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杰出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统战思想。他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权,统一战线要依靠人民群众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积极争取到了国民党左派、地方实力派的支持,通过与外国友好人士、华侨华人的密切接触开辟了国际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深入研究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对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1]]统一战线始终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形势深刻演变,给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更应充分汲取周恩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当下复杂局势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一、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理论是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根基。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并系统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了关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不过他们在《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多用“联合”“同盟”等词表达统一战线思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结尾处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这一号召充分说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不是孤立的个体行动,无产阶级内部必须实现团结统一。不仅要实现一国之内无产阶级的紧密联合,更要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推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形成坚固的国际联盟。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可以实现全人类真正解放。
其次,无产阶级要积极争取联合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在任务艰巨力量渺小的情况下仅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与农民阶级进行联盟,“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2]]。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列宁的统一战线理论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精髓,又结合本国具体实际,推动了这一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列宁认为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就必须最大程度孤立敌人,争取“两大同盟军”,包括直接的同盟和间接的同盟。直接同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能够直接联合和依靠的阶级和群体,主要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党内与非党人士等。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一样,认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重要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以及私有者等容易产生动摇。列宁所说的间接的同盟指的是巧妙利用敌人阵营中的矛盾冲突,分化瓦解对方阵营的力量时挖掘出来的合作伙伴。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周恩来的统一战线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里“和合”思想是精髓部分,“和而不同”是和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它倡导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包容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内的和谐共生、多元并存。周恩来的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与“和而不同”的理念高度契合,他秉持求同存异原则暂时搁置党派分歧,以抗日御敌为共同目标,从而促成了国共合作,凝聚起全民族力量。
二、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复杂性的认识
周恩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复杂性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周恩来在1939年总结出了“中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复杂”[[3]]。首先,联合对象的复杂。周恩来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涵盖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自由资产阶级,就连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也会参与到其中,所以队伍庞大且复杂,力量对比悬殊,不易统一。他精准地揭示了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显著差异,“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是基本的革命力量;小资产阶级有动摇性;资产阶级有两重性,有时参加革命,有时反对革命”[[4]]。
其次,革命对象阵营变化的复杂。随着战争态势的持续演变,有的国家采取多种形式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然而还有一些国家从自身出发利益出发去讨好法西斯国家,因此,外来侵略势力的阵营一直是处于变化中的。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他们又经常不一致。
(二)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部分领导人陷入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领导权问题上没有积极主动争取,反而主动放弃了领导权。大革命时期的惨痛教训使周恩来清醒意识到无产阶级如果想要夺取领导权,必须凭借自身力量积极主动争取。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阶级受其阶级利益驱使,绝不会轻易拱手相让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对于争取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方法,周恩来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国民党在争夺革命领导权时一味依赖压迫手段,妄图凭借权势和强硬手段来确立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争取领导权的方式与国民党的压迫手段大不相同,主要是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联合方式,并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针对工农群体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党的工作,以此不断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自由资产阶级的独立性比较强,所以在领导中主要是对关键问题进行引导,不可以采取全面领导。
(三)统一战线要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是面向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全体力量。周恩来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943 年周恩来在生日当天写下的《我的修养要则》,其中第六条就是“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这句简短的话反映了他对群众工作的独到感悟。
在他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时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穿工作的始终,南方局通过开办工人夜校、技术培训班来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养,还帮助农民解决土地耕种、农产品销售等问题,扶持手工业者发展生产。正是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和意见,汲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才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三、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
(一)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内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浪潮迭起,主张一致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引起国内外巨大轰动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迅速委派周恩来率团赶赴西安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到达西安后,周恩来便与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展开沟通,围绕如何处理蒋介石这一关键问题,他认为不同的处置方案会导致西安事变走向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即便蒋介石已经被抓了,但他的背后势力依然不容轻视,轻率杀蒋只会加速内战。鉴于当前严峻的局势,蒋介石若停止内战,与日本进行抗击是大有希望的。所以,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就让他平安返回南京,同时支持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
在商讨对蒋介石处置方案的过程中,周恩来既遵循中共中央的指导方针,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兼顾了张学良的诉求与中共中央对蒋介石的担忧[[5]]。他通过实施政策性保蒋举措,有效促进谈判顺利开展,从而坚定了张、杨联蒋共同抗日的决心,推动西安事变朝着和平解决方向发展。
(二)积极争取国民党左派和地方实力派
国民党内部派系繁多,矛盾重重,这给了共产党团结爱国势力,孤立顽固派的机会。周恩来非常重视与国民党左派的往来,他与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人士是多年至交,他们之间相互信任,经常共商抗日民主大计。
同时,周恩来还积极争取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广西、广东的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以及西北军领袖冯玉祥等人,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日寇全面侵华之际,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代表中共中央亲赴山西抗日前线和阎锡山举行多次会谈。经过多次沟通与协商,阎锡山方面同意八路军依据自身优势与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同时双方也明确了在合适的条件下八路军将积极配合晋军展开运动战。后来,双方配合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场战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也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三)开辟国际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始终坚持“多方位多方式”扩大联合的国际统战思想。官方层面,他积极开展外事工作,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的驻华使馆及有关人员进行交往。为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周恩来约见苏联大使潘友新说明情况,还向来华访问的居里提供了国民党顽固派蓄意挑起事端的资料。他在努力争取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官方联系时还扩大民间交往,与援华医生、外国记者、华侨华人等都有密切往来。周恩来指出:“对国际关系,要联合各国朝野的同情人士,扩大国际影响”[[6]]。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接待了来自德国、波兰、奥地利等国20多名医务人员,他通过对时局的深入剖析,力劝他们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他们听从了周恩来的意见,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长达6年。
四、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们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周恩来在长期统战工作中始终坚定地捍卫党对统战工作的绝对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首先必须增强思想政治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统一战线成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其次,要强化党的组织领导力。构建培养和选拔统一战线成员的体系,提升统一战线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质[[8]]。
(二)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始终致力于把各族各界各党派团结起来,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强大法宝作用。周恩来在做统战工作时经常根据形势任务不断调整统一战线的阵营,凝聚一切力量。
如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更是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搞好大团结大联合,以此凝聚各方共识、汇聚磅礴伟力。第一,统战对象要更宽广。随着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新的社会阶层、新兴群体不断涌现,要将更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社会力量纳入统战工作范围。第二,统战内容要更广泛。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不仅聚焦在政治领域而是要全方位拓展至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诸多关键领域,同时从国内延伸到海外。第三,统战思维要更活跃。在信息化时代,统战工作者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统战方式。
(三)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含于统一战线理论,这一理念是充分发挥国际统一战线战略优势的重要立足点和关键着眼点。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深化了国际统一战线理论。
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环境、安全等诸多领域相互依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应对全球性挑战。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全国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9]]为此,各国应携手共进,摒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加强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协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五、结语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实践检验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是极具创新性和中国特色的政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10]]。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里,我们认真学习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斯人已逝,西花厅里海棠依旧。周恩来总理为国鞠躬尽瘁,奉献一生,精神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J] . 求是,2024(2):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69.
[[3]] 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3.
[[4]]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4.
[[5]] 徐行.周恩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发挥的特殊作用[J].党史天地,2022,2(01):1-16.
[[6]]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4.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3.
[[8]] 吴小炜,潘何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85(02):24-29.
[[9]]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10]] 冷溶. 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18,(6): 48-50.
作者刘田,山西师范大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