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弘扬铁军精神,促进政协统战 ——浅论抗战时期新四军铁军精神对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的影响和促进
来源:廖辉军   2025-07-15 14:37:08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四军不愧是一支勇于创新、善于斗争的统战铁军。统战创新作为抗战时期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鲜明特质,它的精髓要义在于摈弃因循守旧、囿于本本的教条主义,代之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的源头活力来自正确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革命法宝。由此可见,统战在新四军日常工作中的首要和重要地位,这无疑会给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带来若干启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四军;抗战时期;铁军精神;政协统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下,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团结稳定大局。新时代新要求,人民政协要坚持性质定位,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紧凝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全面提升人民政协统战工作质量,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1]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里,人民政协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作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统战平台。早在抗战时期,统一战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革命斗争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四军“铁军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党我军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作用,而且对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新四军铁军精神与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的关联特性

  初论起来,新四军的组建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其本身就是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带有统一战线鲜明特征的人民抗日武装。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由非共产党员身份的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更是统一战线的产物。在军部机关干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沦陷区、国统区和海外的爱国进步人士、革命知识分子等党外人士。所以说新四军的指挥机构不同于其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其统一战线的色彩是比较浓的。

  其次,统一战线、精诚团结是新四军“铁军精神”之基。新四军尽最大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营造了抗日阵营内部的和谐关系,努力唤起华中人民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从而形成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景象,最终使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在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中,我们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就是要继续高举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人民的智慧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用人民的力量构筑面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坚固堡垒。[2]

  二、新四军铁军精神对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的重要影响

  剖析新四军铁军精神,对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造成重要影响的不外乎有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党的领导是新四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党的领导贯穿于新四军成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1937年11月底,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达成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保持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独立性,保证共产党对红军游击队的绝对领导。此后,在新四军发展每一个关键时刻,中共中央都发来了明确指示,为军事斗争及整个敌后工作的全局指明方向。而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这无疑也是做好政协统战工作的“统领”前提。

  二是为民情怀是新四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心系国家人民,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仅新四军为民修筑水利工程一项,从宋公堤到惠生堤,从新四沟到雪枫堤,华中大地遍布了这些大小不一、名称不同的工程,它们有的没有刻碑,有的没有留下照片,但在人民群众心中,新四军永远地立起了一座座丰碑。而对于政协统战工作来说,无论是团结各阶层人士还是政治民主协商,都是为民所用,为民所想,为民所谋。

  三是铁的团结是新四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新四军铁的团结体现在新四军的内部组成上,无论是组建之初,还是军部重建之后,各部队间及官兵关系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并肩战斗,众志成城,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奏响了一曲曲团结胜利的凯歌。新四军的团结还体现在其与各党各派各界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良好的内外关系。团结所有爱国力量,形成统一战线大联盟,这也是政协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3]

  三、新四军铁军精神对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政协统战工作的党性领导作用

  首先,人民政协需要高度认识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党性原则,发挥党组在政协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政协各阶层党的组织体系,发挥不同类型委员的统战作用,及时了解统一战线内部思想动态。其次,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这是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基础支撑。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全面抗战路线,贯彻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党性领导。纵观新四军创建、成长和发展的辉煌历程,听党指挥、绝对忠诚是新四军“铁军精神”之魂。在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由于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1月,这个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盾。叶挺对独立团的将士们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叶挺把“铁军”荣誉的获得,归功于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铁军精神的集中体现。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因此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共同体,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更需要继承发扬铁军精神,就要像“铁军”官兵那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增强固守政治底线的定力,发挥党组在政协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促进政协统战工作的联合团结作用

  人民政协不仅要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在政协内部加强团结,还要学习新四军“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的铁军精神和统战工作经验,面向社会各阶层广泛联系和动员政协工作者,通过不断增强为党“交朋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的统战,向广大基层群众延伸。回顾新四军历史,陈毅作为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其苏北统战工作经验的佳话曾广为流传。一是陈毅灵活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主动与“二李”议和,使“二李”确立了中立立场,巩固和“二李”统一战线,为黄桥决战我军胜利奠定了基础。二是陈毅充分利用自身在诗词、书法、围棋等方面造诣,广泛交往各界名流,曾“三顾茅庐”盐阜地区著名人士庞友兰,团结了一大批开明地主绅士、知名人士。三是陈毅争取海外人士,积极组织在华外国人士,组建新四军的“反战联盟”,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在新四军中树立起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旗帜。至今,陈毅的这些统战艺术仍值得当前政协统战工作者广泛学习和借鉴发扬。[4]

  (三)促进政协统战工作的协商民主作用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协商是基本方法,目的是形成共识、增进团结,这与统一战线工作深度契合。新时代政协统战通过汲取新四军铁军精神,搭建民主协商、合作共事的统战大平台,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形成爱国为民、清廉为公的统一战线。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铁军精神,其精髓很大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统一战线的协商民主上。例如,新四军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政权普遍采用了“三三制”组织结构,即在抗日民主政府的人员中,中共党员、民主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同时建立民意机关即参议会,容纳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管理,这样既能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能容纳团结抗日各阶级各阶层,极大地激发了各阶级各阶层民众参与根据地建设的热情。仅以苏北盐阜区为例,1942年11月召开第一届参议会时,不但根据地内的各党派团体代表踊跃出席,就连在沦陷区的开明绅士邹鲁山等参议员也冒险回乡参会。据初步统计,截止1943年,华中抗日根据地内逃亡的乡绅商贾有95%以上都回到了家乡,不仅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也吸引和带动了上海、扬州等沦陷区的客商到根据地投资经商,帮助我抗日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围困封锁,度过了抗战最艰苦的岁月。这是协商民主推动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典范,也是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雏形。[5]当前,如何更广泛团结各阶层群众和强化大统战思维,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而言,同样有着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毫无疑问,统一战线的工作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从曾经全面抗战争取革命胜利,到如今追求公平正义爱国为民,人民政协统战工作已步入了新时代,但不管怎样时事变迁,新四军铁军精神对政协统战仍具有不可估量的前行推动力和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协》2019年第01期《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统战工作的思考》,作者:卢平;

  [2]《新华日报》2019年07月30日《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作者:顾永兴;

  [3]《新华日报》2019-10-22日《不忘峥嵘岁月 铭记铁军精神》,作者:张俊梅;

  [4]《学习时报》2019年05月17日《新四军时期陈毅如何做统战工作》,作者:庄广雷;

  [5]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后代分会1师分会,作者:程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