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1年以前越南华侨华人数量不断增加。笔者通过简述华侨华人概况和中越通邮路线、区域、邮汇业务及停办与复办等,指出华侨华人经济上已显现实力,也直接对战时通邮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越南 华侨 通邮 邮汇
The influenc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Vietnam on the mai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from 1931 to 1945
Summary: Before 1931, the number of overseas Chinese in Vietnam increased continuously. The author briefly described the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Chinese-Vietnamese postal routes, regional and postal remittance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suspension and resumption of the postal missions. He pointed out that overseas Chinese and Chinese have demonstrated economic strength, and have also directly promoted wartime postal services.
Key words:Vietnam overseas Chinese Post Postal exchange
一、概念阐述
越南国名几度变化“当法国占领越南后……即将越南分为南、中、北三圻,施行不同的控制政策……南部交趾支那成为法国的殖民地,由法国直接统治。中部安南变成了法国保护下的王国……北部东京在初期是法国的保护国……1887年,法国将这三部分和柬甫寨一起,组成所谓法属印度支那联邦。”[1]
二、研究综述
中国学者对该时期越南华侨华人对中越通邮的影响研究成果较少。通过查询全国期刊目录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017年)、中国知网,未发现有专门的研究成果。
三、越南华侨华人概况
1931年以前,越南华侨数量不断增加。“仅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海路进入越南南部的中国人,……在1906年到1921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400人;从1921年到1931年间进入越南三邦(交趾支那、安南、东京)的中国人平均每年增加2700人”[2],“根据1937年的人口调查,华人人口有227000人,这只是指进口的移民人数。如果包括华裔,总数有467000人。”[3]因西贡华侨数量增多,中国想在此设领事。“越南河内、海防设领载自光绪十二年《中法条约》,嗣因河、海二邑相去甚近,而西贡华侨日多,亦有设领之必要”。[4]1937年“当时越南华侨约五十余万。”[5]
越南华侨在大城市不易被同化,并同中国保持联系。这对中越通邮产生影响。“由于华人在越南主要城市内建立起较大的纯华人社区,特别在西贡,自然华人之同化于越南社会变得甚为不易。”[6]
四、中越通邮简述
(一)通邮路线
中越至少有14条通邮路线。主要有:由滇越铁路经海防、河口、新街的邮路。1933年开通“兼用西贡至马赛航空线。”1937年,联邮开通海防至上海、上海至西贡包裹类邮件业务[7]。同年“由重庆起飞或途径重庆的航线……有飞往河内等国际航线。这些航线都带运重庆发出的航空邮件。”[8]1939年开通凭祥至同登、河内直封邮件业务,及龙山至谅山、河内的邮路。1940年开通“阿姆斯特丹经由真涅斯、越南寄广州转口”[9]直封邮件业务。太平洋战争爆发“僅泰国、越南仍有少量侨汇汇入,汇款……通知其在东兴或鼓浪屿的泰、越批信分局转知收款人并各地批信局。”[10]又“添辟……镇南关至海防……等线” [11]。东兴与硭街的邮路1943年8月暂停。广州、昆明至河内的邮路,由通航航班运递邮件。另有澳门经转邮寄至越南的邮路[12]。
(二) 通邮区域
笔者考证1931年9月以后中越通邮地区至少有187个。安南(Annam)有边水(Benthuy)、平定(Binhdinh)、蓬山(Bongson)、都良(Doluong)、洞海(Donghoi)、顺化(Hué)、昆嵩(Kontum)、芽庄(Nhatrang)、蕃朗(Phanrang)、荣市(Vinh)等50个,交趾支那(Cochinchine)有槟木知(Bentre)、边和(Bienhoa)、金瓯(Camau)、芹约(Cangioc)、库桥(Cantho)、高岭(Caolanh)、朱笃(Chaudoc)、堤岸(Cholon)、奠定(Giadinh)、鹅贡(Gocong)、乐善(Laithieu)、龙美(Longmy)、隆域(Longthanh)、龙川(Longxuyen)、沙沥(Sadec)、西贡(Saigon-Cenreal)、朔庄(Soctrang)、三平(Tambinh)、新安(Tanan)、新洲(Tanchau)、新宁(Tayninh)、土龙木(Thudaumot)、茶温(Traon)、永隆(Vinhlong)、泳涟(Vungliem)等57个,东京(Tonkin)有贫安仁(Banyennhan)、保乐(Baolac)、左坡(Chobo)、左朱(Chochu)、演市(Chodien)、奠边府(Dienbienphu)、同谟(Dongom)、嘉林(Gialam)、河江(Hagiang)、海阳(Haiduong)、海防(Haiphong)、河内(Hanoi) 、和平(Hoabinh)、红河(Hoanhson)、鸿基(Hongay)、兴化(Hunghua)、兴安(Hungyen)、建安(Kienan)、乐郡(Lacquan)、谅山(Langson)、陆岸(Lucnam)、硭街(Moncay)、南定(Namdinh)、广安(Quangyen)、安沛(Yenbay)等80个[13]。
(三)邮汇业务
1931年以前,中国与“法属安南……互换汇票。汇法属安南,限越币四百元。”[14]“又与法属安南等国依据马德里协约,直接互换汇票”[15]。1931年9月起,中国实行新的与法属安南互换汇票邮局表。[16]
中越之间的邮汇主要是华侨汇款到中国的侨汇。中国“邮汇局在1938年开办邮政侨汇。……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海外代理吸收侨汇的银行有菲律宾及马来亚等处的华侨银行、越南东方汇理银行、马尼拉交通银行、纽约中国银行、香港信行金银公司、西贡东亚银行”[17]。
(四)通邮的停办与恢复
1940年、1941年、1943年出现停办。1940年重庆、成都、河口、龙州等寄河内,河内寄重庆,西贡经河内寄重庆,曼谷、马赛经由河内寄昆明的直封航空邮件停办。“陪都档案”记载,1940年中国通过安南的邮件停办后改邮海防;恢复后又停办。“查本国经由安南寄往沿海各处之邮件及包裹,现系由本总局驻海防办事处交与各订约轮船带运。” [18]几个月后“安南一路复通,后方各区可既恢复收寄由安南一路转运之国内外包裹。”[19]一个多月后,又停办。“九月十一日电闻:请既停止对发寄由安南经转之重件及包裹。”[20]
1940年10月停办的通邮业务,1941年5月恢复。云南邮递越南的邮件,由老街经转。“滇区去越邮件仍可发由老街经传。”[21]广西等“寄越南邮件向系按原寄局地域分别寄。由凭祥、邕宁 、遂溪三个互换局转发。自越南发生变化,凭祥同登间交通困难。邕宁、凭祥两局逐停止对发越南总包所有邮区,寄越邮件一律由遂溪互换局转发。”[22]1941年5月起,凭祥与越南之间的邮政恢复。
1943年“自八月一日我国宣布与法国维琪政府断绝邦交后,我国与法国及法属印度支那各地直接互换邮件事务均告暂停”[23]。
五、华侨华人对通邮的影响
以邮汇为例,中国在海外代办侨汇的银行在越南有两个;可见越南华侨为中国提供侨汇所起到的作用较大。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法国资本家一起,华侨与印侨的资本家也获得了发展。”“过去,华侨资本家在南圻出口稻米的贸易中占着优势。在堤岸、平东、平西以及分布在六省的碾米厂以及运输稻米的船只也几乎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一些华侨大资本家象张君火、郭谈等等,都在中法银行和东方汇理银行中有许多股本。在商业以及一部分小工业方面,在从南到北的市镇里,华侨资本家有着很大的势力。”[24]越南学者指出:“东方汇理银行的设立,各条铁路、水道的开拓,各种殖民公司的成立,垄断了我国的经济”[25]。华侨资本注入东方汇理银行,表明华侨在越南经济中有影响力。
1941年凭祥至同登恢复通邮,华侨发挥了作用。广西邮政管理局局长“查凭-同能否通邮,应视两地情势及对方是否肯予收受邮件而定。以故于本月十二日由凭起程赴同,沿途视察情势,逸于同登协商。得同登华侨邦长周君颂南之协助,并偕同赴同登邮局与该局局长阮文基君接洽。凭-同通邮事宜,兹据观察,所得现时。凭-同段内情势绝对安全。……至于与同登邮局长接洽结果,兹据该局长声称,彼亦极愿通邮问题早日实现;且通邮以后担保无危险及阻碍。……兹据龙州局本年五月十八日电称,据同登邮局函,已奉该当局令恢复换邮。以普通及挂号信为限,保险信、包裹不能转递。”[26]5月底, 凭祥邮局与印度支那邮局恢复了互换国际邮件。“本年五月第六八四/二零四九号马代电悉,凭祥局与印度支那邮局互换国际邮件事务着即恢复。”[27]
结论
越南华侨华人对中越通邮起到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首先, 当时中国经济对越南影响较大。1940年2月东方汇理银行外汇统制所制定《外汇统制法规之实施细则》反映了这一点。“一外国现币之贸易……例外 3中国国币之特殊情况。在越南设立之中国银行得准买卖中国法币于中国之顾客及难民。此顾便利尤其指东京(河内海防)而言。各中国银行每日应将前一日所买卖中国法币之清单送交统制所,并注明每一顾客之数目。”[28]而“1940年6月,法国投降德国……印度支那与中国之间的通商被停顿下来了。这种局势打乱了印度支那的整个经济状况。一方面印度支那失掉了法国和中国两大顾客; ……印度支那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贬值……”[29]。可见中国对于越南经济的影响力。
其次,越南华侨华人经济上具有影响力。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华人在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仅次于欧洲资本,但在许多方面,他们甚至可与欧籍大企业的投资者相比,而毫不逊色。……西贡/堤岸的碾米业(此业极受益于华人之能控制收集乡区稻米的工作)与在爪哇之熟米销售业等。”[30]
最后,中国重视在越南的华侨华人。中国中央银行在国外分11个区办理侨汇,每区设一个代理银行。西贡交通银行作为第九区代理银行同设在伦敦、纽约的中国银行等一起成为代理银行[31]。西贡单独被划为一个区,反映出中国重视越南的华侨华人。
注释:
[1]郭振铎、张笑梅主编《越南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629页
[2]黄国安等《中越关系史简编》第五章转引自朱杰勤著《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中华书局2008年5月第167页
[3]《南洋年鉴》新加坡 1952年第211页,转引自朱杰勤著《东南亚华侨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5月第223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外交《外交部关于越南设领案节略》1926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第550页。
[5]黄晓坚编著《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年1月第323-324页。
[6] Mary F·Somers Heidhues, Southeast Asia′s Chinese Minorities,pp35-36引TsaiMaw-Kuey,LesChinois du Sud-Vietnam(Bibliotheque National,1968),chapters land2;victor purcell,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c2nd Edition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p182转引自李思涵《东南亚华人史》东方出版社2015年11月第501页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九)《邮政总局编1933年度邮政事务年报》 1935年2月16日第561页 第二编财政经济(十)《邮政总局编1937与1938两年度邮政事务年报》 193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6月第720页
[8]重庆市邮政局史志编辑室《重庆邮政史略》1991年第105页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十) 《邮政总局编1939年度邮政事务年报》1940年《邮政总局编1940年度邮政事务年报》1941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736页第752页
[10]泉州市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泉州市华侨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年2月第174页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十)《抗战五年来之交通》194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6月第88页
[12]东川邮区永川邮局《关于转发寄往越南各地普通刊件给永川邮政总局的通令》1944年8月24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3410001000660000087
[13]交通部邮政储金总局《关于附发中国与法属安南国互换国际汇票及代收货价包裹事务修正表给各邮政储金汇业分局、邮政管理局、一等邮局的通饬(附表) 》1931年11月3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 02900001006640100025
[14]谢彬著《中国邮电航空史》上海三联书店 2014年3月第143页
[15]谢彬著《中国邮电航空史》上海三联书店 2014年3月第184页
[16]交通部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关于附发中国与法属安南国互换国际汇票及代收货价包裹事务修正表给各邮政储金汇业分局、邮政管理局、一等邮局的通饬(附表) 》1931年11月3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2900001006640100025
[17]徐琳著《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61页
[18]东川邮政管理局《关于告知所有川、云、贵寄由安南出海邮件及包裹其相关清单复张应寄与海防办事处的通令》 1940年3月18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3420001001790000049
[19]东川邮政管理局《关于恢复收寄由安南转递之国内外包裹的通令》1940年8月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3420001001530000099
[20]东川邮政管理局《关于停止收寄由安南经转之重件及包裹的通令》 1940年9月12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 03420001001530000112
[21]昆明邮政总局《关于告知云南邮区寄往越南之邮件可由老街道经转致广西邮政管理局的电》(1941年5月2日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2900005001280100119
[22]广西邮政管理局《关于核示凭祥邮局恢复办理互换邮件事物各情致昆明邮政总局的代电》1941年4月30日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2900005001280100121
[2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十)《邮政总局编1942年度邮政事务年报》 194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6月 第820页
[24]陈辉燎[越]著 范宏科、吕古译《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越南文史地研究会1956年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12月第307-308页
[25][越]明峥著权 范宏科译《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河内文史地出版社1957年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2月 第99页
[26]广西邮政管理局《关于核示凭祥邮局恢复办理互换邮件事物各情致昆明邮政总局的代电》1941年4月30日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2900005001280100121
[27]《关于恢复凭祥邮局与印度支那局互换国际邮件事务致广西邮政管理局的电》1941年5月29日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2900005001280100120
[28]东方汇理银行外汇统制所:《东方汇理银行外汇统制所编印外汇统制法规之施行细则》1940年2月17日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2880017001970000018000
[29]陈辉燎[越]著 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专业译《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第二卷下册)越南历史研究所史学出版社1961年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10月第233-234页
[30]李思涵《东南亚华人史》东方出版社2015年11月第501页
[3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委托收集侨汇各地代理行名单》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00860001003450000005
作者简介 温长松,男, 硕士,工作单位 重庆市档案馆调研员、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兼)研究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