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回忆,是不能忘却的痛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朱文科   2025-07-21 16:44:19

  八十年过去,1944年那个十六岁的少年的牙齿遗失在哪里了,梦里找了好多回。痛,是刻骨铭心的痛,是切齿割肤的痛。它让我们不能忘却,也不敢忘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44年6月23日,八年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官兵最多的空前惨烈的城市争夺战在我们衡阳上演。在47个日日夜夜里,中国国民党第十军7000余名将士,坚守孤城,与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第六十八师团浴血奋战。他们是矛,他们是盾,他们是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粉碎了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攻城,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其中击毙高、中级军官390余人,伤520余人,第六十八师团长亦被击毙,打破了日军开辟经由衡阳通向越南、缅甸的大陆交通线的企图。但是,我英勇的守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7600多名将士为国捐躯,全城5.3万栋房屋被毁成一片焦土,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湘江、耒水,凝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就是日军战史上称之为日俄战争以来又一个“旅顺要塞之战”。

  这就是八十年前发生在衡阳的历史,更是我们不该忘却的痛。

  我们的民族是在伤痛中走过来的。侵略伤害过我们的西方国家,有十多个,最著名的是八国联军,最痛恨的是日本。中华民族两次崛起的历史进程,都是日本打断的。我们常言八年抗战,实际上日本留给我们的苦难何止八年。不说甲午中日战争,不说《巴黎和约》,单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到1945年投降,时间长达十四年。这十四年,带给中华民族的是空前的灾难,人民遭屠杀,矿产被掠夺,文化被破坏,国土被践踏。这十四年,带给中华儿女的记忆,是血泪的苦难,是凌辱与呻吟。记得儿时外婆给我讲了鬼子进村的故事。外婆是这样描述日军进村那天惨状的:家具被捣毁,禽畜被捕杀光,妇女全部遭奸杀,二妹子紧紧搂住一个刚满月婴儿不放,缩成一团,不让鬼子强奸。鬼子就用步枪上的刺刀挑起婴儿抛到山涧里,然后把二妹子的衣服剥光,轮番蹂躏,再割下她的乳房和阴部挂在树枝上示众。外婆和她大哥幸好藏匿在灌木丛中,在太阳曝晒和蚊虫叮咬下躲到半夜,才逃出村。正是从那时起,我骨子里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以至于后来上初中,学历史课学到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面对百年的民族屈辱史,内心就感到很痛很痛。可是,圆明园的冲天火光、黄河上的滚滚硝烟、南京城的血腥屠杀、慰安妇的呻吟、湘江河的碧血、鬼子进村的惨状,是那样深刻地埋在我的记忆里。

  童年时期,我便听到母亲和湾里的长辈们讲,父亲十五岁被乡公所抽壮丁去了国民党部队当兵,十六岁打日本鬼子,二十岁方才逃回家。然而,父亲把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埋在心底,从不跟我们提起。长大成人后,得知父亲在文革中的悲惨经历,总算理解他对此事讳莫如深的原因。直到有年夏天,耒阳市民政局领导带着《潇湘晨报》记者来到我家采访父亲,并颁发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勋章,我方知父亲参加过长衡会战,所在部队是58军新编第11师30团二营军需连。1944年6月9日,东路日寇第3师团、第13师团向浏阳实施夹击。为阻击日寇,父亲和战友们负责往前线送军火,子弹是一人两箱,炮弹是一人两个,还押送粮食等军需物资。往返山路有几里、十几里,危险重重。他们经常遭敌机跟踪、轰炸,路上还碰到一股日军,发生激烈战斗,伤亡惨重,刘连长在内的大多数官兵牺牲。父亲跟日军拼刺刀,身上多处受伤。浏阳城于6月14日沦陷,守城部队第44军突围。父亲晚年回忆:“我们被打散了,身边只有十几个战友。有个王班长跟我们商量,一起往醴陵方向寻找部队。我们在路上遇到国军炮兵部队,说是去增援衡阳的。我们走到醴陵文家祠,遭遇小股日寇,打了一仗,王班长和几个战友战死。有个战士叫杨庆余,是浏阳县大瑶的,在连队当号兵,心灰意冷,脱离部队回乡去了。有个耒阳老乡陈克林,耒阳县淝江口人,早已结婚,上有七八十岁的父母,下有两个儿女。他也不想打仗了,喊我一起回耒阳。我不肯回去,我宁愿战死也不做逃兵。”父亲拖着受伤的高大身躯,走到江西莲花县,硬是找到了部队,并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后来,父亲去了南京一家后方医院当勤务兵。1948年下半年,父亲在撤退广州途中,从耒阳下火车,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千百次异族入侵事件,而日本带给我们的灾难是最重的。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宽容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考虑到日本侵略战争是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动,日本人也饱受其苦,宽容大度地放弃了对日本索要战争赔款,寻求的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如今,八十年过去了,两千多万死于日军屠刀之下的中国人能安息于九泉之下吗?数百万受到伤害的幸存者还剩几何?如果说生者有讨还血债的可能,那么死者呢?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难道靠一句“法律上及行政上赔偿及补偿的要求权问题已经解决了事”就可以塞天下之口吗?难道我们宽容地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却连一个正式的道歉都得不到吗?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我不反对当初政府这种宽容的做法,但是,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过分的宽容就是懦弱,只能加深我们心头的创痛。当前,我们有些善良的同胞麻木地以为:和平的阳光已撒满神州大地,战争离我们很远了,没有必要同历史太较真了。甚至,我们曾经还发生过某明星穿着日本军旗服装招摇的可笑之事。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世界上那些唯恐中国富强的人,仍在肆意捏造、散布“中国威胁论”等怪调,一衣带水的东瀛国度,依旧“帝国招魂”之心不死,更加放肆地散布谎言,模糊战争的性质,掩盖侵略罪行,美化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其首相年年不顾亚洲人民的感情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打破禁忌向海外派兵、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企图霸占我国东海部分岛屿、阴谋勾结图谋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举动就是明证。对此,还不应引起国人的觉醒和警惕吗?

  回忆,是不能忘却的痛。惟有痛才能催人奋进。我国有句古语:“卧薪尝胆,知耻后勇”。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25周年、鸦片战争爆发185周年。人民向往和平,祈盼和平,但和平不是祈祷来的,不是忍辱偷生来的,而是几千万像衡阳保卫战守军一样舍生忘死换来的,才幸免亡国的灾难。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血海深仇、奇耻大辱怎能淡忘呢。我们应该世世代代高唱海棠血泪的歌,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自觉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遗志,早日收回那些丢失的中华故土,实现祖国完全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一切。

  【作者简介】朱文科,湖南耒阳人。知名作家,诗人,衡阳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文学》《散文选刊》《延河》《文史博览》等百余家报刊。出版长篇小说《血色幽兰》《血色野菊》、散文集《煤油灯》《耒水流下潇湘去》、诗集《睫毛上的村庄》等著作11部。《血色幽兰》改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英雄若兰》在全国公映。散文《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中职语文教材,多篇散文入选高中语文辅导教材、语文试卷,诗歌《端午是一条河》广为传诵。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金盾文学奖、万松浦文学奖提名奖、湖南广播电视奖以及第三、四届衡阳市文学艺术奖等。2025年入选湖南省优秀文艺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