新兵仿佛卸掉许多包袱,个个觉得轻松愉快。清洁毕,开始分发军需品,军需官按名册清点,逐一领取。

  很多人由于对美国人的物质奢侈感到极大惊讶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物品计有:咔叽布战斗帽、钢盔各一顶;钉有铜钮扣的咔叽布军服(夏冬装)各两套;羊毛衫夹上衣一件;棉织内衣内裤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副;帆布胶鞋、大头皮鞋各一双。还有毛毯、橡胶雨衣、橡皮垫褥、水壶、手电、遮风镜、防蚊头罩、毛巾、铝饭盒、行军背囊,等。当全副武装的学生兵唱着歌列队走出机场的时候,他们个个昂首挺胸,心中充满做人的尊严。

  美国人在兰姆伽开设了许多军事技术学校,比如战车学校、通讯学校、工兵学校、指挥学校等等,还有专门训练炊事兵的后勤保障学校。步兵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训练场地来进行。在兰姆伽,所有教官都是美国人,翻译由学生兵担任。中国官兵分开受训,训练内容按照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教程来进行。由于美国教官执教严格,不循私情,中国军官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怨言颇多。这就是后来郑洞国将军回亿录《中国驻印军始末》中所说"受尽美国人的气"的重要原因。但是士兵们却较少类似的感情包袱,他们认为美国教官似乎更通情达理,不似中国长官来得凶狠粗暴和作威作福。

  中国士兵在这里头一次扔掉老式"汉阳造",换上美制M4"汤姆式"冲锋枪,头戴防弹钢盔,配发进攻型手榴弹。每个步兵班配备轻机枪若干。同时,步兵在未来的战争中还将得到来自空中的强大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这样,中国驻印军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上已经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A级标准,步炮比例达到三比二,第一次从武器和火力上压倒日本人,从而使打败和消灭这些不可一世的东方强盗成为可能。

  在英国远程突击学校,父亲除了学习了丛林战术外,没事时,教官还教会了父亲开汽车,装甲车等机动装备。没想到这一手改变了我的人生。不久父亲从76师被调到第2军军汽车大队任大队长。后来就是二十兵团汽车大队大队长。

  1944年父亲在第2军76师228团机枪连任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接到命令准备从云南向缅甸反攻。部队因换美式装备,军部成立军官队和军士队,调各师部份军官与军士受训,调228团团长段国杰任军官队队长,并命带一个示范连到军部作示范,到云南顺宁县军部。训练了约两个月回部,全军一律换三0三步枪,每连增加24支汤姆森冲锋枪,大炮4门,火焰喷射器1部,1944年2月,76师开到顺宁县营盘街,做好了反攻的准备。

  智攻平戛

  1944年5月,军部命228团进攻平戛,并调副师长陈济光协助 团长是段国杰。( 段国杰 少将。字植材,河南洛宁人。1943年任第2军76师228团上校团长兼第2军军官队队长,1944年参加滇西对日反攻战,1947年任第13绥靖区第4处处长,1948年任第15军243师少将师长,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第50军167师副师长。后又陆续担任地方职务,历任湖北省内河航运管理局副局长、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等职。2000年2月7日10时许,因病医治无效,在汉口台北路寓所中与世长辞,享年90岁。) 师政治部命父亲同先头部队渡怒江,发动群众,组织军民合作站支援部队作战,部队开到怒江两岸。这里是云南的横断山脉,两岸山顶用肉眼就能看见,但一下一上就要走大半天。怒江河面只有几十米宽,水深不能徒涉。河内没有船支,邻近有两个渡口,汉拐渡和上游的龙潭渡。我军部队在汉拐渡西面山上,就派工兵连在汉拐渡扎木排。平戛的日本鬼子知道了,就在渡口东面山上的南奔构筑工事,以图待我渡江跑上山精疲力竭时消灭我们。第二天父亲找着两个对道路了解的山民,利用夜间将部队领到龙潭渡,由工兵将几十只橡皮艇、木排放在河内,将部队渡到对岸,在拂晓前将部队带到敌人阵地的后面占领位置,向鬼子阵地袭击,打得鬼子狼狈不堪,慌忙逃窜,连军旗都丢掉了。段团长率团追击,到平戛最高的"大尖山"将敌人消灭,命工兵连占守,一口气地攻占了平戛街子。段团长未经全部搜索即发电"占领平戛",军部、师部一齐渡江过来。这时残存的部份敌人又迂回将"大尖山"夺去。段团长慌了,急忙率三个营回转攻"大尖山"。他说若攻不下"大尖山",我便自杀在"大尖山"。官兵听了士气高昂,一鼓作气,猛冲猛打,将敌消灭大部,剩余残兵逃到拱石洞内,利用夜间开辟一条小道跑掉,平戛收复了。这时我9师又攻克了象达。

  血战红岩山

  1944年8月,228团由副团长冯心斋任团长,奉命攻击红岩山,这时正是雨季,每天每夜都在下雨,部队补给困难,便在"三村"成立军民合作站,由平安乡杨乡长任站长,发动群众卖粮支援部队。山区群众储存的粮食不多,所收集到的玉米也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部队在山上找野菜充饥,有的士兵脚都被雨水泡肿了,合作站又发动群众剥棕树的棕与士兵包脚。

  鬼子在象达、平戛失败后,在红岩山构筑了坚强的工事:一道簏柴,三道铁丝网,又在地堡前面地上布满了很多竹签。228团攻了8次。牺牲很大,三营营长受伤,八连连长牺牲,副连长受伤,六连连长牺牲。这时,军部准备进攻芒市,为解决粮食问题。经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电告第2军,等7l军攻下龙陵,再攻芒市,并令第2军派部份人在桐果园阻止芒市鬼子增援龙陵。

  一直到雨季结束,远征军长官部卫立煌调派飞机前来助攻,共进行了9次攻击。第一架飞机在鬼子的主阵地丢了一个燃烧弹,阵地上成了一片火海,另外两架飞机投下来的炸弹摧毁了鬼子工事,三架飞机成剪刀式的俯冲下来向鬼子扫射,228团勇猛地攻击并占领了红岩山阵地,鬼子伤亡惨重,只剩下少数狼狈逃窜。战后我曾写了一首丘八诗:八攻红岩九涤平,壮士热血洒边城,天公有感长落泪,雨打黄花慰忠魂。

  鏖战桐果园

  我师227团1944年10月奉命开赴桐果园,会同200师的1个团共同阻止芒市鬼子向龙陵的增援。敌人利用夜间疯狂的攻击,激战几个小时,200师不支撤退,一营营长向团长杨庆孚电报,"敌人不惜战死,蜂拥猛扑,200师已经撤退,我右翼阵地受到威胁,是否撤退?"团长杨庆孚说:"我就在这里,坚决不退却。"官兵在团长的感召下应用战斗,当鬼子进攻到阵地前时,冲锋枪、手榴弹一阵齐射猛投,打得鬼子尸首遍地,最后鬼子只有抱着尸体后退。

  进军芒市

  1945年2月第2军进攻芒市,这时敌人已经损失惨重,没有多大的抵抗力,一经接触,就向后溃退,丢下遍地的物资,我在这里拾得一个降落伞和一面日本旗,上面写着"新武运长久",画了很多符。部队占领芒市后,第2军继续前进,经过猛嘎、遮方、畹町,进入缅甸的九谷南坎,一直到芒友与新一军会师都未再发现敌人,滇西的反攻取得了全面胜利。以后在腾冲举行滇西阵亡将士追悼会,我76师送去两副挽联"华夏争辉殉国精神充宇宙,倭寇逞狂众志挥戈歼丑虏。腾龙奏捷歼寇英风贯古今,山河频破碎诸君沥血定边陲.

  八年的抗战结束了,八年的浴血奋战,父亲从一个排级干部成长为中校团长。战争锻炼了他,军校哺育了他。他永远忘不了在黄埔军校的生活。

  黄埔军校

  青翠葱郁的的武冈二中,这里曾经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的旧址,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中山堂,就静静伫立在如今每天回荡着琅琅书声的校园里。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武冈市,中山堂是一栋标志性的建筑。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于1938年奉命从武汉迁到武冈这个不起眼的湘西南小县城,由李明灏中将担任分校主任。

  建在分校内的中山堂,是当年为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中山堂坐北朝南,为大庑顶外带4个攒尖顶角楼的砖木结构建筑。正厅当中,庄严肃穆地放置着孙中山大幅肖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训词。其他的几间厢房内,陈列着与第二分校历史有关的介绍和珍贵文物。

  二分校迁到武冈后招的第一批学员共有2000余人,虽然是同时招的,却分成十四、十五两期。此后不久,又招收了第十六期一个总队,此时,正值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同时为了提高军官素质,从这一期起,训练时间改为一年半。

  第十七期规模最大,共招了四个总队,其中一个驻武冈,其余驻在高沙的曾八支祠和竹市曲塘的杨氏宗祠。父亲在七总队三大队九中队步科重机枪受训。其内容均以军事为主如,战术,兵器,筑城,地形教程及各兵种指挥典范等。共计一年半的时间。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李明灏将军的武冈故居,坐落在今武冈市法相岩西麓。李明灏将军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主任,国民党第九十七军中将军长,全国政协委员。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受毛泽东的重托,他将在长沙的7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乔装成本师官兵,以军事学习为名,分别送出险境;还资助共产党员杨东莼去日本学习。 其 1933年,任南京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庐山军训团和四川峨嵋山军训团兵器官,先后给中共地下组织提供有关国民党进攻红军的重要情报、文件和地图,并要求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先后派聂荣臻、刘仁霖等劝其留在国民党内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后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湖北的政权建设、法制建设、民兵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8月25日在武昌病逝,终年83岁。他是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老朋友,毛泽东曾对他几十年如一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李明灏将军故居见证了抗战时期在武冈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经常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的台胞及其后代、以及海外侨胞来此瞻仰和缅怀。

  在这里父亲受到了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对他今后的军事生涯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李明灏先生十分器重他。并和他有过几次长谈。使父亲对共产党有了初步的认识,致使他以后能够在49年郫县起义时,义无反顾地站在了人民一边。

  前几年,我有幸来到了武汉,来到了武冈黄埔军校二分校。看了中山纪念堂,看了李明灏将军的武冈故居以后。我找了一块地方静静地坐着,坐着......我仿佛吻到了父亲的气息,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和日寇厮杀的身影。是啊!近七十年过去了,物依旧,人已去。父亲啊,你能看到今天吗!

  现在这里已经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这段历史吧!

  郫县起义

  转眼,抗战胜利已经三年了,内战也打了三年。从云南打到山东,从山东打到四川。身心疲惫,精疲力尽。眼看着东北丢了,华北丢了,半壁江山也丢了。现在跑到这西南一隅朝不保夕,怎么办?现实,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面前。过去,打日本人义无反顾。现在自己人打自己人怎么打?窝里斗,弟兄相残.......?

  余是刘文辉起义了,邓锡候起义了......起义的人越来越多。一天 陈克非找到父亲说,我们要起义了,你怎么办?去,还是留?去,我派飞机送你去台湾。留,咱们一块起义,投共产党。这是人生的重大决定,生死的决定,对于中国共产党,父亲早已有所了解 ,李明灏将军的影响起了关键作用

  再有这个时候,父亲还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年迈的母亲。弟兄四个,三个哥哥在战乱中相继去世,现在只剩下他一个儿子了。百善孝为先,上有老下有小他也只能留下。这里说一下,父亲的大哥是被日寇的飞机炸死的,留下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二哥病死,三哥更是死的不清不白。大哥被日寇炸死后,为报仇,学过军事的他拉起了地方武装,专打日寇。内战爆发

  后,他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给国民党干过许多事,也帮共产党干过许多事。为此,两边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不好的。总之,中国人打中国人,自己人打自己人他反对。临解放时,我党对他的看法也是有争议,无法定夺。于是报上级部门决定。根据党的政策,上级部门坚决留人。可恨的是一些极左的家伙公报私仇,暗地里私自杀害了他。后来这些人虽然得到了惩处,但,人是没了。别无选择,处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为公为私,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起义,投共产党。

  接着就是1949年12月26日,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父亲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通电起义。

  后记

  硝烟散尽,尘埃落定。时转空移,光阴定格在21世纪的11年。国运昌盛,庶民安居,百姓乐业。我和老伴儿一同到远在欧洲的柏林看望女儿,女婿。几年前,他们夫妇二人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国家公派到柏林攻取博士学位。现在,他们邀请我们到那里旅游观光,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到资本主义国家,在当年是我们认为“水深火热”的地方,悠哉悠哉地玩山玩水玩风光。一路上大开眼界,也知道了资本主义是如此这般。正巧,同行的国人中,有一位浙江大学行政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郁建兴教授,一路走来,我们聊得十分投缘,从奥地利到意大利,又从梵蒂冈到苏黎士。再从我的祖上“父子八提督”说起,到父亲的淞沪抗战,反攻宜昌。再到缅甸抗日远征军;北京国务院上访;我们家兄妹小时候因此而受的磨难。说着说着,教授的表情十分凝重的和我说:“文建,你注意了没有,你们家的家史正好是咱中华名族的一个近代史,它代表了咱们国家从清朝到现在的一个整个的历史脉络,国家兴,家族兴,国家衰,家族衰。“父子八提督”的时候,曾显赫一时,到太爷做天津道台的时候就开始衰败了,到你爷爷的时候几乎一无所有,父亲的抗战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文革”是整个国家的灾难。到了你们兄妹这,国家就开始摆脱“文革”的阴影。走向昌盛富强。你和弟弟才有幸上了大学,你才能够在学术上有所成,获得了高级知识分子的称号。进了国家政府机关供职。你弟弟才能当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民革领导,领导着阳泉市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你们的下一代才你能够在国家的培养下,公派,越洋,出国留学,这不是你太爷梦寐以求想达到而达不到的事情吗?这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举动啊!你应该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正好是辛亥革命百年的历程。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代表了咱们一个民族的兴衰史。”

  确实如此,就拿我这来说吧,我从社会最底层,一个现早已破产的集体小企业,先是学习绘画。且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后又进大学深造。成了国家公职人员,城区政协委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女儿女婿分别于青岛海洋大学和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被公派到德国柏林攻读博士。现女婿已毕业。成为博士。沈阳机床厂在柏林控股的一家机床研究机构供职。为国家研究设计世界一流的机床。弟弟李文乐也是从一个打耐火砖的工人做起,上了大学。做了律师。现在是我市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山西省政协第十届委员。阳泉市政协常委,民革阳泉市委副主委。儿子现在法国攻读硕士。大妹是一名下岗工人,先后开了饭店,窗帘店。现已是身家百万。二妹夫阳煤集团的中层领导。二妹是矿区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会长。女儿现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攻读硕士,女婿为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正营级硕士研究生。三妹为市税务局科级公务员。三妹夫为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如没有国家的强盛,若不是太平盛世,岂有我家族的现在。

  2013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日,全国各地举行纪念,云南省腾冲县举行“滇西抗战纪念馆”开馆仪式,“远征军抗战纪念墙”上镌刻远征军的将士姓名也将同时展出。

  我看后感慨万分,思绪翩翩,不由想起了近代史的变迁,想到了中华民族之痛。“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代代如此。就拿近代来说吧,大清一统天下后了,出现了康乾盛世。版图空前辽阔,国家空前强盛,人民空前的安居乐业。到中期出现了太平天国,战火烽起,民不聊生。1840年起,清庭腐败,内讧四起,家不和,外人欺。侵略者、鸦片、八国联军趁虚而入,一时间国破家亡,仅历年的战争赔款,就达清政府16年多的财政总收入。国家谈何富强,百姓谈何安居,是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天下刚刚归一,可又出现了袁世凯,军阀混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了军阀,国民政府才得到了形式上的统一。国家刚刚得到了一点喘息,日寇又占领了东三省,占领了华北,妄图吞并全中国,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强盗。国共虽曾经二次合作,可政治主张各异,国与共,大陆与台湾分治多少年。国家分裂,无法统一。战争赔偿无奈放弃,钓鱼岛争端硝烟四起,南海主权被人窥视.......无数历史证明合则生,和则强,分则亡,分则败。目前,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日向”号死灰复燃了,安倍要修宪了,自卫队要成国防军了,世界到处不再安宁,西方反华势力图谋不轨...... 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危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现在,我多么渴望国共两党抛弃前嫌,以中华大局为重,在两岸民众的共同期望,推动下,凝聚发挥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情感,国共重新携手实现第三次合作,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让我们用血肉再一次筑起新的长城。我坚信,空前强大的中华民族只要携起手来,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圆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一统天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