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成立,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各种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包含报刊宣传、开展戏剧运动、通过教育学习活动进行宣传等。宣传工作的内容在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政治宣传基础上,也包括宣传党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对人民群众进行知识文化的普及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成功的价值经验在于始终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中心导向、坚持实事求的工作原则、开展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了群众抗日的积极性,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宣传工作;党的领导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运动在国内兴起,中共中央向国内外宣示坚决抗日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动员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本全面侵华后,山东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实行高压统治、剥削压榨山东人民。1937年至1938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各地陆续建立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山东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充分完成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扩大了党在山东的群众基础。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形式
(一)报刊宣传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舆论浪潮,报刊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抗战信息的重要渠道。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抗日战争时期,党主要通过《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和《共产党人》等报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抗战时期的报纸刊物,在山东也广泛涌现,成为党动员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开展爱国运动的强大武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所创立的党报党刊数量明显增加。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党所创办的报纸有37家,占抗战时期全国报纸总量的15%,七七事变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创办的报纸数量共有130多家,占到这一时期全国报纸总量的一半以上,甚至是国民党的2.8倍。可见全民族抗战后,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办报数量快速增加,与国民党形成对比。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片面抗日,共产党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此在报业宣传工作中也可以体现出两党的抗日态度。抗战时期,党组织创办了《抗战日报》、《大众日报》、《抗战报》、《动员报》、《前线报》等各种报纸,其中《抗战日报》是中共鲁西北特委负责人申仲铭,在聊城地区创办的抗战报纸。《抗战日报》扎根聊城大地,以鲁西北抗日时政状况为重点,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产生了重要影响。1939年元旦,《大众日报》创立,最初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后改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现存党报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之一。大众日报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党的立场、服务群众的理念,为抗战服务。据统计,《大众日报》有“530多位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这一时期的报刊梳理也可以发现,报刊的名称大多都带有“抗日”、“群众”、“抗战”的字样,体现出鲜明的抗日立场。
(二)戏剧运动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也通过看展戏剧运动进行党宣传工作,提高了党动员群众的能力,扩大了党的组织基础,助力抗战胜利的早日实现。
戏剧在山东历史悠久,深受山东人民的喜爱。山东是戏曲大省,剧种丰富,山东本土的地方剧种包括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腔、茌平花鼓戏、王皮戏等大约30多种。自古以来,山东也是戏剧的创作中心,元代东平人高文秀的戏剧作品之多仅次于关汉卿,有“小汉卿”的美誉,代表作有《双献功》、《遇上皇》、《渑池会》等除此之外还有明代章丘的李开先所作《宝剑记》、诸城丁耀亢《西湖扇》、清代曲阜戏曲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等。山东人民对戏剧的喜爱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戏剧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十分重戏剧运动工作,“设立文教科,主管文化教育事业,戏剧编排和演出被纳入文化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之中,促进了政治动员有效性的提高和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开展”并建立了各种抗战剧团。在沂蒙山区,党的地下工作者董春农等人在1937年成立了兴旺庄剧团,编排了《日本鬼子还账》、《张家庄》等现代剧;在鲁西北地区,1937年12月,在中共党员刘定带领下,组织建立了聊城孩子剧团;在胶东地区,1941年,举行了十大剧团的联合公演。在党的领导下,以抗战为题材的各类戏剧活动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蓬勃展开,以服务抗战,宣传群众为任务的戏剧运动,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甚至成为包含晋察冀、陕甘宁根据地在内的全国抗日根据地革命戏剧的三大重镇之一。
(三)教育学习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也展开了针对干部、群众的基础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学习的形式来进行党的宣传工作。
抗战初期,山东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干部队伍短缺、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为了培养干部人才、强化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发展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党组织对干部开展了教育学习活动,成立了一批干部学校,1938年在沂南县创办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1939年,苏鲁豫分局在《关于当前各项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要扩大培养党的各级干部,制定各种短期或流动性的训练制度来配合在职干部的教育”。1942年山东抗日根据地也开展了整风运动,落实干部审查制度,对根据地内干部进行注意审查,清查存在问题,将干部教育融入整风运动之中。1942年7月,山东分局发出《关于执行中共中央开展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补充指示》,对干部教育作出更加详细具体的安排,要求各级干部不仅每天要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而且还提出了学习日制度。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干部教育,是为了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促进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
抗战期间,广大的山东人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低,文盲率高,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服务抗日战争的需要,党在山东根据地看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教育活动。党组织以冬学运动为主线,开班设立夜校、半日校、识字组、读报组、文化棚等各种教育形式。冬学运动是抗战期间党领导的一种特殊的交于活动,将教育融入战争之中。从1938年开始,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就开始利用冬学进行教育,到1939年参加冬学的人数多大39万人。冬学运动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将黑板报、秧歌舞等纳入教学手段。在农忙时期,采取与生产结合的教学形式,成立打油组、运盐组、织布组等学习小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与生产能力,扩大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群众基础。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内容
(一)推动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政治宣传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就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此时,党的宣传工作也是动员一切力量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而奋斗,开展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内容宣传。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也积极在山东各地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1938年9月,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在《目前形势及我们的当前任务》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倡导动员一切力量为抗日服务。《大众日报》在党的领导下,配合党组织的重要指示,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由《大众日报》首任总编辑匡亚明起草的发刊词,明确指出“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在戏剧运动中创作了一系列支持抗战的现代剧目,如《送郎上前线》、《南北岱崮保卫战》、《我们的司令员罗荣桓同志》、《参军光荣》等,在人民群众中获得热烈反响,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在教育学习中积极宣传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将科学理论与抗日战争的根本性质介绍给干部、群众,使人民了解中国的抗战为什么一定会胜利,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一定会失败。山东抗日根据地通过各种宣传工作形式,将党的抗日救国思想、理论迅速的传播到齐鲁大地,齐鲁人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对抗日战争的支持。
(二)积极宣传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减租减息是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出的重要经济政策,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山东抗日根据地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明确将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的基本制度。减租减息旨在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提升他们参与抗战和农业生产的动力。同时,也要继续向地主交租交息,继续履行对地主的经济义务,从而照顾地主的个人权益,促使他们支持抗日事业。这样的政策不仅有助于激发农民的抗日热情,还对根据地的经济稳定和抗战胜利具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当时,“减租减息”还是一个新生名词,根据地的许多党员干部都一知半解,不更要说还要将其宣传给人民群众了。因此,推动党的减租减息政策落实,首先就是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在冀鲁边区的庆云、乐陵、东光、盐山及南皮等县的抗日民主政府筹划了培训班,宣传讲解减租减息政策的相关内容,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以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让群众对政策有了更多了解,为政策的贯彻奠定了基础。1942年,刘少奇到滨海地区检查减租减息工作,重视运用报纸交流推广经验。《大众日报》连续推出向《土地士绅进一言》、《再进一言》、《三进一言》、《农救会与减租减息》等社论17篇,平均每三期就有一篇。通过报纸宣传与之平常的教育活动,在齐鲁大地产生了关于减租减息政策的强大舆论,推动着减租减息的开展。
(三)对人民群众进行知识文化的普及宣传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员构成主体是广大的农民,而农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低,这十分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从1940年冬天开始,山东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始组织起冬学运动。冬学带有突击性的特点,利用3个多月的冬闲时间进行,设“识字课”和“抗战课”两种课程。冬学的教师一般是经过一定培训的小学教员、民运工作队员、群众团体的干部和思想进步的私塾先生,凡是能够动员起来的知识人士都让他们参加冬学的教学工作。识字课是根据学员们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等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先学习最常见、最急需的字,如自己的名字,街头生意的招牌字号、农业中的农具、作物等专用字。通过成语、顺口溜、歌曲、号子等方式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学习的便利性和积极性。除了识字课还有抗战知识课程。日本侵略者对山东的侵略不仅有军事、政治的侵略,也包含文化的侵略,日本帝国主义成立的新民会组织,是抗战时期的一个日本反动政治组织,由汉奸所组成,以宣传“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王道乐土”为宗旨,开展奴化教育和反共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对人民群众进行知识文化普及的教育中,也注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组织以马克思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教学方法,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在冬学运动中进行爱国宣传,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反共宣传。根据地党组织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对传统习俗进行改造,大力推动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党中的支持度。冬学运动的广泛开展,大大提高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推动了思想解放。
通过党的宣传工作,山东各界民众都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运动热潮中,调动了民众抗日的积极性,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山东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抑制了奴化思想的入侵,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一心,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宣传基础。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宣传工作的价值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具有独特的价值经验,仍然值得继续借鉴学习。
(一)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
思想宣传工作是反映意识形态动向的重要领域,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自1938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以来,山东党组织就积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无论是创立报刊、开展蓬勃的戏剧运动还是深入干部、群众的教育学习,都是在根据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所进行的,这是党的宣传工作胜利的根本保证。根据地党组织积极围绕抗日展开宣传工作,动员群众为抗战服务,有力的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奴化思想在根据地的传播,带领根据地人民打赢了舆论战,加强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当前,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外部势力渗透于侵略的新型态势,西方加强了对中国的文化输出与价值观输出,大肆诋毁中国已经取得的历史成绩和非凡成就。在国际场合,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联合起来,针对中国大打舆论战,企图通过舆论宣传击垮中国,妄图改变中国自身发展道路,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体系,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统一工作。如果宣传工作不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西方舆论宣传就会攻入中国内部,造成中国人民思想混乱、价值崩塌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是先锋型政党、使命型政党,让宣传工作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也是新时代开展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宣传工作要坚持人民中心导向
人民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从党成立到如今,这一立场、宗旨始终没有发生过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也始终坚持人民中心导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人民中心导向。党所开展的各项宣传工作形式都是以人民利益福祉为依归,围绕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展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抗战救国。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是一种群众工作,通过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和抗日信念;通过减租减息的政策宣传,减轻人民群众的苦难枷锁;通过对知识文化的普及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与生产劳动水平,这些都践行了宣传工作的人民中心导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的宣传工作,要继续坚持人民中心导向,要做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价值取向。在宣传工作建设上,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党的宣传工作更好地惠及人民、为人民服务。
(三)宣传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山东抗日根据地宣传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宣传工作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科学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抗日战争中通过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带领根据地人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地胜利。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宣传工作中只有切身调研,细微观察工作对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工作路径,才会取得宣传工作的成功。党的宣传工作必须依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抗战前夕,山东地区的党组织主要是开展针对国民党、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全面抗战后,宣传工作立足于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动员一切力量参与抗日斗争,减少了针对国民党、地主阶级的舆论攻击,以爱国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去。在抗战后期,党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时,党的宣传工作进而将国民党纳入工作领域,进行舆论攻击,表达坚定抗日的坚定决心。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也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调查才能获得珍贵收获。要始终坚持宣传工作的真实性,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坚决反对错徦宣传,提高党宣传工作的公信力。
(四)宣传工作要注意工作方法的灵活多样
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党组织采取的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也是党在抗战期间宣传工作成功的重要原因。
由于抗战期间根据地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低下、文盲率较高,为了宣传抗日知识,党组织根据山东农民群众喜爱戏剧的特点,对戏剧进行了改编创作。在广大农村地区先后成立各种抗日剧团,如胶东孩子剧团、鲁迅宣传大队、姊妹剧团、清河剧团等。通过这些剧团排演现代戏,改造传统剧,向工农兵传播新文化,宣传抗战精神,如京剧《张家店》、《唐官屯》,山东梆子《不做亡国奴》、《不当汉奸兵》,豫剧《清明节》、秧歌剧《送郎参军》等。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抗日救国热情,根据地党组织采取了更多灵活多样的宣传工作方法,如根据农闲与农忙,分别设立与学习知识和生产活动有关的相关课程,建立学习班、学习组等学习形式,创立夜校、半夜校、文化棚等学习场所。山东抗日根据地采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也促进了人民群众生产劳动能力的提高。新时代的宣传工作要坚持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适当融汇变通,使得党的宣传工作更有利于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和理解,从而扩大人民群众对党宣传工作的支持。
四、结论
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是在全面抗战背景下,依据党中央宣传工作的指示要求而展开的,根据山东实际状况,利用报刊、戏剧、教育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宣传工作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将党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普及嵌入其中,坚持宣传工作的人民中心导向、实事求是、形式多样、工作灵活,充分调动了群众抗日的积极性,扩大了党在山东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宣传力量。对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工作进行历史考察,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要继续发扬党进行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历史经验,继往开来,推进宣传工作再攀高峰。
参考文献
图书
[1]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2]山东省志·报业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朱铭,王宗廉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事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4]吴锡恩.中共解放区报业图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5]中共山东专题史稿(第四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
[6]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
期刊
[7]严洁.党报:抗战中的号角与旗帜[J].青年记者,2015,(22):14-19.
[8]张志伟.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3):81-84.
[9]胡婷.抗日民主根据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J].兰台世界,2014,(25):27-28.
[10]黄璇.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工作制度及其现实借鉴[J].学习与实践,2010,(11):77-81.
[11]曹明臣.抗战时期毛泽东对报刊工作的思考和指导[J].党的文献,2022,(02):52-57.
[12]付冬生.论孩子剧团的抗战宣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09):104-113.
[13]付冬生.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政治宣传[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04):120-128.
[14]王智临,王建国.抗战时期《大众日报》的统战宣传[J].青年记者,2020,(08):111-112.
[15]赵新利.作为一种宣传媒介的喊话——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宣传为中心[J].青年记者,2022,(01):103-105.
[16]王今.有声的攻心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敌宣传中的歌咏活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01):145-159.
[17]尹传政.关于山东抗日根据地村政干部培训的考察[J].理论学刊,2023,(06):79-87.
[18]刘本森.“增资”: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新探[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4):125-135+160.
报纸
[19]习近平.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1).
[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02).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