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华民族结成的民族联盟,是由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剥削以及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各民族各阶级形成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国内外大局,统战工作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始终贯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理念,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
·统一战线自提出以来,始终以“大团结大联合”为宗旨,与中国传统义利观一脉相承,呼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救国良方”“三个法宝”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妄图殖民中国。在民族生死关头,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深入分析了当时各个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大资产阶级都有可能分化为抗日同盟力量;中日矛盾是当时社会最大的矛盾,甚至已经影响了资产阶级甚至军阀的存亡,进而纠正“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路线,调整党的政治军事战略和具体工作政策,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四言诗祭黄帝陵》中,写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1]后引用《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的三件法宝,将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和革命团结界定为同日本侵略者作战的“三个法宝”。这充分体现了党对统一战线作用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初,只联合反日讨蒋的团体和个人,并将统一战线定位于抗日反蒋的总策略。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全国军队联合抗日的主张。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党组织和党员的“一二六指示信”中,也提出“我们的总策略方针,是一方面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2]“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某一部分实行统一战线”[3]。为了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不分政治倾向、职业,将一切抗日力量都联合起来,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先是中国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提出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共政府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该宣言突出中日矛盾,强调建立上层在内的统一战线,将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爱国的官兵、爱国的侨胞、被压迫的各民族统统组织起来,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开始成熟,其表现为早日取得抗日胜利,为联合更多力量共同抗日,中共转变策略促进与国民党联合抗日。在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彼时中国主要矛盾,其局势只有贯彻“团结抗战以救中国”才能救中华人民于水火之中。因此,统一战线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大变化,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以及一些武装势力之间开始动员、团结、组织一切力量,重新整合了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并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唤广大同胞,摒弃关门主义,改变党的基本策略,即“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4]。统一战线的联盟成员“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5]事后,共产党将统一战线的作战口号从“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调整为“联蒋抗日”,只为共同抗日。上述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凸显出其日渐成熟与完善的政治智慧。1937年5月2日,在延安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形势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长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共代表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代表,促进与国民党共同抗日。1937年9月22日,在中共中央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发出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了对《宣言》的谈话。至此,国共两党二次合作形成了一致对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要“长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各阶级、各政府、各政党及其军队需要整合力量,秉持长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其中,国共两大党要真正意识到本次合作不是截止于抗日战争胜利。长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保证长期合作,要有统一的组织。此外,就长期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而言,互助互让是长期团结合作的前提,互助是指各党派之间赞助彼此的巩固和发展;为了抗日战争胜利,加入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必须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另一方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既是统一,又是独立的存在。抗日民主政权并非单一阶级的独裁统治,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无法单独执掌这一政权。相反,它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多个革命阶级共同携手、团结合作的产物。凡是致力于抗日的,不论他们属于哪个党派或团体,都是抗日民主政权的一部分。[7]根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均衡分配联盟成员,共产党、非党左派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同时,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其独立性。
此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肩负国际使命,即在世界范围内,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联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是与他站在一条革命战线上;《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团结和动员一切力量,调动全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共同抗日的方针。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毛泽东构建的一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体系,表达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观点,获得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话语权与领导权。其为抗战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对于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8]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大历史经验之一
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散尽,世界人民最终战胜侵略者。历史的长河已证明,世界各民族只有通过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彼此的困难,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局势严峻,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9]“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10]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话语叙事与实践经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11]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经历了团结救国、团结兴国、团结富国、团结强国等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并团结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史,实质同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相一致。尤其步入新时代后,新时代统一战线通过政治领导、价值引领、体系整合、过程吸纳、政策包容等机制,使凝心聚力落地为实践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实际的国家治理成效,从而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统一战线”总结为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12]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13]。从“重要法宝”到“强大法宝”不是简单的提法调整或者“概念升级”,而是对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更加重要、战略作用更加突出的理论反映和实践要求,突出“凝心聚力”的主线,致力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14]
这种立足中华大地、凝聚磅礴伟力的团结奋斗理念,本身就蕴含并实践着兼善天下、互利共赢的中国传统优秀“义利观”。新时代统一战线始终秉持这一价值追求,在尊重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正如彭真同志所言:“中国人民为争得和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利,进行过长期艰难的斗争。我国的对外政策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更是明确宣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强调中国“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这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人民大团结”、构建和谐有利国际环境的内在统一性。因此,新时代统一战线不仅致力于凝聚国内磅礴力量,其视野与情怀也面向世界,呼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68页。
[2] 《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
[3]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4]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0页。
[5]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6] 中共中央统战部比编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21年版,第75页。
[7] 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8页。
[8] 魏强、李刚勇:《毛泽东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探索及其启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9]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11页。
[10] 习近平著:《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352页。
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52页。
[11] 习近平著:《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9页。
[12] 中共中央党校党章党规教研室编:《十八大以来常用常内法规》,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89页。
[1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14] 习近平著:《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9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