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上,有一条殖民者发起修建的铁路,从青岛到济南,称为“胶济铁路”。在铁路的南边,昌潍的丘陵地带,有山,有河,有树木。山不高,河不宽,树木稀疏可见。看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坐落于丘陵之上,村子里栽植着杨树、楸树、刺槐等杂树。其中的树王是两株银杏树,树高近百米,枝叶茂盛,且树干相交相抱,生长了一千多年,被称作“夫妻树”、“合欢树”。
这个村为什么叫“刘戈庄”?那是因为东汉的刘秀打天下的时候,随军的一个爱妾临产,只得把她搁在农户家,赠送一些粮食银两。后来这位爱妾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大后,又娶妻生子,扩枝散叶,逐渐衍生出“刘搁庄”。“搁”字比较难写,又因为村里人爱习武,所以村名逐渐演化成“刘戈庄”。庄里有几户外姓人家,那是以后迁入的,只占极少数。
东汉末年,宦官掌权,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后来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避战乱,很多村庄修了“围子墙”。刘戈庄的围墙,地基夯得结实,以上用“三合土”(石灰、黏土、石子)筑成,东西南北四道大门,分别用砖石垒砌,安装槐木藤条门,易守难攻,令军阀、土匪吃尽苦头,又无可奈何。当时,粮食不够吃,有些村民就打猎为生,至少可以打牙祭,或者贴补家用。所以,很多猎户手里持有鸟枪、土炮,有的枪法很准。其中有个叫“刘阎王”的,听见鸟叫就开枪,几乎百发百中。他还练就了一手“绝活”,把枪扛在肩上,不用回头,后面大树上的鸟雀就会应声落下,成为囊中之物。至于野兔、狐狸之类的动物,更是不在话下。
“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向全国进军,华北沦陷,上海失守,南京大屠杀------。刘戈庄所在的滨北县城,也驻扎了一小队鬼子,仅二百人左右,却统治着全县几十万“良民”。鬼子小队长名叫龟田一郎,矮矮的,胖胖的,留着八字胡,身挎日本战刀,十分狡猾狠毒,对抗日军民从不手软。在县城的西南角设有监狱,专门关押抓到的八路军战士与游击队队员,把其中的共产党员下到地牢,受尽各种酷刑,很少有人能活着出来。
1943年,漫长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在胶济铁路以南的刘戈庄一带,日本鬼子还在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更可恨的是汉奸、伪军,勾结鬼子、恶霸,欺压百姓,助纣为虐,搞得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小日本“贪心不足蛇吞象”,企图侵占全中国。他们靠什么?靠的是汉奸、卖国贼,以华治华,自相残杀。这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不仅麻木不仁,而且认贼作父,或者“有奶便是娘”,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
快过年了,很多农户却正在为吃不饱饭发愁,而鬼子汉奸却加紧了征粮、催捐。他们到了屠户刘愣子家,开始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有一个汉奸掀开炕席,发现了炕洞里的半袋粮食,那可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两个汉奸非要拿走不可。刘愣子身材魁梧,性格直爽,面对蛮横无理的汉奸,忍无可忍,摸出杀猪刀,杀死了一个汉奸,鲜血染米袋。另一个看事不好,跑出门报告了日本鬼子。
第二天早晨,天阴沉沉的,大雾弥漫开来,对面听得见说话,看不清什么人。1300多伪军、汉奸,带领200多鬼子,突然包围了刘戈庄。该村在汉朝就修了围子墙,夯土筑造,比较结实,把整个村子围在中央,易守难攻。这个村又在滨北县率先建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是一个女同志,名叫刘建英,中等身材,扎着腰带,挂着大刀,英姿飒爽。她看到敌人来了,立即派人向上级报告,并且迅速组织民兵、村民,登上围子墙防守。顿时,自卫队长刘三猛吹响了牛角号,儿童团长陈小勇点燃了烽火堆,狼烟四起,群情激愤。虽然,民兵手里的武器仅有鸟枪、大刀、长矛,有些村民还把家里的叉把、锄头、二齿钩拿来做武器,硬是把敌人赶下围子墙。“鸟枪王”举起猎枪,瞄准敌人,弹无虚发,连续打死了十几个鬼子、汉奸。日本鬼子很狡猾,妄图在后面偷袭,“鸟枪王”装药后,双枪扛在左右肩,枪口朝后,双枪齐发,两个鬼子应声倒地。第一轮、第二轮进攻,村里的土枪、土炮发挥了作用,鬼子、伪军没有占到便宜,死伤一百多人。
第三轮进攻时,伪军、鬼子依仗人多势众,爬上了围子墙,民兵、青年跟敌人展开了肉搏,妇女们也手持菜刀、斧头砍杀敌人。女支书刘建英,挥舞大刀,砍死了两个鬼子,三个伪军。敌人的鲜血溅到了她的身上,自己的右臂也挨了一枪,浑身变成了血人。自卫队长刘三猛,身材魁梧,双目四瞳孔,传说是舜帝的后裔。他小时候练过武功,手持猎枪,腰带上别着大刀。为了把日寇、伪军赶下围子墙,一连枪杀了十几个敌人,直到弹药用尽。他就用枪管捅鬼子,觉得不过瘾,干脆把枪倒过来,用枪托砸伪军。伪军头上没有头盔,枪托砸上去,“嘭嘭”作响,就像敲碎西瓜,敌人纷纷掉下围墙。个别的敌人猫着腰,想躲过去,被刘三猛提起来,直接扔到了围墙下。最后,他抽出了大刀,见鬼子就砍,遇到汉奸就杀,就像砍玉米杆。儿童团长陈小勇,带领一帮团员,给干部、村民送饭,正赶上鬼子、汉奸往围墙上爬,儿童团员们放下饭菜,拿起红缨枪,刺敌人的脖子,逼他们从梯子上掉下去。后来,村指挥部的骨干,又率领六七十岁的几十个人,奔向城墙助战,镰刀、锄头、大镢也用上,把敌人砸下了围墙。他们还用自制的手雷,扔到墙外炸鬼子与汉奸。
此时此刻,刘三猛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参加义和团,用大刀长矛杀洋鬼子,一直打到北京。但是,八国联军进攻时,手里有洋枪洋跑,清朝的军队吸大烟,挡不住,吃败仗。慈禧太后也吓破了胆,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义和团被打败了,爷爷的腿也受了重伤,落下残疾,只能回到刘戈庄。
“轰啪!轰啪!轰啪!”第四轮进攻,敌人又调来了四百多伪军,总兵力一千九百多人。临近村庄,敌人改变了战法,他们先用“五七炮”轰围子墙,把东面炸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时,鬼子、汉奸蜂拥而进,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还强奸妇女,焚烧房屋,“杀光,抢光,烧光。”自卫队员带领老百姓奋起抵抗,保卫家园,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用菜刀砍,用木棍捅,用砖头砸,不怕牺牲,血战到底。屠户刘楞子,身体强壮,两眼通红,左手一把杀猪刀,右手一把剁骨刀,看见汉奸就杀,遇见鬼子就剁,人头戴着头盔掉在地上,“哐啷啷”地响,滚到河沟里去。他总共砍杀了多少个鬼子、汉奸?已经杀红了眼,数不清了。
可恨的是,汉奸、伪军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他们熟悉村子里的情况,认识党员、干部、自卫队员,他们带领日本鬼子,挨家挨户搜捕抗日骨干,把四十多人关进刘家祠堂。他们用刺刀扎,用皮鞭抽,用枪托打,逼迫他们投降。面对敌人的威胁,自卫队长刘三猛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们是刘秀王的后代,不会辱没祖宗!我们生是刘家的人,死是刘家的鬼。我们就是死了,也不投降当汉奸!”鬼子恼羞成怒,先用军刀砍断了他的腿,接着又砍下了他的头。在场的干部、群众并没有被吓倒,一起向前冲,要与敌人拼命。鬼子、汉奸看事不妙,下令用机枪扫射,把他们全部杀害,鲜血染红了刘家祠堂。
另有五十多个妇女、儿童,惨遭强奸、虐待,不给饭吃。强迫他们集中到三间民房,锁上门,四周堆上柴草,放火烧。烟熏火燎,人声鼎沸,歇斯底里。老婆哭,孩子叫,惨不忍睹,喊声震天。站岗的伪军却无动于衷。就在自己的村庄,他们被汉奸、鬼子活活烧死,包括村支书刘建英和她的一个孙子在内。这简直是惨无人道,穷凶极恶,不怕遭报应。
躲在地窖的村民,日伪军也不放过,他们拿来毒气弹,投进地窖,然后堵塞窖口,里面的人一个也跑不出来,全部被闷死在下面,真是伤天害理啊!日伪军杀死、杀伤自卫队员和老百姓五百多人,占村人口的三分之二,只有少部分村民逃了出来。
八路军山东纵队接到刘戈庄党支部的报告,立即制定作战方案,派出了三个营的兵力,急行军一百多里,接着攻打刘戈庄。一营营长俞卫民,带领三百多人,深夜摸近敌人的指挥部,扔进几十颗手榴弹,把敌人消灭在睡梦中。二营的目标是日本鬼子,他们先暗杀了哨兵,接着踹开门,用机枪猛扫,二百多日本兵所剩无几。只有几个鬼子从窗户跳出,仓皇逃回县城。三营负责打伪军,因为敌人分散地驻扎在民房,所以三营的官兵分作六个小组,在村民的带领下,各个击破,一时间枪声四起,鸡鸣狗叫。伪军战斗力较差,多数被击毙,少数四散逃命。据战后统计,八路军独立团的三个营和刘戈庄自卫队,总共毙伤日伪军一千四百多人,杀死鬼子副队长一个,伪军营长四个,连排长十一个,解救了整个刘戈庄。八路军方面也有一个连长、四个排长、五十一名战士壮烈牺牲。
旭日东升,雾气消散,刘戈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那两课千年银杏树下,八路军山东纵队把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留给了村自卫队。在抗战中牺牲的五百多个村民,得到了力所能及的抚恤。新任自卫队长刘志国,配上了一把盒子枪,很多自卫队员用上了“汉阳造”步枪。儿童团长陈小勇也有了一柄钢尖红缨枪,每天早晨都到烈士陵园练“岳飞枪”。“刘戈庄抗日”得到山东省军区嘉奖,名声大震。自此以后,刘戈庄被誉为“抗战第一村”,闻名遐迩,那残存的围子墙仍在讲述着壮烈的故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