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我国遭遇外敌入侵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给民众带来伤害最大的事件,是保存在中国人民脑海中挥之不去、惨痛的历史记忆。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80周年,笔者尝试挖掘海南抗战乡土史料,丰富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海南抗战史 高中历史课堂 乡土史料 历史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当中重大历史事件,属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对该事件的重点学习,对中学生来说尤为必要。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80周年,我国将举办盛大的阅兵式活动来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笔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承担对学生进行历史授课的职责,在内心中不断叩问自己,在当下,应该给学生传授怎样的历史知识?学生对抗日战争拥有怎样的历史记忆?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过去的那段历史?带着这些问题,我在开展高中历史课程《抗日战争》的教学时,尝试整合教材内容,创设材料情境,融入海南抗战史,挖掘海南乡土史料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晰地感知抗日战争虽然已经过去80年,但是脑海中的历史记忆已经被唤醒,铭记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艰苦磨难的抗争史和奋斗史,见证不屈的中华脊梁中竖立着伟岸的历史丰碑,通过解开海南人民众志成城、共御外敌的光辉历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海南抗战史也是中华民族抗战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历程中的重要时刻。
一、立足单元整体,完善课堂结构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包含三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两课,人民解放战争一课,在此,笔者主要围绕抗日战争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学习进行重难点分析。

本主题围绕核心概念“抗日战争”,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可知通过教材两课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抗日战争发生到结束的历史脉络,了解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战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感悟抗战精神和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1.凸显“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完整概述。
该学习内容涉及中共党史的部分内容,包括在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过程中补充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抗日主张及种种努力,基于教材内容概述如下:
(1)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积极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4)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促成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5)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2.抗日战争进程中的主要事件学习。
抗日战争源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十四年,涉及重大史实较多,结合教材内容所载,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事件如表中所示:

由于教材内容量大而有限的教学时间不足以将上述史实展开细说,笔者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地图,结合简洁的史料,大致呈现抗日战争进程中的重大战事,达成历史脉络清晰化效果即可。
3.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重点,教材上已经在第23课结尾处提供一段文字的内容概述,从中国角度和世界角度陈述重要意义,对学生来说,掌握即可,笔者再提供一段史料,升华主题认识。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④]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上述史料更加鲜明地指出中国人民在历经磨难,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取得了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二、围绕海南抗战,挖掘乡土史料
基于抗日战争内容的学习要求大致是上述内容的掌握,但是作为海南学生,有必要加强对家乡历史的学习,了解海南人民的抗争史与奋斗史,感悟家乡的历史变化,认识到海南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过去的艰辛历史是分不开的,有助于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海南的抗日战争史在这里简称海南抗战史,涉及时间跨度从1939年2月10日日军入侵海南岛,直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琼崖抗战历时六年半,日本侵略者给海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海南国民党势力消极抗战,琼崖地方党组织作为海南抗战的一股重要力量,不仅在抗击日军侵略者,还在回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行为,为了保卫琼崖而英勇战斗。琼崖地方党组织采取一系列灵活变通的手段联合工农群众、海外琼籍华侨、少数民族、国民党进步人士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海南岛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在教材中是没有描述的,而补充这段历史需要借助一些历史史料资源呈现海南抗战的特征。
1.坚持孤岛抗战,自力更生。
日军侵占海南后,对海南实行严密的海上与空中封锁,切断了海南进入大陆的通道,导致海南与大陆隔绝,也就基本断绝了外面对海南的援助。海南缺乏大陆的依托和回旋余地,抗战条件极为艰苦,当年琼崖国民党当局这样描述:“弹械装备极为贫乏,补给断绝”,“官兵缺乏营养,疾病丛生”,“负伤官兵,药物不继,久无服装补给,衣不蔽体”。[⑤]而中共领导的海南抗日武装力量此时由琼崖地方党组织领导,响应国家的号召,改编成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面对种种艰难状况,坚持抗战,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和琼崖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行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促成琼崖国共合作,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五指山抗日根据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海南抗战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琼崖地方党组织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积极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同居一岛,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抗战中更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琼崖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南在抗战前,共有三百万人口,其中“黎民约占三十万左右,黎苗族少数民族百姓主要聚居在白沙、乐东、保亭三县。”[⑥]1937年,中共琼崖特委向全琼人民发表“团结抗日、保卫琼崖”的意见书,号召全琼各阶层、各族人民团结起来,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军。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再次对琼崖工作作出指示,强调“必须认真在三十余万少数民族中进行艰苦的联络工作,尊重各风俗习惯,团结一致,共同抗日。”[⑦] 此后,琼崖特委先后指派了大批党员干部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宣传抗战,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工作。在《陵水文史》第8辑《陵水抗日史料专辑》中,记载了大量共产党员在陵水地区向少数民族同胞进行抗日思想动员的宣传。“1941年春,陈东、何亚太到大简、母富、昌后、光国、抚黎、占内、溪村等村寨(以上村庄今辖属群英乡)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2)积极动员和组织海外侨胞参加抗战。
1938年秋,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动员和组织海外侨胞参加抗日救国,决定从延安抗大、鲁艺和陕北公学抽调人员组成海外工作团,派驻东南亚对海外华侨宣传抗日,以加快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动世界各地华侨掀起声势更加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琼籍青年詹镛、符克参加了海外工作团,并到越南开展工作。詹镛、符克于1938年下半年到西贡进行抗日宣传,发动海外华侨抗日救国。[⑧]在符克、詹镛等人在海外华侨聚居地的奔走呼号下,旅居南洋的琼籍华侨也纷纷要求成立救乡团体,发动琼崖华侨捐款和采取其它方式支援家乡抗战。
在中共琼崖特委的支持下,经琼侨总会同意,1940年6月正式成立“琼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以便直接指导服务团的工作。琼侨 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以“救国救乡”为目标,主要的任务是:宣传抗日救国,救济难民,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回乡服务团的成员放弃海外优裕的生活回到琼崖参加抗战,是琼崖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经济、政治和人力上对家乡的抗日战争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稳定战时琼崖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启迪民众,积聚琼崖社会力量共同抗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⑨]
(3)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也影响到海南的抗战局面。1937年5月,琼崖特委公开发表了“团结抗日,保卫琼崖”的意见书, 并致函海南国民党,表明希望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国民党当局在全国和全琼抗战形势以及人民要求团结抗战的舆论压力下,同意举行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1938年10月22日,新任琼崖守备司令兼行政专员王毅与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进行谈判,双方就一致抗日救国的目标作出协议。协议以共同抗日为根本目的;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在组织上保持独立自主。国民党要按一个营的编制,每月发给独立队军饷八千元。[⑩]至此,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海南开始形成。
三、唤醒历史记忆,升华育人价值
在当下,既面临人工智能推动科技发展的时代机遇,又面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局部战争威胁,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过去的历史,留给学生怎样的历史记忆,走向未来?
(1)铭记民族的苦难与抗争,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海南抗战史是保存在海南人民脑海中一段难以割舍的历史记忆,记录着不屈的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家园被毁,同胞遇难,亲人离世的凄惨遭遇后,不屈服于日寇,男女老少,不分长幼,不分民族,不分国家,心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血,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抵御日本侵略者,一次次高声呼喊:“国家不在,家园不在,还有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念和勇气!”就如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心中发出最后的吼声……”这些都停留在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内心深中,特别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距离抗日战争的发生已经过去了九十年,学生存在知识空白,而作为海南学生,加强对家乡历史的学习是尤为必要的。让我们更加铭记革命先辈们的牺牲付出,历经艰苦磨难换来的民族复兴。
(2)重温历史,制作历史记录单。
学生在完成《抗日战争》一课学习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实践体验性作业,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开展了解"家乡的抗战历史"的课外活动,了解和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家乡人民的抗日事迹,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进而知道国强才能民安,在拓展活动中接受爱国爱家的教育。笔者实地参观考察海南乐东黄流镇赤龙村日军黄流旧机场指挥楼遗址和遗迹,进行抗战历史遗址和遗迹资料的搜集和汇总。
实践活动记录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活动,实地考察海南省乐东县黄流地区现存的抗战遗址和遗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探寻历史曾经发生的遗迹,认识日军侵华的暴行,认识和了解日军对海南乐东黄流地区的侵略史实,感悟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发展历史思维,提升史料实证意识和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铭记历史,鉴知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醒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11]
海南七年抗战,铸就了历史的不朽丰碑。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以此拙文纪念这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抗日英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我们为海南的自由贸易港建设而努力拼搏!
作者简介:柯志阳,中学历史一级教师,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已经发表论文《高中史政课程融合问题探究》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2023年第17期,发表论文《运用地方党史提升历史解释素养的教学策略——以海南改革开放史为例》在《新教育》杂志2024年第7期。
注释:
[①]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第10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14页。
[③]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第289、302页。
[④]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第274页。
[⑤] 鲁兵:《琼崖抗战的历史丰碑》,《新东方》,1995年第4期78页。
[⑥] 《李吉民关于琼崖抗战情况的报告》,1940年2月10日。海南省档案馆:全宗号:L012,目录号1,案卷号:23,第156页。
[⑦] 《中共书记处对琼崖工作指示》,1940年11月7日。海南省档案馆:全宗号:L012,目录号4,案卷号:21,第18号,第17页。
[⑧] 海南省政治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琼侨抗日英杰—符克烈士专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163页。
[⑨] 陈菲:《抗战时期琼崖地方党组织的思想动员研究》,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第32页。
[⑩] 中共海南区党委党史办公室:《冯白驹研究史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31页。
[1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第280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