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 > 内容正文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皖山忠魂映山河:岳西英烈用热血书写抗战壮歌
来源:汪俊杰   2025-08-01 16:10:18

  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华民族以十四年浴血奋战的壮阔史诗,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场民族救亡的伟大斗争中,岳西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不仅是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核心区域、新四军东进抗日的重要策源地,更涌现出一批批舍生取义的英雄儿女。刘中一、储蓄谋、程雄等岳西籍英烈,以生命为笔、热血为墨,在中华抗战史上写下了属于岳西的光辉篇章。其中,刘中一、储蓄谋于2020年入选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他们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民族英烈的丰碑上。

岳西县青天乡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旧址暨汪氏宗祠

  1937年,“七七”事变撕开民族危亡的裂口,抗日救亡的烽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率先响应全国抗战号召,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生动实践场。同年,震惊南方八省的“岳西谈判”成功举行,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协议,宣告三年游击战争胜利结束,为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创先河。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众多岳西儿女毅然随军奔赴皖东、皖中抗日前线,在更辽阔的战场上,为家乡、为民族浴血奋战。

  在抗日救亡的组织动员中,岳西以众志成城的信念凝聚起强大合力。1938年4月,岳西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在衙前(今岳西县城)成立,中共党员与各界爱国人士组成领导核心,下设区、乡、保各级组织,形成覆盖全县的抗日工作网络;同期成立的岳西县工作团,成为发动群众的“先锋队”。在他们的推动下,青年、农民、工人、商人、妇女、学生儿童等各界抗敌协会如星火燎原,至1939年1月,全县5万余人加入抗敌组织,占当时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从创办《岳西周刊》《坦克车》等报刊呐喊,到演话剧、教唱《松花江上》唤醒民智;从筹集1000套衣物、500双军鞋支援前线,到全县民众节衣缩食捐献“岳西号”飞机——岳西人民以“倾家荡产也要把鬼子赶出去”的决绝,筑起全民抗战的血肉长城,成为前线儿女冲锋陷阵时最坚实的后盾。

  而那些从岳西走出的儿女,早已把这份家乡的赤诚与期盼,装进了行囊。他们带着大别山的坚韧,带着全县父老的嘱托,用生命诠释着“忠魂”二字——那是对后方支援的回应,更是对民族大义的担当。

  岳西县中关镇人刘中一,1897年出生,1924年毕业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附属高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回到家乡投身革命,担任沙村党支部书记、朱赤光区委书记,同时以文蔚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冬,中共潜山县委决定将各地农协组织的“摸瓜队”整编为三个游击大队,刘中一任沙村游击大队长。在沙村,他牵头成立粮食委员会,一举将20多个公堂的1000余担粮食分发给贫困农民,剩余部分则由粮食委员会统一保管,作为军用储备。1930年2月,刘中一率领沙村游击队参与请水寨暴动,助力创建天堂根据地。同年5月,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他出任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力推广新文化、新思想:开办文化训练班,推动教育发展,仅在沙村就建起4所小学,还创办了一所列宁小学,让贫雇农子女免费入学。10月,因国民党“围剿”天堂革命根据地,刘中一等人撤出敌占区,前往安庆寻找党组织。这年冬天,他受党组织派遣,前往皖南山区开展革命工作。1931年,刘中一任中共宣城特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宣城特委会工作蓬勃发展,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共发展党员近350名,先后建立1个县委、2个特委、4个特支、6个区委和12个支部。1934年,他调任皖南特委组织部长,同年组织兵力攻打泾县保安团,并成功促成该部归顺。在此基础上,1935年刘中一组建红军新三团、新四团,后将两部整编为红军第22师,任师政治委员,率部在皖浙赣边区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冬,刘中一获情报:一小股日军将途经宣城。他当机立断,决定设伏打击敌人。随后,他带领方正汗等80余名战士,从宣城与宁国交界处的白果树出发,连夜奔赴宣城东门外的七里岗设伏。天亮后,刘中一在伏击阵地前沿指挥战斗,观察敌情时被日军子弹击中左胸。他强忍剧痛继续指挥战士还击,方正汗等战士见他伤势过重,一边反击一边护送他撤出阵地,下山后将他安置在距七里岗半里路的王家冲一户裁缝家中。因缺乏药品救治,当日傍晚,刘中一终因伤势恶化壮烈牺牲,年仅40岁。

  岳西县莲云乡人储蓄谋,1905年出生,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请水寨暴动,同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2师第2团副政委。1931年辗转到皖南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储蓄谋受上级指派,前往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部任职,担任繁(昌)南(陵)芜(湖)情报站主任。为便于开展工作,他在芜湖裕溪街开了一家南北杂货店,以贩卖杂货为掩护。彼时芜湖日军戒备森严,局势凶险,储蓄谋便以这家小店为秘密联络点,四处设法搜集敌军情报,为新四军和第二十三集团军提供了大量情报,也为我军取得繁昌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1939年,储蓄谋调任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安徽芜湖行动组,带领便衣武装常驻芜湖。期间,他组织开展破铁路、炸仓库、袭杀日寇等行动,让敌人惶惶不安。1940年夏天,他亲率便衣武装,成功锄杀汪伪芜湖地方党部书记长、大民会要员何孔溶。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芜湖行动组奉命搜捕新四军战士。储蓄谋冒着生命危险,暗中保护并转送了多名新四军战士前往抗日根据地。由于活动频繁,他的行踪引起日伪势力注意,敌人悬赏五万元通缉他。面对危险,有人劝他暂避芜湖,他坚定回应:“以身许国,虽赴汤蹈火亦所不惜。”——这是岳西儿女刻入骨髓的担当。1942年,他在芜湖长街执行锄奸任务时被捕,日寇用烙铁烫、钢针刺等酷刑逼供,他仍忠贞不屈,最终,37岁的储蓄谋倒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的不仅是芜湖的土地,更映照着岳西人“宁为玉碎”的气节。

  岳西县店前镇人程雄,1919年9月出生于贫苦农家。尽管父亲程海波目不识丁,却坚持送他进入店前高等小学读书。少年程雄勤奋刻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这令他心中骤然升起强烈的爱国怒火,一心投军报国的志向就此萌生。1937年夏,从店前高等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升学,程雄毅然踏上寻找红军的道路。当他走到太湖县时,发现墙上贴着一张布告,上面写着:“当此国难日亟,民族危亡之际,凡我本部同仁,愿意抗日者,一律到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集中。”下方署名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他虽被高敬亭政委的抗日号召深深激励,但由于去黄安路途遥远等诸多困难未能如愿,不过这份抗日决心从未动摇。1938年夏,第五战区安徽省抗日总动员委员会直属26工作团来到店前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程雄立即报名参加。他在团里表现十分突出,同年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根据省动委会指示,各县抗日团体抽人合并成立政治大队,程雄被编入一大队,由岳西先后转移到太湖、潜山、怀宁、宿松和桐城等地开展抗日活动。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后,程雄于1939年11月离开桐城到无为参加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3月进入江北游击纵队青年大队学习,同年5月被安排到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任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在即将离开大别山、开赴抗日前线之际,他饱含深情地给父母写下一封家书: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我)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忠孝难两全。程雄把对亲人的爱埋在心头,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与战友们一起奔向硝烟,走入战场。

  1943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程雄所在的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及地方武装,在罗占云副司令员的指挥下,前往江苏六合、仪征一带保卫秋收,并伺机打击进犯之敌。8月16日,日军小田大队勾结伪军窜至东北乡抢粮。程雄所在的二营接到抢占丁家山头的命令后,他迅速集结全连战士补充弹药,坚定地动员道:“两军相逢勇者胜。我们一定要拿下丁家山头,为国争光,保我中华!”随后,他带领全连官兵高唱《大刀进行曲》,义无反顾地冲向丁家山。敌人的子弹就像雨点一样倾泻而来。经过反复冲杀,终于成功抢占下丁家山,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程雄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大别山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位曾在《红岩诗草随笔》中写下“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青年,在给父母的家书中,既以“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明志,又牵挂着“家中弟妹是否安好”“父母耕作劳累与否”——他用生命守护的,既是异乡百姓的秋收,更是千里之外岳西故土的安宁。1939年后,岳西县动委会虽因时局变化解体,但大别山的抗战火种从未熄灭。刘中一、储蓄谋、程雄,只是岳西抗战英雄群像的缩影:他们中,有的倒在冲锋的战壕里,有的牺牲在潜伏的暗夜中,有的长眠于异乡的土地上,却始终把根深深扎在这片牵挂的家园。正如大别山烈士陵园里,那座朱德总司令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连同碑座象征3.8万岳西英烈的38根立柱,始终守望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岳西天峡映山红

  80年过去了,岳西的山岗上,映山红每年都开,像英烈们染血的衣襟。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只是为了记住刘中一的果敢、储蓄谋的坚贞、程雄的赤诚,更是要明白:岳西的抗战故事,正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敌的写照;英烈精神早已融进这片土地,成了脱贫攻坚时敢拼的闯劲、乡村振兴中建设家乡的干劲,也是新时代继续奋斗的韧劲。

  站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让历史的回响成为奋进的号角,让我们以不息的奋斗告慰长眠的英烈,让民族的脊梁永远挺拔如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