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原国民党十七旅一代抗日名将窦来庚传奇轶闻”文摘,让一位老兵拜读后魂牵梦绕彻夜难眠,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一样,当年跟随老旅长一起打鬼子悲烈的血雨腥风场面仿佛又浮现在眼前。老兵名叫王松林,系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杨家村人,年方96岁高龄,老人已满头白发,背有些驼,但精神不错,能独立读书看报,还能写字吟诗,走起路来稳稳当当全然不像90多岁高龄老人。2015年8月18日,笔者在朋友的引领下走近了他,洗耳恭听了距今已有77个年头,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同老旅长一起打鬼子的悠悠往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以重兵先后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河北和热河一带,并扬言不出三个月占领全中国,从此以后,兵分三路,其中一路沿津浦铁路南下侵占了山东,寿光相继沦陷。日军在寿光各地强化殖民统治,建起了据点和炮楼,离我的家乡不远口埠、寿光、胡营就有炮楼,并驻扎着鬼子,还强征老百姓挖了封锁沟,他们经常清乡扫荡,残害百姓,所到之处残酷施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闹得这里民不聊生,村村无人不戴孝,处处遥闻哭泣声,人民群众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中。先前我家里开设磨坊,做着粮食供需小本生意,小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日军侵占家乡后,经常遭到扫荡洗劫,亲历了日军烧杀抢掠残酷无人道暴行,激起了我满腔怒火涌心头,脑子里萌动了当兵打鬼子的想法。
1938年7月的一天,临朐十七旅窦来庚旅、侯耀庭(青州人,时任团长)部来到村里招兵抗日,听了他们的宣传后动了心,又唯恐家里大人不同意,我便和大李村的孙兰庭、孙振兴等人偷偷报了名,并在部队的组织下,从现在属青州市的杨庄穿越了日军封锁的胶济铁路,一路跋山涉水徒步行军二百余里,来到了临朐县一个叫陡崖子的小山村,受到了窦来庚、侯耀庭的接见。
陡崖子地处临朐县南部山区,当时是国民政府省府机关、海军陆战队、51军军部驻地,这里地势险要,具有易守难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村子往东是昌乐地盘,村子北边是悬崖峭壁山沟,南边是茫茫群山,十七旅长窦来庚指挥部也设在这里,侯耀庭团一连外加一个警卫排驻守防卫。
到达驻地后,认识了窦旅长和侯团长,他们看我身材魁梧,反应敏捷,于是把我安排到了警卫排。警卫排排长名叫邓奎武,他武艺高强,待人和气,人缘很好,传说他曾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武术队长。警卫排下设三个班,每个班配有机枪一挺,长枪若干,号称机枪班。我编入了警卫排一班,机枪由我使用和管理,后来委我为一班班长。
驻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大多吃窝头和煎饼,很少吃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但官兵们想到打鬼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都有使不完的劲,也不觉得生活的苦和训练的累。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正常训练,保证驻地机关和司令部的安全,每天有数人站岗,一人带班。平时我们团与驻地老百姓关系融洽,有时部队遇到困难,老百姓也乐意帮助。记得父亲第一次来部队看我,因为我是瞒着家人报名当兵的,父亲想念儿子了就到部队驻地来看我,恰巧食堂没有干粮了,房东知道了,马上送来了煎饼并特意炒了两个菜给我父亲。
在部队的日子,我多次参与经历了对日军和土匪的作战。记得有一次,我班执行到青州五里铺子护送征粮队任务,在五里铺子以南一处叫岗院的地方,遭遇了当地一股土匪的截击。当时土匪依仗熟悉地形,非常嚣张,而我班则依靠有利地形,凭借军事素质和火力优势,打退了土匪的进攻,保证了征粮队和所征军粮的安全。还有一次,一名团副军官带领我们三名士兵到昌乐北岩起一部分枪支武器,当我们扛着武器返回,走到一处叫冷门的地方时,被六团的一部将我们以逃兵的名义扣押了,恰巧,六团的人中有一名是我的老乡,认出了我,知道我们属于侯耀庭团,我们才得以顺利地返回了驻地。
战争是残酷的,最激烈得莫过于同鬼子的战斗。因为我部驻地的重要,日军经常派遣小部队对我部进行偷袭骚扰。记得是1940年6月的一天,一小股日军和汉奸想趁着夜色想打探我部驻地机关部队的兵力虚实,当场被哨兵发现,在团长和警卫排长的指挥下,战士们紧急出击,将日军和汉奸包围在村子的一条小山沟里,并将其全部消灭,缴获了他们的全部武器弹药。日军见小部队偷袭不成,并且吃了大亏,不几天对我部驻地进行了一次大扫荡。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幸亏驻地国民政府省府机关、海军陆战队、51军军部早得到了消息,人员大部都撤离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陡崖子村驻地东北西南四面山下,布满了黑压压的鬼子,形成了一个包抄合围的阵势。侯耀庭团长亲临前线指挥,针对鬼子的阵势做出了兵力部署,我排一部分被投放在了北面悬崖峭壁山崖处,大部安排在南部山上,阻击日军发动的进攻。战斗打响后,日军先用炮轰,炮弹非常密集,炸的阵地上山石横飞,枪炮声震耳欲聋。特别是南部山崖,是鬼子的重点进攻方向,战斗尤为激烈。双方激战,阵地前排满了日军的尸体,我部战士也多有伤亡过半,弹药几乎耗尽,而日军却继续蜂拥而上。战至中午,终因敌众我寡,阵地很快被日军突破,团长见已经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遂下令分散突围,当时我们警卫排伤亡惨重已被打散,我和邓奎武排长侥幸活下来,沿着悬崖峭壁上的一条小路撤出了战斗。后来,我和邓奎武排长又到济南找部队,老部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几乎全军覆没),别的部队又不接收我们,就这样寻找部队无望,我们只好各自回到了家乡。
解放后,因我处事公道并写的一笔好字,在村里干过多年的文书,还在公社农技学校当过老师。当问其健康长寿秘诀,他还饶有兴趣地诉说,饭前三口汤,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饮食最重要。
走访就要结束了,当我们走出院子,王老拄着拐杖坚持送我们到大门口,并嘱咐我们下次一定再来家做客。谢过了王老踏上了归程。
窦来庚生平事迹
窦来庚(1900-1992)字峰山,山东临朐营子乡窦家洼村人,山东保安弟十七旅旅长。自幼尚武1914年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临朐师范讲习所,1919年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山东武术传习所,毕业后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建司任职员,期间曾任全国武术考试中等特优第一名。
1942年8月29日,日伪3000多人在柳山,上林,盘阳等地对十七旅队伍进行了包围。凌晨,敌人缩小包围圈,将十七旅将士围困在福山,洪山岭一带,,最后防线被敌人突破,十七旅将士全军覆没。窦来庚举枪自尽,时任山东保安第十七旅旅长窦来庚以年仅42岁的血肉之躯壮烈守节,为国捐躯。
198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窦来庚为革命烈士,民政部为窦来庚先生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同时将其遗骨安葬在临朐烈士陵园。针对窦来庚先生抗日事迹有四句话评语定义其人:
为 国 强 中 育 精 英,殒 身 抗 日 呈 威 名,
英 雄 身 去 丹 心 在,雄 风 永 驻 我 沂 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