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青瓷盏
来源:文/孙嵘   2025-07-17 16:49:52

  奶奶九十九岁了!

  抗战八十周年胜利纪念日在即,她也收到了北京发来的阅兵观礼邀请,激动的一宿没合眼,像个大孩子一样兴奋给孙子说:“看见没!俺也是战士,也是老兵!”

  我无心地刷着短视频,打趣道:“奶奶,您就省省吧,一辈子连枪都没摸过,还说是战士嘞?”

  父亲这时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可别乱说,奶奶没骗人,她年轻时确实是个战士,还是个大英雄哩,正好,今天就给你讲讲她这个大英雄的故事.....”

  奶奶叫沈静秋,是个苦人,她生下来还不到一百天时,妈妈就染上肺结核死了。两年后,赣南大地军阀混战,她的爸爸沈先生因常接济红军和穷苦人,被江西军阀以“通匪”罪名逮捕,再也没有回来过,是好心的东家拿米糊糊把她喂大的。红军九打吉安后,红四军队伍里的一位副教导员把她带到了队伍里,教他识字、念书。所以,用奶奶的话说,党就是她的再生父母。

  奶奶十六岁那年,鬼子进犯浙赣地区。因为她年轻,灵巧,组织指派她在吉安县城的隐蔽战线埋伏,与我军里应外合。

  1942年的吉安城,夏日的空气黏稠得化不开,带着硝烟、尘土和恐惧的浊气。蝉鸣在这死寂中显得格外刺耳。“听雨轩”茶馆是这条灰败街道上为数不多,还开着门的铺子,像一块沉默的礁石,承受着日寇铁蹄下的浊浪。

  奶奶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旗袍,安静地立在柜台后。她眉目清秀,神情温婉,素手执壶,水流如线,稳稳注入青瓷茶杯,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不见半分慌乱。只有偶尔抬眸扫过堂内时,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沉静锐利,才泄露出这温婉表象下的不同寻常。她是地下交通站“青瓷”的负责人,而这茶馆,就是我党精心编织的情报网中枢。

  门帘被粗暴地掀开,一股带着血腥味的燥热涌了进来。

  没错,是日本人,这座赣中重镇刚刚落入他们手中才不过半月。为首的是日军驻吉安宪兵队长黑崎一郎,他带着副官小林和几个荷枪实弹的兽兵闯了进来。原本还有一丝低语的茶馆瞬间死寂,只剩下茶壶在炉子上发出的轻微“噗噗”声。

  黑崎是日本鹿儿岛人,年龄四十上下,军服笔挺,一丝不苟,不贪恋女色,也不嗜好烟酒,是大日本帝国训练有素的军官。1930年11月,他从日本陆大第42期步兵科毕业,由于中文水平精湛,他也被同学称作“中国通。”可黑崎也有个致命缺陷,他喜欢中国的茶叶和奇珍异宝!

  黑崎鹰隼般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噤若寒蝉的茶客,最终,落在了柜台后的沈静秋身上。他嘴角扯起一丝极淡的、几乎称得上“有礼”的笑意,径直走向他常坐的雅座。

  “掌柜,照旧,一壶上好的庐山云雾。”黑崎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平静,却像冰锥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是,太君。”

  沈静秋的声音温和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她亲自泡茶,端上。黑崎端起那细腻的青瓷盏,轻轻嗅着茶香,目光却透过氤氲的热气,紧紧锁住沈静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他怀疑“听雨轩”究竟是不是座真正的茶楼,更怀疑这个年轻得过分、却沉稳得可怕的女掌柜到底是不是名共产党。最近几次重要的清剿行动情报泄露,目标精确得让他寝食难安。而直觉告诉他,答案就在这间茶馆,就在这个女人身上。他多次以“品茶”、“闲聊”试探,都被沈静秋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滴水不漏的方式化解。这非但没打消他的疑虑,反而像毒藤般在他心里疯长,他的耐心,快耗尽了。

  他一把抓住沈静秋的手臂,问道:“掌柜,今天这茶,味道可淡了些的?”

  沈静秋有些慌张的抽出来,“太君您真会说笑,我们中国的庐山云雾茶汤明亮,香气清雅,当然要淡着品了。”

  深夜,茶馆打烊,门板紧闭。后厨昏暗的油灯下,老刘——那个沉默寡言的“账房先生”,奶奶的上级和掩护者,将一张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微缩书信塞进一个特制青瓷盏底托的夹层里。他的手微微颤抖,声音压得极低:“青瓷”,紧急情报!鬼子后天拂晓,要集结三个中队,分三路扫荡我军西山游击队,路线、兵力部署都在里面。必须在48小时内送出城!接头人伪装成茶贩,明天下午黑崎来‘品茶’时,趁乱取走。记住,这个盏!”他指了指那盏看似普通、实则内藏乾坤的青瓷。

  沈静秋的心猛地一沉,重如千钧。时间紧迫,而黑崎,就是悬在头顶最锋利的刀。

  第二天下午,黑崎再度准时踏入“听雨轩”,这次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滞。他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目光却锐利如刀。忽然,他放下茶盏,转向柜台后的沈静秋,脸上带着一种伪装的、对东方艺术的痴迷:“沈掌柜,听闻茶馆珍藏有一套明代景德镇所制青瓷茶具,釉色温润,堪称绝品。鄙人对瓷器也略有研究,不知今日是否有幸……一饱眼福?”

  原来,鬼子抓到了一名被捕的地下交通员,对其进行了严刑拷打,尽管同志并未吐露一字,但鬼子找到了他身上的字条,并得知了“茶馆近期有重大任务传递”的模糊信息。黑崎狞笑着,布下了毒网:严密监控茶馆的所有进出物品,尤其茶叶和瓷器,而最致命的一招,则直接对准了奶奶。

  沈静秋指尖冰凉,面上却浮起恰到好处的为难与一丝受宠若惊:“队长过誉了,不过是些粗陋旧物……”

  “诶,掌柜过谦了!”黑崎打断她,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而冰冷,“莫非,有什么不便?”他身后的副官小林,手已按在了腰间的南部手枪枪套上,几个兽兵也隐隐围了上来。空气仿佛凝固了,茶馆里落针可闻。这是一个陷阱!拒绝,立刻会被视为心虚,当场逮捕;同意,这套茶具一旦落入黑崎手中,以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宪兵队的技术手段,夹层被发现的概率极高!情报暴露,整个吉安的地下网络将面临灭顶之灾。

  千钧一发之际,沈静秋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绽开一个温婉而略带羞涩的笑容:“太君厚爱,静秋不敢推辞。只是这等粗物,怕污了队长的眼。”她转身,从柜台深处一个锦盒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套流光溢彩的青瓷茶具,釉色如雨后初晴的天空,温润内敛。她双手捧着那个最关键的特制茶盏,缓步走向黑崎。

  一步,两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手中那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的青瓷盏上。黑崎嘴角噙着一丝志在必得的冷笑,伸出手准备接过。就在沈静秋即将把盏递到黑崎手中的刹那,异变陡生!

  “哎—呀!”

  一声短促的惊呼。只见沈静秋脚下一个“趔趄”,身体猛地向前一倾,手中那珍贵的青瓷盏瞬间脱手,直直朝着坚硬的地砖坠落!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拉长、凝固。

  “八嘎!”黑崎脸上的得意瞬间被惊恐取代。与其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瓷器爱好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极度珍视自己“品味”和“面子”的掠夺者,他对珍贵器物的保护欲几乎达到了变态的地步。眼见这“明代绝品”就要粉身碎骨,他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任务、什么怀疑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整个身体爆发出惊人的速度,不顾一切地向前扑去,双手拼命去捞那个下坠的茶盏!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就在黑崎和小林所有注意力都被那下坠的“珍宝”完全吸引的致命一瞬!

  沈静秋借着身体前倾的完美遮挡,借着柜台边缘的掩护,借着对茶馆每一寸地板的熟悉,她的左手快如鬼魅!袖中滑出一个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普通青瓷盏(这是她早已准备好的备用盏),在身体倒下的阴影里,精准地、无声地替换了那个即将被黑崎接住的、藏有情报的真盏!真盏顺着她巧妙打开的柜台下方一个极其隐蔽的活动暗板,瞬间滑落,被早已潜伏在下方的老刘稳稳接住!

  “啪嗒!”一声清脆的轻响。

  黑崎以一个极其狼狈的姿势扑倒在地,双手却死死地、牢牢地护住了——那个替换后的假盏。他惊魂未定地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捧起茶盏,仔细检查,毫发无损!

  沈静秋跌坐在地上,脸色煞白,眼中噙着惊慌失措的泪水,连声道歉:“对不起太君!对不起黑崎队长!我该死!我太不小心了!差点毁了……”

  “八嘎牙路,戏弄皇军!”小林掏出了南部十四式手枪,对准了沈静秋的脑门。

  老刘适时地从后堂冲出来,看到这一幕,捶胸顿足,对着沈静秋大声斥责:“静秋!你!你让我说什么好!这传了多少代的老物件啊!要是真摔了,我怎么对得起祖宗!”

  他转向黑崎,又是鞠躬又是赔罪:“太君息怒!太君息怒!丫头没见过世面,手笨脚笨,您大人有大量……”

  黑崎捧着那完好无损的青瓷盏,慢慢从地上站起来,脸色铁青,眼神阴鸷得像要滴出毒液。他仔仔细细、翻来覆去地检查手中的茶盏,釉面、胎体……没有一丝破绽,确实是件好东西。

  他锐利的目光在沈静秋惊魂未定、充满自责的脸上和老刘痛心疾首的表情上来回扫视。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场意外,一场虚惊。

  可直觉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太巧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那瞬间的失手,那恰到好处的惊慌……但他抓不到任何把柄。众目睽睽之下,他无法发作。他只能强压着滔天的怒火和巨大的挫败感,将茶盏重重地放回桌上,声音冷得像冰:“下次,你小心些的。”

  他深深地看了沈静秋一眼,那眼神仿佛要将她刺穿,然后带着满腔不甘,拂袖而去。

  就在黑崎的注意力被“失手”和检查假盏完全占据的混乱间隙,一个不起眼的“茶贩”背着背篓,悄然从后门离开。背篓的茶叶底下,藏着那个刚刚经历生死时速、内藏绝密扫荡计划的青瓷真盏。情报,在敌人眼皮底下,送了出去。

  几天后,西山传来消息:日军精心策划的扫荡行动遭遇新四军游击队顽强阻击,损失惨重,无功而返。核心情报泄露的消息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黑崎脸上。

  暴怒的黑崎像一头被彻底激怒的野兽。他再没有任何耐心和所谓的“风度”,悍然下令彻底搜查“听雨轩”。宪兵如狼似虎地冲进茶馆,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混乱中,为了保护沈静秋和更深层的联络线,老刘主动暴露了自己,前去吸引火力。他被凶残的宪兵拖走时,回头看了躲在暗处的沈静秋一眼,那眼神平静而坚定,有力。

  沈静秋站在一片狼藉的茶馆里,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看着老刘被押走的背影,心如刀绞,却一滴泪也不能流。

  老刘就是教奶奶读书的那个教导员,是像叔叔一般,不,是比爸妈还要亲的人呀!

  同年七月,吉安解放,许多百姓都回到了家中,只是,再也没有了老刘的身影。

  八十多年光阴,弹指而过。

  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晨光温柔地洒落。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安静地坐在摇椅上。那只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正一遍遍,轻柔地摩挲着那只旧青瓷茶盏。盏身温润,釉光内敛,边缘有一道细微得几乎看不见的使用痕迹。

  电视里正播着奶奶最喜欢的京剧《红灯记》,此刻,我终于知道,奶奶就是舞台上那个赴宴斗鸠山的李铁梅!而抗战时期的中国也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李铁梅一样,像沈静秋一样的地下联络员。

  奶奶抬起头,望向窗外。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吉安城沐浴在和平的朝阳里,早已不见当年的烽火与疮痍。

  她的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尘埃,看到了那个闷热压抑的茶馆,看到了狡猾凶残的黑崎,看到了英勇赴死的老刘,看到了无数在黑暗中前仆后继的身影。沈静秋年事已高,有时候也经常神志不清。

  讲到这里,父亲也叹了口气,对我说,“孩子,这个盏啊……它装过茶,也装过命。要记住,你们今天能这样安稳地喝茶、玩耍,是当年多少像这青瓷一样的人,用命换来的。”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郑重,“日子好了,骨气不能丢,心里那份‘瓷’的硬气,更不能丢。”

  突然,门铃响了,我和父亲疑惑的开了门。

  “叔叔,奶奶,你们好!”我们是海东电视台的,正在拍摄“抗战感人故事”系列纪录片,请问你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心愿呀?

  “没有,没有什么,太感谢你们了。父亲说道。”

  “老....老刘!”奶奶看向远方,支支吾吾地说出了这几个字。

  奶奶您说的是刘大爷吧!他现在很好,只不过他也一百多岁了,没法过来。不过今天我们也有准备,可以给您和大爷进行一个微信视频通话。

  “怎么可能?”我和父亲都大吃一惊。

  “怎么不可能呢?其实我们当时也很意外,因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等多个历史时期,找一个人简直是海底捞针,不过这么多年来,在党史馆,档案馆,公安局各个部门,多方同志的努力下,我们也确实找到了刘大爷,而且他身子还很硬朗,现在就和家人住在南昌!

  “当年他不是被鬼子抓走了吗?”我问道。

  “不错,是被抓走了,不过黑崎可能是气昏了头,往城北去了,那里恰好有一支埋伏着的国民党正规军,据刘大爷回忆,他就是那时趁乱逃了出来。”

  视频连线成功,两人又熟悉又陌生,恍惚间不敢相认。

  “老首长,您?....您也坐上轮椅了呦喂,给您敬礼!”

  “哈哈哈,我们的大....闺女,咋也拄拐棍了,牙掉光了呀?

  “老掉牙的老妈子了,还说俺大闺女吧嘞。”

  “这么多年,咋也不给俺个信了?”

  奶奶啜泣起来。

  “别难过....啊,静......秋,笑一笑,咱吃的饱,穿的也暖,共产党好咧,咱国家好咧.....”

  戏曲频道里,京剧演员饰演的铁梅正抑扬顿挫的表演着红灯记的核心唱段。

  “奶奶,您听我说!”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

  “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