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蓟州区(原蓟县)鼓楼北侧、蓟州一中西南侧的鲁班庙,是古代奉祀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的地方,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鲁班庙的西配殿是红色纪念地“一分利文具店”。下面我就讲讲李子光和红色革命遗址“一分利文具店”故事……
一、家庭背景
李子光,原名贾一中(又叫贾廷臣),1902年10月7日生于蓟县西山北头村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其父贾毓书是个秀才,为人正直,思想开明,主张改革。民国初年,在闭塞的北方,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带头剃掉辫子,不顾舆论非难,创办新式学校,提倡妇女剪发放足,兴办女校。李子光在父亲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和支持下,进入新式学校,1922年毕业于宝蓟中学。少年时代的李子光积极支持父亲的进步事业,很快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他的革命行动得到父亲的热情赞助。(经济、思想、行动上鼎力支持,1930年李子光在蓟县县城内发动暴动受通缉,其父曾被牵连入狱半年多受尽折磨,出狱后,不畏蒙难和经济破产而沮丧,反而讲到“自己有个革命的儿子,做监狱是光荣的”)。
1941年父亲病危,弥留之际谆谆教诲嘱咐儿子:以抗战救国大业为重,催促儿子立即返回战斗岗位。父亲的学识、道德和爱国进步思想,给李子光以深刻的影响。从李子光的思想、气质、品格和作为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同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的形象。1943年,他为《救国报》(滦西版)题词“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流风余韵直至今日”正是这种感情的抒发。
二、入党经历
1922年,毕业后的李子光由于家境困难,经舅父介绍到西北汽车公司当职员、该公司倒闭后到绥远官钱局 当职员……一直寻求改革社会的途径和立身的思想,一时投报无门,1925年辞职回家教学一年,1926年又去《西北实业日报》社工作,经绥远《教育公报》编辑杨述孝(又名冷楚)、绥远职业学校教师路雨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人国民党身份进行革命活动……进步思想的人介绍参加国民党,进而考察培养,再发展成共产党;李子光非常非常正派为人,思想进步,嫉恶如仇……直接指出:国民党中像你们俩这样的人太少了,多是出入官府,苟且钻营,图谋升官发财,品行不好的人,国民党内部并不纯洁……拒绝了杨、路;惊讶和赞许,进一步将共产主义书籍介绍给李子光,经过引导和学习,终于找到变革社会的出路,看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光辉远景,确定了马列主义的信仰和为之奋斗终生的人生观)。1926年7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子光积极撰写文章,揭露官僚、军阀欺压百姓的罪行。
三、革命生涯
1927年报社被封,被驱逐出境,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教书做掩护,奔走于北京、张家口、归绥之间,开展党的工作。后不幸被捕,拘役40天,又因叛徒出卖二次被捕。两次在狱中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铁窗、木栅、重门,
瘦骨、铁链、焦颜,
冷榻、单衾、砖机,
风硬、心坚,咫尺苦隔云山。
这是李子光在狱中的一首诗,概括了他在牢狱中所受的折磨,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忠贞和对党的怀念。
1929年出狱,时值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一时找不到组织,年底回到老家。李不消沉,不等待,一边寻找组织,一边开展工作。坚信:只要干,组织就会找到我的!
1930年3月找到了京东特委,4月,在西山北头建立共产党小组,任组长。6月,在西山北头建立了特别支部,李任书记。此后在段甲岭(今属河北省三河市)、穿芳峪、马圈头、门庄子、白马泉、瓦岔庄等村建立党支部。9月上旬,建立中共蓟县临时县委,李任书记。
1930年,共产党处于李立三“左”倾错误领导时期,上级党组织要党员全部出动,搞“飞行集会”、“公开暴动”、“创建苏维埃”。对此,李子光极力抵制,同特委负责人进行了激烈争论,无效,先后在别山、城内的集日举行了“飞行集会”,遭到国民党警察的镇压,蓟县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李被通缉、抄家,一时无法站脚,党组织不得不安排李去迁安县工作。
四、创建“一分利”文具店
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盘山根据地)的红色交通站。现在这里是红色教育基地。
1933年春,中共蓟县党委创始人之一李子光,在迁安暴动失败后,奉命来到蓟县开展工作。李子光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通缉,秘密回到蓟县城。5月下旬,李子光约了王坤载、王崇实、贾瑞生、何云台,商量筹办 “一分利”文具店的事,名义上是经营文具,附兼照相业务,实际是党的中心和活动联络站,店址设在城里县政府后墙外鲁班庙内的西厢房。在文具店多次召开党员秘密会议。这里条件很好,同院有电话局,南面是县衔门,东邻县高小、教育局,西面是县简师、图书馆,处于文教单位的中心,既有较好的工作对象——知识分子,又便于接近电话局和县政府,易于搞到情报。店里有李子光、贾瑞生、王坤载、王崇实、杨锐忱和何云台六个人。由贾瑞生任经理,业务员王坤载,何云台以东家名义支持营业,掩护秘密抗日活动。“一分利” 文具店由于店址选得好,又有照相业务,开市以后,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很快就和县城里的机关、学校的职员、学生有了生意上的联系,很受欢迎。一些上层人物也与店里有了联系,他们倾吐爱国言论, 揭露敌人内幕,保守党的秘密,对开展工作很有利。
五、光辉历程
1935年秋,曾遭敌破坏的蓟县党组织,在李子光等同志积极组织下,重新恢复,1935年9月重新建立中共蓟县临时县委,任书记。在上级党的领导下,经过李子光等几位同志的艰苦努力,党的活动由点到面,轰轰烈烈地展开,为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积蓄了力量。
在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的时期,李子光任中共蓟县县委军事部长,后期任县委书记,对发动和领导冀东西部地区的暴动做出了卓越贡献。10月,李率领十、十八总队随八路军四纵队西撤,12月返回蓟县,恢复党组织。葛老湾会议后,同包森、王少奇等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队伍,开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不但恢复了被敌人“蚕食”的基本区,还建成包括蓟县、香河、武清、宝坻等县广大游击区的局面,直逼平、津近郊。
李子光立志“不打败日本不结婚”,年过四十,一心救国救民,直到1946年才同吕瑛结婚。
抗日战争胜利后直到1967年,李历任热河省副省长,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地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变。1949年,蓟县、宁河、宝坻、玉田一带大水成灾;1963年,河北省大部地区遭受水灾,李不顾年过花甲,体弱多病,深入灾区,慰问群众,指导救灾。每到农村,总和群众促膝谈心,同吃同住,最厌烦“送往迎来”、“陪同”等一套“礼仪”。李和吕英都是党的高级干部,在生活上极为俭朴,但对老区亲友则慷慨相助。一生没有孩子,却抚养七八个烈士遗孤和亲友的孩子,视同亲生。李对党忠诚,总是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常以“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勉。
如今,“一分利”文具店是天津市蓟州区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天津市文物局确定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一分利”文具店继续发挥着“红色支点”的作用,是蓟州区区内各单位开展党日活动的活动地之一。
参考资料:《蓟县革命史》、《盘山英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