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将山河点亮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杨力   2025-07-19 11:14:14

【小说】

  1939年的端午节,是苦娃18岁的生日,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家八口,正围在一起简单地庆贺,忽然,天空中传来巨大的轰鸣声,不知情的人们都跑到街头观望,只见十多架像老鹰一样的飞机猛扑下来,机身上的旭日旗十分亮眼,飞机飞得也很低,连机舱里的飞行员也瞅得明白,他们狞笑着,仿佛地上的人就是等待捕食的小鸡。须臾间,扫射的机枪子弹、投出的炸弹和燃烧弹在人群中炸开,人们从新奇观望到四下逃散,一刹那间血肉横飞,死伤惨重。

  日本军国主义军机对中国大后方成都的这次轰炸,让无数家庭的端午节变成了梦魇。苦娃一家八口,幸存下来的只有他和母亲。那几日,成都东郊的荒地上挂起无数白幡,人们在这儿掩埋亲人,晴好的天气也变得黯淡无光。

  就在这一天,掩埋了亲人的苦娃在坟茔中挺起了胸膛,他擦干泪水,对悲痛欲绝的母亲说,他要报名参军。母亲拉着苦娃,口中喃喃地念道:“参军?你可是家中唯一的独苗……”苦娃揩干母亲的泪水,望着远方坚定地说:“我们不能等着挨炸!参军报国,打败日本人,赶走侵略者,到时候我再回家尽孝!”

  1939年的夏天,苦娃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去往重庆的路。一路上,他看见无数逃难的百姓,看见被轰炸后的残垣断壁,看见倒在路边的尸体,这些景象,让满心愤怒的苦娃握紧了拳头。

  在重庆,苦娃加入了川军。训练的日子艰苦而枯燥,但苦娃从不叫苦。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想起母亲,想起家乡的巷子,想起小时候在巷子里捉迷藏的时光。

  1942年,日军进犯缅甸,企图切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苦娃所在的部队奉命出国作战,他也成了十万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奔赴异国战场那一刻,所有军人唱起雄赳赳的军歌,杀敌报国的坚强信念都写在脸上。坐在军车里的苦娃不断擦拭着枪械,他终于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

  入缅第一仗,苦娃所在的部队,奉命去打埋伏。之前自称战力强劲的英军不战而溃,原本协同作战变成了中国军人和侵略军正面硬刚。但此时的侵略军非常狂妄自大,因为他们还没遇到过真正的对手。殊不知此刻的中国军人全都子弹上膛,他们要让不可一世的侵略军血债血偿。

  这一仗,苦娃蓄积了全身的力量,所有的仇恨,都在他不断射出的子弹中得以释放。中了埋伏的侵略军很快被消灭大半,剩下不多的几个日本兵还想顽抗。此刻,已经打红眼的苦娃想也没想,端起刺刀就第一个冲向敌阵,战友们见状,也纷纷跃出阵地,剩下的日本兵很快被歼灭。

  打扫完战场,士兵们重新修复阵地。旁边一个上点岁数的老兵,有事没事都习惯叼着烟杆,士兵们干脆叫他老烟杆。此刻,天已擦黑,许多士兵已躺在战壕里休息。“老烟杆”却来到苦娃身边,摇醒已快进入梦乡的苦娃,叮嘱道:“今晚上睡觉,得睁一只眼睛,灵醒一点。”

  苦娃正在困倦中,反问:“为啥,那些死了的鬼子兵还会来纠缠?”

  “老烟杆”摇摇头说:“不是死鬼,而是活鬼。你想嘛,鬼子兵张狂惯了,白天吃了亏,肯定不甘心,要报复回来,晚上是最好的机会。”

  苦娃觉得有道理,睡意也少了一半。果然,半夜时分,日本兵蹑手蹑脚摸了上来,尽管中国士兵提高了警惕,但仍有不少日本兵摸到近前才被发现。黑暗中,枪声,刺杀声,嘶喊声此起彼伏,混乱中的苦娃刚端起枪,就见一个鬼子端着刺刀冲他刺来,星光下,白晃晃的刀刃亮得惨人,鬼子兵狰狞的面孔更加逼真。苦娃本能地闪身,刺刀擦着耳边掠过,刀刃割裂开面部,伤口痛得钻心,这还未了,短小结实的日本兵猛扑下来,用枪杆死死压住苦娃的颈部。苦娃呼吸不畅,两眼直冒金花,他感觉自己马上快不行了,意识开始模糊。恍惚间,一个身影在鬼子兵背后出现,他抡起枪托,“怦”的一声打在鬼子兵头上,不可一世的鬼子兵当场毙命,缓过神来的苦娃一看,救他的正是“老烟杆”。

  鬼子兵的偷袭失败了,阵地上留下很多尸体,但也有不少中国士兵受伤或牺牲。那一夜,苦娃望着满天繁星,一下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母亲,为了国家安好,为了亲人不被屠戮,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苦娃脸上受了伤,本来有机会回到后方医院治疗,但苦娃拒绝了,轻伤不下火线,他还要痛杀鬼子兵,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但战局变化很快,由于友邻英军不战而溃,缺少增援的中国远征军尽管打了不少胜仗,最后也不得不全面撤退,除了少部分撤回云南境内,大部分军人撤往印度。而通往印度的道路都被日本人封锁,唯一可行的就是穿越野人山。

  野人山是缅北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终年遮天蔽日,豺狼出没。除此之外,洪水、瘴气、疟疾、蚂蚁、蚂蝗等等也在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

  苦娃和士兵们在森林里艰难地穿行,有的得了疟疾走不动路,有的受了瘴气精神错乱,有的身上爬满嗜血的蚂蝗,更可怕的是只有没了呼吸躺下不动,第二天就会被蚂蚁啃成白骨。每一个士兵都咬紧牙关,苦娃也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活着走出野人山,他杀敌报国的心愿还未了。

  在撤退行进中,很多士兵走散了,但苦娃发现,不论他行进快慢,总有一个人牢牢跟着他,那就是“老烟杆”。他牵着一匹托着军械和粮食的战马,总是不紧不慢跟在苦娃身后,提醒他各种注意,有一次一只大蚂蝗钻进苦娃的小腿,痛得他大声叫喊,“老烟杆”却不慌不忙,掏出烟叶点燃,往蚂蝗身上一杵,蚂蝗马上蜷缩身子退了出来,这时“老烟杆”又躬下身,用嘴吸去伤口上的瘀血,伤口奇迹般的很快恢复。

  不知不觉,苦娃与“老烟杆”,已结伴在野人山穿行月余了,生病和掉队的士兵越来越多,战马身上的粮食袋也干瘪了,而更多的考验还在后面。

  缅甸的夏季,暴雨肆虐,野人山洪水泛滥,平时野兽出没的小道全部变成了河沟,稍不留意,人会被冲走,对被饥饿和伤病困扰的士兵来说就是噩梦。更关键是,很多水源都被污染了。

  这一天,苦娃口渴难耐,趁“老烟杆”出去找水,忍不住喝了几口被污染的河水,很快就和其他喝了脏水的士兵一起出现腹泻。茫茫原始森林,拉肚子是要命的,幸亏“老烟杆”回来及时,他取出枪,摸着一路跟随的战马,含泪开枪把马杀了。“老烟杆”说,马骨烧成灰兑水喝,是最好的止泻药,这是他在大巴山打猎的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另外,马肉可分来吃,对腹泻虚脱的人也有帮助。

  这一次,苦娃再次被“老烟杆”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渐渐恢复元气的他第一次对“老烟杆”有了依附感。他想起父亲,如果他还活着,也一定会以命相抵照顾自己的孩子。苦娃暗暗发誓,如果走出野人山,他一定认“老烟杆”为干爹。

  一路上,苦娃总是和“老烟杆”相携相伴,只要歇息下来,“老烟杆”总能从干瘪的口袋里掏出小半把粮食,然后用头盔煮粥,每次看着苦娃喝下去,“老烟杆”就很开心,但他自己却极少进食。终于有一天,“老烟杆”开始发烧,浑身抖得厉害,躺在地上气息奄奄,苦娃焦急地围着他,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老烟杆”用微弱的气息告诉苦娃,让苦娃帮他把烟杆拿出来,他要点上最后抽一口。

  “老烟杆”抽了长长一口烟,叹息一声,然后疼爱地望着苦娃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总是跟着你看着你吗?”

  苦娃摇摇头,不知道。

  “老烟杆”说:“我曾经也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孩子,1937年松沪抗战,他随川军出征,牺牲了。我后来当兵,就是想为孩子报仇。来到缅甸,我第一次见到你,发现你和我儿子真像,那一刻,我知道儿子复活了,你们都是抗日第一线最有种的四川兵!”

  苦娃的泪水流了出来,此刻他终于知道“老烟杆”为什么对他那么亲了,除了两人相像,还有参军报国的精神同在。苦娃说:“‘老烟杆’,不,干爹,你要挺住,你不是会治病吗,让我们一同走出野人山,今后送你回大巴山继续打猎!”

  “老烟杆”的泪水也漫了出来,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这次我无力回天了,但你要好好活着,和大家走出野人山。你们活着,最后才能战胜入侵者,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

  “老烟杆”的叮咛,在苦娃心中汇聚成了一股坚韧的力量,一个月后,他终于和许多战友走出了野人山。在印度休整和重新训练后,苦娃和他所在的中国军队终于在1944年发动了缅甸大反攻,一举消灭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苦娃带着急促的心情赶回家,但迎接他的,只有母亲坟茔上的荒草,街坊告诉他,做小工的母亲两年前一病不起,最后是街坊帮忙收拾的后事。

  苦娃祭扫了父母和亲人,又拿出一只烟杆,那是“老烟杆”留下的遗物,他要再建一个衣冠冢,以此告诉后人,赶走侵略者,将山河点亮的,正是许多像“老烟杆”这样的无名英雄。他要再次踏上寻找光明的征程……

  作者简介:杨力,央视猴年春晚冯巩、徐帆小品《快乐老爸》原创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