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红色记忆】从枪林弹雨到三线建设
来源:文/张浚哲   2025-07-21 14:37:11

记原国家长虹机器厂(原780厂)副厂长于克濂同志

      于克濂(1929.12-2020.10),男,汉族,1929年12月生,山东省文登县泽头乡道口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6年1月在山东威海参加革命,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解放西南战役,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原空军第一军通信营参谋长。1959年转业投身三线国防建设,原国家长虹机器厂(780厂)副厂长,1983年经批准离休(正厅级) 。2020年10月7日在绵阳逝世,享年91岁。

主要荣誉:

1947年胶东军区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3年文化学习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3年于公安部七十八团受司令嘉奖

1955年受公安部十二师参谋长会议嘉奖

1955年8月23日被授予解放奖章

   从山东到四川,毅然决然投身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由中共中央主导,以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为重点区域,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后方经济建设——三线建设。这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工业迁移与布局调整,是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次战略抉择,不仅重塑了我国工业版图,更在国防安全、区域经济平衡和科技进步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成就不仅是共和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1956年4月7日,国家规划建立我国第一个机载雷达工厂——国营长虹机器厂(原780厂),在苏联专家的援建下起步,根据样机仿制机尾警告器和歼击雷达。

  1956年5月17日,国家计委、建委批示建厂。1956年5月,长虹厂建厂筹备组成立。1956年9月,二机部部长赵尔陆批准长虹厂的设计计划任务书。1958年10月,长虹厂动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59年6月,于克濂同志在空军第一军通信营参谋长任上毅然决然的申请入川投身到三线建设中去。作为当时军队主动申请转业到地方上的干部,刚刚到达一个新地方,可以说是人地生疏,加之北方人在生活上多不习惯,工作条件又很差,如果没有公而忘私的精神,是难以办到的。与此同时,1960年7月,苏联毁约撤走专家,长虹厂建设工程则只能由我国独立承建,这对于当时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困难很大。但于克濂同志丝毫没有怨言,怀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无私地奉献他的青春才华。直到1964年8月,长虹厂被四机部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才得以续建。在这期间,于克濂同志正是靠着那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不怕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在长虹建厂之初,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抱着“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决心,为后来长虹创造出诸多成就奠定了基础,为我国三线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5年11月,国营长虹机器厂举行国家验收开工签字仪式大会

  

  于克濂入川投身三线建设转业证明

   人物履历:

  1946.01-1946.05 胶东军区战训队学员

  1946.05-1946.11 华东通信学校学习

  1946.11-1947.07 中共中央华东局六台见习报务员

  1947.07-1951.11 历任胶东军区(1948.02-1948.04)、华东军区(1948.04-1949.04)、苏北军区(1948.04-1949.04)、苏南军区(1949.04-1950.01)、广西公安厅报务员

  1951.11-1952.06 广西边防保卫局报务主任

  1952.06-1953.10 公安部七十八团电台报务主任、队长(1952.08明确为正连级)

  1953.10-1955.07 公安部十二师司令部电台队长(1955.6明确为副营级)

  1955.10-1959.10 空军第-军通信营参谋长(1955.09.30被国防部授予大尉军衔)

  1959.10-1962.05 国营四川无线电厂(780厂)设计科副科长

  1962.05-1965.11 国营四川无线电厂(780厂)党办副主任

  1965.11-1973.05 国营长虹机器厂党办副主任

  1973.05-1981.08 国营长虹机器厂革委会办公室主任

  1981.08-1982.01 国营长虹机器厂副厂长(批准文电号:(81)四干字1570号)

  1982.01-1983.09 国营长虹机器厂党委委员、副厂长

  1983.09经电子工业部批准主动申请离休(正厅级)。(批准文电号:(83)电干字2180号)

   人物评价:

  于克濂同志从十多岁就开始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解放西南战役战争,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中,在艰苦岁月里,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他始终保持了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受住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和考验。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离休之后,他始终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拥护、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坦荡面对,坚持政治立场,疾恶如仇,勇于直言,毫不气馁。

  于克濂同志党性很强,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对家人和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不准以他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不准搞任何特殊化。在担任领导岗位期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勤奋工作,不居功,不图利,艰苦朴素,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敢于同歪风邪气和不良现象作斗争,密切联系群众,对同志关怀备至,从来不摆官架子,在生活上,他和一般干部打成一片,特别注意对年轻干部进行言传身教,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离休后,他仍然时刻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关心群众的疾苦。重病期间,他仍念念不忘,嘱咐家属转告组织,在他去世后丧事要从简,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充分体现了他的坦荡胸怀和高风亮节 ,体现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2019年摄于绵阳家中                                   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